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河内蒙古段防凌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面临的严峻防凌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凌汛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凌对策:开展对十大孔兑防洪减沙综合治理:控制河势,加固堤防;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防凌应急分洪工程;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水库调节对江河防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琳  卢杜田  蔡彬 《冰川冻土》2002,24(2):206-208
我国 30°N以北的黄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河流,在冬春季节常常出现冰凌灾害问题.文章主要对发生凌汛的成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黄河防凌经验论述了水库防凌的作用、机理及合理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黄河内蒙段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为稳定封冻河段。由于河道流向自南向北,封冻溯源而上,解冻由上面下,加之河道水量、河势、气温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内蒙河段历年都发生较为严重的凌汛。各级防凌指挥部门为了战胜凌汛,除每年及时查勘黄河冰情变化外,还需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凌汛情势,有比较  相似文献   

4.
冰厚是冰凌成因分析及预报的重要基础信息,可为防凌减灾提供重要依据。以黄河内蒙古段包头至头道拐水文站为例,利用Sentinel-1雷达影像结合Sentinel-2光学影像对研究区河冰厚度进行估算,首先对Sentinel-2光学影像进行处理,提取凌汛期前黄河主河道边界;然后对Sentinel-1雷达影像进行处理,提取2个强度信息和4个极化分解参数,分析6个雷达特征参数与河冰厚度的相关性;选择相关性最高的参数,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冰厚反演线性回归模型,模型的调整R2为0.657,验证RMSE为9.82 cm,MRE为13.46%,MAE为8.26 cm;对凌汛期黄河冰厚进行反演,分析冰厚时空变化特征,并估算冰储量,同时讨论了河冰的散射机制。研究证明了主动微波遥感数据在黄河冰厚反演中的可行性,可为黄河内蒙古段防凌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河内蒙古段凌洪灾害及防凌减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内蒙古段由于特写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气象条件,决定了每年都发生凌汛。流凌封冻溯源而上,解冻开河则由上而下,冰水汇流,卡冰结坝而造成凌洪灾害。1968年上游刘家峡水库建成,调节了水量,热量,内蒙古段河床逐年淤积抬升。过流能力明显下降,凌洪灾害逐年增加。因此防治凌害,主要应采取加固提防,整治河道,加强冰情预报,合理运用水库调度和局部破冰措施,并尽快在内蒙古段修建海渤湾水库,才能有效地减轻凌洪灾害。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防凌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向阳  李旭东  蔡彬 《冰川冻土》2003,25(Z2):241-244
黄河下游属于不稳定封冻河段, 凌情变化复杂, 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难以防治而著称.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 凌情有很大程度减轻.但由于凌汛的发生带有很大的突发性,冰塞、冰坝难以预测, 加之河道持续淤积萎缩, 弯道和浮桥众多, 影响凌汛的热力因素无法控制等, 黄河下游防凌仍将是长期任务, 今后防凌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河封河期冰凌预警地电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地形地貌相差悬殊,受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冷空气的影响,冬春季干、支流有不同程度的冰情出现.由于黄河凌情来势迅猛,水位急剧壅高,易决口成灾,开展冰凌预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黄河封河期冰盖下流凌量及冰塞体的生长状况是黄河冰凌预警的关键要素,采用地电测试技术,对冰水两相流进行视电阻率测量,绘制电测深曲线,数字化模拟冰凌参数,评估冰塞体的生长及冰块堆积状况,为防凌减灾提供预警服务.测试结果表明,平稳流凌时,测深曲线经子波分解后阈值为10Ω·m左右,当出现局部冰塞时阈值达到100Ω·m左右,数值易于区分,基于电测深曲线的差异性进行冰凌预警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为防凌减灾提供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8.
宋伟华  张志红  高治定 《水文》2011,31(6):63-66
冬季,我国北纬30°以北和青藏高原的江河上都存在不同程度冰情,有些江河还会发生较严重凌汛。在这些地区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及跨河建筑物,因改变了部分河道热力、动力及边界条件,不仅影响到河道防凌安全,而且往往对工程本身安全构成威胁。50年来,我国的工程凌汛研究工作,在吸取了国外凌汛研究经验基础上,结合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实践,进行了大量资料测验、科学试验及分析研究。通过总结以上研究成果,对工程影响下的3类冰凌洪水形成条件及主要特征量提出了较完整、科学且实用的分析计算方法,以期为兴建同类工程时的凌汛计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无定河流域下游段河冰形成演变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冰凌是北方河流冬春季常见的现象, 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 河道冰情也在不断的变化, 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凌汛灾害. 根据冰塞形成发展的机理, 利用水力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模拟研究了无定河流域下游段丁家沟至白家川的每年春季河流水位、封河日期和开河日期. 模拟结果较为理想, 并分析了形成凌汛的原因, 旨在给该区域水循环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黄河内蒙古河段防凌防洪需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投入运行以后,黄河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防洪形势依然非常严重,凌洪灾害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除了内蒙古河段自身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外,水沙关系严重失调,水流输沙能力下降,主河槽持续淤积,过流能力降低也是重要原因.本文从分析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运行前后内蒙古河段的凌汛特点、水沙条件变化规律入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需求和防洪需求,并初步提出了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防洪总库容.  相似文献   

