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正辛胺纤维棉对金的吸附性能及其在测定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龙华  黄宪贵 《岩矿测试》1998,17(3):203-206
研制了三正辛胺(TOA)纤维棉,考察了TOA纤维棉对Au(Ⅲ)的吸附性能,选择了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条件。在φ=10%的王水中,TOA纤维棉可定量吸附Au(Ⅲ),使其与多种共存离子分离。吸附的Au(Ⅲ)用10g/L的Na2SO3溶液解脱。在给定条件下,对5~200μgAu(Ⅲ)进行分离富集,其回收率在980%~1010%。方法已用于氧化金铅矿、铅锌矿、银金矿中金的分离富集和测定,所得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其RSD(n=5)为16%~39%。  相似文献   

2.
磷酸三丁酯纤维棉对金的吸附性能及其在测定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婕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85-486
选择磷酸三丁酯(TBP)纤维棉对Au的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条件,在10%的王水中,磷酸三丁酯纤维棉可定量吸附Au,使其与多种共存离子分离.吸附的Au用10g/l的Na2SO3溶液解脱.在给定条件下,对5ìg~200ìg的Au进行分离富集,其回收率在98.0%~101.0%.方法已用于铅锌矿、银金矿中金的分离富集和测定,所得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合,其RSD为1.6%~3.9%.  相似文献   

3.
近海滩涂是一类集中反映人类活动对地区环境影响的特定环境系统,其沉积物中腐殖质对排入重金属的迁移规律有显著影响。本文以渤海近岸滩涂沉积物为分析对象,提取其中腐殖酸,对Cr(Ⅲ)进行吸附性能实验分析,结果表明:0.1g的腐殖酸在室温条件下(20~25℃),pH值在4~5之间,在Cr(Ⅲ)的浓度达到800μg/mL时可达到饱和吸附,吸附量为6.5mg/g;腐殖酸对Cr(Ⅲ)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报告了水介质中多金属海水矿瘤吸附砷(Ⅲ)和砷(Ⅴ)的研究结果。海水矿瘤的元素成分主要由铁、锰、硅(含有微量铝)、铜、钴和镍。海水矿瘤对砷(Ⅴ)的吸附取决于水介质的pH值,而砷(Ⅲ)的吸附不受水介质pH值的影响。砷吸附数据大体上符合兰米尔(Langmuir)等温线。砷(Ⅲ)和砷(Ⅴ)的动力学数据满足一种假定的二级动力学模型。海水矿瘤去除砷的效果取决于砷的初始浓度。当水介质中砷(Ⅲ)的初始浓度为0.34mg/L或砷(Ⅴ)的初始浓度为0.78mg/L时,海水矿瘤的最佳剂量为0.74mg/g。砷(Ⅲ)的吸附一般取决于离子环境。除PO4^3-以外,砷(Ⅲ)的吸附不受阴离子的影响,但受阳离子的影响显著。另一方面,砷(Ⅴ)的吸附受阴离子的影响显著,但不受阳离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矿瘤吸附的砷(Ⅲ)主要为内部结核复合物,而吸附的砷(Ⅴ)为部分内部结核和部分外部结核复合物。当水介质的pH值为2-10时,吸附的砷(Ⅲ)和砷(Ⅴ)的解吸附较小。当水介质的pH值为6或更高时,海水矿瘤能被用于吸附地下水中的砷(Ⅲ)和砷(Ⅴ)物种。海水矿瘤被成功地用于去除采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6种受砷污染地下水样中的砷(6种地下水样中砷的浓度范围为0.04-0.18mg/L)。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中的砷污染物对人类造成了严重威胁。茶真菌是在红茶发酵期间产生的一种废料。本文就茶真菌吸附地下水中金属离子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在印度孟加拉邦的Kolkata地区采集了地下水样品,并分别使用高压灭菌的茶真菌簇和Fecl3处理过的茶真菌簇,对地下水样品中的铁(Ⅱ)、砷(Ⅲ)和砷(Ⅴ)进行去除。生物吸附速率随接触时间(吸附剂和金属离子接触的时间)和吸附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接触时间为30分钟时,高压灭菌的茶真菌簇和Fecl3处理过的茶真菌簇去除了100%的铁(Ⅱ)和砷(Ⅲ);当接触时间为90分钟时,高压灭菌的茶真菌簇和Fecl3处理过的茶真菌簇去除了77%的砷(Ⅴ)。在去除地下水样品中的金属时,吸附剂的最佳剂量为1.0克/50毫克。研究结果表明,在去除地下水中的砷(Ⅲ)和砷(Ⅴ)时,Fecl3处理过的茶真菌簇是最有效的生物吸附剂;在去除地下水中的铁(Ⅱ)时,高压灭菌的茶真菌簇是最有效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姜浩  廖立兵  王素萍 《地球化学》2002,31(6):593-601
将提纯的钙蒙脱石与羟基铁离子溶液作用,制备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分析等手段。对蒙脱石原样,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和相同条件下制备的铁的含水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在实际土壤的酸度(pH=4-7)和温度(18-40℃)条件下,进行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有害元素砷的实验,探讨了复合体的砷吸附能力与pH值,温度,吸附时间,砷初始浓度,离子强度间的关系,并与蒙脱石和铁的含水氧化物的砷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砷具有明显的亲合力,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砷的过程有可能是地表岩石和土壤中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是影响砷地地表,特别是土壤中迁移,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几种中性磷类萃淋树脂吸附铀的性能比较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试验对CL-TBP,CL-P350,CL-TRPO三种磷炎萃淋村脂吸附铀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采用减压微色谱柱考察了三种树脂的吸附选择性,并用斜率法和红外光谱等探讨了吸附铀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在一组模式研究中,对影响“废物”氢氧化铁(Ⅲ)/铬(Ⅲ)吸附的因素,包括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搅拌时间、温度和pH值,进行了具体研究。平衡的数据可以准确地用拉格缪尔和弗路恩德里奇等温方程来描述。同时也报道了拉格缪尔吸附速度常数,Cd(Ⅱ)通过吸附物空隙颗粒之间的扩散表现为主要速率限制阶段。在pH值为3.80时,Cd(Ⅱ)的解吸率为70%。研究表明,“废物”氢氧化铁(Ⅲ)/铬(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去除污  相似文献   

