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沙尘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沙尘灾害及其所引发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类的重视。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沙尘灾害监测研究可弥补传统研究手段时空分辨率的不足。本文对遥感在沙尘暴源地、沙尘运移路径变化、下垫面状况、沙尘天气产生的天气背景以及沙尘信息定量提取等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反映了我国沙尘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遥感监测沙尘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东亚沙尘源地、沙尘输送路径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东亚沙尘灾害严重影响东亚各国的生态环境 ,在源地大量侵蚀表层土壤 ,在输送过程中严重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此外 ,作为气溶胶 ,对区域辐射平衡和天气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利用 Sea Wi FS遥感数据分析了东亚沙尘灾害的源地、沙尘输送路径 ,结果显示 :东亚沙尘的三个主要源地是蒙古的戈壁、内蒙古中西部的沙漠戈壁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输送路径有北路、中路和南路三条 ,北路主要影响中国的东北地区 ,中路主要影响中国的华北地区 ,南路主要影响中国的华中、华东地区。通过遥感确定沙尘源地和沙尘输送路径对于东亚沙尘灾害的治理有指导意义 ,也是对沙尘大气模式的一种检验。  相似文献   

3.
遥感影象中居民地信息的自动提取与制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如何自动获得居民地矢量信息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光谱特征分析,建立决策树模型进行居民地信息的自动提取。重点研究如何将已提取的居民地图斑进行形态综合,得到满足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与更新、遥感制图等的可视化图形数据,为灾害评估、城镇扩展和环境变化研究等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最后,给出文章方法的实验结果并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4.
段海霞  郭铌  霍文  秦贺  马玉芬 《中国沙漠》2014,34(6):1617-1623
GRAPES-SDM沙尘模式和卫星遥感监测是目前沙尘暴监测预报业务中重要的工具.本文使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目前使用的GRAPES-SDM沙尘模式2012年春季沙尘天气预报情况以及FY-2D卫星遥感产品沙尘指数IDDI的监测效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沙尘模式在西北沙尘暴预报业务中具有很好的预报参考价值,卫星遥感沙尘指数也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沙尘模式对大范围沙尘暴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对沙尘强度预报偏强;卫星遥感沙尘指数虽然不能定性地表示沙尘强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沙尘强度的变化,不过反映沙尘强度的数值及其分布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卫星遥感在南疆盆地常会将大片深厚的沙尘气溶胶区域误判为云区,造成对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天气未能识别的现象,另外IDDI指数不能用于夜间沙尘监测.  相似文献   

5.
山区居民地空间分布信息是山区灾害应急响应与评估的重要基础资料。我国大力发展的高分辨遥感系统,为快速获取山区居民地空间分布信息提供了数据保障,对灾害应急与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居民地提取结果误分对象较多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约束的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山区居民地提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山区居民地独特的分布规律,制定山谷线、山坡、雪线等语义约束条件,并将其与面向对象方法相结合进行居民地提取。以覆盖四川省康定县的一景GF-1影像为例进行实验,采取语义约束下的山区居民地提取,正确率为82.91%,漏分率仅为7.86%。与不使用语义约束的面向对象分类法直接提取结果相比,正确率提高了1.2倍。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山区居民地提取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山区居区地信息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湿地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的湿地信息是湿地遥感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综合利用遥感数据的光谱信息、纹理特征、拓扑关系等信息进行多尺度分割,通过对对象的目视解译建立隶属度函数,并结合最邻近分类法,获取湿地信息.并以福建省闽江口湿地为例,采用高分辨率的SPOT5影像数据,研究表明: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SPOT5遥感影像进行湿地信息的提取精度达到90.40%,为湿地信息的提取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Srtm-DEM与遥感的长白山基本地貌类型提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工作,以吉林省长白山区为试验区,对基于Srtm-DEM与遥感提取基本地貌类型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基于Srtm-DEM派生的各种模型对基本地貌类型自动提取具有很大的实效性:其中坡度3.5°是实现该区平地和山地宏观地貌单元自动提取的最佳断点,高程模型及起伏度模型相结合,可初步实现基本地貌类型的自动提取,其结果可很好的反应区域地貌宏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综合运用区域地质、土地利用、植被、土壤等多地理要素信息及制图综合知识,以及地貌单元的完整性特征,以山脊线、坡折线和山麓线为地貌单元的标志线,基于地貌知识的专家修正,可获得研究区完整的基本类型地貌单元,实现了基于Srtm-DEM与遥感的基本地貌类型的智能化提取;最后,以研究区内1∶50万地貌图为准,对提取结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表明,其提取总体精度达76%,面积相差较小;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手工和野外调查为主的提取方法,实现了地貌信息的数字化、定位化及定量化,为全国1∶100万数字地貌信息提取与集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沙尘天气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尹晓惠 《中国沙漠》2009,29(4):728-733
