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汉江流域湿地变化及其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土地资源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为了获取汉江流域湿地资源现状以及变化特征,科学地诊断湿地生存现状和保护湿地资源,本文基于2000、2005和2010年3期遥感卫星监测数据,分析2000-2010年来汉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特征。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别从3个不同的角度搜集影响汉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指标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评价指标权重因子,最终基于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模型定量评价汉江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① 10年间汉江流域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但汉江流域湿地面积随时间推移变化强度逐渐放缓;② 汉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自西北向东南健康状况由健康向脆弱趋势变化,根据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汉江上游流域湿地生态健康隶属于健康,中游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隶属于亚健康,下游区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则隶属于脆弱状态,汉江流域湿地整体景观生态健康状况为亚健康。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作为亚洲最大淡水湖泊湿地和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长江洪水调蓄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领域具有世界意义。另外,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面积的97%,对于江西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值得强调的是,鄱阳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该地区相对滞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的未受严重污染的重要湖泊。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淡水湖,生态环境特点显著,整合多源数据建立空间信息系统对提高该地区的科学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鄱阳湖空间信息系统及虚拟环境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的核心技术与步骤。整个系统是由一系列专题空间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组成。利用VR-Map软件的三维显示功能及二次开发功能可以快速实现地形的虚拟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引力模型假设条件下的中国多区域社会经济核算矩阵(SAM)数据库,构建了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和数学优化求解思想的环境CGE(ECGE)模型;并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案例区,设计了两种水质目标下的四种氮、磷营养盐排放调控方案,分别探讨并综合比对了其对江西省及全国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寻求实现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入湖氮、磷营养盐减排达标的双重目标提供了决策参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以Ⅲ类水质为控制目标,仅对氮、磷营养盐高排放产业实施减排调控的鄱阳湖流域氮、磷营养盐排放调控方案既能满足当地人们生活改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求,又能够通过排污外部成本内在化推动科技投入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以不断减少氮、磷营养盐的排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由于光学遥感对植被垂直分布探测的局限,使得植被指数反映生物量变化的灵敏度下降。利用C波段SAR反演生物量时,对于低中等生物量,含水量高的湿地地表的后向散射对总雷达后向散射的影响会在雷达图像上出现类似光学遥感中"异物同谱"的现象。本文用光学遥感中NDVI、RVI和DVI三种植被指数对生物量变化的敏感性,利用改进的MIM-ICS模型,对湿地植被各散射分量进行模拟分析,建立符合湿地植被类型的各散射分量模拟数据库,以LandsatTM和Envisat ASAR交替极化数据为基础,选择植被指数DVI=0.45为阈值,将湿地植被分割为低叶片密度植被区和高叶片密度植被区,分别应用统计回归模型和半经验微波散射模型,对两个区域植被生物量进行反演。最后,得到整个鄱阳湖湿地生物量为2.1×109kg。研究表明,对于生物量动态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光学和雷达遥感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湿地植被生物量反演的精度,克服光学遥感探测植被垂直分布能力有限和雷达遥感受背景影响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湿地对长江洪水调蓄、候鸟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两景Land-Sat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区域,在GIS支持下对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对湿地生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增强危机意识,保护生命之湖加强多方合作,促进和谐发展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作为亚洲最大淡水湖泊湿地和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长江洪水调蓄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领域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汽输送及降水模式对流域水文模型及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汉江流域水资源对南水北调以及下游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研究汉江流域水汽输送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是水文模拟和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基础。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汉江流域19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以及GIS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分析了汉江流域的水汽通量、可降水量、实测降水量和降水转换率的计算方法;以汉江流域1998年7月的气候再分析资料和降水资料为例,计算并分析了汉江流域1998年7月可降水量与实测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降水转化率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水汽输送、可降水量、实测降水量,以及降水转化率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汉江流域1981-2010年的可降水量和实际降水量的分布表明,汉江流域可降水量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降水转换率近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龙感湖地区湖泊营养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其中湿地的破坏是导致人湖营养盐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湖泊沉积物含有丰富的生物和理化方面的信息,在缺乏长期湖泊监测记录的情况下。可以用来重建湖泊及其流域过去变化的历史。根据龙感湖表层沉积物^210Pb活度比变化,分析了该地区近百年来沉积物中湿地花粉、总磷和磁性参数.探讨了湖泊营养化过程及机理。研究表明,龙感湖近百年来营养级的增加是与湿生植被的破坏密切相关。20世纪上半叶的湖泊富营养化响应于磁性参数指示的流域土壤侵蚀速率的增加,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泊营养程度的加重则与龙感湖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和湿地植被破坏而导致湿地功能减弱有关。龙感湖流域内人类对湖周潍地的改造.破坏了湿地植被,助长了人湖物质的增加。湖泊营养相对富集,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  相似文献   

