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际紫外探测器”卫星(International Ultraviolet Explorer,简称IUE),评述了IUE发射十年来在类星体紫外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类星体连续谱中的3000埃隆起,可用巴尔末连续的复合辐射来解释,但也不能忽略FeⅡ线,高阶巴尔末线及光厚云的贡献。对100—10000埃的大隆起,通常认为由类星体中央大质量黑洞周围吸积盘的热发射产生。类星体紫外谱指数随红移增大而变平,则可能暗示着大隆起的演化,但也可能是大红移类星体选择效应的影响。类星体紫外发射线CⅣ的等值宽度与连续谱背景光度之间存在的很好的负相关性,即所谓的Baldwin效应,是连续谱光度与电离参量相关的结果。在切仑柯夫线辐射理论的框架下,紫外发射线Lya相对于CⅣ线的微小红移,正是理论预言的切仑柯夫红移值。由此,估算出第二能级的粒子数布居R_2。对3C273及0916 558的具体估算表明,这两个源的宽线云中HI区温度分别为9000—12000K和10000K,这些温度产生的黑体谱的峰值波长位置恰好在3000埃附近,为解释3000埃隆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Integrated Sachs-Wolfe(ISW)效应探测宇宙大尺度引力势随时间的变化速率,从而能够在宇宙学尺度上检验引力的性质.以Yukawa引力势为例,探讨了利用ISW效应检验引力性质的能力.计算表明,ISW效应对引力的性质很敏感,通过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实验WMAP五年的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相对于牛顿常数,等效牛顿常数在宇宙学尺度上最多只有约2%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戴子高 《天文学报》1997,38(1):67-74
本文研究了广义相对论效应和量子力学效应对中子量γ射线辐射的影响.通过选择磁偶极矩以及观察者视线与磁轴之间的夹角这两个观测量作为参量,我们数值计算了从中子星表面发射的、传播方向沿着磁场的光子的逃逸能量.我们得到,在磁偶极矩较小时,量子力学效应不重要,而广义相对论效应使逃逸能量显著降低;当磁偶极矩很大时,两个效应几乎相抵消,光子的逃逸能量几乎不受它们的影响.我们讨论这些结果在脉冲星γ射线谱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心体自转对天体轨道要素变化的后牛顿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林森 《天文学报》1990,31(1):108-111
本文给出了在三种引力理论为中心自转对天体轨道要素变化产生的后牛顿摄动效应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六个轨道要素除长钾不受摄动影响外其它五个要素均有周期摄动,特别升交点经度和近星点经度还有长期摄动效应。最后将文中的理论结论同前人的工作做了比较还应用于行星自转对卫星轨道要素变化的摄动效应计算上。作者在文[1]中研究了天体轨道要素变化的后牛顿效应,但在该文中并没有考虑中心体自转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三种引力理论(Einstein,Brans-Dick和Nordtvedt)中的这方面效应,并给出理论和数值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天文折射中包含有显著的光谱型效应。本文从有效波长的角度,讨论了光谱型效应的复杂性,不同的仪器采用不同的接受器、以及在不同的天顶距观测,都有不同的光谱型差。提出在低纬子午环上,对不同光谱型的天体测定出天文折射,以提高星位测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和相关的弱相互作用冷却理论,在有、无超子两种情况下的中子星物质中研究含相对论效应的中子星冷却性质,并且与非相对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到极微小尺度上的引力会偏离牛顿引力,引入引力修正效应.结果表明中微子辐射的相对论效应降低了中微子发射率、发光度以及星体的冷却速度.在考虑引力修正的无超子的中子星物质中,相对论效应所引起的星体冷却速度降幅最大,对于两倍太阳质量的传统物质中子星可达56%,而超子物质中降幅最小,约为38%.  相似文献   

