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大比例尺重力勘探工作中,近区、中区地形改正误差对重力总精度影响较大。在实际工作中,近区域地形改正一般采用实测或用地形图读图计算;中区地形改正一般采用地形图读图计算,《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只考虑地形图高程精度对重力总精度的影响,忽略了地形图平面坐标精度对重力总精度影响。这里从锥形、扇形基本地形改正公式推导出发,探讨不同比例尺,不同高程,平面精度对重力总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不同地形改正精度对地形图比例尺及高程,平面精度要求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治汉 《物探与化探》2002,26(6):467-469
从传统的重力地形改正方法入手,用Delphi语言编制了Windows程序,使得多年来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繁重的手工数图工作能够用计算机完成,且计算精度得到明显提高。最后用甘肃1:20万昌马幅的53个重力测点进行了试算。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省夏日哈木矿区作为高山试验区,利用航摄高精度1∶2 000 DEM数据对1∶5万DEM数据、Aster DEM数据和Pleiades DEM数据进行垂直精度比较分析,并对这3种数据在高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重力中区地形改正中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山区这种复杂地形条件下,3种DEM数据的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Pleiades DEM、1∶5万DEM和Aster DEM; Pleiades DEM数据在1∶5万或更小比例尺重力中区地形改正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5万DEM数据在1∶20万或更小比例尺重力中区地形改正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而Aster DEM不能满足1∶20万或更大比例尺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重力近区地形改正采用激光测距测高仪,中区地形改正采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万DEM高程数据使用软件,精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工作效率高,减少了人为误差的影响,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利用GPS控制点,结合前视、下视、后视区域网平差精化有理函数模型,探讨了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用于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的高精度DEM生成方法。通过1:1万高精度DEM数据进行地改实验验证表明: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提取的DEM可以满足1:20万区域重力测量中区地改精度要求,为我国重力测量中区地形改正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拓展了资源三号数据在区域重力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军  关云鹏  张海龙 《物探与化探》2012,(2):234-236,241
介绍了三角平面拟合法在重力勘查近中区地形改正中的应用。该方法应用三角平面拟合通过地形图DEM模型数据(或散点模型数据)直接内插求得地形改正量板模型的结点高程数据,实现了地形改正的电脑化作业。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区地改精度计算与评价的问题,笔者采用了旋转DEM数据和测量数据的方法,计算中区地形改正精度,对旋转数据方法的可行性及旋转的精度进行了阐述,并用高精度的1∶1万DEM数据对1∶5万DEM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旋转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地改精度能够满足1∶5万重力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1∶50 000重力调查项目的开展,在复杂地形尤其是通视条件差的地区,野外重力近区地改测量难以有效开展。本次研究试验结合本溪市地区开展的1∶50 000重力调查项目进行,在研究中尝试应用1∶10 000数字地形图开展近区地形改正,并将计算结果与野外实际测量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应用1∶10 000数字地形图开展重力近区地形改正的观测精度达到±0.018×10-5 m/s2,精度高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勘查规范中1∶50 000重力调查近区地改观测精度。本次试验研究表明,使用1∶10 000数字地形图进行重力近区地形改正,可以提高精度和效率、节省野外测量成本,并在今后重力近区地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重力地形改正的计算方法、精度指标及精度的统计方法,在现行的《重力勘探工作手册》和和《区域重力测量手册》初稿中都有明确的要求,然而手册中所述的地形改正精度的统计方法并不能反映地形图的精度对地形改正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重力调查中的中区地形改正方法及精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治汉 《物探与化探》2007,31(5):455-458
在讨论重力中区地改方法的基础上,分别用20m×20m、50m×50m和100m×100m方域计算了北祁连西段1:20万区域重力调查的764个测点的中区地改值,通过移动方域网格进行检查计算,讨论了各算法对地形的模拟程度和地改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以往所采用的圆域扇形柱体近区地改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它们难于模拟复杂地形,因而精度较低。本文提出方域近区地改的多面体解析法,采用三角形拟合地形,地改域为方形,使计算精度大为提高,且计算易于实现。文中还给出了几个对比实例,说明本方法比圆域扇形近区地改的精度至少可提高10倍以上。该方法也可适用于中远区高精度地改计算。  相似文献   

12.
重力勘探近区地形改正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勘探的近区地形改正,一般通过典型剖面的试验来确定是否需要改正,并采用简易地改仪实测地形改正值。典型剖面试验难免以偏概全,实测的方法耗资费力。本文通过对典型物理模型的理论计算及一定数量实测值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套参考数据及近区地形改正的方法,既简便,又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不论重力勘探程度如何,在布格重力异常计算中都必须经过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本文通过分析在计算布格重力异常时地改和中间层改正对测点的重力补偿,提出了取消中间层改正以适应微重力勘探精细解释需要的地形校正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对实际地形(岩性)的正演基础上,可以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重力基准面进行可变密度地形校正。使用该方法可以比较好地消除地形起伏和不均匀岩性对测点产生的重力影响,从而得到比较可信的重力异常数据。  相似文献   

14.
COMSOL是一个多物理场仿真软件,笔者尝试将其应用于大地电磁法的数值模拟,研究起伏地形对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及解决方案。本文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施加第一类边界条件,将地形起伏数字化为参数化曲面,导入COMSOL进行计算。在对COMSOL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频点所需内存以及自由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频点进行研究。将三维起伏地形的模拟结果与无地形起伏时的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出山谷、山峰地形对三维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发现在XY模式下,地形对视电阻率的影响大于相位,在视电阻率等值线图中能够清晰地看出起伏地形的轮廓,而在YX模式下,地形对相位的影响大于对视电阻率的影响。最后,利用“比值法”进行地形校正,校正前由于起伏地形影响,在异常体附近会出现部分视电阻率数值跳跃现象,通过校正有效抑制了起伏地形对异常体附近视电阻率的影响,校正后的视电阻率曲线整体上移,并且异常体周围的视电阻率值也趋于背景场值,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区域重力资料整理中,拟从1:5万地形图上读取1×1公里的高程网,建立全国地形图网结点高程数据库,用于计算区域重力远区地形改正值。但在山区能达到多大精度?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份典型山区地形改正的试验资料,并据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均衡重力异常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采用埃利均衡补偿模式计算5ˊ×5ˊ平均均衡重力异常的一种方认。计算是使用5ˊ×5ˊ平均高程值,将A~O带分为近、中、远三个区:近区用1ˊ40〞×1ˊ40〞的柱体,中区用5ˊ×5ˊ的柱体,远区用15ˊ×15ˊ的柱体,分别采用矩形柱体、质线和质点的正演公式计算地形一均衡校正值。从华南某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图可以看出,根据均衡重力异常可以消除由地壳厚度变化而产生的区域场,突出局部异常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