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名山室—天湖风景区的资源调查、定性分析,进行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适宜性评价及前景预测,将其定位为福建省的区域娱乐观光性风景区,并对其开发的区域形象设计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名山室—天湖风景区的资源调查、定性分析 ,进行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适宜性评价及前景预测 ,将其定位为福建省的区域娱乐观光性风景区 ,并对其开发的区域形象设计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技术,从池州市区域空间整体分析各大类旅游资源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计算其开发潜力,运用GIS统计分析方法从区域间、区域内及类型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群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采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池州市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最大的是九华山风景区的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为2.1448;九华山风景区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次之,为1.2019;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九华山风景区、石台县和贵池区,开发潜力较大的类型为建筑与设施和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群。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分类评价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陶伟 《干旱区地理》2001,24(2):141-145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增长的潜力所在,是一国家一地区进行资源保护、开发和管理,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依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资源全面普查的工作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评价研究,提供一典型的省级区域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案例研究,并论证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5.
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陈传康  俞孔坚 《地理学报》1990,45(3):284-294
本文以丹霞地貌、区域文化开发、景观美学、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旅游业开发等专题研究及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为基础,与风景旅游规划相结合,研究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等问题。据此研究成果上报,该风景区已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6.
方广岩风景区位于福建永泰县葛岭镇境内,面积约10.5平方千米。根据区内的旅游资源和开发的可能性及发展需要,提出如下开发规划设想,供有关部门参考。一、指导思想方广岩风景区山水辉映,自然与人文交融,景观独特,环境优美,区位良好,其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开发建设成为福州“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广岩风景区是以中生代火山岩地貌为主体风景骨架,融人丰富人文景观的风景区,是游人观光游览、度假娱乐的理想场所。开拓方广岩风景区的旅游业首先要突出宗教的神秘和自然的新奇和野趣,充分利用区内的人文古迹、奇岩怪石…  相似文献   

7.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山地是一个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之区域,但也是生态环境较脆弱之地带,必然带来生态环境危机。如何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化生态环境,使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而持续发展是首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关山草原风景区的开发规划研究、提出关山旅游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与方法,以促使山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的原则,从保护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风景区的合理布局,调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各种成份的经济利益关系等方面,阐述建立旅游风景区资源税的作用,以及有关征收旅游风景区资源税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有关文献与资料,对焦作市的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核实,从而划分出8个风景名胜区:1、云台山风景区;2、影寺风景区;3、月山风景区;4、青天河风景区;5、悬谷山风景区;6、五龙口风景区;7、盘谷风景区;8、王屋山风景区。并对该区的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评价,提出开发意见。丰富了中原旅游区的游览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巩义市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作者认为:该区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兼有,近期可望形成一定开发规模的资源比较丰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基础雄厚。据考察分析,该市中近期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建设三大景区,即北宋皇陵景区、河洛汇流风景区及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  相似文献   

11.
AHP法在梅州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2AHP法综合评价梅州主要景区(点)的景观质量,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结合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首次提出了“资源度”与“开发度”的概念并利用它们制作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从而对传统的AHP法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运用上作了延伸,同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阐述梅州旅游战略规划中确立文化旅游主题的必然性及其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县和县级市是我国进行地区性资源开发的基层行政单位,也是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本地域单元。针对县域开发与规划的特点,通过定义土地适宜指数,探讨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土地资源评价数量化处理的方法,并以江西省泰和县为例,夺方法的具体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三汊河湿地资源,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资源类型结构、质量等级和地区综合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研究得出湿地区域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质量等级和地区综合条件均属中等,但其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较具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和营建湿地公园等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省区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区域,科学地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有利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旅游发展潜力,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的发展。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即中国西北五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段五省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与丝路文化紧密相关,空间分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体一致。在空间上,三类旅游资源群呈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向的一致性,体现出各具特色的空间集聚优势,即自然风景旅游资源群主要以兰州和西宁为中心,呈现椭圆状分布;遗址遗迹旅游资源群主要以西安为中心,呈现放射状分布;综合风景旅游资源主要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呈现带状分布。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级别和开发程度呈现"整体分散"与"局部集中"并存的特点,但许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还处于原生态,尚未进行规模化开发,以此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利用及区域旅游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深圳旅游资源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深圳旅游资源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借助GIS技术,对深圳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深圳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旅游资源基础薄弱,以人造景观为主要特色,但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空间分布上,深圳旅游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圈状"、"带状"、"线状"分布特征,需要进行综合开发。由于深圳旅游资源的地域空间分布与行政分区不一致,对其重新进行了区划,共分为4个旅游区域,并指出各区域的旅游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选择典型干旱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相关应用软件,在详实的野外实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数据支持下,应用空间插值、叠置分析、逐步回归、神经网络、层次分析等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自然、生态、土地利用和综合适宜性评价,相应确定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适宜性等级、适宜度及其分布;提取三期遥感影像信息并进行分类,根据后备耕地资源利用/覆被类型的特征,构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安全性指数计算模型,加入水源保证条件限制,构建综合安全性评价模型,进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综合安全性的时空分析;基于适宜性与安全性评价,进行叠置分析、综合性分级。研究表明: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综合性等级的区域分布呈现环状特征,适合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区域面积与禁止开发的区域面积数量相差十倍。最后提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德饮旅游资源评价和景区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钦县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由于交通条件相对较差,旅游开发晚,旅游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小。该文介绍德钦县旅游资源的总体情况,对其容量作出分析,并论述旅游开发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区位的影响,边境地区往往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但又因主权界线的划分,边境区域完整的资源系统常处于双控或多控状态而无法实现完整开发。因此,采取国际合作模式对跨境旅游资源加以开发是充分发挥边境区域资源优势,带动边境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本文深入探讨的问题。最后,本文以中俄界江黑龙江边境区域旅游资源的实际开发为例,对跨境旅游资源国际合作开发模式予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   总被引:85,自引:4,他引:85  
陆林 《地理学报》1994,49(3):236-245
山岳风景区在我国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有相当规模的客流量。因此,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重要性日趋明显。笔者以安徽黄山为例,进行山岳风景区客流基本规律研究,揭示了山岳风景区客流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预测了未来客流规模;探讨了客流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山岳风景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旅游资源结构进行全新的分析,提出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和时间结构理论,从旅游资源研究及开发的角度将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为景点景区内结构、风景区内结构、旅游区内结构。又根据时间尺度大小及其对旅游开发的意义将旅游资源时间结构进行划分。从旅游开发、旅游宣传及旅游区划方面对旅游资源结构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