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刀耕火种!一个与破坏生态环境相联系的字眼;一个象征贫穷、愚昧的原始落后的字眼;一个遭受现代社会种种谴责而带有畸解的字眼,……。然而,它到底是怎样的?它的内涵是什么?它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居何地位?它为什么能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得以延续下来?它与之联系的种种现象将做何解释?这是经常困扰着学者们的棘手问题。尹绍亭著《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从文化  相似文献   

2.
以关中周边山地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山地森林生态环境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共12项指标,运用定量评价方法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周边山地森林生态环境综合价值中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分别占到4.83%、94.20%、0.82%,即森林最重要的价值是生态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说明了关中周边山地森林生态环境在维系和促进关中平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尤联元 《地理研究》1988,7(3):33-33
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日,建成以后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晌?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等重要问题,由中国科学院组织院内外38个单位,经过近三年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集。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抚顺市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实际,计算规划基期年(2012年)及规划目标年(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贡献价值,分析规划期内贡献价值的变化,评价抚顺市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2013-2020年)实施后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来评价规划对生态环境环境影响是可行的,对正确确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生态屏障概念内涵与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生态屏障”概念源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学术界对此概念的科学内涵和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目前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态屏障概念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生态屏障概念的新的认识和理解,认为生态屏障就是指“处于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与功能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屏障的社会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生态屏障概念提出的科学价值在于它丰富和拓展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内容,促进了恢复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同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社会实践意义表现在生态屏障概念的提出强调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明确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强调了区域性和时序性原则,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实施提供了决策指南,为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实施系统工程和长远布局提出了更高的决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国土空间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艳  张成才  康鸳鸯 《地理研究》2015,34(12):2320-2328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是国土规划的核心任务,合理的区划方案是国土开发利用的基础。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河南省国土资源属性的多功能性,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入手建立国土多功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将河南省18个地级市分成4种类型区,并采用熵权法对各类型区进行功能评价。结果表明:重点发展功能区的各项功能评价值均居于首位;农业发展功能区的农业生产功能价值最高,其余各项功能相对较弱;综合发展区功能区的各项功能均不突出;生态优先功能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功能受生态环境功能的影响最明显。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和分区方法基本可行,表明区划方案可对省级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敬信湿地的实地调查,借鉴国内外湿地生态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反映湿地环境保护功能、生态系统功能和社会文化价值的10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敬信湿地进行生态评价。首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序次,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然后,为评价因子赋分,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敬信湿地整体生态环境较好,其中调节洪水功能、供水功能、调节气候功能、旅游观光功能和重要动物栖息地功能在决定湿地价值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桉树人工林引种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热点,认识桉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单因子生态环境效应(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壤侵蚀、土壤质量、植被指数、净初级生产力)和多因子生态环境综合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综合效应)两方面总结桉树人工林引种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今后应注重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Ⅵ)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研究;结合多学科理论,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Remote Sensing,RS)的优势,客观地对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全域旅游为研究视角,借助对比分析确定吉林省旅游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间协调性在中国的地位,运用障碍度诊断法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全域旅游省域间旅游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水平差异显著,由东部沿海向中部、西北部梯度递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略低,生态环境系统略高,系统间协调性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旅游业系统和经济系统对协调发展的障碍度较大,生态环境系统最小,人口增长率、GDP增长率、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和A级景区数量是阻碍吉林省旅游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与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研究决定,为了鼓励国内外学者到石林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深入调查、评价石林风景资源的价值和生态环境特点;不断深化对石林的成因、发育规律、演化过程的认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与石林风景事业的协调发展,为石林风景名胜区的科学管理、统一规划、严格保护、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决定成立石林研究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