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首先详细地介绍了延边地区砂金分布与地貌、水系关系。在地貌上,砂金矿的分布受区域地貌影响,但主要是受微地貌,尤其河谷地貌的控制,砂金一般多富集在冲积层的下部或底部;一般分布在河床、边滩和阶地中,碎屑物分选性相对较好,成层性也较明显地段。在水系上,大部分砂金矿均分布在Ⅰ—Ⅱ级水系的中上游,水系的汇水面积大,流程长者含金性好。最后阐述了砂金的物质来源、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
辽南碧流河中上游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  林世敏 《地球科学》1992,17(6):668-676
辽南碧流河中上游砂金矿位于营口—宽甸台拱与复州台陷的交接部位。砂金主要赋存于碧流河及其支谷水系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层的底部,砂金矿体平行河谷呈层状分布;矿体埋藏浅,砂金粒度中粗,易采选;属冲洪积型谷底砂金矿。本区砂金主要来源于岩金矿和含金地层,成矿物质丰沛,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辽南砂金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砂金矿由分布在松散碎屑沉积物中的颗粒自然金所形成的矿床。成矿条件可分为两大类:首先要有丰富的砂金物质来源,其次应具备有利于含金松散碎屑物并能长期进行分选堆积的环境。因此,砂金矿找矿分析内容主要为决定砂金物质存在的地质环境和控制砂金的成生,并使其集中富集的各种内外营力条件,包括新构造运动、古气候和地貌环境等。这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薛卫冲  徐强  柯霖 《江苏地质》2014,38(2):314-318
卢瓦斯砂金矿位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卢瓦斯河道及一侧阶地。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喜马拉雅—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火山活动带之东段。依据该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貌特征、地质特征、重砂矿物组合,初步认定该矿属近源型冲积型砂金矿,其砂金的物质来源于萨温河上游含金地质体,特别是火山碎屑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和硅化脉。该砂金矿聚集于河道河漫滩及一级、二级河谷阶地中的泥、砂、砾等现代沉积物中。矿体产状受河流及两侧地形、地貌控制。  相似文献   

5.
新疆金矿主要成因类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根据目前金矿大多数成因分类方案原则,即采用以成矿作用作为一级分类原则将新疆已知金矿床(点)划分为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和外生砂金等四种成因类型.又依据含金建造、成矿部位以及外地质营力把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和砂金进一步各分为两个亚型.新疆热液型金矿的成矿时代以华力西晚期为主.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盟北部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含金地质体长期风化剥蚀,促使金的活化。河流及其2-3级支流发育,流域广,水流充足,有利于砂金矿的迁移、富集。现代的乐山丘陵、宽阔沟谷有利于砂金的保存。该区已发现数十个砂金矿,多为河谷型,主要含金层为含粘土砂层或砂砾层。砂金富集与河谷地貌关系密切,河床弯曲的凸岸、变异部位、关门咀、迎门山等地貌是砂金富集有利部位。该区金直接来源于加里东和华力西花岗岩。结合金的来源、矿床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指出了该区今后砂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小兴安岭砂金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工作基础上,对研究区内60余个砂金矿床、矿点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本区砂金的富集规律和砂金矿的形成条件。砂金矿床是物源和地貌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构成了砂金矿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本区有金丰度较高的老变质岩系,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使其内的分散金多次迁移再富集,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含金地质体。这些地质体构成了本区砂金的物质基础,地貌及地貌形成过程使这些含金地质体不断遭受风化、剥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区域地质、地貌、物质来源、入海河流及砂金分布等宏观条件的分析,到海岸地貌、海岸演化、海滩沉积构造及含金性预测等微观条件的研究,探讨了本区滨海砂金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遥感方法在辽宁抚顺-清原地区砂金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抚顺-清原地区砂金预测工作为例,阐述遥感方法在砂金预测中的应用.运用地球资源卫星图像解译原生金矿富集成矿的有利条件(线性构造、环状影像体),运用航片解译砂金富集成矿的有利地貌条件,最终预测砂金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罗明纪 《地质与资源》1994,3(2):107-113
砂金成矿地质条件:砂金物质来源于含金丰度较高的建平群以及具金矿化的构造破碎带和火山岩型金矿床(点);有利的新构造运动,地壳缓慢差异上升,剥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使含金地质体长期处于地表氧化带遭受充分地风化破碎作用,使金容易从含金地质体中解离出来;本区为干燥、多风、少雨气候条件,不易形成冲积型大型砂金矿。建平群出露区、凌源-北票-阜新断裂带两侧、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的氧化带、原生金矿床(点)分布区以及山前、山间、洪积扇、支谷的中上游或源头是寻找残积、坡积、洪积和细各砂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盛刚 《地质与资源》1993,2(1):35-40
区内砂金矿大都分布在嘉陵江、涪江、白龙江和汉水的河床、河漫滩及Ⅰ级阶地内。在河道由开阔趋向狭窄或由狭窄突变为开阔地段、河流转弯的凸岸(堆积岸)弧形拐弯偏向上游地段、支沟与主河道文汇处靠下游等地段砂金相对富集。砂金主要富集在松散沉积层近底部的含泥砂砾层中。区内砂金矿的成因类型分为冲积型河床砂金矿、冲积型河漫滩砂金矿和冲积型阶地砂金矿三种。成矿时代为全新世早期。形成砂金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砂金矿质来源,即必须有含金地质体的存在;二是有适宜的外营力作用、良好的地貌条件和有利的新构造运动,两者缺一不可。据此划出琵琶寺一河口和刘家坪-椒园里两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白水金矿为一典型的近代河流冲积型砂矿.砂金赋存于第四系中、上更新统(Ⅱ~Ⅴ级阶地)和全新统(河漫滩及Ⅰ级阶地)之中.特别是物质来源较为丰富、成矿条件较好的漫滩及Ⅰ级阶地之砂金矿体,分布面积大,含金较富,覆盖层薄,埋深中等,砂金易选,水电交通方便,气候及开采条件优越.该矿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可供采金船生产的第一个砂金矿基地.  相似文献   

