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云对飞行活动影响较大,尤其是低于300m的低云,是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天气。低云预报是航空天气预报的重要项目之一,本文通过统计咸阳机场1991~1996年5年的气象资料,得到了一些低云的年、日变化规律,同时利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给出了机场秋季低云的客观预报方程。1咸阳机场低云的变化规律咸阳机场的低云包括积云、积雨云、层积云、层云、碎层云、雨层云和碎雨云等,由于受到地形、地表性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年、日变化特点。1.1低云的年变化规律低于90m、150m、300m的低云日数,3月、6月、9月、11月较多,2月、5月、7月、10月较少;…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口美兰机场1999年-2010低云低能见度观测资料,依据对飞行的影响程度对低云、能见度进行分型.研究各型低云低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指出:春季的低云、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早晨,00-02U1℃时频率较高,白天减少且变化较为平稳;夏季的低云、低能见度相对春季明显减少,且变化不稳定;秋季的低云、低能见度频率较夏季略有偏...  相似文献   

3.
云和飞行活动密切相关 ,它常给飞行造成困难 ,甚至危及飞行安全。据统计 ,国际上近几年飞行失事的各项原因中 ,由于气象原因引起的仅次于机组原因位居第二 ,而在近 3 5 a各种气象原因造成的严重飞行事故中低云占 5 5 .5 %。可见 ,低云是气象原因中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能否较准确地观测低云尤其是低云云高 ,直接影响着飞机的起降和天气预报的准确 ,对航空飞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熟记低云的外貌特征 ,正确判断云状是准确判定低云云高的基础各类低云出现都有一定的高度范围 ,要比较准确地判定云高 ,首先要根据各类低云的外…  相似文献   

4.
低云是影响航空飞行的一种天气要素,特别是夏秋二季雨后出现的低碎云对飞行的威胁更大。其特点是云生成快,高度低,难预报,直接危及飞行安全,例如1975年7月4日雨后转晴,一架运输机由西安转场至户县,起飞时户县晴空无云,当飞机临近户县机场时,碎层云迅速生成并很快覆盖机场,云底高只有80m,飞机无法着陆,只得返航。  相似文献   

5.
云变化迅速且类型复杂,获取准确的云观测信息具有一定挑战。本文使用2001-2010年期间南部大平原的大气辐射观测实验数据,定量评估了探空和地基主动遥感观测六种类型云(低云、中低云、高中低云、中云、高中云、高云)的一致性和差异。尽管探空和地基观测六类云的云量变化趋势相近,但是针对不同类型云,两者探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高云差异最大。两者对中低云、中云和高中云的云底高度的观测吻合较好,对中低云和高云的云顶高度的观测差异较大,对所有类型云的云厚度的观测均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俞飞  李新芳 《四川气象》2002,22(2):35-36
低云和雷暴是夏季飞行完全保障中最重要的天气现象。低云对飞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干扰飞行员的视线;雷暴由于伴随着冰雹、低空风切变、下击暴流等多种天气现象,同时雷暴云中有大量的过冷却水滴存在,因此,雷暴对飞行的影响也往往表现在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低云和雷暴是夏季飞行安全保障中最重要的天气现象.低云对飞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干扰飞行员的视线;雷暴由于伴随着冰雹、低空风切变、下击暴流等多种天气现象,同时雷暴云中有大量的过冷却水滴存在,因此,雷暴对飞行的影响也往往表现在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任中华 《气象》1989,15(7):1-1
云与航空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很低的低云会妨碍飞机的起飞着陆;在云中飞行了,飞行员的视程受到严重影响;在有些云中有时还会遇到积冰、颠簸、雷电、冰雹等恶劣天气的危害。有些云层可以用来进行复杂气象条件的飞行训练;战时可以利用某些云层隐蔽接敌。云的演变记录又是航空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及时、准确、连续地观测云状、云量、云高及其移动方向等情况,对航空兵执行各项任务有重要作用。多  相似文献   

