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腐植烟煤的主要微类型(显微煤岩类型之简称,或微类型组,下同)及煤岩类型的划分命名,国际上已日趋统一,但国内仍存在不同的划分方案,从而导致了人们对分类以及对一些名词和实际内容理解的混乱,阻碍了相互间资料的利用和交流。这种情况的继续存在,将无助于本门学科的发展,也会造成实际工作的困难。鉴于此,本文试图在重点介绍国际有关分类和术语的基础上,对比、评述现行的一些划分方法,并提出目前原则上采用国际煤的微类型及煤岩类型划分方案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煤田地质与勘探》1987,15(3):68-73
一、煤和源岩中的有机成分
煤和源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均由微成分组成。烟煤微成分的国际分类如表2-1。   相似文献   

3.
烟煤的宏观煤岩分类是煤岩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建立了烟煤按煤岩成分-宏观煤岩类型进行两级划分的宏观煤岩分类系统,提出了划分宏观煤岩类型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制定了宏观煤岩类型的分类方案,规定了描述方法、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科联(IUGS)岩石系统分类学委员会(CSP)负责协调统一国际上关于岩石分类命名的工作。将不同国家用不同语言对同种岩石有明显差别的命名统一起来是必要的。IUGS在国际标准方面所取得的最出色成果之一即是由CSP提出的现已广泛接受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矿物成分分类。  相似文献   

5.
现代植物植硅体化学组成研究有利于揭示植硅体的化学组成与细胞形态、植物种类及植物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植硅体形成机制、植物分类及生态意义。植硅体化学组成测试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涉及植硅体化学元素组成及Si、O和C元素同位素组成测定,研究表明植硅体主要含二氧化硅和水,封闭有少量的有机成分及多种矿质元素。在植硅体封闭有机成分存在形式,部分元素的形成、迁移等循环机理,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分布及其生态指示意义以及^14C测年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认识。植物种类、组织部位、细胞微环境以及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能够影响植硅体的化学组成。植硅体化学组成研究对植硅体形成机制及碳、硅等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植硅体部分化学元素、植硅体稳定同位素组成及^14C测年具有较好的古环境及考古研究潜力。现代植物植硅体化学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植硅体电子探针微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唐运千  垄敏  朱凤冠 《沉积学报》1983,1(2):118-130
海洋有机物质包含有类脂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物和腐植物质等等。现代沉积物中尤其是海相三角洲中存在着与石油相似的烃类化合物。海洋中腐植物质的存在不仅涉及到海洋食物链和有机物地球化学循环,并且还在于腐植物质与金属元素形成络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火山熔岩分类命名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浆岩的分类、命名是研究岩浆岩岩石学的基础,愈来愈为岩石学者所重视。在24届国际地质会议上确定了深成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火山岩的复杂性,在分类、命名方面,至今尚无统一的口径。因此,火山岩分类方案多如雨后春笋,岩石名称杂乱,对岩石学的发展颇为不利,故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分类、命名方案。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十余年对我国油、气源岩研究、遵循对源岩显微、超微和分子级三个层次有机成分,一方面使用显微-微区-微束来阐明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另一方面对单组分和全岩样使用小玻管和高压釜方法并配合有机岩石学和地化分析阐明成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分类。  相似文献   

9.
王国平 《城市地质》2011,6(2):25-30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岩石分类和命名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国际互联(InterNet)的高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方式,而且使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更加方便快捷。本文讨论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沉积岩岩石分类命名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刘思逸  高平  肖贤明  刘若冰  秦婧  袁桃  王旭 《现代地质》2022,36(5):1281-1291
目前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显微组分缺乏统一的分类方案,命名也较为混乱,给页岩气勘探与评价造成了困难。为此,采用全岩光片和有机地球化学(TOC、δ13Corg)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显微组分进行有效识别与特征总结,探讨其可能成因,并判断其有机质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中显微组分主要由海相镜质组、腐泥组、动物有机碎屑组和次生组组成。其中,海相镜质组由无结构镜质体组成,呈浑圆状或长条状,具有强的光反射能力,但分布并不广泛;腐泥组主要由无结构腐泥体组成,为藻类遭受热降解过程而形成的无结构且无固定形态的显微组分,在富有机质页岩中广泛分布;动物有机碎屑组主要包括笔石表皮体、几丁虫和放射虫有机碎屑体;次生组由次生沥青体组成,广泛分布在页岩基质孔隙中,呈无固定形状。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中主要发育腐泥组和次生组,其次为动物有机碎屑组和海相镜质组,其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且腐泥组和次生组含量越高,有机质类型越好,其生烃潜力越大。  相似文献   