11.
南极海冰和陆架冰的时空变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冰中心和雪冰中心提供的海冰资料和我国南极考察现场的海冰观测资料, 对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多冰期; 80年代是少冰期; 90年代南极海冰属于上升趋势, 后期偏多; 区域性变化差别大, 东南极海冰偏多, 西南极海冰即南极半岛两侧特别是威德尔海(Weddell Sea)区和别林斯高晋海(Bellingshausen Sea)的冰明显偏少.东南极和西南极海冰的变化趋势总是反相的.90年代后期普里兹湾的海冰明显偏多, 南极大陆陆架冰外缘线总体没有明显的收缩, 有崩解也有再生的自然变化现象.西南极威德尔海的龙尼冰架(Ronne Ice Shelf)和罗斯海冰架(Ross Ice Shelf)东部崩解和收缩趋势明显, 东南极的冰架也有崩解和收缩, 但没有西南极明显.陆架冰崩解向海洋输送的冰山对全球海平面升高有一定的影响.目前, 南极冰盖断裂崩解形成的冰山, 向海洋输入的水量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4 mm.南极海冰没有随着全球气候温暖化而明显减少, 而是按照东南极和西南极反相的变化规律进行周期性的变化、调整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王永学  李志军  李广伟 《冰川冻土》2003,25(Z2):227-233
基于渤海海冰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海冰物理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以及国际上已有模型冰的经验, 研制了一种用于模拟我国渤海海冰的非冻结可破碎功能材料, 被命名为DUT-1模型冰.该模型冰采用聚丙烯粉、塑料微珠、水泥等材料加入一定量的水由特制的搅拌机搅拌均匀倒入模具后成型制成.通过实验室常温波流水槽中进行的冰排对直桩、锥体及斜面墙结构作用的物模实验的现象观察、结果综合分析、相关理论及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比较, 验证了DUT-1模型冰试验技术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冰排对半圆型防波堤结构的作用、冰排与锥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展现了DUT-1模型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The Big Ice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Fulton, Robert J. & Andrews, John T. (eds.) 1987: La calotte glaciaire laurentidienne-The Laurentide Ice Sheet. Géographie Physique et Quaternaire  相似文献   