9.
云层分布对辐射增效和冷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长盛  叶伯明 《气象学报》1991,49(4):483-493
本文计算了冬、夏两季在平原和高原地区分别有低云、高云和当高、低云同时出现时的短波辐射增热率,长波辐射冷却率以及高低云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1)高原上云的短波增热率和长波冷却率要比平原上的大,低云的增热和冷却较平原尤甚。2)高云存在时,地面附近由冷却变为增热。3)高原地区出现双层云时总是使地面附近增热。4)当两层云同时出现时,高云的短波增热率和长波冷却率都有所增大,低云的短波增热率减小,低云的长波冷却率则减小很多。5)低云量的变化对高云的冷却影响较小,而高云量变化对低云的冷却影响甚大。6)云的短波辐射增热受地面反照率的影响不很大,但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甚为敏感。 由以上结果看来,在大气环流和气候模式中必须要很好地考虑高云云量的变化,否则难以得到好的结果。在区域气候模式中不可忽略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云的辐射增热和冷却作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应用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7年的Cloud Sat卫星观测资料,针对青藏高原上空不同高度、不同季节8类云(卷云、高层云、高积云、层云、层积云、积云、雨层云、浓积云)的发生频率,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云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物理成因,为数值预报模式对云系模拟能力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验证信息。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云的发生频率为35%,其中:低云的频率最大,接近21%;中云次之,频率14%;高云的频率最小。垂直分布上,低云最大频率的高度为5~6 km,中云为7~8 km,高云为11~12 km。水平分布上,高原东南部、西北部云发生频率较高,是高原的两个相对多云中心。低云与总的云频率水平分布基本一致;中云是高原北部、中部频率高,南部低,与低云明显不同;高云主要是夏季在高原南部频率高。从不同季节来看,冬季高原西部的低云频率高;春季高原中北部的中云频率高,西部和东南部的低云频率高;夏季南部的低云和高云频率高;秋季云发生频率都很低。在物理成因上,低云的形成主要是地形抬升作用,中云的形成与高原热力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洪田 《气象》1980,6(11):23-24
西藏高原的云有着不同于平原地区的特征,这是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热力、动力条件有关的。本文对高原云的几个特点及成因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高云低、低云高、中云少 西藏高原高云的云底高度通常为4000—6000米,有时低于4000米。低云的云底高度,除东南部少数测站外,通常为1000—3000米,大多在2000米左右,有时高于3000米(不包括碎雨云、碎层云)。与同纬度华东沿海一带比较,高云平均低三、四千米,低云要高几  相似文献   

12.
在云电码编报中 ,从云所反应的天气意义考虑 ,将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堡状、荚状层积云均作 CM云。因此 ,Nh云所编报的云量与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低云量”有时是不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同志 ,甚至不少台站由于理解错误或受错误习惯影响 ,将 Nh的云量误认为“有低云时编报低云量 ,无低云时编报中云量”,只有在定时观测时出现 Ns、 Sc cast、 Sc lent三种云之一 ,并且当时天空中还存在其它低云时才表现出来 ,这是一种理解上的错误。由于实际观测中这种情况出现次数不是很多 ,整个站组往往忽视了这种记录 ,形成整体出错。如 :云量 :1…  相似文献   

13.
陈万奎 《气象》1986,12(9):25-28
前言 新疆冬季低云是在高压底部、低层逆温下形成的层云(St)和层积云(Sc)。它分布于天山北麓一带。低云不厚,一般仅几百米,但维持时间长,可数日不消散。这种低云往往是过冷水云,有时有微量降雪,雪花形状多是枝状、星状或它们碰连形成的雪团和米雪。低云中过冷态云粒子粒径小但数浓度高,这对水平、垂直能见度影响很大,因而严重地影响了航空、地面交通的正常运行。对农作物生长也带来了很大危害。因此研究低云形成、维持、消散的动力学特征,云中微物理过程,人工影响途径和方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对新疆低云的飞机探测始于1978年冬  相似文献   

14.
低云、低能见度是影响飞机起落的主要天气之一。据我国1951~1985年间245次与气象有关的严重飞行事故的统计,低云造成的飞行事故占55.5%,低能见度占19.2%。而与低云、低能见度相伴的天气,通常是大范围的稳定性降水,这种大范围的稳定性降水又与风...  相似文献   

15.
魏利生 《气象》1986,12(9):29-31
1984年8—9月,空军组织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人工消云雾试验,并于10月1日实验了人工消雾消云作业。试验作业效果较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试验概况 1.影响受阅任务的云雾 针对国庆阅兵飞行气象条件,根据对国庆前后五天的上午、六个受阅起降机场近30年(1954—1982年)云的气候资料的整理分析,得知:可飞行日为79.2%,影响飞行日占20.8%,主要云状为层积云,其余依次是层云、碎层云、碎雨云和淡积云。层积云和淡积云的云底较高,多在1000—2000m之间,其它的云云底较低,为100—300m之间。低云出现时,天气较坏,受阅飞机一般都不能起飞.无需进行人工影响。层积云和淡积云,虽不影响起飞,但影响空中编队和  相似文献   

