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冬小麦设定的5个生育期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肋迫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冬小麦耗水量呈双峰型,且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大。本文利用了气象和作物观测资料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冬小麦耗水量进行了模拟,并用实测资料进行验证,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地膜覆盖对冬小麦麦田耕层土壤水分的影响,并从试验数据和农田蒸散计算两个方面得出;地膜冬麦与露地冬小麦相比,在北疆可节水520m^3/hm^2,在南疆可节水360-1060m^3/hm^2。  相似文献   

3.
麦田耗水与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3—1984年和1984—1985年两年人工控制水份条件下的冬小麦农田水分试验资料,分析了农田耗水量与小麦生长特性、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关系,得出了冬小麦拔节到成熟期的最佳水份指标和最佳产量。另外,讨论了水分利用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水分指标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物水分指标是进行干旱气候分析的基础,也是农业上合理用水的依据。本文从试验资料出发,对水分-生理生态关系进行了模拟,运用数学方法和最优分割理论确定了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适宜的水分指标和干旱指标。在此基础上,就相对蒸散与叶面积系数和土壤湿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Penman公式加以生态订正,确定出冬小麦耗水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的教导,几年来我们公社开展了以冬小麦为上茬的一年两熟制的试验。从试验的情况来看,冬小麦产量不高,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播种期早晚的问题。为了确定冬小麦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6.
气象卫星绿度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拴 《应用气象学报》1996,7(4):511-512
气象卫星绿度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钱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自1985年我国开展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气象卫星(以下简称NOAA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的试验研究和业务服务以来,积累了大量的麦区(产麦县)NOAA卫星绿度资料,研制了...  相似文献   

7.
西起博乐、乌苏东至奇台、木垒的北疆沿天山一带是新疆冬小麦的主要产地。为了保护冬小麦安全越冬和缓解春旱,自1978年冬季以来,新疆人影办一直坚持开展飞机人工增雪作业试验。其中1978~1984年主要以探测研究为主、结合开展作业试验。由于缺乏完善的作业指挥系统,因此作业试验存在很大盲目性。1985年以后着重抓了飞机人工增雪作业(试验)指挥系统的建设与应用。1985年以来,新疆北部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试验)指挥系统的建设主要取得以下进展:(1)引进了机载碘化银发生器,取代了干冰、介乙醛、碘化银水溶液等播撒装置,提高了播…  相似文献   

8.
干旱综合防御技术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进行的冬小麦大干旱综合防御技术集成试验表明,充足的底墒水、深耕、秸杆翻压还田、秸杆覆盖、喷施防旱剂和有限灌溉等是防御冬小麦干旱、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的有效措施,对小麦叶面积、干物重和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使冬小麦叶面积、干物重和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使冬小麦增产1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每公顷增收节支500-800元。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土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冬小麦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关系,采用加权平均构建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和冬小麦观测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程度诊断阈值;并利用该阈值,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基本适宜和不太适宜诊断指标,对提升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分和氮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冬小麦进行不同水分等级和不同施氮量的控制试验,利用数理统计和数学分析方法,从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了水分和氮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了河南省冬小麦砂壤土的水肥配置模式,经生产检验,这种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冬小麦北移气候分析和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陕西省冬小麦北移重点地域范围和气候背景特点,研究了地膜小麦的增温保温效果及对冬小麦北移的影响;围绕地膜小麦北移,研究了陕北渭北地区冬春季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气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冬小麦北移的气候区划因子和指标,建立区划要素网格推算模型,运用GIS技术完成了陕西省冬小麦北移的气候区划及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年来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开展了冬小麦遥感测产试验研究工作,我区是在去年参加了北方11省市(自治区)冬小麦遥感估产协作组. 一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组同志的共同努力,在冬小麦监测工作中,取得了全区大范围的比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为开展我区遥感测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地面监测点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不同CO2浓度处理对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月明  王春乙  温民 《气象》1996,22(2):7-11
利用OCT-1型开顶式气室进行不同的CO2浓度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诊断试验。结果表明,不同CO2浓度处理对冬小麦的发育期、生物量、叶面积、产量、产品质量、种子发芽率以及粘虫等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干物质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金岗  高苹  汤志成  陶炳炎 《气象》1997,23(3):46-49
针对徐淮地区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建立了冬小麦总生物量与气象条件综合因子逐蒸发量的工模式,并在引进三种群生态模型基础上,结合穗茎叶之间关系,研制出穗茎叶干物质相互作用模式,用数学方法研究了冬小麦干物质形成的规律,对生长模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决定冬小麦产量的自身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和农业技术诸方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不同发育阶段进行冬小麦产量预测的生物学指标、气象指标和农艺措施指标,旨在为深入开展冬小麦产量预测、减少地面监测的盲目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气温变化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驻马店市1961年10月—2002年5月冬小麦生长季内平均气温资料以及气温5年滑动平均变化曲线图,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驻马店市冬小麦生长季内气温变化特征,并利用1981年以后的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经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暖温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影响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叶片光合速率是表征植物光合能力的重要参数,对土壤水分反应敏感,建立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影响模型,有助于准确理解冬小麦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该文收集整理了1996—2017年我国冬小麦主产区11个试验地点、17个冬小麦品种的干旱和渍水试验数据共64组310个样本,分别构建干旱和渍水对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分段式和指数型模型,形成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影响模型(the model for Soil Moisture Effects on leaf Photosynthesis rate of winter wheat,SMEP)。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湿度增加,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系数呈稳定低值-线性增加-稳定高值-缓慢下降的特点;随着渍水时间延长,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系数呈缓慢下降-快速下降的特点。对SMEP模型进行回代检验、外推检验、单点验证、单发育期验证发现,模型模拟结果与文献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回归系数在1.0附近,且均达到0.01显著性水平。SMEP模型将嵌入中国农业气象模式(CAMM1.0),为CAMM不断完善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高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人工气室模拟试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及采用CERES冬小麦模式,分析“高温”对小麦(春小麦、冬小麦)发育历期、产量结构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小麦发育历期缩短,高温使春小麦经济产量下降,温度升高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对穗粒数及籽粒重有利。返青后的“高温”对冬小麦经济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冬小麦地膜复盖的农业气象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复盖是60年代国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地段的土壤水分和热量状况,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利用山西省两试验点,在1987—1988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复膜试验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其农业气象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高海拔地区复膜栽培冬小麦是提高其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产量农学预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冬小麦产量农学预报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新疆冬小麦分区、分县产量的农学预报模式。利用本模式可在新疆不同区、县,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苗期、停止生长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及其生长发育状况作出冬小麦产量长、中、短期预报和实行定点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