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杭州自古多桥梁。据《杭州市地名志》载,今市区尚存古桥150余座(不包括西湖及郊区乡镇诸桥),这是杭城旧多河道,人烟稠密,经济繁荣的标志。桥建于交通要津,两端联系街巷,许多街巷就以桥名之,且是杭城各类街巷地名中为数较多者之一。据《杭州市地名志》记载,今市区20个区片  相似文献   

2.
拍卖地名命名权之事,在全国许多城市发生过。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说法各异。下面对此略陈管见。 一、拍卖地名命名权,从提法到行为都不可取。“拍卖”,是商业用语。《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一定规则,通过公开竞购,将现货逐批、逐件售给出价最高的人的买卖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拍卖”,其对象为现货,为商品,为有形之  相似文献   

3.
荆州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为古九州之一,是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诸葛亮在荆州城楼上演的《空城计》”,妇孺皆知。而今的荆州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这座底蕴厚重的城市,民政人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大潮,再现荆州精神,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带着敬佩的心情,记者日前采访了荆州市民政局局长傅纯海。记者:荆州市市名曾几度沉浮,1996年最终定名为荆州,恢复荆州市,在地名文化上有何意义?傅局长:荆州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荆州地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延续荆州历史文脉,而且…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3):78-78
“《塞外新天府》是我所写的地名类书籍中最满意的一本,它的圆满完成了结了我这几年的鼠愿,算是给自己、也给对伊犁地名感兴趣的读者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近日,王克之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地名作为特殊商品进入流通领域,这是地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当前地名界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去年贵刊第五期报道《上海“欧德力”高价出让道路冠名权》,给我们地名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个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发表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地名》杂志中汲取外地区划地名工作先进经验,指导基层区划地名工作,规范乡(镇)地名管理,提高区划地名干部专业素质,推进农村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程是辽宁省东港市推出的全新做法。近年来,东港市加大了《中国地名》杂志的订阅力度,实现了所有乡(镇)订阅《中国地名》杂志的目标,为县、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名工作以国务院颁布《地名管理条例》为标志,近十年来已进入了以地名管理为主,依法管理的新阶段。总结在“七五”、“八五”期间贯彻实施这一《条例》的经验教训,制订好“九五”期间地名工作规划,使地名管理在“世纪之交”期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是我们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地名工作,把地名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康炳超副局长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区划地名科科长闵华等一班人,不畏坚难、艰苦创业在地名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名列湖北省前茅。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地名命名中出现了“大洋古怪”、“崇洋”、“西化”擅自命名、地名无形资产的利用等问题,市地名委员会果敢决策、大胆实践、勇于突破,适时对市《地名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修改;有效地偿试了政企联姻、拍卖路桥名一系列工作。经验之独到、元丰富,法规操作性强,值得借鉴。 充实、修改《地名管…  相似文献   

9.
地名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地名规划的概念 “地名规划”是一定范围内发展建设规划的项目之一。它是以当地的发展建设规划蓝图为依据,对所需要的地名,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地方地名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预先进行的地名标准化和地名结构体系科学化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0.
“南阳”这一地名在《史记》中共出现47次(见嵇超等编《史记地名索引》)。从空间上看,这47个“南阳”往往是同名异地;从时间上看,均为从春秋到西汉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跨度中的古地名,而且一部分地名随历史发展而湮废不存,另一部分则沿用至今,但其地域范围又有变迁。这样一来,就会给今天的读史者,尤其是初学者,带来诸多不便,乃至影响了对史实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一一释之。  相似文献   

11.
地名一向被喻为“本地人的脸”。自1977年以来,我国在“地名标准化”、“地名单一罗马化”、“地名国际标准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许多地方存在的一地多名、一名多地、一名多写、一名多译、译音不准、用字不当等问题都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并制定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地名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有了这么多条条框框对地名的约束,地名的标准化似乎不该出什么问题,但它却偏偏不那么“顺溜”,在地名管…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城市地名一直都是无偿地为社会所使用,其公益性特征尤为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精明的企业家、商家渐渐发现地名所隐含的商业价值的魅力。先是看好路标在城市中特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展开以路标为载体的商业性广告的运作;后是抢注或买断桥、涵、广场、公园、绿地乃至城市道路的冠名权,以达到其商业抄作之目的。一时间,路名的抢注和转让、桥名的拍卖、建筑物名称的抄作此起彼伏,甚至各类地图(册)也被带上浓浓的商业信息。上海浦东“欧德力路”路名的竞争、武汉“汉正街”名称的抢注、北京“四桥一路”署名权的拍卖,引起了社…  相似文献   