16.
南半球中高纬度区域不同类型云的辐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loudSat的2B-CLDCLASS-LIDAR云分类产品和2B-FLXHR-LIDAR辐射产品4 a(2007-2010年)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单层云(高云、中云、低云)和3种双层云(如:高云与中云共存、高云与低云共存以及中云与低云共存)在南半球中高纬度(40°-65°S)的云量、云辐射强迫和云辐射加热率。其中云辐射加热率定义为有云时的大气加热率廓线与晴空大气加热率廓线的差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盛行单层低云和单层中云,其云量分别为44.1%和10.3%。并且,中云重叠低云在双层云中云量也是最大(8.7%)。不同类型云的云量也显著影响着其云辐射强迫。单层低云在大气层顶、地表以及大气中的净云辐射强迫分别是-64.8、-56.5和-8.4 W/m2,其绝对值大于其他类型云。虽然单层的中云在大气层顶和地表的净辐射强迫也为负值,但其在大气中的净云辐射强迫为正值(2.3 W/m2)。最后,讨论了不同类型云对大气中辐射能量垂直分布的影响。所有类型云的短波(或长波)云辐射加热率都随高度升高表现为由负值转为正值(或由正值转为负值)。对于大部分云,其净云辐射加热率主要由长波云辐射加热率决定。这些研究结果旨在为模式中云重叠参数化方案在区域的适用性评估及改进提供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个统计低云方案及其在大气环流模式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中利用湍流耗散特征时间尺度和湍流垂直扩散系数对湍流二阶距进行参数化 ,将一个统计云方案与一阶湍流闭合方案进行耦合。基于数值试验 ,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温度垂直梯度、以及湍流耗散特征时间尺度条件下 ,对该方案云量模拟能力的分析 ,发现该统计云方案对其采用的参数及湍流耗散特征时间尺度敏感。基于该数值模拟分析 ,修改了该统计云方案 ,并结合其他边界层积云参数化方案 ,给出了一个基于统计的低云参数化方案。将其初步应用于NCARCCM 3后发现 :该方案可以显著增强CCM 3对副热带低云的模拟能力 ,可以合理地模拟出大洋东部大陆西岸冷海域低云量大值中心 ,显示出该方案对于改进大气环流模式低云参数化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鄂西北、鄂东北和江汉平原北部三地区35个气象台站1980~1998年五种低云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得到各地区每种低云的时空分布状况。低云月出现频次排序为:Cu>Sc>Cb>Ns>St。各低云时空分布表现为:08时基本以Sc云为主,鄂西北时空分布均匀,出现频率为71%-73%,鄂东北时空分布为53%-61%.江汉平原北部出现频率为7、8月55%,6、9月65%-71%;14时以Cu云为主,分布较为均匀,出现频率均在73%/5(上;20时以sc云为主,时空分布为:鄂西北49%-75%,鄂东北34%-65%,江汉平原北部42%-57%,各地低云8月出现几率最少。  相似文献   

19.
在开展贵州山区多个机场选址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各类气象条件与机场选址的关系,对影响贵州山区航空气象因子的关键性进行分级,并利用2015—2018年黔北德江机场露青场址的临时气象站观测资料,对露青场址的关键性为1级的航空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山区机场选址气象因子关键性等级可划分为3级,第1级包含风、低能见度、低云和雷暴,对机场建设和飞机飞行影响最大;第2级包含气温、降水、雾,对机场的建设运行或对第1级指标有直接影响;第3级包含气压、相对湿度等,是场址工程设计参考要素。(2)露青场址主导风向明显,以低风速为主,对确定跑道方向和长度较为有利;能见度1 000 m的频率冬季最大,夏季最低,其中1—3月和12月出现频率大于15%;低云量大于4/8且云高60 m出现频率低于2%,出现频率较低,对流云主要集中在5—9月;年雷暴日数为26 d,主要集中在3—8月。低能见度、低云和雷暴气象条件对飞机飞行有一定影响,但可通过合理安排飞行时段来避免不利影响。总体来说,在关键航空气象因子方面,露青场址是较为理想的机场选址。  相似文献   

20.
选取欧洲中心40年再分析资料(ERA40)中2001年7月的775hPa和925hPa等压面上的风场和温度场资料与ISCCP同时段的低云资料,利用条件概率方法(云频数)和逐日演变的动态方法分析全球典型低云区单点的云量与水平温度平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典型低云区单点上各种云的云量与水平温度平流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在某种平流下各种云均有可能出现,某种云也能在不同的平流下出现.全球典型低云区单点云量与水平温度平流的逐日演变没有明显的同步性.因此,从已知的水平温度平流条件来预报各类低云云量是没有充分的观测事实作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