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28年冯景兰和朱(岁羽)声在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和南雄等县地质矿产报告中,根据红层岩石粒度的粗细将南雄盆地红层划分为丹霞层和南雄层。下部是一套粗碎屑沉积物,“以砾岩及有关互层之红砂岩为主,间有一尺或数寸之红页岩”,以仁化丹霞山最发育,形  相似文献   

2.
粤北丹霞盆地晚白垩世丹霞组沉积相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丹霞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的典型代表,在地貌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晚白垩世红层)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巴寨剖面丹霞组的野外观测、砾石统计、室内砂岩样品薄片鉴定及粒度分析,进行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巴寨剖面丹霞组出露巴寨段和锦石岩段,前者以砾岩为主,发育粒序层理及平行层理、底侵蚀面、叠瓦状构造等,而后者以发育大型交错层理的风成砂岩夹古土壤为特征。在盆地其他位置,可见丹霞组白寨顶段砾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在巴寨剖面的晚白垩世丹霞组红层中,可以识别出正粒序层理砾岩、逆粒序层理砾岩、平行层理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大型交错层理风成砂岩、中—薄层砂岩、古土壤7种岩相。巴寨段砾石大小主要为0.5~9.5 cm,成分以脉石英、石英砂岩及砖红色砂岩为主。锦石岩段砂岩粒径为0.03~0.5 mm,分选性好,以跳跃组分为主,指示风成环境。丹霞组从巴寨段到锦石岩段沉积物粒度变细、沉积速率由快变慢,指示了由河流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向沙漠沉积体系的转变,反映了古气候向干热变化,锦石岩段的风成砂岩可能与东亚中纬度地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古气候广泛的干旱化有关。丹霞组沉积末期(白寨顶段),古气候条件再次变湿,降水增加,河流将粗粒碎屑物再次搬运到盆地发生沉积,新的冲积扇叠覆在锦石岩段风成砂岩—古土壤序列之上。  相似文献   

3.
丁宏伟 《甘肃地质》2014,(2):F0003-F0003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祁连山中段北麓低山丘陵带的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临泽县境内,面积约517平方公里。这里是国内罕见的丹霞地貌景观与彩色丘陵累观复合区,既有类似广东丹霞山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特景观.又有类同新疆五彩城的斑斓色彩景观;其中丹霞地貌类型比较齐全,幼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和消亡期丹霞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4.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肃南县白银乡、康乐乡与临泽县倪家营乡的交界地带,东距张掖市区3(1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1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5.
《湖南地质》2009,(4):90-93
郴州飞天山丹霞一溶洞国家地质公司,既有典型的丹霞地貌,又有喀斯特溶洞景观,以“丹霞面积广,洞穴深,蜂窝状面积大”而成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司;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曾赞叹“江口诸峰,俱石崖盘立,无寸土不丽”,并镌刻“寸土佳丽”;  相似文献   

6.
从湘南,到湘北,再到湘西,这是一段穿越的历程,只为寻求岩石里的秘密。这些固守亿万年的岩石,见证了我们人类从无到有的命运,也镌刻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8.
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的榕江县,是一个以侗、苗等少数民族为主聚居的边远山区,群山环抱着一个断陷成因的红色盆地,丹霞地貌发育,自然生态环境独特,民族风情浓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旅游开发,必将促进榕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隐匿大山深处的这颗红宝石放出异彩。  相似文献   

9.
丹霞山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目前对其成景地层(上白垩统丹霞组)沉积环境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对丹霞组锦石岩段沉积环境还存在争议。锦石岩段以厚层—巨厚层状中-细砂岩为主,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夹薄层—极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以及钙质层。本文通过对丹霞盆地丹霞组锦石岩段砂岩进行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该套砂岩的沉积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该套砂岩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显微镜下石英颗粒常见港湾状撞击凹坑,颗粒边缘发育铁、锰及泥质边框,胶结物主要为蒙脱石和方解石。扫描电镜下石英颗粒表面可见碟形撞击坑,具有风成沉积特征。该段砂岩粒度范围窄,分选性好,其稀土总量ΣREE = 40.2×10-6~215.0×10-6,LREE/HREE = 5.54~12.46,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Eu负异常明显,Ce无异常,具有与中国大陆上地壳相似的高场强元素(Pb、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组成,化学蚀变指数(CIA)值介于56.99~75.87之间,反映了较低的古风化程度,指示了干旱、炎热的的古气候条件。La/Yb-ΣREE图解和F1-F2判别函数图解研究表明,丹霞组锦石岩段砂岩的母岩物质成分以古老上地壳的长英质为主,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属性的陆内裂谷特征。丹霞盆地晚白垩世锦石岩段沉积时期,具有干燥的地表沉积环境,可能与晚白垩世中期Campanian期东亚中纬度地区的干旱古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丹霞盆地地质特征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霞盆地为白垩纪内陆山间红色盆地,在岩石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丹霞盆地的沉积相、沉积体、沉积体系和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划分,讨论了丹霞盆地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自1928年冯景兰等依据该盆地中之红层,形成独特的丹霞地貌而命名为丹霞层以后,1938年陈国达研究粤北红层时,称丹霞层为新红色岩系,南雄层为老红色岩系,并认为前者层位在上,后者层位在下。1959年李作明等对广东红层进行首次综合研究时,将粤北红层划分为下白垩统文明司岩系、马梓坪群,上白垩统灯塔岩系和下第三系丹霞岩系等,认  相似文献   

