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静水方法研究甲醛、高锰酸钾和消毒粉(主要成分三氯异氰脲酸,TCCA)对锦绣龙虾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甲醛对锦绣龙虾胚胎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是14.86、11.20、10.87、9.80 m L/m~3,安全浓度是0.98 m L/m~3。高锰酸钾对锦绣龙虾胚胎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是1.88、1.52、1.26、1.06 mg/L,安全浓度为0.11 mg/L。消毒粉对锦绣龙虾胚胎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9.91、16.76、16.38、16.38 mg/L,安全浓度为1.64 mg/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丁香酚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幼鱼的麻醉效果,以指导卵形鲳鲹鱼苗运输、标记和试验等操作时麻醉剂丁香酚的使用量和时间。【方法】在(29.27±0.76)℃的自然海水中,测定体质量(2.36±0.50) g、体长(3.72±0.31)cm的卵形鲳鲹幼鱼在10、15、20、25、30、40、50、70和90 mg/L丁香酚溶液中的入麻时间、呼吸频率、最终麻醉程度及复苏时间等,研究丁香酚对幼鱼的麻醉效果。【结果】在20~90 mg/L浓度范围内,幼鱼入麻时间总体上随丁香酚浓度升高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复苏时间在20~30 mg/L丁香酚中相对稳定(P 0.05),在30~70 mg/L丁香酚中逐渐上升,90 mg/L丁香酚中迅速减少(P 0.05)。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始终低于正常水平,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缓慢下降直到稳定,深麻时快速下降直到呼吸停止。在20~90 mg/L范围内,幼鱼均可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存活率100%。在10、15 mg/L低丁香酚质量浓度溶液中,幼鱼一直处于2期麻醉,耗氧率分别为(3.41±0.5)和(2.47±0.1)mg·g~(-1)·h~(-1)。【结论】丁香酚麻醉卵形鲳鲹幼鱼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特点;建议生产上短期操作使用的最低浓度为20mg/L,不宜超过70 mg/L,且需迅速操作,长时间操作或运输使用浓度10 mg/L。  相似文献   

3.
海因类消毒剂对吉富罗非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溴氯海因(BCDMH)和二溴海因(DBDMH)两种消毒剂对吉富罗非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吉富罗非鱼对海因类消毒剂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溴氯海因对吉富罗非鱼苗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9.61、8.66、2.11 mg/L,二溴海因对吉富罗非鱼苗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9.89、9.78、2.87 mg/L。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胚胎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能力,为龙虾繁殖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封闭静水实验方法和常规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在温度(30±0.5)℃,盐度30,pH(8.10±0.1)和溶解氧(DO)为(5.0±0.5)mg/L条件下,分别进行温度、盐度、pH的骤变和渐变对波纹龙虾胚胎存活影响研究;根据急性毒性预实验结果设置等对数间距浓度值,进行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对波纹龙虾胚胎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与结论】波纹龙虾胚胎发育的温度、盐度和pH耐受范围分别为7~36℃、15~45和5.8~9.4;波纹龙虾胚胎适宜温度为15~30℃,适宜盐度为30~35,适宜pH为7.0~8.5;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毒性效应与浓度和暴露时间呈正相关。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暴露24~96 h,波纹龙虾胚胎存活率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氨氮对波纹龙虾胚胎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180.46、61.11、41.87、26.58 mg/L,安全浓度(SC)为2.66 mg/L;亚硝酸盐氮对波纹龙虾胚胎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是839.50、423.75、214.48、135.41 mg/L,SC为13.54 mg/L。  相似文献   

5.
用溴氯海因(BCDMH)和二溴海因(DBDMH)两种消毒剂对吉富罗非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吉富罗非鱼对海因类消毒剂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溴氯海因对吉富罗非鱼苗的24h LC50、48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9.61、8.66、2.11mg/L,二溴海因对吉富罗非鱼苗的24h LC50、48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9.89、9.78、2.87mg/L。  相似文献   

6.
