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岗岩类的地质环境—成因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超群 《广东地质》1996,11(2):1-12
根据成岩地质环境和岩石成因,花岗岩类总的可分为三大类,(1)板块俯冲-碰撞型-壳源重熔型(简称重熔型)及板块俯冲-碰撞型-壳幔混合源(心个地幔物质来源为主)同熔型(简称同熔型)成对花岗岩。(2)裂谷型-幔源分异型(简称分异型)花岗岩类,它包括大陆裂谷型-分异型碱性花岗岩和大洋裂谷型-分异型大洋斜长花岗岩两类。(3)地槽型-壳幔混合源(以陆壳或上地幔物质来源为主)花岗岩化型(简称花岗岩化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2.
东准噶尔壳体构造演化与花岗岩构造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准噶尔构造上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中亚复式壳体准噶尔地洼区的东北部 ,古生代 ,花岗岩浆活动强烈 ,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壳体大地构造演化的地槽体制阶段的激烈期和余动期 ,按历史-动力学条件、构造环境和成因“三位一体”综合成因类型划分新原则可将其划分为四种构造成因类型 :地槽造山前陆缘裂谷幔源分异型、地槽同造山汇聚碰撞壳 -幔混熔型、地槽同造山汇聚碰撞壳源型和地槽造山后陆内裂谷幔源分异型 ,各类花岗岩因其形成的历史 -动力学条件、构造环境及机制与方式有别 ,而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和成岩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3.
桂北四堡期花岗闪长岩一向被认为是华南地区典型的幔源分异型花岗岩。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方面对该套岩体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和前人对岩体的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的测试,初步证明桂北地区的花岗闪长岩类既不是幔源分异型花岗岩,也不是典型的Ⅰ型花岗岩,而是一种以地壳物质为主,地幔物质为辅的混源重熔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4.
根据 REE 分布模式和 O、Pb、Sr、Nd 同位素组成特征,采用构造环境、物质来源和形成方式等多级标准,将阿尔泰花岗岩类划分为两个系列、五种类型,即造山花岗岩系列(阿尔泰系列),包括:壳-幔同熔型(青格里型),地壳交代型(额尔齐斯型),地壳重熔型(尚可兰型);非造山花岗岩系列(乌伦古系列),包括:幔源分异型(布尔根型),幔  相似文献   

5.
地壳上与花岗岩类相关的许多矿床的形成,往往和岩浆的分异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也是产生多种多样岩浆的因素之一。根据物质来源,可将花岗岩类划分为壳源型、过渡(混合)型和幔源型及相应的三个成岩成矿系例。现简列如下:  相似文献   

6.
华南花岗岩物源成因特征与陆壳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华南不同时代的花岗岩按物质来源及成因可划分为:幔源(分异)系列:幔-壳混源(同熔)系列;壳源改造(重熔)系列和幔-壳混源碱性系列等四个不同的系列,简要阐述了划分四类系列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的依据。侧重根据Sm-Nd、Rb-Sr同位素成分,以二元混合模型计算了花岗岩源区物质组成中,上壳和亏损地幔组份各占的比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物源成因系列花岗岩形成与华南陆壳演化的内在联系:东安、雪峰旋回褶皱系阶段花岗岩物源成因类型比较多样,有幔源(分异)系列、不成熟壳源、成熟壳源改造(重熔)系列等;加里东,海西期以陆壳改造(重熔)系列为主;印支、燕山期活化区(地洼)阶段,在地幔活化激发下,中国东部陆缘形成幔—壳混源(同熔)系列花岗岩和相应的火山岩;但沿内部断裂带,在壳下地幔热传输及构造作用下引起陆壳重熔,形成属于壳源改造(重熔)系列花岗岩。同位素的研究证明了: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动力是来自壳下地幔的活化。  相似文献   