10.
河道湿地是流域生态系统中,位于水陆交错地带,关联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桥梁和纽带,对蓄水滞洪、净化水质和水土保持,以下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1986、1996、2000、2006和2015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对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湿地进行湿地解译提取,并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法、转移矩阵法和质心位置变化法对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演变规律以及驱动力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5年,黄河上游河道湿地面积从17.3万hm2逐渐减少到12.2万hm2,减少了29.0%。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主要发生在河流、裸滩、草本湿地与耕地的相互转化上。过去30年嫩滩湿地的变化幅度远大于老滩湿地,嫩滩湿地面积从1986年的15.46万hm2减少到2015年的10.41万hm2,减少了32.7%,嫩滩湿地演变规律为天生湿地型之间的相互演变,即河流-裸滩-沼泽湿地。而老滩湿地面积基本处在稳定状态,面积范围在1.84~2.28万hm2之间,具有天然湿地-人工湿地与天然湿地-农业用地的演变规律特征。水渠湿地、坑塘湿地和森林湿地质心位置变化较为突出,由单一类型动态度分析可知,研究区自然湿地萎缩、城镇化加速、河流水面面积减少加快。以上分析结果与研究区气温、水利水电工程、灌溉用水、凌汛期冰情以及城镇化程度均有关,与降雨量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系统论述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与具体内容,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以及系统建成后的意义与作用。“福建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福建”的重大应用项目之一。该项目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库和生态环境决策支持与管理信息系统3部分组成,包括福建省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地面动态监测系统、应急响应监测系统,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地图、多媒体动态演示系统与电子地图集、综合信息图谱,福建省生态环境数据库、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8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阐述基于组件式GIS的开发方式,结合3维建模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虚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重点研究了3维模型的入库方法,以及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库设计.以VirtualCampus系统开发为例,介绍了利用Visual C 与AreEngine开发虚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库防洪调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水库防洪调度的信息化主要是借助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 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采集基础数据,构建数字化水库防洪数据管理平台和水库虚拟三维环境。在该平台和环境中,以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水库流域的水雨情及洪水的调度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增强防洪调度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表明,通过RS、GIS技术建立的水库三维防洪调度系统能够为水库管理者提供水库防洪调度方案制定与分析、防洪调度决策等方面的强有力的、科学的辅助支持。本文结合厦门"汀溪水库三维防洪调度系统"的实际研发,探讨了RS和GIS技术在水库防洪调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each development phase,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technical trend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in the Internet Ag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WEBGIS ,At the same time,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our study,the paper explores the function,structure and method of develop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GIS ,With the technology of WEBGIS,the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ith data from Huoditang Fam was set up ,which makes a great impact on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So setting up the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GIS is a trend of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In the course of setting up this system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following questions:1)unify data standard and information encoding;2)change mind.  相似文献   

15.
Embedded ArcGIS Engine can improv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The authors designed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database of the Yongjiang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YRBWEMI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ArcGIS Engine software with VC. The spatial data and attribute data in the YRBWEMIS are stored and managed separately. The system functions include display, query., statistics, spatial analysis and thematic mapping for water pollution sources, water quality, water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catchments region.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Arc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ORACL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this paper reports our studies on the technology of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MEGEIS). By analyzing system structure,designing function modules and discussing data managemen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technol-ogy to integrate,manage,and analyze the seabed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ly. Then,the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ohai Sea Oilfield Paradigm Area Information System. The system can not only meet the practical demands of marine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the Bohai Sea oilfield,but also serve as a preparatory work in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igital Seabed'.  相似文献   

17.
Embedded ArcGIS Engine can improv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The authors designed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database of the Yongjiang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YRBWEMI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ArcGIS Engine software with VC. The spatial data and attribute data in the YRBWEMIS are stored and managed separately. The system functions include display, query, statistics, spatial analysis and thematic mapping for water pollution sources, water quality, water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catchments region.  相似文献   

18.
在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系统中,空间数据共享一般采用基于数据快照的共享机制来实现。该技术方法的基础是在本地数据库中保存远程空间数据的副本,因而将造成大量的数据存储冗余,并使得数据的一致性维护困难。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视图的分布式数据共享方法,通过建立远程空间数据表的本地视图,再为该视图建立由更新操作触发的行级替代触发器,并在该触发器内编码,以解决远程空间表的本地视图不可更新问题;并通过所扩展的视图更新和查询功能,实现分布式环境下远程空间数据的本地共享。基于Oracle 9i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共享机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坚持流域综合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鄱阳湖流域曾出现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和水旱灾害频繁等问题,积极探索流域综合管理的机制与方法,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治理工程",有步骤地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和建设,把治山治水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努力使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打造出一个"绿色江西",提高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思路,在继续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