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岩浆岩成矿性判别系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现行岩浆岩成矿性判别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统计了国内主要矿产地和国外部分矿产地的成矿和非成矿岩体的有关资料,发现单一的岩浆岩化学成分及用化学成分计算的各种参数,不具成矿性判别功能的作用。只有用成矿元素丰度及其有关的岩石化学成分组合起来计算的比值、参数等,才是区分岩浆岩成矿性的有效标志。本文提出的岩浆岩成矿性判别系列方法,简便有效,不受时空制约,与国内同类方法相比,更具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成矿元素丰度是岩浆岩成矿的物质基础,而成矿元素富集指数(R′)则是判别岩浆岩是否成矿的最佳定性指标。笔者统计了国内外843个岩体的R′值,其中成矿母岩体的R’值多为3—100,高者达400以上;非成矿岩体的R′值多小于3。本文用R′值同全铁、全碱三项指标设计成RKF三角图,可有效地判别各类岩浆岩的成矿性。  相似文献   

3.
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有铁、钼、铜、钨、锡、铌、钽、稀土、铍等.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度在岩体含矿性地球化学评价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存在两种观点,即:①认为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度高,是岩体含矿的标志;②认为岩体本身成矿元素丰度高,未必有利于成矿.本文试图以成矿地质作用为基础,运用元素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对如何根据岩浆岩中成矿元素丰度,进行岩体含矿性地球化学评价,提出几点看法. 成矿元素丰度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成矿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度,按其与非成矿岩体的区别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4.
柯树背岩体铀金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柯树背岩体矿物岩石学特征基础上,通过对该岩体的铀金成矿元素丰度、铀金矿化类型、铀金矿石物质成分及成矿阶段的划分、矿脉的铀金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围岩蚀变及原生晕特点、铀金矿化控制因素的详细研究,从岩体的放射性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岩体蚀变及剥蚀强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矿脉向深部的变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岩体的铀金成矿远景及今后找矿工作的意见,指出该岩体西体南部断续出现的柯树背-隘高断裂上盘1km范围下与寮-大坑里断裂夹持区为铀金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作者近几年在青海省化隆地区开展了岩浆型铜镍矿资源潜力评价,重点对下什堂岩体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下什堂岩体为一铁质系列的超基性-基性岩杂岩体,岩体分异好,有用元素Ni、Cu、Co丰度高,系有利成矿岩体;元素丰度和相关性揭示,该岩体在岩浆成岩演化过程中,硫逸度对元素富集起...  相似文献   

6.
柯树背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柯树背岩体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铀金成矿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柯树背岩体F9大断裂(鹰潭-安远深大断裂)以东部分(东体)与F9大断裂以西部分(西体)在稀土分布模式,微量元素,铀金成矿元素及矿化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东体与寨背岩体类似,为同熔系列花岗岩,对铀成矿不利;西体为重熔再生岩浆成因的改造型花岗岩,对铀成矿有利,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Agterberg和Divi(1978)的地壳丰度地质统计模型(CrustalAbundanceGeostastics,简称CAG)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成矿省成矿元素区域背景值下限的简易计算方法。在区域背景值未知的情况下,根据成矿省某成矿元素的截切品位和金属量,可由此法计算出其地壳平均丰度最小值,以此作为成矿省中该元素区域背景值。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华南Sb成矿省所得Sb元素区域背景值与通过区域地球化学方法得到的华南地区Sb的地壳平均丰度值相近,这充分说明这种地壳平均丰度最小值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水系沉积物成矿元素的丰度在矿产资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长清 《湖南地质》1993,12(1):59-61
统计资料表明,湘南地区32个有色金属矿区的矿产储量与其所形成的水系沉积物成矿元素的丰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当用矿上元素组与矿下元素组的垒加衬度比值对异常丰度进行修正即相乘后,这种线性关系更为明显。这就是区域化探扫面应用丰度模型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鸡岭岩体北外带不仅存在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而且还具有富大铀矿的形成条件。构造控制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通过对含矿断裂带元素分带性研究,总结出铀矿体部位的元素组合特征:Ba,P,Co,Ni,V为铀矿床原生晕前缘元素组合,Zn,Cu为近矿指示元素组合,Mo,Sn,As,Sb为铀矿床尾部矿根元素组合。U,Pb,Cr,Be为铀矿体中组合元素。建立了本区铀矿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中酸性小岩体成大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衍景 《西北地质》2012,(4):128-133
"小岩体成大矿"是对岩浆-流体成矿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找矿勘查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中酸性小岩体成大矿的原因是在岩浆形成、演化过程中,小岩体比大岩体更容易富集成矿元素,更有利于成矿流体和物质运移,是更有利的成矿物质沉淀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1.
安徽铜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曙光 《矿产与地质》2003,17(5):610-612
铜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重要矿床之一,对其成矿物质以前多认为来自单一的岩浆期后热液。通过综合分析成矿元素在各地质体中的分布及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多源性;不同类型矿石其成矿环境不同;围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花岗斑岩岩体、层间滑脱构造及有利围岩组合是矿床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二道甸子金矿床同位素地质学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二道甸子金矿床的硫、氢氧及铅同位素地质学研究,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周围地层,而成矿热液是以岩浆水为主的混合水,矿床成因属于岩浆活化型金矿。  相似文献   

