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吴玉华教授运用育血润肠汤治疗血虚肠燥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经验。吴教授认为,本病多因阴亏导致血燥,大肠液枯,加之气虚无力行舟而致血虚肠燥便秘。本病多属虚证,但在临床亦常有虚实互见,故以养血益气滋阴、润肠通便为治法,采用育血润肠汤治疗。育血润肠汤以益气养血滋阴、行气润肠通便为组方的基本法则,治疗慢性血虚肠燥型便秘,临床疗效确切,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蓉排毒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9例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芪蓉排毒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生脉增液通胶囊治疗。观察2组粪便性状、排便间隔、排便时间延长等临床症状评分以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蓉排毒汤可明显改善老年人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多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火龙灸结合穴位敷贴对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阳虚体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予改良火龙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予普通灸法治疗,每3 d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阳虚体质证候评分、中医体质辨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0 d后进行回访。结果:中医体质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79.30%(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质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回访总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非阳性体质26 例,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22 例,总有效率为75.86%(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改良火龙灸结合穴位敷贴改善阳虚体质疗效颇佳,且疗效持续性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石温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 例IBS-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予白石温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脑肠肽[包括血管活性肽(VIP)、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分别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状况,并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评定2组中医证候疗效,统计复发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6%(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脑肠肽水平及IBS-QOL、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4周后对2组有效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3.08%(6/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石温脾汤治疗IBS-D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肠痹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 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予肠痹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困难、腹胀程度、肛门下坠感及粪便性状)、生活质量(PAC-QOL)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PALC-QO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肠痹汤可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血通便颗粒治疗血虚肠燥型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血虚肠燥型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生血通便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积分、胃肠功能损伤积分、腹内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炎症指标(WBC、CRP、PCT)水平、SOFA积分、胃肠功能损伤积分、腹内压、DAO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生血通便颗粒治疗血虚肠燥型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降低SOFA和胃肠功能损伤积分、降低腹内压及血清DAO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合舒络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每组各40 例。对照1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物及营养神经等,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加用舒络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疗法。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定3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分别为80.0%(32/40)、82.5%(33/40),对照1组分别为62.5%(25/40)、62.5%(25/40),对照2组分别为70.0%(28/40)、72.5%(29/40),治疗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合舒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乳果糖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学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44/45),对照组为82.22%(3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便干结、腹痛、排便困难等中医证候积分及生长抑素(SS)、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太Y(NP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乳果糖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较大幅度改善患者血液学指标及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三联疗法对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胃病患者74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 例,最终2组各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连续干预2周后观察2组Hp清除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Hp根除率观察组为85.29%(29/34),对照组为76.47%(26/3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06%(33/34),对照组为88.24%(3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嗳气、上腹痛、纳差及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服药临床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肤及附件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虽对Hp根除效果不明显,但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具有优势,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介绍杨昆教授运用加味增液汤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杨教授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结合现代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小儿便秘以肠燥津亏证较多见。治疗上,运用加味增液汤以滋阴增液、润肠通便为主,以理气导滞、健脾消食为辅,兼调肺气,同时调整饮食及排便习惯,疗效满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陈瑞超教授运用增液八珍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经验。陈教授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多属气阴两虚,气虚则传送无力,阴虚则濡润不足,日久发为便秘,即因虚致秘。临床诊疗中陈教授谨守病机,在审证求因的基础上宗“增水行舟”“塞因塞用”之要旨,运用增液八珍汤滋阴增液、润肠通便、补益气血,临床中据证加减,每获良效。现附验案1 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频穴位透热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 例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频穴位透热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腹胀、腹痛、腹泻、大便频次)、5-HT、VIP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5-HT、VI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性较好。结论:中频穴位透热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压膏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降压膏穴位贴敷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血压情况、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3.33%(35/42),对照组为71.43%(30/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后均有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杜氏高血压生活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压膏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在改善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随访2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脘痛患者179 例分为脾胃虚寒型组(60例)、脾虚湿蕴型组(65例)及脾胃虚弱型组(54例),分别予以健脾温胃暖肠贴、健脾和胃化湿贴和健脾益胃固元贴穴位敷贴治疗,并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予以穴位贴敷1次。比较3组初伏、中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脾胃虚寒型组初伏为73.3%(44/60),中伏为76.7%(46/60);脾虚湿蕴型组初伏为52.3%(34/65),中伏为55.4%(36/65);脾胃虚弱型组初伏为50.0%(27/54),中伏为53.7%(29/54),初伏和中伏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脾胃虚寒型组均优于脾虚湿蕴型组、脾胃虚弱型组(P<0.05),脾虚湿蕴型组与脾胃虚弱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伏、中伏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贴敷过程中,共15 例患者出现皮肤水泡,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对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脾虚湿蕴型、脾胃虚弱型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恢复期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便秘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方案。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干预前后自主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性状、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并评价观察组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7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主排便次数增加,Bristol粪便性状改善,PAC-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显示,患者更倾向于穴位按摩,艾灸疗法次之。结论: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便秘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刮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实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功能性便秘(实秘)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基本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刮治法治疗,均隔日1次,疗程为4周。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排便间隔时间、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次症(腹胀、厌食、口臭、口干、烦躁不安、手足心热、尿黄)进行评分,并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对照组次症中“口干”评分外,其余症状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2组主症、次症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本推拿手法加刮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实秘)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但2组分别只有44、45例完成观察)。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头翁汤灌肠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疾病积重程度积分(Mayo积分)、内镜下肠黏膜病变程度评分(Baron评分)、黏膜损伤程度(Geboes指数)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ayo积分、内镜Baron评分及Geboes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多,且治疗组减少、增多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汤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显著改善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肠黏膜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予益肾调经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在改善月经量、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等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乌梅汤对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给予加味乌梅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对照组为6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梅汤能有效治疗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