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对沙尘天气时空分布格局的研究,非常重视对沙尘天气动力机制的分析,广泛采用多种方法分析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贯强调对沙尘天气发展趋势的预测,不断尝试对沙尘天气灾害与防治的探索。随着对沙尘天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明确了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深刻揭示了我国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源地和移动路径,对沙尘天气形成机理与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沙尘天气的预报、预警及其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从发展趋势来看,建立有效的沙尘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沙尘天气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强化对关键区域沙尘天气预警预报与综合防治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次向西输送的亚洲沙尘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般情况下发生在中国和蒙古国的沙尘天气是向东移动的。对2004年11月24~27日新疆北部的NOAA-AVHRR遥感数据进行沙尘提取发现,在新疆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发生了明显的沙尘现象,沙尘却向西移动,经过阿拉山口向哈萨克斯坦输送。使用地面台站的观测数据对此进行了验证,发现地面确实观测到了沙尘现象,而且在850hPa的高空存在明显的偏东大风,这说明近地面的东风将沙尘向西输送,导致沙漠西面的台站观测到沙尘现象。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区航空影像地质灾害自动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引发的大量地质灾害在高精度航片上表现出明显的纹理特征。对航片进行正射校正后,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选取包括全部方向的结构元素,设计单波段全方位结构元素边缘增强和多波段加权彩色合成相结合的边缘检测算法,自动提取汶川地震引发的灾害体信息,既考虑了灾害体具有亮度突变信息、色调突变信息和边界发展具有多方向性的特点,又考虑了各种色调地物在各个波段上具有不同亮度值的特点,对粘连的地物信息进行分离,根据各个波段与实际灾害体信息的相关性做加权合成,充分挖掘了高精度遥感的色调信息和纹理信息。  相似文献   

11.
利用ASTER遥感数据反演陆面温度的算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陆面温度是地气交换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应用很广。传统方法只能进行点上的观测和计算,遥感的出现则使得计算区域陆面温度成为可能。ASTER遥感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能够提供比NOAA/AVHRR和Landsat等遥感数据更丰富的陆面信息,有助于提高反演陆面温度的精度。本文以新疆自治区阿瓦提县典型研究区域为例,根据ASTER遥感数据的特点,基于温度/比辐射率分离算法的思想,运用ADE(AlphaDerivedEmissivity)、比值法和MMD(Maximum-MinimumDiffer-ence)三个模块计算陆面温度,并简要分析了模型的主要误差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算法是可行的,ASTER遥感数据用于反演陆面温度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晋北沙漠化地区风沙环境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S”技术的发展为大范围风沙环境特征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传统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GIS软件无法满足植被盖度、土壤风蚀量和地表对大气释尘量等风沙环境信息的计算、评估和空间可视化需求。本文以晋北沙漠化地区遥感数据为基础信息,结合研究区地质、地理、气象和水文等多源信息资料,基于空间数据引擎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以C#语言、ENVI/IDL和ArcGIS Engine为混合开发平台,设计开发了晋北沙漠化地区风沙环境信息服务系统,详细阐述了该系统设计的目标和技术路线及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形成了基于“3S”技术的典型区域风沙环境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该系统可为防治晋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减轻风沙危害,改善和减缓沙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MODIS在三江平原湿地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地研究的关键在于定量化获取和分析湿地信息,特别是湿地分布信息。以三江平原为例,结合湿地的光谱特征和时相特征,利用多时相MODIS数据,采用MNF(最小噪音分离变化)技术和非监督分类获取了研究区湿地分布,其精度达79%。研究表明,利用MODIS数据可以有效提取湿地分布。  相似文献   

14.