9.
黄钾铁矾是酸性矿山废水(AMD) 中常见的次生矿物,能有效吸附AMD中Cu、Pb、Zn、Gd、As等重金属元素。不 同条件下形成的黄钾铁矾微形貌不同,其吸附能力也不同。文章通过化学法和微生物法合成了黄钾铁矾,并在粤北大宝山 矿酸性矿山废水中采集了含黄钾铁矾的泥样。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 和X光衍射(XRD),对三种不同条件下形 成的黄钾铁矾进行鉴定和微形貌特征观察,并分析黄钾铁矾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pH值2.0~2.5时能够化 学合成黄钾铁矾,其晶体粒径约2~10 μm,且晶形呈板状;而在65℃时,可在pH2.0~3.0之间化学合成黄钾铁矾,但晶形 差。微生物法合成黄钾铁矾pH范围是2.0~5.0,其晶形完好,呈菱面体且晶体大小比较均匀,而约为2~4 μm。酸性矿山废 水中的黄钾铁矾形成的pH值为2.5~3.5,晶形为菱面体形,单个晶体大小多为1~2 μm。根据其形成条件和微形貌特征,文 章推测酸性矿山废水中形成的黄钾铁矾可能是微生物成因。  相似文献   

10.
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提纯的镁型蛭石与羟基铁离子溶液作用,制备低聚合羟基铁一蛭石复合体。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等手段对蛭石原样、低聚合羟基铁一蛭石复合体进行表征。在模拟实际土壤酸度(pH=4~7)和温度(20℃~40℃)条件下,进行低聚合羟基铁蛭石复合体吸附有害元素铬的实验,探讨复合体的铬吸附能力与pH值、温度、吸附时间、铬初始质量浓度、离子强度间的关系,并与蛭石的铬吸附行为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聚合羟基铁一蛭石复合体对铬具有明显的亲和力,低聚合羟基铁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过程有可能是地表岩石和土壤中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是影响铬在地表,特别是土壤中迁移、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氧化铁矿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及其表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振华  冯俊明 《矿物学报》2000,20(4):549-352
杂质和复杂的微形貌导致铁(氢)氧化矿物表面的能量和结构高度不均一。能量高、配位数低的位置吸附力强。电荷和离子半径决定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由于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吸附过程几乎都与流体有关,流体的pH值主要通过对铁氧化物的影响吸附过程,pH值的变化改变了铁氧化物表面羟基的分布,即改变表面吸附位置的结构,进而影响氧化物的吸附能力,铁(氢)氧化物的表面结构其复杂,现有的吸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铁(氢)氧化物的吸附行为,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六价铀在碳酸盐体系中的溶解行为的试验研究,确定了矿样在密封条件下,六价铀与碳酸盐形成「UO2(CO3)3)」^4-而转入溶液,同铀(Ⅳ)、铁(Ⅱ)、铁(Ⅲ)等分离的最佳条件。制备液用亚铁还原-钒酸盐滴定法测定。对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总铀、铀(Ⅳ)和铀(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本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准确度、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硅胶相光度法测定微量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4.04的HAc-NaAc缓部溶液中,Co^2_还原联吡啶铁(Ⅲ)生成红色的联吡啶铁(Ⅱ)络合物。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该络合物被硅一量吸附,据此建立了测定微量Co的硅相光度法,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20μg/25ml,摩尔吸光系数为1.77×10^5L.mol^-1.cm^-1,适用于麦饭石浸取液中微量Co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TBP萃淋树脂微色谱柱分离富集钼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TBP萃淋树脂微色谱柱分离富集微量钼的柱性能,确定了分离钼的最佳条件。在减压条件下,运用零空床体积洗脱技术,以3mol/LHCl为上柱介质,0.5mol/LHCl洗脱,可使钼(VI)与钨(Ⅵ)、铁(Ⅲ)、锡(Ⅳ)等干扰离子快速分离,采用邻氯苯基荧光酮胶束增溶光度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钼,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出芽短梗霉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共存离子实验, Cr(Ⅵ)、Cd(Ⅱ)毒性浓度均为300 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吸附水中Cr(Ⅵ)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3.0、时间为2 h、温度为30℃,吸附量为8.575 mg/g;吸附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为5.0、时间为30 min、温度为30℃,吸附量为15.49 mg/g。  相似文献   