7.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锡、钨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围绕成矿区中典型矿床进行了系统取样和硫、铅、氢、氧同位素测试工作,并针对分析结果结合矿区地质情况进行了解译。研究区硫同位素δ34S分布范围为-1.50‰~8.61‰,均值为2.06‰,属壳幔混合来源硫;矿物生成顺序较早的单矿物硫同位素组成为幔源,晚期偏壳源;层状矽卡岩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偏幔源,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壳源,穿层石英脉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可分为幔源和壳源两类。铅同位素分析结果属壳幔混合来源,以壳源铅为主,铅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有多期地质作用对成矿有所影响。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结合老君山成矿区地质、同位素组成及测年结果分析,老君山成矿区众多矿床的形成应为早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印支期区域变质和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等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广西花山复式花岗岩体成因的锶、钕和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对广西花山复式花岗岩体进行了锶,钕和氧同位素的系统研究。结合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花山复式岩体3个阶段的花岗岩类不是同一个母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而是由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和不同物质来源组成的杂岩体:其中第一阶段为印支期壳-幔混合源同熔型或Ⅰ型,第二阶段为燕山早期壳-幔混合源同熔型或Ⅰ型,第三阶段为燕山晚期地壳来源改造型或S型。  相似文献   

9.
戴福盛 《云南地质》1991,10(4):443-453
滇西地区花岗岩根据其物源及岩石特征可划分为幔源分异和壳源重熔两大岩石系列,并将壳源重熔系列细分为三个成因类型和相应的成岩阶段。本文着重探讨壳源重熔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演化及其与锡-多金属成矿的关系。滇西地区壳源重熔花岗岩纵向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成岩成矿系列,横向上随同一类花岗岩岩浆分异又演化为若干亚系列。云龙锡矿带的志本山、石缸河和铁厂锡矿床是混染型亚系列系统演化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邢凤鸣同志在《锶同位素初始比值在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上的应用探讨》一文(岩石学报1987年第2期)中,“根据吴利仁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Ⅰ值)演化图解,计算出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分界线的三条直线方程:(1) 幔源型与幔壳型分界线方程;(2) 混源型与壳源型分界线方程;(3) 壳源型中,下  相似文献   

