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地震行业网络运行的特殊需求,以目前运行的山西地震信息网络系统为研究平台,对其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网络安全隐患,结合实际运行经验与网络安全技术,给出进一步做好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的建议,并针对一些常见网络突发事件,介绍山西地震信息网络的应对预案与流程.  相似文献   

2.
引言为了提高地震数据信息交换、管理和服务水平 ,1 997年中国地震局决定在首都圈地区率先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并作为全国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示范工程。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作为首都圈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 ,是我国首批进行建设并较早投入正式运行的区域地震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3.
VPN技术及其在地震信息广域网建设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牛从达  王峰 《地震研究》2004,27(4):379-384
利用VPN技术在省级地震信息网络中建设信息行业广域网,使之成为一个经济、安全、高效的数据和信息传输的基础平台。对“十五”期间的地震信息行业网络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阐述了西藏地震信息网络的安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在的网络安全防护需求提出了设计思路,利用网络安全系统搭建一套数据安全、应用服务便捷、通讯操作安全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地震数据信息交换、管理和服务水平 ,1997年中国地震局决定在首都圈地区率先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并作为全国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示范工程。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作为首都圈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 ,是我国首批进行建设并较早投入运行的区域地震信息网络之一。该网络系统实现了区域地震行业信息网的基本功能 ,能够提供 WEB,E- mail,ftp,Proxy和拔号访问等各种通用的 Intranet服务 ,开展了多种地震数据信息共享 ,进行了分布式数据库等各种应用研究。本系列文章讨论了该网络系统的总体构成、技术特点 ,总结了项目实施经验 ,介绍了应用研究的一些技术成果 ,通过分析系统运行效益说明地震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是实现地震数据信息共享与服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地震信息网络数据存储的效率和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地震信息网络数据的动态储存方法。首先,设计和分析地震信息网络数据的动态存储系统中的硬件部分,基于Hadoop的分布式集群大数据动态存储系统,整合多台存储服务器,为一个集群系统,并平衡存储服务器负载情况,获取性能指标的比例值,通过加权公式获取综合性能参数,根据综合负载指标和服务器综合指标参数获取最佳存储服务器。对本文系统、高速数据存储系统和网络编码云存储系统进行大数据动态存储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震信息网络数据的动态存储耗时最短,存储效率最快;具有较高存储稳定性,且不会出现过载问题。  相似文献   

7.
引言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 (HESInet)系统平台的建立 ,为河北省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一条较为理想的信息通道 ,为地震数据快速准确的传递 ,汇集与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信道的开通并不意味着信息流的畅通无阻 ,必须对其数据和运行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才有可能保证网络健康有序的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为此 ,在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把数据流程的设计、数据的组织、管理和网络的运行管理做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并于 1997年网络局部开通时向用户公布了“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管理运行约定 (HESInet0 0 1号 ) …  相似文献   

8.
前言     
《山西地震数据综合处理系统》1990年底先后通过了山西省科委、国家地震局的鉴定,受到省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此,我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项成果的问世,标志着山西省计算机应用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计算机技术与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及防震减灾工作相结合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随着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观测数据及实验研究资料也与日俱增、日益丰富,地震数据的科学保存与管理应用、已成为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极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Oracle复制技术在地震前兆元数据交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十五"中国地震前兆信息网络建设的需要,在全国地震系统中实现地震前兆数据的自动化交换管理.我们分析提取出地震前兆元数据的管理模型并基于Oracle快照复制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地震前兆元数据的交换管理.本文对Oraele快照复制技术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指出了Oracle快照复制技术应用于地震前兆元数据交换的关键点,结合数据管理系统在地震前兆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做了简要讨论.实践证明,基于Oracle快照复制技术实现的地震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完全满足了地震前兆网络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引言建设开放性、多功能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的目的 ,是为防震减灾各方面工作提供先进、高效的信息通道和平台 ,实现地震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快速传递。因此 ,在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 ,必须采用标准的通讯平台 ,建立完善的网络应用环境 ,为网络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工具和手段 ,并提供信息浏览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 Internet的快速普及 ,基于 TCP/IP协议的各种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建设地震信息网络 ,可以采用成熟的 Internet技术 ,建立网络上的 WEB服务器 ,Email服务器以及代理服务器等各种服务器 ,实现地震信息的发…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结果表明,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1.5级,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10min,得出该台风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山西数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布局和实际获得的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分析,运用记录的地震事件进行检验,表明台网监测能力的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对山西省地区的监测能力均达到2.0级以上,大部分地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5级以上,少部分地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0级以上。其中,朔州市、吕梁市与运城市的监测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谈山西地区数据共享测震资料的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山西测震台网观测历史、地震观测报告基本情况、数据共享资料收集、整理的总体思路以及采取的措施,认为,其中一些经验对地震数据整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相关处理程序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测震台网为例,利用CWQL软件调取JOPENS5.2系统台站实时波形数据与对应台站参数,计算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分析认为,CWQL软件可用于日常测震观测系统数据质量检测,得到各测震台站各分向PSD功率密度函数分布及RM S值.研究结果实现了对山西数字测震台网连续波形数据质量、JOPENS系统台站配置参数的准实时...  相似文献   

15.
山西带形变监测场地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带跨断层短水准流动测量场地、定点台站跨断层水准场地和区域流动GPS场地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汇总和分析。调查了10个流动水准测量场地和4个定点台站水准测量场地,所跨断层绝大多数走向为北北东至北东向,多具有右旋正走滑活动性质,反映了山西带总体构造特征。同时发现,偶有近东西向断裂或北西向断裂与其互相切割,应该是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的地方。整个山西带布有区域GPS观测点40个,每年正常观测1次的有39个,点距多为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在整个断层带上的分布比较均匀,并已积累了十几年的流动观测资料。结合地质资料和历史地震的活动特点,认为山西带再次孕育强震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多手段形变测量场地的布设情况、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及多年复测资料的积累对强震预测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山西省地震局所承担的“九五”重点项目-山西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过程,台网布局、观测范围、监控能力、资料产出、技术系统及台网建设蝇对某些专题的研究情况,得出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提高了山西地震监控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从联网的系统构成、联网设备及软件配置、联网产生的效益3个方面介绍了华北联网中山西台网的情况,总结了孤立的小网联结成大跨度的现代化监测网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根据收集的美国FEMA等机构有关地震中信息网络运行的经验教训资料,综述了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对信息网络系统冲击的对策研究。介绍了对一个灾难中指挥系统地震信息安全计划的自我风险评估。通过制定地震信息安全收集和传播计划,有效降低信息网络管理的风险。详细介绍了指挥系统信息网络的地震信息安全计划、突发事件响应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的编制程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西测震台网缺少适合本地区地壳速度模型的现状,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山西测震台网2009~2014年间产出的大量震相数据,采用"线性拟合"和"折合走时"法分别确定了模型参数中速度和深度的波动范围;利用Hyposat定位程序,使用46489组模型,分别批量定位76个地震事件,并选取残差最小的一组参数作为山西2015地壳速度模型;最后运用批量定位比较残差、PTD测定深度和人工爆破等3种方法对山西2015地壳速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山西地区进行地震定位时,山西2015地壳速度模型相较于现有的修正J-B模型残差更小,精度更高,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张蕙  梁向军 《山西地震》2019,(2):22-24,41
利用山西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地区及周边地区M≥3.0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震源深度的优势范围为6~20km,山西地区的震源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加深。在日常工作中,对于速报地震,尤其是4级以上的地震,建议用CAP方法测定的结果与速报结果综合运用,为速报之后地震应急及危险性判定提供更可靠的震源深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