用苯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以评价其在水环境中对奥尼罗非鱼的影响。研究表明:苯酚对奥尼罗非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40.33、34.23、28.07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别为10.06、9.14、8.48 mg/L;苯酚对奥尼罗非鱼SC及最大容许浓度MPC分别为2.807、0.281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SC为0.848 mg/L,最大容许浓度MPC为0.085 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全氟辛酸(PFOA)与重金属锌(Zn2+)单一及联合暴露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为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和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联合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1×106mL-1斜生栅藻分别在0~16 mg/L Zn2+、0~350 mg/L PFOA单一处理组及0~1.5 TU联合处理组暴露96 h,分析暴露条件对斜生栅藻的细胞浓度、藻细胞叶绿素a(Chl a)、总蛋白(TP)含量、抗氧化系统、细胞外部形态、转化氨氮能力、Zn2+与PFOA去除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处理96 h,Zn2+与PFOA单一胁迫抑制斜生栅藻生长的半最大效应质量浓度(96 h-EC50)分别为14.17 mg/L和198.98 mg/L;二者联合胁迫96 h-EC50为0.97 TU,作用模式为部分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模拟吹填、疏浚等海上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底泥悬浮物浓度下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成活影响。结果表明:海水中底泥悬浮物浓度超过10mg/L,持续时间超过12h时,将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产生影响,随着悬浮物实验浓度的递加,仔虾的死亡率从13.33%增至96.67%;超过80mg/L,且持续时间超过48h,将对凡纳滨对虾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全部仔虾的死亡;悬浮物对凡纳滨对虾的12h、24h、36h和48h半致死量(LC50)分别为54.56、40.29、25.8和19.18mg/L。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素(5-HT)、蜕皮激素、γ-氨基丁酸(GABA)、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对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附着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5-HT、蜕皮激素、GABA、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溶液处理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不同时间后,分析眼点幼虫附着率的变化。【结果】在24~96 h作用时间里,5-HT、蜕皮激素、GABA对眼点幼虫附着的诱导效果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在24~120 h作用时间里,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对眼点幼虫附着的诱导效果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眼点幼虫在10-5 mol/L的5-HT和GABA处理24、48、72和96 h后,附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5 mol/L的蜕皮激素处理24 h和72 h,10-6 mol/L的蜕皮激素处理24 h和96 h,10-7 mol/L的蜕皮激素处理24 h,附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μmol/L腺嘌呤核苷处理24、48、72和120 h,1μmol/L腺嘌呤核苷处理24、48、72、96和120 h,附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μmol/L次黄嘌呤核苷处理48和72 h,1μmol/L次黄嘌呤核苷处理48、72、96和120 h,附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μmol/L的次黄嘌呤处理72、96和120 h,附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5-HT、蜕皮激素、GABA、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溶液在适宜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可诱导马氏珠母贝眼点幼虫附着,其中10-5 mol/L的5-HT处理24 h对附着率的诱导效果最佳,可达对照组的6.3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球等鞭金藻的异养培养条件。【方法】以球等鞭金藻3011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避光异养培养,采用单因素实验,找出适合其异养生长的碳源、氮源及磷源。【结果与结论】葡萄糖、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分别为较适于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的碳源、氮源和磷源;异养状态下球等鞭金藻生物量较高,在葡萄糖浓度40 g/L、尿素1.0 g/L、KH2PO413.6 mg/L时微藻培养效果最佳,30℃下培养48 h微藻密度达109 mL-1,培养96 h密度超过1010 mL-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丁香酚在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体内的代谢特点。【方法】通过麻醉效果实验确定适宜的麻醉浓度;于15、25℃水温条件下,将斜带髭鲷在适宜浓度的丁香酚溶液中药浴麻醉8 h,转入海水中复苏;采用GC-MS/MS法测定在麻醉和复苏过程鱼体血浆、肌肉、肝脏中丁香酚浓度,依欧洲药品管理局的动物可食用组织休药期指南计算休药期。【结果与结论】用于麻醉运输斜带髭鲷的丁香酚适宜质量浓度为7.5 mg/L。药浴温度为15℃时,血浆、肌肉、肝脏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0、3.0、5.0 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9.82、37.58、160.07 mg/kg;药浴温度为25℃时,血浆、肌肉、肝脏tmax分别为1.5、2.0、5.0 h,Cmax分别为12.75、46.80、185.20 mg/kg。在复苏过程中,鱼体丁香酚消除符合二室模型。15℃条件下,血浆、肌肉、肝脏中丁香酚平均驻留时间MRT(0-t)分别为6.464、4.001、6.670 h;25℃条件下,MRT(0-t)分别为6.076、3.756、5.791 h。丁香酚休药期为3 d。【结论】丁香酚在斜带髭鲷体内蓄积和消除速度快,经长时间丁香酚麻醉,丁香酚在鱼体内保持长时间低浓度存在。  相似文献   

12.
