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工业企业增加,城镇面积扩大,建设用地数量增大,由此而造成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土地的管理日趋严格,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低成本的土地资源保障与用地审批过程相对繁琐、成本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目前,贺州市工业化和城镇发展与土地资源保障供应方面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城镇化进程中间空间与土地资源用途的转化 城镇化进程是指在社会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城镇数量与规模的增加和扩大,人口逐渐集中到城镇中,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逐渐实现由农村向城市过度,农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它是土地集约高效的利用方式,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过程,包含着土地的城镇化过程,即土地用途由农用地变成城镇用地,土地上的农村农业活动变为城镇非农业活动,它突出地表现在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将出台五条保障措施,努力提高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土地保障能力。一是切实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计划保障。四川省厅要求,产业规划、城镇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尽可能使产业和城镇规划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分布相套合;年度计划重点向重要城镇、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项目等倾斜。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已达相当水平,利用程度较高,开发强度和密度较大。除了养活近一亿河南人外,还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保障了城市和农村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土地需求与资源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开化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增加与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有效解决保护耕地与建设的矛盾,开化县积极研究对策,坚持文明用地,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保持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有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董景林 《国土资源》2014,(10):50-51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随代化的同步推进,特别是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与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建设用地需求进一步增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和资源利用方式粗放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要素对经济的保障作用,辽宁省积极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探索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为主要内容的节地挖潜工作,努力寻求开发存量建设用地的途径。本文在梳理前阶段各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十二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快速推进,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着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城镇发展、人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2015年国土资源部对东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进一步控制,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因此,研究耕地的时空动态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采用重心模型和级  相似文献   

9.
菏泽市牡丹区节约集约用地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菏泽市牡丹区针对区内人均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急需增加用地日益突出的矛盾。本着"盘活存量,集约用地"的原则,牡丹区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较好地拓展了项目落地空间,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0.
优化土地评估环境规范土地评估市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粗放经营,土地利用强度小,土地利用效率低,据抽样调查,全国城市平均容积率只有0.3。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将给城市土地供应及落实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带来很大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难度很大。因此,改变我国目前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由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对建设用地需求及土地供应不足矛盾的基本途径。开…  相似文献   

11.
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人均耕地仅为1.43亩,不足全省的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本紧张的土地资源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在新形势和新挑战面前,南阳市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实现了保障发展和节约用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土地管理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制度,没有土地管理制度的服务和支撑,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会受到限制。现行土地制度在支持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方面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政府单一供地土地财政及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等不利因素。该文结合莱芜市情况,对土地管理制度如何保障和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娄底市近几年来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利益诉求增多,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的压力与日俱增.笔者对娄底市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今后土地管理如何进一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凤民 《国土资源》2009,(12):34-37
土地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是直接保障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问题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远利益.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的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土地稀缺与粗放利用并存.专项调查表明,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土地107.93万亩,空闲土地82.24万亩,批而未供的土地203.44万亩,三类土地总量395.61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同时,在最近不到10年的时间内,我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因粗放利用造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滥占耕地的经济增长思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运行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手段,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曾经无人问津的城镇低效用地,如今摇身变成各路开发商竞相争抢的"香饽饽"。盛夏时节,记者穿行在辽沈大地,看到一块块散落在城区间的低效地上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新气象源于新探索。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同步推进,城区中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低效用地也在增多。如何破解城镇建设用地利用不合理、低效等问题,唤醒这些"沉睡的土地资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摆在辽宁乃至全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随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土地资源需求增加与可利用土地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在经济社会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更好地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压力更大,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的任务更重。如何依法管好用好资源,提高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用地需求已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求,土地资源“瓶颈”效应日益凸显。随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陆续进入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和人口高峰期,土地资源将变得更为紧缺,人地矛盾也将更为尖锐。如果继续沿袭既往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固有的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功能将难以维系,我国经济发展也将陷入土地利用的“马尔萨斯陷阱”。在土地后备资源有限而“开源”前景并不乐观情况下,我国土地利用亟需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土地供需日益严峻,用地矛盾问题凸显出来。如何优化城镇用地布局,挖潜低效用地,复垦工矿废弃地等工作就尤为重要。低效用地是指土地用途、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土地产出率、人均用地等未达到要求,仍有调整利用空间的建设用地。为了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城镇低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是万物生存之源、立国富民之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然而,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资料显示,现全世界人均耕地为3.38亩,而我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一半,只有1.52亩,具体到河南省就更加少了,人均耕地只有1.23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发展,用地需求持续刚性增长与土地供应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面对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