7.
简述基本物理中引力试验的概况,特别是检测试验粒子绕中央旋转天体引起LenseThirring(LT)效应的研究进展。给出自旋质点在旋转体引力电磁(Gravitoelectromagnetism,GEM)中运动的Schiff公式。描述了检测地球LT效应的各种方法:激光测卫、GP-B、激光测月和环形激光陀螺,特别叙述了环形激光陀螺仪在地球科学上的应用,如地震、潮汐、地球自转、极移的检测,并给出了正在进行和未来更高精度测定LT效应的LARES、OPTIS等计划。叙述了检验火星LT效应的情况,包括用MGS测距资料、火星自然卫星Phobos和Deimos观测资料,以及今后发射绕火星探测器的建议。也谈及用太阳系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测定太阳LT效应和未来采用国际空间站进行相对论检验的LATOR计划。最后,简述在脉冲双星、X射线双星和银心Sgr A*附近红外S系统恒星中引力场的广义相对论效应,以及我国开展该项工作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Wavelet变换端部效应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揭示和讨论了小波变换时频谱分析中随频率而变化的端部效应现象;提出和叙述了跳步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型和方法,用以限制小波变换的端部效应,改进信号检测的分辨率;并通过模拟天资料序列的试验,证实了跳上不时序模型对限制小波变换端部效应的显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类星体成团随红移的变化。利用Hewitt-Burbidge类星体星表和寻找类星体对的统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类星体成团主要是由于小红移类星体的贡献,大红移类星体没有成团分布的证据。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红移类星体在成团分布上的区别并不是由于样品的绝对光度不同而引起的选择效应,而是反映了类星体团随宇宙时间变化的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2太阳活动周(1986.1-1995.6;CR1771-CR1898)冕洞对地磁扰动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作为长期效应,赤道冕洞数和面积指数随太阳活动周伦与同期的地磁AP指数的长期变化基本一致,二者在a=0.01扒度水平上密度相关,表明赤道冕洞不仅对低年的磁扰有贡献,而且对峰年期间地磁拓动的贡献不可忽视的。对冕洞的短期地磁效应的研究表明,不论哪种类型的冕洞,在它们过中经后的1-4天,地磁4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12.
在红移巡天中,由于星系本动速度的存在,星系的三维空间分布图像将会发生畸变,这种效应使得我们可以用动力学与统计方法,通过测量线性红移畸变因子来获取宇宙中大尺度上物质分布的信息,介绍了线性红移畸变效应的图像、理论,以及线性红移畸变因子β的测量方法和一些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76年3月——5月太阳上出现的活动区,是一群回转的电子群,它具有质子耀斑的一些特征。这个活动区发生在太阳活动的宁静时期,它活动所引起的若干地球物理效应在太阳极小期是反常的。  相似文献   

14.
YORP效应由不规则形状小行星在太阳辐射下的局部反冲力差异导致的净力矩所引起,长期作用可以改变小行星自转状态.从小行星YORP效应的科学意义和研究概况出发,阐述了YORP效应对小行星演化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小行星YORP效应的理论基础和观测研究现状.目前仅有6颗小行星的YORP效应被观测证实,并计算得到由YORP驱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根据Kerr-Newman度规及矢引力子场度规场引力理论探讨旋转带电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并进行比较,特别对脉冲星作了具体计算.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在Kerr-Newman度规场下,天体表面存在温度梯度,从两极到赤道,温度逐渐升高,即赤道与两极存在着温差效应;当天体半径坍缩至r_n=kQ~2/2R_g时,在r=r_n的球面上,赤道与两极的温度差消失,温度均匀分布于此球面上;当天体半径坍缩至r相似文献   

16.
本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17.
Blazhko效应,即一部分天琴座RR型变星的光变曲线的振幅和/或相位调制,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就被发现了,但是其中的物理机制还是未知。自从发现Blazhko效应以来,天文学家已经对该效应做了大量的观测和理论研究。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借助空间望远镜,最近的研究已经发现大量Blazhko效应的新特性。全面综述最新的观测和理论结果,主要集中于过去十几年研究天琴座RR型变星及Blazhko效应的工作,以期对以后研究Blazhko效应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311P/PANSTARRS是一颗活动小行星, 具有小行星和彗星的双重特征, 是中国``天问二号''的探测目标之一. 311P/PANSTARRS直径较小, 约为400 m, 非引力效应可能会对其长期动力学演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过假定不同表面组分, 研究了Yarkovsky效应对311P/PANSTARRS轨道演化的影响, 讨论了密近交汇、 非破坏性碰撞和YORP (Yarkovsky-O''Keefe-Radzievskii-Paddack)效应等非引力效应, 计算了小行星与大行星密近交汇及碰撞概率, 估计了311P/PANSTARRS达到自转周期分裂极限的时标. 模拟结果显示与纯引力模型相比, Yarkovsky效应可能会加快311P/PANSTARRS离开当前共振区域, 大约在10Myr以后311P/PANSTARRS会离开当前所在共振带, 在表面覆盖风化层的情况下有机会通过v6长期共振成为越火小行星; 在考虑YORP效应的情况下, 311P/PANSTARRS在2 Myr时标内可达到自转周期分裂极限; 在考虑Yarkovsky效应及YORP效应等因素的情况下, 311P/PANSTARRS在10 Myr时标内仍可保持其动力学稳定性, 且YORP效应不会显著影响其半长径偏移量.  相似文献   

19.
在太阳引力场中,射电源信号的传播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方向的变化改变了射电源在天球上的视位置。速度的变化改变了信号传播的“光行时”。为了计算引力效应产生的附加时延,有人依据视位置变化,有人依据光行时变化。本结论是,前一种算法在概念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2太阳活动周(1986.1—1995.6;CR1771—CR1898)冕洞对地磁扰动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作为长期效应,赤道冕洞数和面积指数随太阳活动周的演化与同期的地磁Ap指数的长期变化基本一致,二者在α=0.01的信度水平上密切相关,表明赤道冕洞不仅对低年的磁扰有贡献,而且对峰年期间地磁扰动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对冕洞的短期地磁效应的研究表明,不论哪种类型的冕洞,在它们过中经后的1—4天,地磁Ap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大冕洞比小冕洞引起的地磁效应较强烈;跨越赤道的冕洞比未跨越赤道的同级冕洞引起的地磁效应较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