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冬季雪量较大,积雪消融后,地温场土壤水分含量猛增,湿润的土壤到了傍晚很快冻结成坚硬的土层,与之紧密接触的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也与土壤冻结到一起,调整时稍不小心,就会将地温表折断.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地温表被土壤冻结,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可事先用等量的凡士林和机油混合物涂抹在表身贴地的一面.然而天气变化并无固定的模式规律.如遇冬季提前结冻或天气骤变,20时观测时常发现地面温度表被结冻的潮湿土壤冻住,无法直接拿起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地面观测中,每逢冬季雨雪过后,地面温度表在耙松的湿地上很容易与土壤冻结在一起,以至于给20时地温表的调整带来麻烦。个别台站的值班人员遇到这个问题时往往采取小刀撬、温水浇等不恰当的方法处理,结果造成了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折断碎裂或者改变了土壤的自然状态,影响记录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在长期的观测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19时巡视仪器前后,如果发现地面温度表已成冻结状态,则在观测地温之前,  相似文献   

4.
积雪时地面温度表观测应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5.
在地面观测中,每逢冬季雨雪过后,地面温度表在耙松的湿地上很容易与土壤冻结在一起,以至于给20时地温表的调整带来麻烦.个别台站的值班人员遇到这个问题时往往采取小刀撬、温水浇等不恰当的方法处理,结果造成了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折断碎裂或者改变了土壤的自然状态,影响记录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使用机制报表程序预审气表 - 1数据中 ,有时发现冬季积雪时 ,计算机经常提示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有疑误。这是由于积雪时地面 3支温度表安置状态不同造成的。因此 ,在安置 3支温度表时应注意 :①温度表应水平安置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 ,避免安置不水平使温度表受重力影响而导致温度示值不准。②安置地温表前 ,一定要用干净的软布擦净表身及球部所粘泥土 ,避免因泥、雪不同的导热率使温度不准。③加强巡视 ,每小时都要认真察看 3支温度表的安置状态 ,尤其是在积雪融化时 ,发现表身下陷或悬空应及时重新安置。④要注意保持地温场雪面状态 ,每次移…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地面(0cm,下同)最高温度常出现明显高于或低于当天1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产生这种偏差,除仪器等因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地温地段的土壤状况及温度表的安置情况不一致。地面最高温度明显低于14时地面温度,是由于地温段表土板结未及时疏松,或最高温度表安置不当,与土壤接触面明显减小而引起的。我们知道,地面三支温度表安置合格,是指表身的二分之一埋入土中,与土壤密贴,能较真实地感应该处地表温度变化。当将地面最高(低)温度表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如果没有细心地将土壤回填到表身四周,从而使地面最高温度表…  相似文献   

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9.
雪后初晴 ,地面最高温度表会随着太阳辐射的不断增强而逐渐陷入积雪内 ,实测得的地面最高温度值失真。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有积雪时应把地面 3支温度表安置在雪面上进行观测 ,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 ,均应将表重新安置。但是 ,这项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因为 ,在太阳照射下 ,有时候积雪融化较快 ,在温度表本身重力作用下 ,地面温度表时常陷入雪内。而这时往往又是地面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 ,很容易造成记录失真。不同的天气条件 ,最高温度表塌陷的程度不一样 ,对最高温度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因…  相似文献   

10.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建议在冬季有积…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台站不能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地面三支温度表的安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安置不当 1.平时不注意及时疏松地温场,地面温度表放在板结的地表面或“硬槽”内,感应部分及表身裸露在地表或与土壤间有较大的空隙. 2.20时调整后地高、地低表匆忙放置,感应部分不能与土壤密贴,从而造成地面0 cm、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偏低,地面最低温度示值偏高.  相似文献   