5种药物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9.0~29.5℃、盐度28.5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对5种常用药物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药物的24 hLC50、48 hLC50、96 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1.71、1.04、0.55和0.115 mg.L-1,新洁尔灭78.58、28.90、6.06和1.17 mg/L,硫酸锌4.52、2.36、0.62和0.193 mg/L,制霉素2.36×104、1.46×104、0.64×104和0.168×104 U.L-1,甲醛10.9、7.11、3.66和0.908μL.L-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对低氧的耐受性及复氧后的恢复能力,为香港牡蛎养殖及耐低氧品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开展溶解氧分别为0.5、1.5、2.5 mg/L低氧胁迫72 h及复氧24 h的实验,分析其鳃、闭壳肌的抗氧化能力及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1)低氧胁迫6 h时,0.5 mg/L及1.5 mg/L两组香港牡蛎总抗氧化能力(T-AOC)、糖原含量、丙酮酸激酶(PK)活性和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降低(P <0.0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2)低氧胁迫72 h时,T-AOC、糖原含量以及能量代谢酶PK、PFK、PEPCK活性显著升高(P <0.05);3)复氧24 h后,1.5 mg/L和2.5 mg/L两个低氧组牡蛎的T-AOC,PK酶及PFK酶活性基本恢复至初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0.5 mg/L低氧组牡蛎各项指标仍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低氧组PEPCK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光周期和维生素对巴夫藻(Pavlova sp.)生长和物质产量的影响,为提高巴夫藻的培养效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维生素浓度和光周期的双因素实验,培养巴夫藻14 d,测定藻细胞中色素、脂肪、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并分析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柴油性能的变化。【结果】最适合巴夫藻生长的光周期是16 h∶8 h。在1V 16 h∶8 h的条件下,巴夫藻的生物量干质量和蛋白质产量最高,分别为501.50和55.54 mg·L-1。在8V 8 h∶16 h条件下,岩藻黄素含量和产量最高,分别为6.21 mg·g-1和2.60 mg·L-1。在8V 24 h∶0 h和8V 16 h∶8 h条件下,脂肪含量和产量最高,分别为30.18%和123.87 mg·L-1。最适合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生产的光周期为8 h∶16 h,在1V 8 h∶16 h的条件下,EPA占比达15.46%。在4V 24 h∶0 h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CN)达到53.98,不饱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禁食暂养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卵形鲳鲹的保活运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测定暂养过程中水体的总氨氮和pH值、卵形鲳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肌肉氧化应激指标等的变化,分析确定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的禁食暂养条件。【结果与结论】禁食暂养过程中,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水体总氨氮含量与pH值显著上升,但在禁食暂养时间为6 h时,其总氨氮质量浓度为3.22 mg/L和pH值为7.80;禁食暂养6 h可以降低或减少卵形鲳鲹的应激,使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皮质醇(Cortisol)、血糖(GLU)、尿素氮(BUN)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2785.53 U/L、19.04 U/L、158.72 ng/mL、2.98 mmol/L、4.35 mmol/L和4.96 mmol/L;同时减轻了应激带来的肌肉组织氧化损失,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6.34 U/L和5.86 mmol/L;卵形鲳鲹适宜的暂养条件为在鱼水比m鱼∶m水=1∶20和(25±1)℃的洁净海水中暂养6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筛选高多态性微卫星(SSR)标记。