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赛里木湖湿地为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和自治区湿润地保护区。湖区周围动植物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多姿多彩,并将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为一体,具有较高的生态、科学、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等价值。但目前赛里木湖湿地保护乏力,生态系统已呈现衰退的迹象,需要对湿地采取保护,修复措施,并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以充分发挥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  相似文献   

2.
吕宪国  黄锡畴 《地理科学》1998,18(4):293-293
回顾了我国湿地研究,尤其是近10年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资源的综合考察,湿地基本概念的开发,湿地功能研究、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并对我国湿地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宋春玲  全晓虎 《湿地科学》2007,5(2):174-180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且大多数湿地主要分布在银川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但目前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科学地和可持续地开发宁夏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显得尤其紧迫。在调查评价宁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开发的对策和建议,着重保持生态平衡,改变当地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既是防止宁夏现有湿地资源进一步破坏,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又是加快宁夏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类、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多源数据可比性、结构与格局研究方法、景观过程与功能研究内容与尺度等制约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湿地景观分类研究;(2)重视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3)重视发展基于过程和功能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4)重视多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5)重视湿地景观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甘肃石羊河湿地景观生态的基本特征和变化情况,以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以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甘肃石羊河湿地景现生态建设措施,采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形式,构建多样化动植物栖息生境,维持石羊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广东的湿地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4,24(3):265-269,274
广东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密度高,亚热带和热带特色明显,近数十年来,由于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不合理改造利用、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对湿地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不少湿地已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广东的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2004年第七届国际湿地会议内容包括综合水资源管理中湿地的作用、环境管理中的湿地科 学、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功能、湿地环境中植物的作用、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湿地恢复和重 建、湿地和全球气候变化、湿地对改进水质的作用、热带湿地的功能和合理利用9部分. 在总结国际湿地会议研讨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与统计,综合分析近年来国际湿地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对我国湿地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和湿地旅游资源的调查,阐述了湿地和湿地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其分布;分析了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文化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总结了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湿地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旅游这一概念,分析了湿地旅游发展与湿地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特点对湿地的旅游价值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宁夏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动植物资源,且大多数湿地主要分析在银川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宁复沿黄城市带,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客源基础和前景。在调查评价宁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了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图们江流域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敬信湿地位于图们江流域下游,中、俄、朝3国交界处,是吉林省主要湿地之一,鱼类资源丰富,植物群丛多样,重点保护鸟类众多。目前,由于围垦、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城市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威胁。通过分析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以期为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图们江地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江自然保护区耕地与湿地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构建了衡量耕地—湿地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三江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耕地生产与湿地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54~2000年耕地生产与湿地环境比较协调,1995年协调度达最高点0.992,2000年二者综合发展水平达最高点0.389;2000~2005年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湿地开垦已经超过其临界规模,湿地面积的急速下降已威胁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995~2000年这段期间三江自然保护区耕地与湿地协调水平最高,此时耕地面积大约为2.6×104 hm2,湿地面积大约为3.5×104 hm2。此结果可以作为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重要的参考标准。在该标准下,通过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和提高单产水平,三江自然保护区粮食可满足目前的需求,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也可大大恢复。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陈克林 《湿地科学》2005,3(4):298-301
湿地公园是指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它的特点是湿地景观典型,自然风景优美,可供人们观赏、旅游、娱乐、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湿地公园的宗旨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游憩和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场所。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处于初始阶段。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是一项新的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我们既要大胆实践,又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使之统筹有序,积极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新学科。湖泊湿地作为中国5大类天然湿地类型之一,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业已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分支,其核心在于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时空尺度的水文与生物格局、过程的耦合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论文首先概述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论,内涵、外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凝练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思路及框架;针对目前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需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的典型通江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为例,通过开展的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的典型案例,阐述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植被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论文对于构建涵盖湖泊湿地水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在内的战略研究体系,完善湿地生态水文研究与流域生态与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WETLANDS ECOSYSTEM SERVICE IN SHANGHAI,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INTRODUCTIONGlobally,wetlands are under heavy pressure.Despite of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need to con-serve wetlands,losses have been continued.Onemain reason is that wetlands throughout the world are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of little or no value,o…  相似文献   

17.
我国红树林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黄初龙  郑伟民 《湿地科学》2004,2(4):303-308
红树林湿地是分布于亚热带、热带滨海地区的典型湿地,具有其它湿地类型所不具备的特殊的演化过程,形成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红树林湿地出现了面积锐减、生态系统结构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功能退化等严重问题,使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从湿地生态、湿地功能及湿地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评述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探讨我国红树林湿地未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而明确红树林湿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The floodplain wetlands of Ganga‐Ichamati interfluves in India have become severely degraded due to incessant, unsustainable utilization practices and lack of community awareness. In spite of the wetlands being the prime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millions, no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trategy to accommodate the diverse aspirations and priorities of different users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the wetlands to dat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pplied a framework of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status of sustainability achieved by community endeavours in one such wetland. The priorities,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contributions towards wetland conservation of major user groups functioning in that area were assessed by the framework developed through participatory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e deteriorating status of the wetland at present regard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livelihood generation. Fishing activitie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dominant utilization option here followed by agriculture. The paper further explored the preferred alternative utilization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Effectiveness of the developed framework in evaluating the extent of sustainability achieved in community endeavours was also highlighted in this context.  相似文献   

19.
乡村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模式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难控制的农业污染,乡村地区大量分散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从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角度对常熟市的3个典型乡村湿地的保护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提出了乡村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模式的五大途径,以解决乡村湿地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退化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但该湿地正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通过实地调查,其退化类型可分为:面积减少退化型、生物多样性受损退化型、污染退化型、生物入侵退化型和泥沙淤积退化型。据此提出了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保障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