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分析武夷山市资源现状,提出自然旅游资源、森林资源、耕地资源、武夷岩茶资源为该市优势资源。在分析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优势资源潜力,以及开发优势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貌只有当其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时,才能称之为资源;否则,只能是自然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为影响其它景观要素和人类活动的一种因素。旅游地貌资源的研究应包括风景地貌的形成、开发和保护等内容。当前应加强风景地貌资源的普查、分类、开发规划与保护研究,对有特殊意义的典型风景地貌分布区应建立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武夷山市资源现状,提出自然旅游资源,森林资源,耕地资源,武夷岩茶资源为该市优势资源。在分析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优势资源潜力,以及开发优势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利用数量地理的方法和ArcGIS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目前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间、省际间分布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江苏、浙江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津冀鲁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资源禀赋优越的福建、贵州地区。  相似文献   

5.
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风景是旅游资源的精华和主体,山水风景作为风景的主体,在旅游开发中既是主要的观赏客体,又起到风景总特征基本骨架作用。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以山水风景观察游鉴为主要目的旅游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旅游活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陈传康  俞孔坚 《地理学报》1990,45(3):284-294
本文以丹霞地貌、区域文化开发、景观美学、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旅游业开发等专题研究及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为基础,与风景旅游规划相结合,研究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等问题。据此研究成果上报,该风景区已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和协调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绩  王灵恩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2105-2117
协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冲突是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利用质性研究方法,在系统总结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阶段特征与模式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及其矛盾本质,并从多维视角探讨冲突的形成机制,从生态保护、社区发展、理论逻辑等方面分析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最后从建立利益主体权责明确的一体化资源利用机制、加强对旅游资源利用活动资源环境效应的评估、因地制宜探索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动态模式、建立更加精准化的自然保护地分区利用方案、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创新生态旅游产品类型等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合理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各界从系统性视角深入理解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同时对合理推动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自然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从地貌学的角度论述了福建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地貌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各种风景地貌的成因,并对旅游地貌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资源古、多、密、全、便五大优势特色;并从自然、人文景观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又在宏、微观上展示了旅游业发展现状框架与态势。最后,以翔实的事实和数据,证实了开发旅游资源能充分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与洞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滇召开喀斯特与洞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8月22~26日在著名名胜风景区云南省石林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喀斯特与洞穴专业、中国风景名胜协会、国家旅游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相似文献   

12.
阿克苏地区位于丝绸之路北道中心地段,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性强,共有景点126个,其中一二级景点37个,人文旅游资源占优势。根据资源的分布和类型特征,地缘优势及客源市场现状,确立了以丝绸之路北道辉煌灿烂的文物古迹和托木尔峰自然旅游资源区为核心,突出石窟文化艺术体系,围绕干旱区典型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同情,提出了十一个重点旅游区的分期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对于旅游业来说,无疑是最主要的吸引物和“卖点”,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在全世界与其他旅游资源比较而显得最独特和最值钱的地方。本文以福建省永春县魁星岩旅游景区开发为例,阐述旅游风景名胜区突出文化内涵的开发,要重视历史、文化、风俗的深层次挖掘,才能充分体现出风景名胜区的品味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澜沧江上游流域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上游流域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西北三江并流区。本文从澜沧江上游流域独特的高山峡谷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资源的类型调查入手,分析评价其旅游资源、功能特色、旅游市场需求及开发条件,倡导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进行,提出了使旅游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开发方向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具备良好的旅游发展条件,如何在自然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以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为研究区,探讨其自然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对象与旅游发展资源存在时空同一性,自然保护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提升了其文化价值,而旅游开发亦在资金投入、文物修复、生态恢复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二者的互动是价值、功能、管理等要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省区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区域,科学地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有利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旅游发展潜力,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的发展。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即中国西北五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五省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与丝路文化紧密相关,空间分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体一致。在空间上,三类旅游资源群呈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向的一致性,体现出各具特色的空间集聚优势,即自然风景旅游资源群主要以兰州和西宁为中心,呈现椭圆状分布;遗址遗迹旅游资源群主要以西安为中心,呈现放射状分布;综合风景旅游资源主要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呈现带状分布。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级别和开发程度呈现"整体分散"与"局部集中"并存的特点,但许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还处于原生态,尚未进行规模化开发,以此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利用及区域旅游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从剑  谢国文 《山地学报》2004,22(4):508-512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和避暑胜地,也是我国中亚热带北缘植物多样性的宝库。本文在广泛调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布、类型及其配置。本区分布有野生观赏植物528种,隶属于115科290属,其中乔木类138种,灌木类140种,藤木类52种,草本类198种。并根据开发与保护现状对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的持续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在风景名胜区内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根据风景名胜区较为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全面并有重点地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螺丝壳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绿色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绿色旅游主要指以游览原生态自然山水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以多源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技术,通过综合分析绿色旅游资源、现状和潜力,对国家绿色旅游资源进行空间探索性分析,从而为国家绿色旅游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和基地选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绿色旅游发展适宜区域整体呈现出分片聚集状态,各片区中很适宜和适宜地区在空间上呈交叉分布。中部低纬度地区,绿色旅游资源基础、现状和潜力均较好;西部地区资源分布零散,发展现状和潜力相对薄弱,但区域特色优势显著,适宜依托区域特色进行深度开发。东北山脉地区的绿色旅游已达到一定规模,应提升旅游品质,扩大影响力;其他地区因气候、地形等因素,较难发展绿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0.
泰山旅游结构层次及其匹配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旅游结构转换原理,分析了泰山旅游风景资源结构、行为层次结构、市场结构的特征及匹配性关系,找出21世纪泰山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文章认为,泰山旅游风景资源的主导特征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与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的有机融合,泰山旅游应以基本层次为基础,开发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的旅游;国内目标市场应以华北、华东地区为主,国际目标市场以东亚和港澳台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