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的动物群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全面报道了产于浙江象山县爵溪镇下沙、大岙和岱山县大长涂岛小沙河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的动物群,计有43属54种贝类和7属10种有孔虫,8属8种介形类。进行了生态类型的划分和古今对比研究,认为与当地现生动物群有明显差别;发现了16种热带贝类,而有孔虫、介形类未见冷水种,揭示了中全新世时当地气候比现今温暖,也证实了浙江海滩岩是中全新世热带环境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华南全新世海滩岩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闽、粤、桂、琼已发现全新世海滩岩不少于44处.(14)~C测年表明,大部分为中全新世,其中以距今4000—200年的为最多,表明中全新世晚期至晚全新世早期是华南海滩岩的主要形成期.这些全新世海滩岩反映下列四方面的古地理意义:海岸线变迁;海平面变化;动力条件的变化;新构造运动.讨论了海滩岩与海岸沙丘岩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明确区别海滩岩与珊瑚礁或沙堤中的贝壳、分清海面升降还是堆积扩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浙江沿海~(14)C测年与全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浙江沿海所采集的40个泥炭、贝壳、海滩岩、木头、淤泥和粘土样品进行了~(14)C年代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对浙江沿海全新世以来海平面的变化和全新世底界的年代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首次发现海滩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滩岩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碳酸盐胶结而成,形成于海滩,故称海滩岩.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的海滩岩已有过不少研究和报导,但在我国北方尚未曾发现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白沙口调查队于1985年7月在山东省乳山县白沙口地区进行地貌第四纪地质调查时,在一个宽1000米以上的沙堤群上首次发现了这种海滩岩(见照片).该岩石露头离现代海边线约200米,厚度50厘米,倾向甫,倾角5°,与现代岸线的走向和坡度基本一致.该海滩岩由贝壳和砂砾石等胶结而成,层理明显,质地较脆,用锤头击之即碎散,镜下观察,胶结物为碳酸盐泥.下伏为黄色细砂,据岩性及其离岸距离推断,该海滩岩形成的历史不会太久,系全新世的产物,推测其形成时代不早于6000年.海滩岩在我国北方的首次发现,对研究我国北方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和海面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过去海平面变化特征对认识现代海平面变化过程和预估未来情景具有重要科学和现实意义。海滩岩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沉积岩,是海岸变迁和古海平面高程的重要标志物。然而,由于存在海滩岩形成后动力条件发生变化、采用的测年方法不同以及海平面高程估算和分析误差等问题,基于海滩岩的过去海平面重建结果依然存在较大争议和不确定性。我们分析和总结了南海北部中晚全新世海滩岩重建海平面的进展,以及在海平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机遇,从海滩岩的形成年代与海滩岩形成后高程产生变化等方面进一步量化研究海滩岩重建海平面变化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对南海北部海南岛东部沿岸的3块原生珊瑚礁(1块大型块状滨珊瑚和2块滨珊瑚微环礁)进行高精度高程测量和铀系测年,共获得6个海平面数据,结合冰川均衡调整模型(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GIA)和ICE-5G模型结果,对基于海滩岩重建的南海北部中晚全新世海平面的可靠性进行比较和评估。以上不确定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年代与高程校正后,海平面重建结果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可为以其他海平面标志物重建的过去海平面的不确定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提供...  相似文献   

6.
福建全新世海滩岩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滩岩是热带、亚热带砂砾质海岸中特有的一种滨海相沉积岩。海滩岩对海平面变化、地壳构造运动、古气候及古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过去,人们对福建海滩岩了解甚少,往往视为贝壳砂堤或贝壳砂层。近年来,我们调查了福建海滩岩的分布,研究了其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及其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一、海滩岩的分布及其地质地貌特征有人认为,我国全新世海滩岩北界在福建东山岛。调查表明,这条界线至少北移至  相似文献   

7.
华南沿海的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研究在成因、分类方面一直存有许多争议,并导致了对古海平面、构造升降、古气候等研究意义的诸多争议。本文通过成岩特征研究,将华南沿海的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分为四类:海滩岩、砂丘岩、贝壳堤岩和硬壳灰岩,并对深圳西冲海滩岩、汕头广澳砂丘岩、韩江三角洲贝壳堤岩和海山岛硬壳灰岩等4个典型露头进行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这四类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的意义进行讨论,认为海滩岩在古海平面、海岸带演化和古气候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贝壳堤岩也具有古海平面(在某些条件下)和海岸线变迁的研究意义,而砂丘岩和硬壳灰岩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意义较弱。  相似文献   

8.
陈园田  谢志平 《台湾海峡》1997,16(3):348-354
本文从第三系,第四系特别是全新世珊瑚礁,海滩岩,海相淤泥层等的分布,对比研究了海峡两岩的地壳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地区新生代以来地壳升降交替,海陆变迁频繁。地壳运动的幅度和速度,远远大于福建沿海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亦大大超过福建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海滩岩、滨岸沙坝、贝壳堤、贝丘等7个方面的证据,分4个区段讨论了广东全新世海岸线变迁,并对海岸线变迁的内外动力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华南海岸全新世高海滩岩中,又发现了海滩岩断代序列模式及其中蕴藏的重大科学信息。本文重点讨论高海滩岩与闽粤琼大震、大震构造与地震周期序列的关系,以及大震构造的定量标志。此外,继发现250年左右阶段的海岸升降年垂直活动速率后,又发现了50年左右阶段的年活动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