13.
地名中特殊的土俗读音,是指地名中有些字的读音与标准音不同,与方言也不同,只是在地名中读音才用,被一方的人们所接受。唐山市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古音型,指地名特殊的土俗读音是承袭古代的读音。唐山市此类地名用字较典型的是“乐”。“乐”字的标准读音据一些常用字典及辞海、词源的注释只有“le”和“yue'’两个读音,唐山市地名中的特殊读音却是“lao"。地名有乐亭县、乐亭镇等。其实“乐”字读“lao'’是古代标准读音之一。《中华大字典》中“乐”的注音就有“lao”这一读音。“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地名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是各种地名,特别是政区地名的沿革变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沿革变迁造成大量的一地多名,假使不及时系统整理,就会使后代人面对大量存在的异名同地、异地同名等情况茫然无措。通常认为沿革变迁的研究即所谓历史沿革地理始于《汉书 ·地理志》,其实,在《汉志》以前,先秦文献中已经注意到地名的沿革变迁而加以记载,例如古本《竹书·纪年》魏今王下:“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正是由于地名变迁在先秦早已开始,所以《汉书 ·地理志》才有必要加以整理研究。与《汉志》一样,《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许多县以下小地名的通名都是“市”字。在百万分之一的湖南省地图上,就有51个含“市”的小地名,《浙江省地图册》上标有24个这样的小地名,《湖北省地名词典》收录含“市”字小地名19个,而江苏仅常熟市境内便有12个“市”字地名。这当中,最赫赫有名的要数湖南浏阳的文家市了。1927年9月20日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红军会师于此。文家市的“市”当然不是现代政区意义上的市,而是历史上草市的遗迹。宋代以来发达的商品经济,滋生了许多作为商品交易集散地的草高,至今湖北荆州、湖南衡…  相似文献   

16.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出台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它标志着地名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新阶段的开始,也标志着各级民政部门对地名管理已进入“行政主体”的位置,理顺地名管理的体制是《细则》的历史性贡献。《细则》的颁布施行,为地名管理工作注入动力和活力,是地名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确立了楼门牌号码的地名属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所称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  相似文献   

17.
“魅力江城———吉林市”,中央电视台的这句广告语,既道出了在城市交往日益紧密的今天,人们对地名的重视,同时又道出了这样一个无奈的事实:地名作为“外地人的眼”,由于“吉林市”与“吉林省”称谓中地名专名的一致,从而产生了这样一句无奈的广告语。地名重名本在国家的地名规范之列,但由于历史等复杂因素,个别地方还在沿用多年的称谓,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地名重名的存在,它不但影响到城市的对外交往,更影响到外地人对一个城市的认识。“中街”是沈阳著名的商业圈之一,按沈阳市的街路划分原则———“南北向为街,东西向为路”,而“中街”的规…  相似文献   

18.
伊鸣 《中国地名》2011,(11):31-31
地名的标准化、系列化,是地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座城市,地名系列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城市文化底蕴的厚薄,表明城市对外交流便捷程度的好坏。为了实现城市街路名称系列化,实现区片内街路个体名称集约化.上海市在这方面傲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系列以“海”字命名的路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月1日《重庆晨报》报道,重庆市新命名的城市标准地名,将不再使用村字。消息一出,正反两方面的声音不绝于耳。有的说,重庆的做法是崇洋媚外、内心极其缺乏自信的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城市建筑物名称呈现出重复、复古、崇洋、名不符实、无限扩大地名内涵、甚至出现带有封建、殖民色彩。这些名称的出现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纷纷要求对这一意识形态中的丑恶现象进行治理 ,扫清浊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消除混乱 ,清除浊流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于1999年1月正式颁布了《厦门市地名管理规定》。该规定对大型建筑物名称命名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从而“大、洋、古怪”式的建筑物名称得到清理和控制 ,从而使“花园”、“广场”有了标准 ,老百姓不再为只有那么孤零零的几幢楼式的“花园”、“广场”而烦恼。《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