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阳市东南部滑石台山附近太古代花岗岩基底中零星分布的超镁铁质岩地质体,经同位素测年,Rb/Sr表面年龄4370Ma,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4692±184Ma,全岩Pb/Pb等时线年龄4535± ̄(108)_(117)Ma。因此,作者认为滑石台山、馒首山、金顶山等地的超镁铁质岩是陨落成因,陨落地质作用发生在18─19亿年前。  相似文献   

2.
富阳章村-萧山楼塔一带双溪坞群火山岩系首次获得了全岩Sm-Nd等时年龄为1154±122Ma和40Ar39Ar等时年龄为994±20Ma。后者很可能是代表岩石遭受过后期热事件影响的扰动年龄,但它仍比原有的锆石Ph-Ph年龄(875Ma和904Ma)要大得多。据此,我们认为该区双溪坞群的形成时代大致为1100±50Ma,相当于中元古代晚期蓟县系。同时,结合其它有关同位素年龄资料,探讨了浙西北地区相当地层(绍兴平水群、开化钟吕群)的地质年代对比及神功运动的时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龙胜花岩闪长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士元素以及Sr同位素组成具有重熔型花岗岩的特点。Rb-Sr等时线年龄2137±25Ma,形成于三叠纪。  相似文献   

4.
根据铜厂铜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和黄铜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889Ma和359Ma,并依据其地质特征和与铜厂岩体之间时空关系,认为早期铜矿化发生在889Ma左右,与铜厂岩体岩浆期后热液有关;晚期铜矿化则发生在359Ma左右,是伴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发生的;其矿质来源研究表明既有来自围岩的,又有来自岩体本身的;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成矿温度集中在两个区间:高温大于300℃,低温150~200℃。该矿床为多期、复源、多种成矿作用叠加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江南造山带的湘东北-赣西北-皖东 南—浙西南地区存在一个北东向钨矿带,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 卡岩型为主,近年在其西南方向新发现了木瓜园大型钨矿床,成矿过程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厘定了木瓜园矿区含矿花岗斑岩的锆石 LA-ICP-MSU-Pb年龄(224.2±2.0)Ma(MSWD=0.65,n=17),辉钼矿 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225.4±1.4)Ma(MSWD=0.71)及加权平均年龄(222.96±0.96)Ma(MSWD=1.08,n=5),表明矿区成岩与成矿时代均为晚三叠世,属于印支期;锆石初始176Hf/177Hf比值0.282444~0.282580,εHf(t)值为-1.9~-7.2,二 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713~1388Ma,表明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起源于下地壳古老物质的重熔。由于北东向钨矿带成岩成矿集中于燕山期,木瓜园成岩成矿集中于印支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该钨矿带西南方向不超过湘东北地区新宁-灰汤断裂,但湖南省东北部地区存在一次晚三叠世大规模成岩与局部钨钼多金属成矿过程,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牛塘界花岗岩体的时代,以往曾定为华力西期。通过研究岩体的地质特征、岩性特征、稀土配分、钻石晶体标型、同位素年龄资料,结合区域对比,认为其时代应为加里东(中)期。以往所用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289Ma,因岩石强烈蚀变,不能作为衡量岩体结晶年龄的尺度。研究表明,锆石U-Th-Pb四个不一致年龄中,只有 ̄(207)Pb/ ̄(206)Pb比值计算的年龄,最接近岩体的结晶年龄。牛塘界岩体锆石 ̄(207)Pb/ ̄(206)Pb年龄为460Ma,形成于中奥陶世,时代为加里东(中)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最新获得的两组矿石和含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数据和初始锶同位素组成及21个新测定的矿石、石英及围岩(石英闪长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讨论了璜山金矿床的成矿时代、矿床成因及物质来源等问题。 矿石及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年龄分别为358±22Ma和396.9±34.5Ma,表明成矿时代为海西期,与该地区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325~399Ma)一致。初始锶同位素比值低,在0.7040~0.7042范围内,落在玄武岩(地幔锶)区内,且铅同位素具低μ值特征,落在岛弧铅与地幔铅演化曲线之间,说明成矿溶液及成矿物质均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源区,同时,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围岩(幔源型石英闪长岩)铅同位素一致,表明二者在来源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老厂铅锌矿床不同成因类型矿脉中的方铅矿、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有明显差别。石英方铅矿脉的方铅矿以高Ag、Sb、Sn和低Ge、Cd、Te为特征,与区域上典型岩桨热液矿床相一致。与闪锌矿共生的方铅矿则以低Ag、Sb、Sn和高Ge、Cd、Te为特征。所有闪锌矿以低Fe、Mn、In、Ag、Sn和高Ga、Ge为特征,均与国内典型的沉积改造型矿床相一致。根据这些特征可把本区叠加在一起的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区分开来。因此,老厂地区铅锌矿床中的方铅矿、闪锌矿的特征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可作为区分本区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辽东早元古宙层控铅锌矿床具有多层位产出和多阶段成矿的特点。据对71个铅同位素数据研究,铅同位素比值既在任一矿区内有差别,同时在矿区与矿区之间也有差别。铅同位素比值图解清楚地反映出有拟合μ=8.20±0.08增长曲线、混合铅等时线和异常铅8种类型。通过铅源参数分析,拟合μ=8.20±0.08增长曲线的铅为地幔铅与早元古宙地层铅混合均一化了的铅,混合铅等时线的铅为地幔铅与早元古宙地层铅混合未均一化的铅;异常铅经与大西洋和太平洋若干岛屿年轻火山岩铅同位素比值比较,为遭受大陆壳古老花岗质岩石中铅混染的地幔铅。混合铅等时线和铅的模式年龄反映了层控铅锌矿床的多期成矿作用。铅同位素比值不拟合整合铅矿床的增长曲线,同时铅模式年龄都比矿床所在的围岩年龄新,表明层控铅锌矿床不是喷气沉积矿床,而是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  相似文献   

10.
川滇黔接壤区处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经历过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并分布有大量的大中型 MVT 铅 锌矿 床。对该区 MVT铅锌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开展的大量工作成果显示该区至少经历过2次铅锌成矿事件,分别处于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中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成矿事件与古特提斯洋的扩张(382~328 Ma)密切相关,在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天宝山、大梁子、毛坪等矿 床。晚期成矿事件与古特提斯洋闭合、印支期强烈挤压造山运动阶段(245~205 Ma)相对应,在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会泽、茂租、金沙厂等矿床。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矿床在控矿构造性质、矿体赋存规律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在对川滇黔接壤区 MVT 铅锌矿床成矿时空分布规律总结的
基础上,结合该区区域构造演化、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以及矿体赋存规律,探 讨 了 该 区 不 同 时 期 控 制 MVT 铅 锌矿床形成的成矿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