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封隔震荡洗井新技术在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封隔震荡洗井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洗井质量和效率。针对传统洗井方法耗时长、效果差,且对大厚度含水层不能彻底洗净的问题,实践探索出新的洗井技术。在阐述洗井原理及工艺基础上,以HQ8勘探孔洗井及分层抽水试验应用实践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封隔震荡洗井可实现大厚度含水层洗井彻底,分层抽水试验能获取无限逼近实际值的水文地质参数。该技术提高了水文地质勘探精度,尤其适用于大厚度含水层地区。  相似文献   

2.
止水,是水文地质钻探成井工艺的重要环节。止水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分层抽水试验的质量和分层观测(地下水动态——水位、水量、水温、水质)资料的准确性。止水方法的优劣?关系着钻孔结构(孔径、换径次数)和止水部位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钻进效率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准东煤田地层具有固结较弱、水敏性及抗扰动性差的特点,传统自上而下的分层抽水试验方法在该地区容易引发孔内坍塌、上下层之间的止水失败、套管、井管和滤水管难以拔出等问题,造成抽水试验结果偏差较大或失败。在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下而上分层抽水试验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自上而下分层抽水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取的水文地质参数与矿区的实际条件相吻合,而且易于实施,经过在准东煤田钻孔抽水试验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同类型煤田勘探钻孔抽水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施工程序无法解决坚硬岩石止水环隙很小(仅3 mm)钻孔的同径止水及分层抽水试验问题,以山西某水文地质参数井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和室内综合试验的方法,对同径止水方案、材料、技术、分层抽水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同径止水装置经过特殊的“外掏内缩”设计与制作,使止水外环间隙由3 mm增大到8.5 mm,解决了“极小止水环隙”下的同径止水问题;经抽水检验,止水效果良好。(2) 在孔外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定制的止水材料和选择的止水组合与本孔的适应性强,下管风险小,实施过程相当顺利。(3)专门设计的分层导水管路,其上串接的隔离封水胶球与止水套管柱内设置的锥形隔水接头相互契合,封水可靠,形成了两套独立的导水管路,满足了上、下含水层分层抽水试验的工况。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文地质参数井开展同径止水或分层抽水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平大营地热探采结合深井完钻井深3088 m,为探明494~3088 m变质岩地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和水源补给情况,基于岩心和测井资料划分4个抽水试验段,且试验后需要恢复目的含水层。根据“一孔同径分层止水”原则,设计了管内止水托盘止水、管外止水伞止水的新型同径分层止水工艺。该工艺简化了井身结构,避免了管外投粘土球、注水泥等堵塞含水层的情况。现场实施表明,该工艺止水效果完全满足水文地质抽水试验要求,可为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分层抽水试验止水及观测要求,设计加工制做了一种新型管内分层抽水止水装置。此新型止水装置结构简单,方便现场取材及加工制作,且止水效果可靠,克服了以往止水方法存在的缺陷,能有效地隔离上下含水层,防止上下含水层串通,从而能够在同一井孔内实现快速地管内分层止水,保证了分层抽水试验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前言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测定岩石渗透系数,在多层状含水层中,该项任务主要通过钻孔分层抽水试验来完成。如所周知,分层抽水试验需要大口径钻孔,并对所揭穿的几个含水层分别进行止水隔离,或者对每个含水层单独打钻孔,进行所谓排孔抽水试验,这些方法不仅影响钻探工作进度,且需要大量的管材。排孔抽水试验虽然可以简化钻孔结构,但仍需止水,而且往往使钻探工作量增加一倍以上,耗费很大。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抽水试验钻孔还是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孔,都必须将抽水层段或观测段以上的含水层进行封闭隔离。隔离的方法很多,50年代主要采用多层套管隔离,套管用量大,施工复杂。60年代后改用胶圈止水。简化了钻孔结构,节约了大量管材,但操作麻烦,要加工一套止水工具,成本高,效果还没把握。遇孔径大、孔壁破碎时,胶圈压缩后不能达到止水目的;又如起拔套管时要将胶圈松开,在倒扣时,往往将止水接头倒开掉入孔内;或因胶圈压缩后的劲头很大,松不开,在起拔套管时胶圈掉入孔内,下钻具冲扫时,钻具被卡造成孔内事故。为此,我们改进了封闭止水的方法,采用同径钻进、超早强水泥造壁缩径止水法,通过10多个钻孔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煤田水文地质勘探钻孔,即是取煤、岩芯孔又是水文地质孔;而且一个钻孔中最少作两层抽水试验。因此,分隔上下含水层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止水材料与止水方法是抽水试验的关键。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改进止水方法和选择最佳止水材料是保证抽水试验成功的先决条件。多年施工中采用变径管靴止水,得到良好效果和可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水文地质勘探中,进行分层(段)抽、涌水试验,都必须进行隔离止水,但往往由于止水方法选用不当,达不到目的,造成多次返工,延长了试验时间。近年来我们根据抽水试验钻孔的实际情况,分别选用不同的止水方法,保证了水文地质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我们采用的几种止水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1.
