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顾及地貌特征的矿区地表塌陷DEM的生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卫  王倩  李法理  马东岭 《测绘科学》2008,33(2):127-129,136
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矿区地表塌陷和矿区地形的变化,直接由开采沉陷下沉预计数据生成的DEM不能表现矿区地表塌陷后的地形状况。通过在开采沉陷下沉预计程序中增加高程修正计算功能,对矿区原始地貌高程进行下沉修正计算,生成矿区地表塌陷高程数据文件,由该数据文件可以生成顾及地貌特征的矿区地表塌陷DEM。该方法操作和实现简单,生成的DEM精度可靠,能够表现矿区地表塌陷后的地形状况,可以作为矿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对于指导开采沉陷的防治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书柱  刘昶 《北京测绘》2019,33(8):907-911
针对矿区开采沉陷预计大多采用局部的下沉曲线或是下沉等值线图来反映矿区地形的动态变化,对于矿区的整体规划分析及综合分析难以直接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开采沉陷预计的模型,预计下沉参数及下沉值,通过CASS软件从原有的数字地形图上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并通过插值和加密处理,更新沉陷预计后的DEM模型,建立地形的三维模型,从而实现矿区变化的整体三维信息可视化表达。此方法可有效的区分开采前后的地貌信息融合,对矿业生产单位的测绘工作、开采沉陷防灾减灾工程的设计以及“三下”采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种顾及矿区地形特征的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献涛  刘文生  孙劲光 《测绘科学》2012,(4):138-139,193
针对已有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方法中不能考虑矿区三维地形特征的不足,本文通过计算机语言编制开采沉陷预计程序对矿区地表点进行三维坐标变形预计计算与坐标融合计算,并基于数据传输的方式与ArcGIS进行结合,实现了顾及矿区三维地形特征的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利用该方法生成的三维表面,克服了已有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方法中不能表现矿区地表塌陷后移动和变形状况的不足,而且能充分利用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与空间数据查询功能,实现了GIS在开采沉陷领域中的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4.
动态矿区DEM生成方法及其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根据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究提出"动态土地复垦"的概念,并确定了动态土地复垦方案制定的数据基础——动态矿区数字高程模型。动态矿区数字高程模型应该包含煤矿生产对地表的累积影响结果数据和地表的原始地形信息,开采沉陷预计结果可以提供前者,地面测量可以提供后者,经过数据处理可以按时间间隔生成描述塌陷区的一系列数字高程模型(DEM)(准动态),然后运用DEM的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塌陷区在不同时间段的土地破坏类型、范围和位置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动态土地复垦方案决策数据的提取,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陈年青  李得军 《北京测绘》2021,35(8):1131-1135
矿区开采会导致工作面上方的道路下沉、倾斜等变形,产生道路塌陷、隆起等破坏现象,传统的地表沉陷监测方法具有工作量大、监测时间长等缺点,很难适应实时化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的需要.实验以某煤矿为例,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了一种矿区道路沉陷区监测方法.首先布设道路路面外业扫描方案,获取道路沉陷区三维点云数据;然后利用插值得到各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进行差值得到各点位下沉值;最后使用反距离加权法对下沉数据栅格化处理得到道路下沉模型.将三维激光扫描监测值与对应的实测水准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点位误差在1cm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D-InSAR的黄土高原矿区地表形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nSAR技术已在数字高程建模、地表微小变形、地壳形变等方面显示出广阔前景,但其对黄土高原矿区复杂、剧烈、动态的地表形变监测能否有效,目前仍存在争议。针对此问题,该文以大同市南郊区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区域,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采用ALOS PALSAR数据获取了研究区域2008年1月1日至2月16日间的沉陷面积和最大沉降值。然后以晋华宫矿某工作面为例,利用开采沉陷预计方法进行验证,预计结果显示该工作面的最大沉陷值与D-InSAR测量值相差达24.04mm,并分析差异主要来源于SAR数据、地形、预计参数选取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比较准确且有效地监测黄土高原矿区地表形变。  相似文献   

