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低渗透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应用熵权TOPSIS法,以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为例,选取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和含油饱和度6个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E、G、M、P 4类流动单元。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有着不同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其孔隙类型、接触方式、喉道类型、连通性和驱油效率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熵权TOPSIS法具有较好的综合判别能力,划分的各类储层流动单元特征明显,为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微观水驱油模型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的可行性和效果,应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以吴起油田X井区特低渗透长63储层25块样品为例,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以测得的渗透率、水驱前含油饱和度、启动压力、1 PV驱油效率以及孔隙度5项参数为基础,将样品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分别与水下分流...  相似文献   

3.
淮北矿区地处华东腹地,煤层气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前景。选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聚类法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制定参数分类评价标准、运用灰色聚类法判别灰类、计算综合优度值,对矿区16个评价单元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淮北矿区山西组煤层气勘查潜力中等,下石盒子组勘查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4.
张琴  朱筱敏 《古地理学报》2008,10(5):465-472
采用“主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质量进行了评价。首先选取储集性能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颗粒分选性、杂基含量、粒径、埋藏压实程度、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强度等参数作为储层质量评价参数,按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其他子因素相对于孔隙度的权重系数。然后采用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划分储层评价标准。在缺乏孔、渗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其他参数的权重系数,求得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1。根据Q和Q1进行储层分类评价的结果与利用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碎屑岩储层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用此方法对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把评价结果与试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其符合率较高。说明本定量评价方法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具有可行性,根据Q或Q1的大小,可以快速直观地判定或预测某一地区某一层段的储层质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质量进行了评价。首先选取储集性能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颗粒分选性、泥质含量、粒径、埋藏压实程度、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强度等参数作为储层质量评价参数,按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其他子因素相对于母因素—孔隙度的权重系数,然后,采用极大值标准化法计算各评价参数的单项分数,求取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在缺乏孔、渗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其他参数的权重系数,求得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1。根据Q和Q1划分评价标准,并进行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与利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碎屑岩储层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用此方法对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把评价结果与试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其符合率较高。这说明该定量评价方法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具有可行性,根据Q或Q1的大小,可以快速直观地判定或预测某一地区某一层段的储层质量。  相似文献   

6.
曹明亮  邓泽  康永尚  李忠城  张兵  秦绍锋  邓志宇  郭明强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15-2022030015
为研究煤层气在排采过程中不同煤阶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利用煤岩三轴应力应变(基质收缩膨胀)测试系统,对褐煤、气煤和无烟煤样开展了有效应力与基质收缩双重效应物理模拟实验。固定轴压和围压不变,改变气体平衡压力,模拟开发过程中储层压力变化特征,测试其动态渗透率。利用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煤阶煤岩在排采过程中动态渗透率反弹特征,并对比分析煤岩动态渗透率改善效果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气体平衡压力从5 MPa降至1 MPa过程中,在有效应力和基质收缩双重效应作用下,褐煤样的归一化渗透率依次为1.00、0.60、0.57、0.57、0.52,气煤样依次为1.00、0. 64、0.50、0.54和0.55,无烟煤样依次为1.00、0.74、0.58、0.50和0.56。随气体平衡压力下降,中阶及高阶煤样动态渗透率先下降后上升,整体呈不对称“V”型变化规律,但拐点略有不同;低阶煤样动态渗透率呈先下降后基本稳定的趋势,整体呈斜“L”型变化规律。在有效应力和基质收缩双重效应影响下,中阶及高阶煤样动态渗透率改善效果优于低阶煤样。  相似文献   