12.
冬季雨雪期,地面0cm温度表和地面最高(低)温度表,常容易被雨淞和雨雪降水结冰冻结在土壤的地表层上,或与潮湿的地表层冻结在一起。这种地温表与地表层冻结住的情况,可以事先用等量的凡士林和机油的混合物,涂抹地温表表身贴地的一面,来防止出现或减轻冻结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在安装曲管地温表时 ,挖出的土须按层次有序堆放 ;培土时 ,依顺序把底层的土放在底层 ,把表层的土放在表层。特别是在冬季 ,由于不同层次的土壤温度不同 ,有的土层冻结了 ,有的土层没有冻结 ,因而按次序培土 ,有利于准确地测量土壤中不同深度的温度。若不是特殊情况 (温度表损坏或丢失 ) ,最好不在冬季更换曲管地温表。此外 ,培土时 ,土层须和地温表贴紧 ,土壤和表身间不能留空隙 ,因空隙大时 ,大量空气存在使温度表感应部分和土壤接触不良 ,温度表测得的不是土壤的温度 ,而是空隙中的空气温度。曲管地温表安置时的挖土与培土@胡彩菊$长葛市…  相似文献   

14.
谢允 《湖北气象》1994,(4):15-1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曲管地温表的安装要求是表身与地面成45°夹角,并确定其安装及每月定期检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为土5°。即表身与地面夹角在40°~50°之间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为了保证曲管地温表安装准确,现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供大家在安装及定期检查时参考。 如图:设表身与地面的夹角为,温度表伸出地面的长度为,温度表顶端到地面的垂直高度为。根据规范要求,应为45°,其允许范围为40°~50°,的长度对于一支温度表来说是可实测得到  相似文献   

1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三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将表从雪中小心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置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置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这段话对雪面地温表的安置厦观测,作了具体  相似文献   

16.
高洪 《河南气象》2002,(4):46-46
冬季在降雪或有积雪的日子 ,若不注意 ,会产生地面最高温度失真的情况。本站曾出现过 1月份 1 4时 0cm温度比该日地面最高温度高 2 .7℃的现象 ,致使该日地面最高温度失真。分析原因 ,由于降雪 ,表身完全被大雪埋住 ,此时的温度示值不是雪面与空气的交界面温度 ,当积雪逐渐融化 ,表身下陷雪中 ,或积雪融化后 ,没有及时安置好温度表 ,其感应部分与土壤没有密贴 ,这时地温表测得的温度也不真实。因此遇到特殊天气 ,要增加巡视仪器的次数。积雪天巡视仪器时 ,均应将表小心从雪中取出 ,放置在雪面上 ,使表身紧贴雪面。雪面开始融化 ,应注意重…  相似文献   

17.
谢石林 《气象》1983,9(1):33-33
现在台站用的套管式最高温度表(包括地面最高温度表)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水银蒸发等原因出现少量水银附着于毛细管壁或顶端的情况,以致读数偏低。若用通常修理水银温度表水银柱的方法(如重力法、球部加温法或冷却法等)来修理,往往难以奏效。因此,有不少最高温度表被报废,甚为可惜。我们试用烘烤法修复了几支出现这种故障的最高温度表,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备酒精灯一盏(煤油灯或蜡烛亦可),点燃以后,双手平握温度表,将表内毛细管中水银中断的部位,置于火焰顶部。此时徐徐转动表身并左右移动,使烘烤的部位受热均匀。表身受热传至毛细管后,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气象站测定浅层地温使用的是曲管地温表,这种表的构造,原理与一般温度表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上有些特殊,它的感应部分与表身成135度的夹角。安装时要求球部平躺地中,表身与地面成45度的角;每组四支表所测深度分别是5、10、15、20厘  相似文献   

19.
大气探测     
大气探测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偏低原因天气晴朗时,常出现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低于地面温度表14h读数。众所周知,地面最高温度表每日20h观测后要做示度调整。由于每日都要拿动,致使其接触的土壤比地面温度表疏松。疏松的土壤空气相对增多,热容量增大,导热率减小,...  相似文献   

20.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 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 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