13.
 昆明东川区播卡金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卡金矿位于云南的东川区,由16条矿体组成。在搜集以往地质、化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研,研究了播卡矿区地层、岩浆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播卡矿床的成因,依据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研究了播卡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播卡金矿的成矿过程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吴学益  李省芬 《矿物学报》1997,17(4):370-385
扬子地块西南缘正处在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等三大板块的复合部位,其大地构造经历了前震旦纪、震旦纪至三叠纪和侏罗纪至第四纪等三大演化阶段。其发展演化导致该区沉积岩和岩浆岩中含有多种丰度较高的成矿元素,并在构造发展演化过程中,促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多次叠加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金、银、铜、铅锌、汞锑等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的低温矿床成矿域。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并明显受地层、岩性、岩相和构造控制。特别是受构造控制更加明显,具多级构造控矿的特点,通常一级构造控制矿带;二级构造控制矿田、矿床;三级构造控制矿体的形态和产状。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大厂矿田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厘定了广西大厂矿田岩浆岩的侵入期次,并在花岗岩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分分析,运用岩石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岩体产出的地质条件,对区内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提出大厂矿田不同期次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向板内环境的转化阶段,区内成岩的主体构造环境为较稳定的区域拉张环境,这种长期稳定的以拉张为主体的构造环境是区内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碾子沟金红石矿床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碾子沟金红石矿区地层主要为上太古界变粒岩、斜长角闪片岩及榴闪岩 ;岩浆岩主要为晋宁期基性岩 ;构造主要为断裂。矿区蚀变岩发育 ,主要为细晶直闪片岩、粗晶直闪岩、中细晶滑石岩及细晶绿泥片岩。矿体呈似纺锤状、似板状及透镜状。矿石类型有浅褐色细晶直闪石型片状矿石、灰白色粗晶直闪石型块状矿石、灰绿色或灰白色中细晶滑石型块状矿石、黑色中细晶角闪石型片状矿石及灰绿色巨晶直闪石型块状矿石等 5种。以前 3种为主 ,矿石品位一般 2 %~ 15 %。矿床规模为大型 ,矿床为变质蚀变成因。  相似文献   

17.
红旗岭镍矿田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茶尖矿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茶尖矿区已往勘查中共发现2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并在1号、新6号、9号、18号岩体中发现小型铜镍矿床,2号、10号、14号等岩体中发现铜镍矿化.从岩体岩石学及蚀变矿化特征、岩体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并与红旗岭镍矿区进行对比,认为其与红旗岭区镁铁-超镁铁岩具同源性,矿床属熔离-贯入型成因,后期热液叠加又是茶尖区独有的成矿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确定了该区找矿意义和前景区.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相山铀矿田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阐述相山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 建立了相山矿田铀成矿模式。认为相山矿田铀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 区域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 成矿溶液源自岩浆水和混入的雨水, 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火山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演化孕育了相山火山盆地50Ma的成矿过程, 流体降温、浓缩、混合等成矿机制的耦合, 促使了铀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9.
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处于秦岭造山带东段核部,其由多个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有着各自独立的建造特征、变形变质和构造演化序列的构造地层地体,经多次聚合后拼贴并焊结为一体的复杂构造带。研究该矿带成矿作用和在不同时代岩浆岩、主要脉岩、围岩蚀变、微量元素及地球化学特征,了解元素富集变化规律,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李屯铁矿为近年在山东省齐河—禹城地区发现的隐伏富磁铁矿床,为空白区地质找矿新发现。本文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室内镜下观察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揭示矿床成因。磁铁矿体赋存于李屯岩体与石炭纪—二叠纪地层接触带附近的砂泥岩地层内。李屯铁矿中岩体微量元素分配模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不同程度地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Nb、Ta等高场强元素,磁铁矿石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亏损K;高场强元素富集U、P、Hf、Ta,亏损Nb、Ti。岩体与磁铁矿石稀土元素均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李屯铁矿形成于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期,成矿构造背景应为板块伸展扩张环境。李屯岩体的岩浆来源为壳幔混源,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的岩浆熔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及其形成的岩浆岩。磁铁矿成矿与李屯岩体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应是接触交代型矽卡岩铁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