14.
冰雷达探测研究南极冰盖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缘冰体,其物质收支和稳定性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有重要的影响。冰雷达,或称无线电回波探测,是冰川学家调查南极冰盖冰下特征的主要方法。在过去的50年里,冰雷达被广泛用于测量冰盖厚度、内部构造和冰下地貌,这些参数是计算冰盖体积和物质平衡、重建过去冰雪积累和消融率以及冰盖动力和沉积过程的基础。现在,冰雷达测量覆盖了南极绝大部分区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南极冰盖和全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理解。首先,简要介绍了冰雷达及其技术发展,然后着重评述了冰雷达在探测研究南极冰盖厚度和冰下地形、内部反射层、冰下湖和冰下水系、冰床粗糙度以及冰晶组构上的进展。最后,对未来冰雷达探测研究南极冰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我国的现状。


  相似文献   

15.
16.
冰心包含大量的古气候资料和古生物学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从远古到现代的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都很重要。如何高效快速地获取无污染的冰心是极地科学家的一个重要课题。冰层空气反循环钻具采用双壁钻杆形成反循环通道,内管提供了从钻头底部到表面的冰屑和冰心的连续通道。钻具通过卡断机构卡断冰心,通过反循环通道不断运移冰心,从而实现连续钻具连续取心。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对冰心卡断过程进行分析,运用XFEM断裂准则以及Explicit显式方法求解,选出适宜的卡断器尺寸和中心通道尺寸,从而得到更好的反循环钻进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粒变化对崇测冰帽浅层冰芯的定年结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冰芯年代学的建立, 对于稳定同位素定年方法失效的钻点尤为困难. 依据粒径在0.66~1.33μm之间的不可溶尘埃微粒的浓度垂向分布, 并结合阳离子Ca2 的浓度剖面变化, 实现了对崇测冰帽冰芯浅层的断代. 该冰芯钻自海拔6 532 m的冰穹顶部, 解析的18.7 m冰芯长度占到钻点冰层深度约2/5, 辅助的定年参数包括钻点表层5 a的实测净积累率和大气核试验的地层标志. 综合各种技巧定年, 崇测冰帽该冰芯覆盖的记录年代为1902-1992年, 最底部累积误差在±2 a(约为2%).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走航观测的夏季南极海冰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述林  李宁 《冰川冻土》2008,30(2):211-217
依托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基于ASPeCt(南极海冰过程与气候)海冰走航观测方法标准,以"雪龙号"破冰船为平台进行夏季南大洋海冰走航观测.在2003年1月4-17日近6 500km的航程断面上,分别获取了海冰的厚度、密集度、雪厚度、浮冰尺寸等海冰分布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海冰分布特征参数均呈现了较大的空间变化.由于夏季海冰融化并受制于特定动力过程作用,海冰在威德尔海附近聚集,密集度达到峰值,沿断面在0%~80%之间变化;在断面的大部分观测到开阔水域.沿断面海冰厚度介于10~210cm,雪厚度介于2~80 cm之间,在埃默里冰架附近冰雪厚度达到了全断面的最高值.沿断面浮冰尺寸,最小到<10 cm到最大超过2 000 m不等.  相似文献   

19.
国际冰研究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及冰工程学术讨论会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芬 《冰川冻土》2003,25(Z2):207-209
介绍了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下属的冰研究与工程专委会(Section 4: Ice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的概况, 并对第16届国际冰工程学术讨论会的简况进行了介绍, 同时对下一阶段冰研究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及第17届冰工程会议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情况简述.  相似文献   

20.
高向群 Jack.  TH 《冰川冻土》1995,17(4):343-349
本描述了单轴压缩蠕变实验结果。试样包括c轴取向为随机分布和非随机分布的冰、人造冰和取自南极洛多姆冰帽的冰芯冰,各向同性冰芯冰和人造的最小应变率存在差别,未获得合理的解释。方位组构与应力状态相容时,各赂异性冰的最小应变率高于各向同性冰的最小应变率,随着第三应谱阶段的发展,冰芯冰和人造冰的第三应变率趋近相同的恒定值,实验后冰芯冰和人造冰c轴方位组构类型相同,晶粒尺寸也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