13.
砂金成矿必须具有丰富的物质来源。原生金矿床,金矿点以及各种含金地质体,都有可能成为砂金矿的矿源。本区砂金矿补给源为多源补给型,既有矿源、岩源又有次生源;辛安河砂金矿形成时间主要为上更新世晚期至中全新世。金的形成既有碎屑成因也有化学成因。  相似文献   

14.
中汤河砂金矿为第四纪一中型冲积型砂金矿床。本文分别对砂金矿地质特征、新构造运动、砂金源、古气候、古水文条件、河谷地貌以及河谷底岩产状和性质等成矿条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扼要介绍了冲积型砂金矿床的一般特点,着重讨论了冲积型砂金矿成矿的控制因素,指出了有利的大地构造环境、区域构造条件和新构造运动,丰富的金源如原生金源层(体)、后生古砂金矿及各种含金风化壳,特别是红土型风化壳及有利的地貌条件,是冲积型砂金矿形成与赋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总结了冲积型砂金矿的一般富集规律,并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甘肃省礼县田家河一带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第四系地质、地貌条件与成矿特征,分析了各类型松散堆积物的成因、分布特征,对砂金的富集规律和成矿特征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混合砂含砾率、砾石度、含泥量等进行了测定,对矿体厚度、品位在纵向上、垂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砂金富集部位和补给方向及搬运距离。田家河砂金矿床产于第四系全新统河床相及河漫滩相中,成因类型属河流冲积型,形态类型属河床、河漫滩型,成矿时代为第四纪全新统;全新世开始,地壳上升幅度极小,河流侧蚀作用增强,使含金地质体和各级阶地的剥蚀物被搬运、分选,并在谷底堆积形成田家河砂金矿。该砂金矿的发现和评价为该区寻找相似类型的砂金矿床提供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坪金矿是哀牢山喜山期造山型金矿带中最重要的金矿之一,其成矿可分为三个成矿阶段:早期成矿阶段(白钨矿石英阶段)、主成矿阶段(团块状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阶段)和晚成矿阶段(碳酸盐石英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前,砂金矿地质和开采工作正在各地兴起,研究并揭示砂金矿床赋存特征和砂金矿物的富集,对促进这一事业的蓬勃发展是有益的。砂金来源于原生含金地质体,所以砂金矿床赋存的空间位置,规模和品位首先受补给源的置位,范围和含金量决定。其次,对河流冲积砂金矿而言,砂矿是流水作用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必然受流水动力学条件的制约,而流水的动力学条件又是由山岳地貌,河谷地貌形态以及微地貌特征和沉积物性质所规定的。因此砂的富集规律研究主要  相似文献   

19.
嘉陵江,汉水上游砂金的分布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怀奎 《铀矿地质》1989,5(4):226-230
嘉陵江与汉水上游,广泛分布着砂金矿床,本文概述了其区域地质、地貎和砂金分布的特征,指出该区砂金矿源丰富,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对成矿有利,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四川已知有砂金矿床约30处,矿点200余处,民采点数百处,是我国主要的砂金产区之一。凡有第四纪砂砾层分布的地方几乎都有砂金富集。造成这种成矿特点的因素有三:(1)川西大面积分布的微含金地质体是砂金最基本的初始源泉,其金含量普遍高出同类岩石丰度值一个数量级(全区平均32ppb)。它在砂金成矿中的作用远超过富含金地质体。(2)与第三纪时期准平原化相伴的红土化、类红土化作用,使基岩中的微量金富集到具有经济价值的程度。出现红土化的主要条件是炎热的气候环境。(3)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在四川表现强烈。地壳间歇性的上升或上升—稳定交替,导致四川有很多的含金层位,每抬升一次之后的稳定期,就是一次砂金成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