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为新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教水平低、人口素质低、投资环境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却严重制约着新疆的经济飞跃。文章客观分析了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指出充分认识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是新疆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定,它对于推进改革和经济建设,缩小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保持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速西部地区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迅速改变“边、远、荒、穷”的落后面貌,缩小我国东、西部社会经济的差异,同时,将开拓内需潜力,扩大国内市场,促进全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状化的实现,对加强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为稳妥、有效和迅速搞好西部地区的开发,应切实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决不能一哄而起,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也不能让政府背上经济包袱,而是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认为做好西部开发的全面规划,以切实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重点开发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投资和重点。同时,要十分注重积极引导城市化的进程。这是保护自然环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现代化实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前言在行政划分上,西部地区指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内蒙、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在地质上,广义的西部地区指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在内的以西领域。为了与“西部大开发”所指的地区和领域相匹配,本文在研究天然气资源分布状况的西部地区指广义上的西部地区,包括天然气地质研究中的中部区和西部区。近年来,在西部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气田,特别是以克拉2号为代表的世界级大型气田的发现促使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该项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不但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洁净能源、改善能源消耗结构、保护环境,而且对开发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西部资源环境研讨会于 2 0 0 0年 7月 1 2日至 1 4日在西宁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半干旱区地理建设委员会主办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青海省地理学会承办。来自全国的 1 0 7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 80余篇。青海省副省长马培华、省科协主席谢承志在开幕式上就西部大开发及青海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概况作了重要讲话。本次会议就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 ,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经济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及民族繁荣与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展开了讨…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大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西部大开发及新疆面临的形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新疆大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新疆大发展战略的构想和对策建议,从而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新疆发展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荒漠化逐年扩展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西北地区荒漠化年复一年的加剧,并不断向东推进,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目前,荒漠化已成为西部地区重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必须加大加快以荒漠化治理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 一、我国西部荒漠化防治形势严峻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公布的数据表明,19…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在分析了对中国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西部开发的重大问题,就国家-地方-个人利益的协调、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以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了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富民”优先、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建设特色经济、非均衡开发、东西合作等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西部地区进入大开发以来经济增速最快时期西部大开发于2000年开始启动,四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增长加快,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5%。国家投入巨资建设西部,在西部新开工重点工程50项,投资7300多亿元;中央财政建设资金用于西部达3600多亿元,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4000多亿元。据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最新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西部地区的12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加快,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增速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生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向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因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1,自引:11,他引:61  
程国栋  张志强  李锐 《地理科学》2000,20(6):503-510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等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必须采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的分类指导的生态建设策略;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以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生态环境状况却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进行估算,从而确定破坏环境所付出的社会、经济、生物等各方面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巴西等国先后对本国欠发达地区进行了开发建设。它们以城镇化为动力、大力发展城镇工业,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经验,也有着深刻的教训。中国西部大开发可从国外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中受到启迪,以城镇化为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加强以交通运输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出西部地区城镇工业独特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国家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大西部地区投资力度 ,加强西部地区重点工程建设 ,在继续搞好 2 0 0 0年开工的 10项大建设项目的同时 ,计划再开工 12个重点工程项目 ,总投资约 30 0 0亿元。这是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在四川省雅安市召开的“南方片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透露的。 2 0 0 1年计划新开工的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包括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的新疆至长江三角洲主管道工程、广西龙滩水电站、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电解铝等有色金属基地建设、运七 2 0 0A飞机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发展中十分重大的战略之一,它给中国西部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带来了无限生机。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及自然条件等原因,我国西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远远落后于中部和东部。统计研究表明,西部区贫困与生态环境脆弱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这就说明,生态环境的脆弱或破坏,必然要导致地区贫困的发生。西部大开发的宗旨,就是要使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与中、东部地区在社会经济上、技术进步上和知识水平上达到一致,使那里的人们富裕起来。因此,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就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任务之一。内蒙…  相似文献   

16.
雷志义  史正涛 《热带地理》2005,25(3):253-257
海合会6国经济发达,人均国民产值和可支配收入居世界前列,出国旅游高速增长。6国旅游资源以沙漠、海洋和伊斯兰文化遗产、阿拉伯风情为特色。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有大量海合会国家没有的精品旅游产品,对海合会国家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方面中国西部与六国还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连带性,公民在宗教信仰上具有共同点。因此,中国西部地区有着开发海合会国家旅游客源的条件,开拓海合会6国旅游市场,吸引海合会国家客源,对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1997年8月江总书记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作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1999年6月又在西安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这意味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向西部转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江总书记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立自由贸易区来扩大国际贸易、吸引外国资本、解决区域性经济问题,促进经济整体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依靠地缘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介绍了自由贸易区相关理论,分析了乌鲁木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建设乌鲁木齐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以期在中国西部形成依托重点城市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增长极,带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平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全局。西部大开发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非均衡区域经济理论是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重大实践问题的核心理论,我国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及潜在的区位优势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正>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实现从区域梯度发展战略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将对西部及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但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由于长期滥伐森林、过度放牧、陡坡种植,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已发展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截至1999年,西部地区(不包括西藏)水土流失面积为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