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鸟类对山地环境的变化敏感,对森林结构和食物资源的反应明显,我们在西双版纳人为影响的热带山林,进一步研究了长果桑果期摄食鸟类种群结构,对人类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动植关系及其动态变化有更清楚的了解;一些地区特有的鸟类种和亚种、大中型非雀形目鸟类、以及人们需要重点保护的鸟类,已经随着植被结构的变化和食源的减少而失去了。若不尽早消除干扰、改善植被结构,情况还会越来越严重。只有保护森林自然结构和自然更新,停止对森林结构的破坏性干扰,才可能有效保护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鸟类重要补给地和栖息地。湿地公园自2014年起连续6 a开展春秋季鸟类环志工作,环志工作的开展对于掌握翠湖湿地鸟类的生态、监测鸟类群落动态、开展鸟类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湿地公园春秋季迁徙季鸟种略有差异,春季迁徙的雀形目优势鸟种是黄喉鹀、红喉姬鹟、小鹀、树鹨等;秋季迁徙的雀形目优势鸟种是小鹀、黄喉鹀、树鹨等。翠湖湿地公园的留鸟回收率较高,表明留鸟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且在翠湖湿地自然状态中生活良好,自然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3.
西藏北部湖盆区是西藏湿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鸟类资源丰富。2016-2018年6-7月对该区的繁殖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目24科64种,占西藏自治区鸟类总数492种的13.01%。西藏北部湖盆区鸟种组成以雀形目和雁形目的鸟种最多,在区系构成上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其中13种鸟类为国际公约保护和我国重点保护的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4.
版纳勐养保护区鸟类及人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西双版纳现存热带森林,是急需处理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勐养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结果,揭示了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现状。多数地区实际上未管理起来,林区居民仍滥用自然资源,对鸟类的猎捕从未停止,有的地方颇为严重;从生物多样性着眼,环境质量在下降。现已管理起来的三岔河保护区,尽管旅游开放后尚存许多问题亟待探索和改进,但鸟类保护状况已明显改善,说明自然保护区旅游在科学管理下才是可行的。就此,本文分析、评价了勐养保护区鸟类受人为影响情况,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勐宋地区鸟类多样性及人地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直军  门罗朵 《地理科学》1998,18(6):531-537
地理环境独特的西双版纳部分地区尚存不少资源丰盛,反映山区民族自然经济人地关系模式,鸟类多样性敏感地显示其相关性。在边远山区,必须全面了解人地关系的历史性及其生态过程、注意发扬当地持续管理林地的经验,不断协调人地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发展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对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环境和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及特点,分析了人为活动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空间、时间及动态特征;并针对该区目前的环境状况提供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的战略地位与生态环境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治谏 《山地学报》2000,18(3):258-262
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的地区 ,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 ,是实现《全国生态环境规划》 ,将“环境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攻坚地段。本文论述了长江上游地区在我国 2 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长江产业带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以及在我国西南、西北和整个西部地区开发、山区脱贫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并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敏感性和脆弱性 ,长江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物种、基因库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和影响 ,环境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鸟类多样性是评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极其敏感的指标。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半干旱区,受气候和人为影响,生态环境变化极为剧烈,因此,寻求一种行之有效且简单易行的鸟类多样性评价手段,对于及时了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信息,提出湿地和鸟类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对策至关重要。稀疏标准化法是一种建立在物种-面积关系上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区域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评估。运用改进的稀疏标准化程序,利用多年调查和收集的鸟类数据,来评价和分析向海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变化,结合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两种方法获取结果的相关性。评估结果表明:稀疏标准化法获取的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信息与传统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用于鸟类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评价,且具有科学、直观、运算简捷、快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彭海英  史正涛  童绍玉 《地理研究》2020,39(8):1907-1919
采用Man-Kendell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1961—2016年间西双版纳地区雾、气温、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以认识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地区的雾主要发生在旱季期间的清晨,年雾日数和年雾时长呈显著减少趋势,与区域降水不显著减少的趋势一致,与气温显著升高的趋势相反。西双版纳地区年降水量突变时间不显著,年雾日数和年雾时长的突变时间早于年均温突变时间,说明雾对西双版纳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较气温和降水更敏感,是指示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西双版纳地区气温、降水和雾事件密切联系并相互影响:年均温、年降水量对年雾时长的影响低于年雾时长对二者的影响,年雾日数相对更容易受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年雾日数、年雾时长对年降水量的影响小于二者对年均温的影响,气温相对更容易受到雾事件的影响。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不利于雾的形成,可能是西双版纳地区年雾日数和年雾时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文章分析了青海湖区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青海湖水位的持续下降,水面萎缩;河道断流,渔业资源灏临灭绝;鸟岛连陆、萎缩,鸟类数量急剧减少;草场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洪水、泥石流的加重等,提出了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治理对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健全法制;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湖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及加大资金投入等。  相似文献   

11.