12.
丹霞盆地红层时代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受四川盆地坳陷分区(峨眉山-成都-万州)特殊地质背景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崖丹霞为马边地区区别于其他传统丹霞地貌区的典型代表,以"环崖、顶平、麓缓、无瀑"为主要组合特征,主要表现为侧向侵蚀和重力崩塌等作用形成,成因机制较为独特.马边环崖丹霞另以规模宏大,形态独特的弧形绝壁为特色,环崖平面闭合度可达200°~300°,蔚为...  相似文献   

14.
丹霞盆地为白垩纪内陆山间红色盆地.在岩石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丹霞盆地的沉积相、沉积体、沉积体系和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划分,讨论了丹霞盆地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
马边环崖丹霞以规模宏大、形态独特的弧形绝壁为特色,环崖平面闭合度可达200°~300°,蔚为壮观,具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对比分析意义,是西南环崖丹霞带上的另类丹霞,以"环崖、顶平、麓缓、无瀑"为主要组合特征,主要为侧向侵蚀和重力崩塌等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19,(3):524-528
马边环崖丹霞以规模宏大、形态独特的弧形绝壁为特色,环崖平面闭合度可达200°~300°,蔚为壮观,具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对比分析意义,是西南环崖丹霞带上的另类丹霞,以"环崖、顶平、麓缓、无瀑"为主要组合特征,主要为侧向侵蚀和重力崩塌等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连城冠豸山由上白垩统崇安组紫红色厚层-巨厚层砾岩、砂砾岩构成单斜式丹霞地貌,丹霞崖壁发育形态各异的洞穴,构成独特的洞穴地貌景观.丹霞洞穴的发育受岩性及裂隙控制,崖壁上的含砾粉砂岩及含砾砂岩、细砂岩等夹层是洞穴发育的主要层位,岩层厚度及节理、裂隙控制洞穴产出规模,风化剥蚀、大气降水侵蚀、重力崩塌以及河流流水侵蚀是形成不同形态洞穴的主要外动力作用,洞穴的形成与发育常由多种外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丹霞盆地白垩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丹霞盆地位于韶关市东北,韶赣、韶汝、仁周等公路之间(图1),面积500km~2。白垩系总厚近4000m,以形成奇峰绝壁、风景秀丽的丹霞地貌著称。冯景兰等(1928)建立丹霞层以来,丹霞层(组、群)和丹霞地貌被广为引用。50年代末761地质队将红层划分为下白垩统马梓坪群、上白垩统南雄群及始新—渐新统丹霞群,并在马梓坪群发现叶肢介碎片及植物Brachyphyllum sp.。80年代初煤田202地质队在盆地西南河边厂4-2钻孔井深  相似文献   

19.
丹霞地貌定义、分类及丹霞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霞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而得名,是一种发育赤壁丹崖群的特殊地貌类型,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不断升温而成为景观地貌学关注的重要对象,但其中一些基本问题长期争论不休。本文从命名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我国区域地质发展史角度出发,重新厘定了丹霞地貌的定义与分类,强调丹霞地貌的三大基本要素:赤壁丹崖地貌特征、燕山旋回以来陆相红层基础和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地质营力。西北地区也广泛发育丹霞地貌,一类是黄土覆盖下的古丹霞,另一类是干旱区片流侵蚀和泥乳贴膜的丹霞。丹霞作用是对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经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和风化剥落等多种地质作用的统称,其产物就是丹霞地貌。岩性控制和崖壁片流垂蚀是丹霞作用的两种特殊机理。红层盆地的沉积相及其岩性差异控制着丹霞地貌的发育及其景观类型,据此在地貌发育的构造、外力和时间三个因素基础上增加了岩性因素。南方典型的红层盆地中,边缘冲积扇相粗碎屑岩地区可经历青年、中年和老年等发展阶段,盆地中央湖泊相泥岩、粉砂岩却没有经历过绝壁陡崖发展阶段。暴雨水流在丹霞崖壁上发生近垂直向下的侵蚀作用叫片流垂蚀作用。其中冲蚀作用形成竖状沟槽、竖状洞穴,涡蚀作用(借助风力吹动发展成垂直崖壁的涡旋)形成圆锥状洞穴、串珠状洞穴,后者使得洞穴沿软弱岩层分布,进一步扩大成扁平状洞穴。这些洞穴形成年代具有垂向一致性,不具有上老下新变化趋势,而在水平方向上,不同部位洞穴的形成年代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0.
2019年在陕西靖边龙洲下白垩统洛河组紫红色砒砂岩中发现多处恐龙足迹,实属罕见。含恐龙足迹地层岩石组合为一套典型沙漠相"红色砒砂岩"系,岩石组合以紫红色-暗紫红色薄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灰黄色-浅紫红色块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发现识别出恐龙足迹行迹9处。根据足迹形态对比,推断其类型为兽脚类恐龙足迹。根据足迹产地地层剖面的研究,推断恐龙足迹分布在沙丘湖岸附近。本次发现的恐龙足迹与2017年在陕西神木中鸡发现的恐龙足迹差异明显,为陕北鄂尔多斯盆地恐龙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由于靖边龙洲丹霞地貌恐龙足迹产地的地层研究程度较低,因此,对恐龙足迹的研究在地层年代确定,特别是恢复岩相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