海洋悬浮泥沙二元特征参数MODIS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李国胜 《地理研究》2007,26(6):1186-1196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海面离水辐射率和泥沙粒径二元特征参数来反演研究海区(渤海)海洋表层悬浮泥沙浓度的新的遥感反演算法,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泥沙粒径二元特征参数的主成分和神经网络两种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两类模型的反演精度以及泥沙粒径因子对模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新建立的二元特征参数反演算法在采用主成分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时的检验误差分别为0.256和0.244,而忽略泥沙粒径因子贡献的主成分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检验误差分别为0.384和0.390,因此可以认为,在泥沙浓度反演模型中加入粒径因子时,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模型稳定性均比只考虑浓度对反射率贡献的模型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选择西北干旱区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利用MODIS气溶胶产品(AOD)数据和地面监测站PM2.5浓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相关性良好,对AOD数据进行垂直订正和湿度订正后,发现相关性进一步提升(0.49~0.80,p<0.01)。对订正后AOD数据与地面PM2.5浓度进行建模并选取最优模型,结果均为一元三次模型且模型R2在0.27~0.69之间,其中春秋两季模型R2较高,夏季较低。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春季与秋季模型精度良好,夏季较差,说明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可以用于反演干旱区地面PM2.5浓度值,对卫星遥感在干旱区地面空气监测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尘卷风是地球上常见的小型风沙灾害输移系统,但在火星上却大的多。而且尘卷风内部的电场对火星探测器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通过建立尘卷风及其电场形成的模型,对尘卷风结构特征及电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尘卷风的形成机理可以用热对流泡理论来解释。沙粒在尘卷风中出现分层现象,粒径小的沙尘往往在粒径大的沙尘上面。尘卷风中带正负电荷的沙粒大约各占23.4%,荷质比大约为60 μC·kg-1时,尘卷风数值模拟结果与野外观测值吻合。在尘卷风发展过程中,尘卷风电场大约需要60 s达到稳定。而且电场关于尘卷风中心基本对称,并且在尘卷风中心电场强度较大,在离尘卷风较远的地方,电场趋于零。在距离尘卷风中心一定距离处电场随高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大约10 m以下电场随高度增大而增大,在10 m以上电场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基于WRF-IWEMS耦合模型对2016年3月1~9日发生在蒙古高原的强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模拟了尘源、粉尘传播路径以及粉尘扩散过程中浓度变化和影响范围,并采用卫星影像、站点监测数据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沙天气过程的尘源分布在新疆哈密地区、阿拉善高原、中蒙边境戈壁地区以及浑善达克沙地部分地区,粉尘自源区分别沿河西走廊、贺兰山区、张家口等地扩散至华北和京津地区。蒙古高原土壤风蚀可使华北地区来自自然源的大气颗粒物PM10、PM2.5浓度分别达到1 000 μg·m-3、200 μg·m-3以上,还可使华北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高于200 μg·m-3的天气持续48 h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地气温差对沙尘源区不同下垫面沙尘输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及统计数据表明,下垫面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能够为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能量并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对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间所发生的27次沙尘暴发生当日14:00地-气温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3种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暴的沙尘水平通量和沙尘质量体积浓度对地-气温差的响应,以期为预警预报和防治沙尘暴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当地-气温差超过20 ℃时,绿洲内部的沙尘暴沙尘水平通量和沙尘质量体积浓度垂直变化规律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尤其是沙尘质量体积浓度,将随高度的增加降低。②绿洲内部沙尘暴沙尘质量体积浓度和沙尘水平通量的垂直变化规律较荒漠和荒漠-绿洲交错带对地-气温差敏感。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集兰州市和延安市主城区的土壤灰尘样品,测量了其粒径组成,界定了土壤和灰尘不同粒径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和延安市城市土壤灰尘粒径组成有明显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小于100μm的部分,整体粒径分布情况为:粉黏粒(<50μm)>极细砂(50~100μm)>细砂(100~250μm)>中砂(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