11.
安徽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源岩物质和成岩机制出发,将安徽省花岗岩类划分出四种成因类型:变质混合-交代型、壳源重熔型、幔壳同熔型和深源岩浆分异型。论述了它们在空间展布和时间演变方面的特征,以及介质环境条件对成岩机理和岩石性质方面的影响;探讨了各类型岩石的成矿专属性及成矿差异性。为正确认识省内花岗岩类的成岩、成矿作用,部署战略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千里山-大义山-九嶷山地区典型矿区的实际调查,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根据壳源改造型和壳幔混熔型两类不同性质花岗岩(包括过渡产物)分异演化活动的成岩成矿规律以及矿源层与成矿的关系,揭示了本区成矿物质在区域地质构造不断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即成矿物质组合的变化、分散或富集规律,指出该地区今后地质找矿的六个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个旧锡矿区两个成岩系列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岩浆岩的物源、岩类、物化特征及成因将个旧地区的火成岩划分为幔源分异系列和壳源重熔系列。幔源分异系列经历了从火山岩到侵入岩演化阶段,火山岩阶段由拉斑玄武岩系经高铝玄武岩系演化到碱性玄武岩系;侵入岩阶段由基性演化到碱性岩浆岩(斑岩)。壳源重熔系列在矿区仅有重熔岩浆阶段,经历了从混染型(斑状)到侵入型(粒状)花岗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与陆壳纵向生长   总被引:100,自引:3,他引:97  
韩宝幅  洪大卫 《地质论评》1998,44(4):396-404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强烈。Nd、Sr和Pb同位素资料表明,在330~250Ma的后碰撞期间,有大量的幔源花岗岩类和少量的镁铁—超镁铁杂岩在上地壳侵位。与加里东、海西和喜马拉雅等造山带起源于再循环陆壳的花岗岩类不同,新疆北部后碰撞岩浆岩一般表现出ε_(Nd)(t)值高、(~(87)Sr/~(86)Sr)值相对较低、Nd和Pb模式年龄年轻等特点。阿尔泰山和天山的一些后碰撞花岗岩类可能具有陆壳源区的特点或表现出地壳物质对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混染,东、西准噶尔花岗岩类很少甚至没有受到陆壳物质混染。新疆北部后碰撞花岗岩类和镁铁—超镁铁杂岩主要是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在上地壳侵位的结果。这些幔源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地壳,其时代可代表地壳形成时代。在后碰撞阶段,新疆北部的陆壳以纵向生长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伍皓  夏彧  周恳恳  张建军 《岩石学报》2020,36(2):589-600
锆石的U-Pb测年、Hf和O同位素及稀土、微量元素的研究与应用已获得诸多进展,但锆石中铀含量所蕴藏的地质意义却较少被关注。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一直存在争议,不同观点认为其分别来自早期已固结地质体、分异岩浆、地幔柱或热点以及U、Th、K富集圈。为尝试利用锆石中的铀含量来追索铀源,本文通过搜集诸广山南体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该花岗岩中14个岩体、37件样品、3种岩性,共467个锆石定年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印支期(253Ma、244Ma)和燕山期(139Ma、124Ma)具高分异特征的4件酸性岩脉(小岩体)样品中锆石的铀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岩体。依据铀矿床中高分异酸性岩脉(小岩体)侵位期、基性岩脉侵位期、铀成矿早期(140~90Ma)三者的良好对应关系,结合这一锆石铀含量指示,初步认为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中铀可能主要来自高分异花岗岩浆;推测花岗岩型铀成矿可能属壳幔混合作用结果,即铀源来自地壳分异岩浆,成矿流体和矿化剂主要来自地幔,而成矿空间受断裂系统控制。岩体锆石铀含量或可在铀源丰度、矿床品位判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依据遇源岩浆演化理论和花岗岩类岩石等级体制的划分,将青海省侵入岩划分为13个构造岩石区,划分了108个超单位、117个(命名)单元(含7个独立单元)、255个岩性单元及数十个类型的年代加岩性侵入体。全省侵入岩成因初步分为幔源型、壳幔混合型、壳源深部型、壳源浅部型和浅壳源型;其分别形成于裂谷,深部裂冲、板块俯冲、板内挤压、板块碰撞及造山期后抬升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三江”地区花岗岩按其成岩物质来源分为壳型、壳幔型、幔型三大类。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其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壳型花岗岩具较高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富铀铅贫钍铅的特点;壳幔型花岗岩的铅同位素比值较低,具贫铀铅富钍铅的特点;幔型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因陆壳物质混染程度的不同而变化较大。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可反映出花岗质岩浆物源区的特点,并可用于区分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
锶同位素初始比值在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吴利仁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Ⅰ值)演化图解,计算出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分界线的三条直线方程:(1)幔源型与幔壳混源型分界线方程;(2)混源型与壳源型分界线方程;(3)壳源型中,下地壳与上地壳分界线方程。只要知道一个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和Ⅰ值,就可以根据三个方程的分界值准确地判定其成因类型。这种利用Ⅰ值线方程定量地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的方法,符合Ⅰ值随时间推移而增长的规律,比目前采用的固定值法更加合理。此外,根据(1)、(2)二个方程,应用杠杆原理,还可大致估计幔、壳源岩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质及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资料综合分析,太行山北段燕山期花岗岩成因类型为壳幔混源的Ⅰ型花岗岩。区内成矿作用与该类花岗岩关系密切,具体表现在矿床(点)与岩体具有时空上的一致性,成矿物质与成岩物质具有同源性和深源性以及岩体内Cu、Pb、Zn、Mo、Au、Ag元素丰度值较高等特点。矿化类型或成矿系列严格受岩石类型、化学成分、岩浆活动性质等因素控制,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部分熔融作用使下地壳物质形成熔浆的同时,还可以使下地壳中的成矿元素重新活化、迁移并富集在熔浆中,然后与深部上来的富含成矿元素的幔源岩浆一起混合形成壳幔混源的含矿母岩浆。因此,区内燕山期Ⅰ型花岗岩应该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并进一步指出软流圈物质大规模上涌是导致本区Ⅰ型花岗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德钦—下关铅锌矿带矿床类型,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式房  刘仪来 《云南地质》1991,10(2):119-144
本文根据该铅锌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稳定同位素资料,研究了不同类型矿床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成矿物质来源,并指出了找矿方向矿带内铅锌矿床可划分为四个系列、八个成因类型。矿带跨越三江褶皱系、松潘-甘孜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三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呈南北向狭长条带状,受壳下深部构造的控制。金属在地壳中的再分配,主要与南北向导矿构造有关。容矿构造以圈闭一半圈闭构造为主要。铅锌主要来自:(1)地幔源:(2)赋矿地层或岛弧型火山岩(壳源或壳幔混合源)。成矿在时间上与地壳的多旋回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成矿期以喜马拉雅期为主,燕山期、印支期和加里东期次要。对矿带内的铅锌矿床划分为与喜马拉雅期中酸(偏碱)性幔源岩浆小侵入体有关的沉积改造型、混合源热液型、斑岩型、接触型和热液脉型等不同类型,并建立其成矿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