11.
固体的有机成分和岩石命名繁多,这是根据应用于不同岩石不同科学规律的特殊重要性而产生的。遗憾的是,同一个普通的术语有着不同的含意而常缺乏描述的客观性。这就促使不同的国际组织努力发展沉积有机物术语的标准化分类方案与显生宙有机物质建立的术语相比较前寒武纪可能相对简单些,这将允许一个常用的分类成功地应用于煤,它在显微组分的基础上划分出一些有机物类型“无定形”的油母岩,它没有清晰可见的形状,是前寒武纪和显生宙的主要问题,其它问题有:成岩作用改变的油母岩和后生作用产生的沥青之间的区别,镜质体状显微组分的本质和起源,石墨残留物的本质。人们提出了两个假设可能适用于有机物的分类,尽可能从质和量上客观地描述前寒武纪(及显生宙)有机物质的物理、化学、光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角闪石族和辉石族矿物的系统矿物学分类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闪石族和辉石族矿物是链状硅酸盐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中的许多矿物种属于造岩矿物和/或工业矿物,具有重要的成因矿物研究意义和工业应用开发价值。国内学者对它们的分类命名和基本系统认识主要源自于王璞等(1984)编著的《系统矿物学》。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矿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矿物基础资料和分类命名都在不断更新与完善,迄今已有专业学术机构和学者在不同年代陆续发表了不同版本对该两类矿物的修订或修改意见,但一直没有统一整合,导致在涉及该两类矿物的应用研究中,在分类命名上与国际标准不统一。根据本课题组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新编《系统矿物学》)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和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系统归纳、梳理并综述了角闪石族和辉石族矿物的分类方案和命名原则,使分类命名统一标准、原则和认识并与国际接轨,这有利于该两类矿物的理论研究与开发应用,更好地支撑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1983,29(5):495-495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5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了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会议由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其韩同志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分类命名小组成员和扩大会代表共30人。 1980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火山岩会议决定在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之下成立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并责成该组对会议中提出的分类意见和存在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在适当的时间提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宗淳虎 《岩矿测试》1984,(4):310-321
1983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议,对火山岩(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国内推荐稿作了认真讨论,并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现将经过修改审定的推荐方案刊登出来,供国内试行。  相似文献   

15.
传统煤岩学主要研究腐殖型的有机显微组分,关于海相腐泥型的有机显微组分及其与成煤、成油(气)、成矿的关系在以往的文献中较少报道.作者在对早古生代海相腐泥型有机显微组分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有机显微组分.经过对这种组分生源的追查和化石的鉴定表明,这种组分来源于被囊动物化石尾海鞘的“房”稍—被囊,因此把这种组分归之为动物型的有机显微组分,命名为“被囊体”.这种组分是追索被囊动物化石的线索,具有重要的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3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议,对火山岩(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万案国内推荐搞作了认真讨论,并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现将经过修改审定的推荐方案刊登出未,供国内试行。  相似文献   

17.
火山岩的分类和命名(熔岩部分)(国内推荐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火成岩分类学分会推荐了QAPF图解的分类方案(A.Streckei-sen,1979)。这一方案的长处是:各类火山岩的平均成分投影点基本上落在相应的分区内;各区火山岩的名称可以同侵入岩相对应;对于全晶质的火山岩来说,根据矿物成分命名,比做化学分析经济、简便;按矿物成分确定岩石名称,不仅可以反映成分,而且可以说明一定的形成条件,因此对该分类的这些基本方面应该予以肯定。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是:(1)“异名  相似文献   

18.
魏新昌  刘淑聪  夏明 《新疆地质》2012,30(Z1):66-70
吉木萨尔南油页岩矿床属近海型.通过对该油页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分析,可知吉木萨尔油页有机碳含量为8.65%~16.52%,氯仿沥青“A”含量为0.07%~0.25%,生烃潜量(S1+S2)在20 mg/g以上,达到好一最好标准生油岩,但有机碳含量偏低,有机质划为Ⅱ1型-腐植腐泥型.油页岩的形成经历3个阶段:一是生物的繁盛和有机质的沉积;二是有机质的成岩转化;三是油页岩形成后的自然演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各种火山岩分类命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典型火山岩区进行了野外工作和资料搜集.观察研究了3000多个典型薄片,对6000多个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运用计算机作了数据处理.并研制了一套自动化成图程序。通过上述工作,本文提出的火山碎屑岩分类命名,是以我国为主,辅以国外的,并力求更多地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古生代海相和海陆变互相火山岩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区火山碎屑岩的同一性和特殊性.以及不同比例尺要求的差异,我们提出的分类系统由“基本方案”,“简化方案”、“细分方案”和“命名原则”4个部分组成,分别适用于实验室,野外,专题研究和大比例尺制图工作.分类系统的大界线一致,并可与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分会推荐的方案相对应。本文所提出的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方案以及火山岩(熔岩)的分类命名方案.于1983年5月业经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议讨论修改审定.做为国内推荐方案刊登出来,供国内试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各种火山岩分类命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典型火山岩区进行了野外工作和资料搜集.观察研究了3000多个典型薄片,对6000多个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运用计算机作了数据处理.并研制了一套自动化成图程序。通过上述工作,本文提出的火山碎屑岩分类命名,是以我国为主,辅以国外的,并力求更多地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古生代海相和海陆变互相火山岩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区火山碎屑岩的同一性和特殊性.以及不同比例尺要求的差异,我们提出的分类系统由“基本方案”,“简化方案”、“细分方案”和“命名原则”4个部分组成,分别适用于实验室,野外,专题研究和大比例尺制图工作.分类系统的大界线一致,并可与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分会推荐的方案相对应。本文所提出的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方案以及火山岩(熔岩)的分类命名方案.于1983年5月业经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议讨论修改审定.做为国内推荐方案刊登出来,供国内试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