16.
痕量价态金的载炭泡塑吸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熊昭春  彭振英 《岩矿测试》1993,12(4):255-258
研究了载炭泡塑对不同价态金的吸附选择性。当HCl溶液浓度1%-10%时,载炭泡塑对纳克量Au(Ⅲ)吸附率为96.3%-96.8%,而对Au(Ⅰ),Au(0)不产生吸附,分别在溶液和残渣中的Au(Ⅰ)和Au(0)经过滤分离,用王水处理后,由载炭泡塑分别吸附,其回收率分别为96.5%和98.9%。  相似文献   

17.
研究影响土壤吸附Sb(Ⅲ)的主控因子对土壤锑污染的评价、预警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10个不同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机械组成、主要化学组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土壤铁锰氧化物的不同形态以及土壤对Sb(Ⅲ)的饱和吸附容量,并开展了土壤对Sb(Ⅲ)的饱和吸附容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机械组成、铁锰氧化物及其形态的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研究土壤吸附Sb(Ⅲ)的影响因素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0个不同性质的土壤对Sb(Ⅲ)饱和吸附容量介于0.63~3.98mg/g之间,与土壤类型有关,其大小顺序为:红壤>棕壤>黄壤>褐土>沙土。土壤对Sb(Ⅲ)饱和吸附容量与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氧化铁总量、无定形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游离铁含量、无定形锰含量以及游离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6个因子是影响土壤吸附Sb(Ⅲ)的主控因子,影响力大小为:氧化铁总量>CEC>无定形铁含量>游离铁含量>无定形锰含量>游离锰含量。铁锰氧化物及其形态...  相似文献   

18.
含钙聚硅氯化铁铝的表征与絮凝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X粉晶衍射、红外光谱对以Ca(OH)2为碱化剂合成的含硅聚合氯化铝铁(PAFSCCa)、比较样聚合氯化铝铁(PAFCCa)、及其合成前体聚合氯化铝(PACCa)、聚合氯化铁(PFCCa)的低温干燥样进行了表征。XRD衍射结果显示.PAFSCCa中有Ca-Si-O-Al化合物存在,加热可促进Ca-Si-O-Al化合物的结晶和生长。Si/Al摩尔比在1:1时有利于Ca(Ⅱ)、Fe(Ⅲ)、Al(Ⅲ)与OH^-之间的共聚,无论是在加热、常温合成条件下,PAFSCCa中均有短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Ca(Ⅱ)、Fe(Ⅲ)、Al(Ⅲ)羟合物大量存在。Ca-Si-O-Al化合物的存在会抑制Ca-O-Fe之间的键合,破坏Fe(Ⅲ)羟合物的结晶,但促进低聚合度Fe(Ⅲ)羟合物的生成。红外光谱证实,PAFSCCa中硅铝之间通过Si-O-Al氧桥的键合程度随Si/Al摩尔比的增加而上升。在Si/Al摩尔比1:1及加热合成条件下,硅铝之间通过Si-O-Al氧桥的键合程度最高。絮凝实验证实PAFSCCa水解形成絮体时,含硅高的样品其絮体更大,絮凝效果好,硅铝共聚物对抑制微絮体再稳定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19.
天然铁(氢)氧化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天然铁的(氢)氧化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铁(氢)氧化矿物的吸附能力明显不同。针铁矿的吸附能力最强,赤铁矿吸附能力变化最大。对于同种矿物,矿物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矿物的晶体习性有一定的影响。粒度较大(>140目)的情况下,天然矿物的粒度对矿物吸附能力的影响没有规律性。pH值对铁氧化物矿物的吸附性能影响最大。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铁的(氢)氧化矿物的吸附量增加,但吸附率变化复杂且没有明显规律性。铁的(氢)氧化矿物的吸附行为较为符合Freundlich型和Temkin型等温吸附式。  相似文献   

20.
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铬酸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摘要:在模拟的酸性土壤条件下,利用制备的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铬酸根进行吸附实验。重点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复合体铬吸附能力的影响,对比了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复合体有较强的铬吸附能力,其铬吸附量低于铁沉积物而明显高于蒙脱石。铬初始质量浓度是影响复合体铬吸附量的最主要因素,离子强度次之。吸附时间(12h以上)、温度、pH值对复合体铬吸附量的影响很小;说明在酸性土壤条件下,复合体有强且稳定的铬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