7.
利用CBM-SIM煤层气数值模拟软件,以焦坪矿区低阶煤层为例,研究了煤层厚度、渗透率、含气量、吸附性、储层压力、含气饱和度和临储比等煤储层因素对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井产量随煤层厚度、渗透率、含气量、Langmuir压力、含气饱和度和临储比的增大而增大,随Langmuir体积的增大而减小;储层压力不影响产气量大小,只改变气井的产气时间;含气饱和度和临储比能更好地反映多个因素变化时的产气量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储集层的孔喉结构来评价储层已广泛运用于油气开发,但目前尚未运用于钾盐储层的评价。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压汞法获得的大量储层孔隙、孔喉实验数据,研究了江汉盆地古新统—白垩系富钾卤水砂岩储层的孔喉类型和结构、毛细管压力曲线,以及孔喉定量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古新统沙市组砂岩储层以Ⅱ类孔隙结构为主,排驱压力平均值为2.72 MPa,孔隙度平均值为6.32%。而白垩系红花套组砂岩储层以Ⅰ、Ⅱ类孔隙结构为主,Ⅰ类排驱压力平均值为0.28 MPa,孔隙度平均值为16.99%,渗透率为87.79×10~(-3)μm~2;Ⅱ类排驱压力平均值为1.103 MPa,孔隙度平均值为10.02%,渗透率为18.83×10~(-3)μm~2。通过综合分析孔喉定量特征参数(如最大汞饱和度、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退汞效率等)来评价储层质量,认为古新统沙市组砂岩类型以粉砂岩为主,储层质量较差,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白垩系红花套组砂岩类型以细砂岩为主,储层质量较好,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本研究为该区富钾卤水储层评价以及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煤层气解吸和煤层试井等大量的实测数据,对黄陇煤田煤层的气含量、渗透率、储层压力和最小主应力等储层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陇煤田煤层气含量、渗透率较高;地应力较低;气含量、储层压力、最小主应力与煤层埋深呈正相关性;渗透率与最小主应力呈负相关性;渗透率与煤层埋深的关系不明显;最小主应力对储层压力影响明显。综合分析认为,煤层气含量和渗透率较高的彬长、焦坪矿区是煤层气开采最具有价值的区块。   相似文献   

10.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是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发展趋势。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和泥质含量等6个参数,对丘陵油田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表明,本区储层可以划分为E、G、M、P 4类流动单元:E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部位,渗流能力最强,开发程度较高,但是易发生水淹;G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渗流能力较强,水淹程度较低,还存有一定的剩余油,是丘陵油田目前主要的生产动用层系;M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的边部,物性较差,目前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P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间湾部位,岩性致密,注入水很难波及到,目前几乎不具备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尚伟 《地质与勘探》2022,58(6):1321-133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研究程度较低,而微观孔隙结构一直是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恒速压汞、常规压汞曲线、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盒8段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及分类表征与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盒8段储层的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晶间孔和粒间孔为主。主流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好,渗透率可作为致密砂岩储层的分类依据。依据渗透率和压汞参数,将盒8段储层分为4类。Ⅰ类~Ⅳ类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不断变差,中值半径不断减小;气、水等渗点相对渗透率不断增大;自由流体驰豫时间和饱和度不断减小。选取孔隙度、渗透率、中值半径、可动流体饱和度、等渗点相对渗透率、测井解释结论六项参数,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盒8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标准。其中Ⅰ类和Ⅱ类储层为有效储层,Ⅲ类和Ⅳ类储层为无效储层。  相似文献   

12.
苏14区块盒7段是苏里格气田的次产层,研究程度低,为探明其储量规模,结合测井资料和试气产量,对盒7段有效储层进行综合评价,为下一步开发提供决策支持.本次研究利用经验公式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基于储层参数与试气产量的交会分析,确定盒7段有效储层参数下限标准;采用灰色关联法...  相似文献   