米西群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2):99-99,103
简介了施工地区地层,论述了钻井技术要点和成井工艺;说明了抽水试验及水质概况。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文钻井成井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浅析水文钻井成井工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指导成井工艺满足水文地质勘察的要求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在援豫抗旱找水成井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怡 《贵州地质》2012,29(2):128-131
介绍了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在援豫抗旱找水成井施工中的使用情况、成井工艺及孔内事故处理情况,分析了钻探效益,总结了该次施工取得的经验,得出在河南省太行山区,在无水情况下,运用空气潜孔锤钻进成井工艺取得成功,并可大幅提高钻进效率,保证成井质量,同时降低施工成本,提出今后河南省太行山区深部打井施工中增配专门钻机和增压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武汉-1超深地热井钻井成井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同领  高翯 《探矿工程》2012,39(8):23-25
根据设计要求及地质特征,武汉-1超深井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泵正循环、牙轮钻头钻进、钻铤给压钻进工艺,采用合理的钻探技术参数保证地热井结构及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泥浆进行降密度、提粘、提切并加入适量堵漏剂的方法堵漏,取得了良好效果。抽水试验说明该井出水能力较强,热储层含水层富水性较好,且水温不受气温影响,在井流试验过程中水温损失所占比例较小,证明了本井的钻井和成井技术是合理的。介绍了武汉-1井的钻井成井工艺及抽水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水文水井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水文水井施工周期。总结多年来施工水文水井的成功经验及不足,大胆引进新工艺一空气潜孔锤钻探技术及新设备-全液压履带式动力头DL-500型水并钻机、高风压空压机。在同样的钻进工艺下,通过使用DL-500型水井钻机及SPJ-300型水井钻机、XY-4型岩芯钻机施工水文水井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阐述了全液压履带式动力头DL-500型水井钻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广泛分布着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其特点是颗粒细,厚度大,含水介质主要为细颗粒的砂层。由于地下水富水性好,目前郑州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主要以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为主。传统正循环泥浆钻探工艺施工的地温空调井,普遍存在洗井困难、涌水量和回灌量偏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的推广使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次采用泵吸反循环工艺施工地温空调井。施工过程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在细颗粒松散沉积物分布区,采用泵吸反循环钻探工艺施工地温空调井,对提高施工进度、增大出水量和回灌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为类似地区地温空调井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康年 《贵州地质》2012,29(2):135-139
分析传统钻井工艺、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原理并相互对比,结合本单位2010年抗旱找水打井不断摸索和实践证明:根据不同地层的工程地质特征,采用两种工艺综合运用技术,在西南缺水地区能有效提高成井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效的钻完井技术,缩短建井周期,提高单井产能,对于经济高效开发深层油气、致密油气、煤层气等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高压水射流钻完井技术是利用高能流体进行破岩的前沿技术,不仅能用于提高钻井机械钻速,还能用于割缝增产,国外在高压水射流钻完井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尝试性研究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已有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应用。在总结高压水射流钻完井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应用存在的问题,针对国内高压水射流钻完井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开展超高压双管连续管水射流钻井技术研究、开展超高压水射流割缝增产技术试验、开发专用的井下喷射和切削系统、深化脉冲水射流技术研究等发展建议。围绕这些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尽快形成我国的高压水射流钻完井技术及配套装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静观ZK1号地热井施工概况和设备机具选择,简述了分层钻进措施:采用"三开两固"成井,各次钻具配套,泥浆性能指标,固井工艺措施及抽水试验方法。经测定其井口水温63.5℃,由于其井口自流量仅为421.9m^3/d,不便于下一步开发利用,拟定在距原井700 m处再施工一定向井,并提出了定向井的初步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李欢欢  王玉玺  张胜 《探矿工程》2010,37(12):26-28
为了减少钻井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大庆油田在中浅层探井钻井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从井身结构设计入手,同时对钻井液设计、钻具组合设计、固井设计一系列的设计方案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改进。改进后的井身结构设计不仅提高了钻井施工过程中的井控安全性,而且较好地保护了环境,特别是对深层地表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了储层潜在损害方式,分析了钻井保护技术的作用原理、应用情况与取得的效果,经过2010年已钻的15口中浅层油气深下表层探井的后效跟踪,包括整个钻井过程和后续的采油过程,均未发现出现污染地表水和周围环境的现象,较之以前石油钻井更加环保,更加符合日益发展的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