【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金钱鱼基因组中微卫星进行筛选并分析分布特征,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筛选高多态性位点。【结果与结论】金钱鱼基因组总共挖掘390967个SSR位点,相对丰度为653个/Mb。二碱基重复类型最多(52.64%),微卫星标记整体偏向A+T碱基组合。筛选出23对多态性标记位点,其中7对的等位基因数为4~11,期望杂合度为0.431~0.859,观测杂合度0.417~0.861,多态性含量为0.389~0.830。经Bonferroni校正后,5个位点符合哈德温伯格平衡,且位点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亚硝酸盐氮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9.59.8 g)的急性毒性及对部分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实验中,亚硝酸盐氮对红鳍东方鲀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01.88、190.57、171.09、159.2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5.92 mg/L;在亚急性毒性实验中,当红鳍东方鲀分别在5.3、10.6,15.9、21.2 mg/L亚硝酸盐氮中暴露4周时,其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均被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亚硝酸盐氮会对鱼体的抗氧化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5种除草剂对白鲢鱼种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鲢(Hypophthalmicthys molitris)为实验材料,研究常用除草剂对鱼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采用直线回归法求得的96h LC50值分别为:2,4-D丁酯0.185mg/L,可信限0.138~0.247mg/L;丁草胺0.080mg/L,可信限0.067~0.097mg/L;使它隆3.80mg/L,可信限2.68—5.40mg/L;艾割18.60mg/L,可信限14.80~23.32mg/L;嗪草酮108.80mg/L,可信限91.46~129.72mg/L。对鱼类安全浓度分别为0.019mg/L,0.38mg/L,0.008mg/L,1.86mg/L and 10.88m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中丁香酚的残留和消除规律,保障水产品丁香酚麻醉运输安全。【方法】通过低浓度长时(50 mg/L 10 h)麻醉和高浓度短时麻醉(180 mg/L 8 min)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药浴麻醉实验,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丁香酚的残留量。【结果】残留实验中,肌肉中丁香酚的残留量最高,虾头其次,肝胰腺中最低。采用低浓度长时麻醉凡纳滨对虾后,肌肉、虾头、肝胰腺中丁香酚残留量分别在1 h、8 h、1 h时达到最高峰,而高浓度短时麻醉的残留量始终低于低浓度长时间麻醉。消除实验中,肝胰腺中丁香酚的消除速率最快,肌肉其次,虾头中最慢。采用低浓度长时麻醉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丁香酚残留量在4 h内从药峰值Cmax 11.420μg/kg迅速消除,而虾头和肌肉在8 h内消除,最高峰Cmax分别为1.853μg/kg和11.610μg/kg。采用高浓度短时麻醉凡纳滨对虾并重复麻醉,肌肉和肝胰腺中的丁香酚含量从药峰值消除至0.800μg/kg需要4h,而虾头需要12h。【结论】残留实验中,低浓度长时麻醉凡纳滨对虾,残留量出现双峰现象,而后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减少;高浓度短时麻醉凡纳滨对虾,丁香酚的残留在各组织中从最高残留量急剧下降。消除实验中,残留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相应条件下建议丁香酚的休药期不少于48 h。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亚硝酸盐氮对红鳍东方[鱼屯](Takifugu rubripes)(95~9.8g)的急性毒性及对部分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实验中,亚硝酸盐氮对红鳍东方[鱼屯]的24、48、72和96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0188、19057、17109、15925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592mg/L;在亚急性毒性实验中,当红鳍东方纯分别在5.3、106,159、212mg/L亚硝酸盐氮中暴露4周时,其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均被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亚硝酸盐氮会对鱼体的抗氧化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