基诺山林地环境及鸟类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自然环境条件也在改变;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基诺山(又称攸乐山)林地及农作区鸟类多样性的变化,以探索地方民族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岛胶州湾湿地水鸟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是山东半岛面积最大的河口海湾型湿地,湿地总面积约3.7万hm2,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成为亚太地区水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目前胶州湾湿地鸟类有12目26科156种,其中包括许多全球濒危和国家级重点保护种类。鉴于目前胶州湾的不断萎缩及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现状,为保护湿地水鸟资源,恢复胶州湾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尽早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水鸟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环境生态改造,为亚太地区候鸟的顺利迁徙提供良好的栖息地,推动青岛市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不同形式人类经济活动下的森林景观变化与西双版纳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关系.同时对发展生产时的用地布局和维护森林景观的动态发展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18年10月—2019年9月调查厦门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鸟类群落变化,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红树林修复区景观格局,为修复区后续景观格局优化与鸟类保护提供技术支持。结果显示:修复区鸟类共有26科62种,鹭类(8种2047只)与鸻鹬类(16种786只)种类及数量较多。春季鸟类种数及数量最多,其中3月鸟类种数最多25种,5月数量最多828只。下潭尾修复区景观格局在低潮位与高潮位存在周期性变化,不同景观鸟类种类及数量有较大差异;鸻鹬类在低潮位时的种类较多但数量较少,高潮位时仅分布于高潮裸露湿地和建设用地。建议修复区增加鸻鹬类高潮停息的滩涂湿地及游禽类生活需要的生态塘区,进一步提高水鸟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China’s Qinghai-Tibetan Plateau (QTP) is an important area for bird conservation, with many endemic and Threatened species. Colonial burrowing mamm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ucturing bird communities in arid grasslands around the world. On the QTP, the plateau pika Ocho tona curzoniae builds colonies which provide a dense source of resources for many bird species. However, pikas are regarded as a pest by local pastoralists, and they are the target of a population reduction campaign which c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bird communities. We surveyed bird communities at Gansu Yanchiw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between sites with pika colonies (on colony) and sites without them (off colony), and between pika colonies which had been poisoned and those which had not. Using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 combined with permutation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PERMANOVA) and Wilcoxon rank-sum tests,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r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r abundance between the poisoned and untreated colonies. However, there was a very larg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rd community structures between on- and off-colony sites. Only horned lark Eremophila alpestris was consistently observed at sites without pika colonies, while ten bird species were observed on colonies. Six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bundant on colony than off. While we could not claim that the poisoning campaign at Yanchiwan is altering bird communities, the presence of pika colonies seems to be an indispensable resource for the resident birds.  相似文献   

16.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郭怀成  黄凯  刘永  郁亚娟 《地理研究》2007,26(4):789-798
河岸带生态系统作为河流-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渡区,具有一系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功能加以考虑。加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已成为流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国内外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河岸带生态系统特征,界定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提出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框架,主要从范围界定、问题诊断、目标设定、综合评价、管理策略、监测评估和反馈调整7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识别出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中的4个关键问题:①研究尺度问题;②河岸带管理宽度问题;③协调生态价值冲突问题;④国内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黑河流域中游位于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段,境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是候鸟在迁徙飞越干旱荒漠、草原的过程中获得丰富食物、水源和得到良好休整的重要驿站,这里水禽资源丰富,共分布有水禽49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13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32种。必须从保护湿地水禽的生存空间、加强疫源疫病监测、加强基础研究、恢复水禽栖息环境、提高保护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水禽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Historic rates of habitat change and growing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reaten avian biodiversity in the Brazilian Atlantic Forest, a global biodiversity hotspot. We implemented a twostage framework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the Atlantic Forest. First, we used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to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s of 23 endemic bird species using 19 climatic metrics and 12 spectral and radar remote sensing metrics. Second, we utilized the principle of complementarity to prioritize new sites to augment the Atlantic Forest's existing reserves. The best predictors of bird distributions were precipitation metrics (the seasonality of rainfall) and radar remote sensing metrics (QSCAT). The existing protected areas do not include 10% of the habitat of each of the 23 endemic species. We propose a more economical set of protected areas by reducing the extent to which new sites duplicate the biodiversity content of existing protected areas. There is a high concordance between the proposed conservation areas that we designed using computerized algorithms and Important Bird Areas prioritized by BirdLife International. Insofar as deforestation in the Atlantic Forest is similar to land conversion in other biodiversity hotspots, our methodology is applicable to conservation efforts elsewhere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9.
鸟类在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强  吕宪国 《湿地科学》2007,5(3):274-281
湿地是鸟类的聚居地,一方面湿地为鸟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生境,另一方面鸟类的分布、数量、繁殖、生理等特征对湿地所承受的种种干扰有所响应。因而鸟类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从湿地植被、湿地水环境、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污染、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几方面论述了鸟类作为指示生物的作用。鸟类是湿地中主要的顶级消费者,其生存与低营养级生物乃至无机环境密切相关,而且所处营养级与人类更接近,所以鸟类作为指示生物不仅适于快速的生态系统水平的评价,也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有参考价值。在未来的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中,繁殖分布范围大的鸟类、顶级肉食性鸟类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