13.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它综合反映储层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在分析流动单元定义基础上,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区八道湾组油藏特征,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变化规律,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七区八道湾组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分类与评价,解决了储层评价难题.工区发育4类流动单元.对各流动单元进行平面研究.绘制工区流动单元分类平面展布图.研究表明,Ⅰ类流动单元物性和储集能力最好,Ⅳ类储集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4.
济阳拗陷孤岛油田渤21断块砂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将济阳拗陷孤岛油田渤21断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等综合研究表明,各类流动单元分布对应于不同的沉积相带,具有不同的渗流特征,其与储层吸水、产液以及剩余油分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流动单元I区水淹严重,流动单元Ⅳ、Ⅴ区为低孔、低渗,原始含油性本身较差,而流动单元Ⅱ、Ⅲ区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5.
水合物试采的先决条件是目标是否符合地质与工程的可采条件.然而,由于前期无经验可循,尚无可定量化评价目标的方法.为克服水合物试采目标优选难题,从地质与工程两个角度建立了试采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以储层孔隙度、水合物层厚度、水合物饱和度、储层固有渗透率、储层原位温度与压力作为6个地质因素,以储层水深、海底坡度、强度与上覆...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不同盆地致密油资源量进行过评价,其评价结果为后期储层评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储层评价多是描述性的定性评价,当评价指标指向不一致时,无法给出定性结论或储层间的比较,因此对致密油储层进行定量评价是有必要的。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致密油储层进行了划分与评价。首先基于致密油的定义和范围,结合致密油储层的特征,得出了致密油储层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成熟度(Ro)、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压力、储层埋深、烃源岩厚度、储集层厚度、原油密度以及储层分布面积10个指标;然后在讨论致密油定义范围和分析主要储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所研究盆地中获取的实际数据,选取出主要定量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致密油储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类。分类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长7段致密油储层评价为优质的Ⅱ类储层,是有利现实区;四川盆地中下侏罗统、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及柴达木盆地中下侏罗统为Ⅲ类储层,是较好的潜力区;而三塘湖盆地条湖组致密油储层较差,为Ⅳ类储层,潜力有限。Wiliston盆地Bakken组虽然烃源岩和致密储层厚度小,但其极好的烃源性和较高的地层压力及广泛分布的生储组合等优势条件弥补了其厚度的不足,仍然为优质的Ⅰ类储层。根据得出的综合分类结果与以往致密油区研究认识基本一致,说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致密油储层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宝浪油田粗粒低渗储层的精确渗透率解释模型,从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确定影响此类储层物性的关键属性参数.从表征岩石结构参数的流动带指数的角度建立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模型,逐步建立以测井数据为基础的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在流动单元判别的基础上,根据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模型进行了从测井数据到渗透率参数的计算.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储层Ⅲ油组划分出5类流动单元类型,在流动单元控制下解释的储层渗透率值,经实际应用能够满足储层精细描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5,(5)
以南梁西区长4+5油层组为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参数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该研究区非均质性较强,在表征储层特性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有效砂岩厚度四个参数的基础上,添加了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渗透率级差、突进系数和变异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工区铸体薄片、岩心观察及试油试采结果等资料,建立适合该区的储层评价标准,对该区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构发现不同类型储层对油气后期开发的控制不同:Ⅰ类储层的油层发育好,试油单井产能最高,后期开发过程中稳产时间不长;Ⅱ类储层的油层发育较好,试油单井产能较高,后期进行注水开发一段时期后,其产量逐步上升,是油田的主要开发区域;Ⅲ类储层油层分布范围较少,后期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部位。储层非均质性参数的加入,使储层综合评价更为合理,能较好地指导油气开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沁水盆地和顺登记区周边矿井实际资料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煤储层裂隙的发育特征,15号煤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变化因素,并结合有效地应力的变化,对该区储层渗透率进行了预测,按其渗透率的大小分为4个类型,同时综合煤层气选区评价的其他参数认为,Ⅰ类区是下步勘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松辽盆地徐东地区营城组一段为例,在建立火山岩储层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选取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两项参数,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分析了研究区目的层流动单元时空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是最能反映储层渗流特征的参数。研究区目的层流动单元可以划分为I、II、III和VI类等4种,其中III和VI类最发育,Ⅱ类次之,I类最少。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紧密组合取心井岩心分析物性资料和非取心井精细测井解释物性资料,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可以实现火山岩储层流动单元表征,为储层有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