7.
以顾桥1117(1)首采面为例,从CAD图形中提取开采前的地面高程点、等高线图层数据,并对其他图层地物进行分类,提取相应的各类地物数据,然后结合顾桥矿地质采矿条件,通过概率积分法生成预计地表沉陷区数据,和开采前地表高程数据融合,建立受采煤影响的矿区DEM,通过对地物模型建模,运用分层着色模式,获得矿区开采3维可视化图形。从而直观显示由于地下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情况,以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银翠  侯耀翟  杨可明 《测绘科学》2016,41(6):158-161,178
针对矿山开采沉陷所引发的地表形变信息表达和准确制图问题,该文结合遥感影像与地形图等数据,基于矿区开采沉陷变形预计结果和三维可视化方法,对矿山开采沉陷专题信息表达及其GIS制图新模式进行了探究。实现了矿区地表下沉、水平移动、水平变形、倾斜和曲率的形变信息应用分析与可视化,以及下沉盆地水淹范围模拟图、三维地表变形影像图、特定区域变形分析图、采动损坏等级分布图等制图功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中西部某矿区的特厚水平煤层综放开采导致的沉降变形、地表裂缝等问题,本文在总结该矿区各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沉陷预计中岩层岩块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原则,以摩尔-库伦塑性模型作为计算模型,采用离散元3DEC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后的地表下沉和水平变形情况。同时,本文结合实地采集的裂缝和塌陷区数据,对开采后上覆岩层垮落情况及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该煤矿水平特厚煤层开采后地表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对该煤矿的生产和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条带开采工作面的地表移动规律,本文以4302工作面的已有资料和和该工作面的实际水准及水平观测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域地质条件下的彭庄煤矿4302工作面该条采工况推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陷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已有的理论基础沪指移动角制图并解算出地表各项移动参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结合实际观测情况上运用概率积分法对矿区地表形变进行了预计。预计结果表明,条带开采对于控制地表移动变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地形图扫描数字化为GIS数据源的一种重要获取手段,已经成为地图数字化的主流。从扫描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和实施过程出发,以1∶500现有地形图为数据来源,利用测绘专业软件CASS7.0实现了地形图扫描数字化的整个生产过程;讨论了扫描数字化成图的主要误差来源,并对扫描数字化过程中的校正精度和矢量化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亚东  白薇 《全球定位系统》2011,36(2):57-58,76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在物探测量时测点布设采用RTK定位,使得物探定位精度大幅提高。通过工程实例,简述了利用物探测点数据,结合一定数量的补测地形数据,通过CASS软件绘制数字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说明了该方法绘制的地形图能够达到正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数据在MapGIS和CASS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MapGIS和CASS软件进行了比较,介绍了MapGIS文件(数字化地形图)和CASS文件相互转换的方法,阐述了数字化地形图叠加的具体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宁波市鄞州中心城区1∶500数字地形图高程改正项目为例,介绍批量实现数字地形图高程改正的方法.结合测区情况,采用按不同区域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改正.叙述从外业高程改正控制点的选择、施测和内业高程改正数据模型的建立、程序实现改正的全过程,并对改正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实践证明,通过建立高程改正数学模型方法能达到...  相似文献   

15.
地形地籍成图系统CASS不仅可以连通数字化成图系统与GIS的接口,还可以实现简码的用户化和图式符号的自定义编辑。通过对CASS7.0符号库文件结构的解析,分析了通过自定义符号来完善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符号库的可行性,并介绍了自定义符号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城管数据普查与建立珲春市城市部件数据库包含了当前最先进的测绘技术,关键技术在于CASS的地形图数据转换到MapGIS平台的方法和实现,以及部件属性的录入和整理、面状地物构面等。设计严密先进,资料提供准确,技术运用合理。这种既实用又高效的作业方法推广前景也非常广阔,绝大多数城市都有地形图,因此其他城市数字城管数据普查数据库的建立也可以借鉴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 other ancillary data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environment is useful to delineate groundwater potential zonation map of Ken–Betwa river linking area of Bundelkhand. Various themes of information such as geomorphology, land use/land cover, lineament extracted from digital processing of Landsat (ETM+) satellite data of the year 2005 and drainage map were extracted from survey of India topographic sheets, and elevation, slope data were generated from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These themes were overlaid to generate groundwater potential zonation (GWPZ) map of the area. The final map of the area shows different zones of groundwater prospects, viz., good (5.22% of the area), moderate (65.83% of the area) poor (15.31% of the area) and very poor (13.64% of area).  相似文献   

18.
桂林市三维地形立体显示与分析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桂林市三维地形立体显示与分析系统”利用了GIS和RS技术开发研制。它以数字化的地形图为核心数据源,建立数字高程模型,以卫星遥感数字图像为三维景观的表层粘模。具有二维平面—三维立体图对照显示、地形数据与专业图像数据迭合显示和任意调整观察(飞行)参数等功能,并可以按预设的路线模拟飞行观察。还具有绘制剖面、分析地形坡度、求算面积和土石方量(或水库库容)、综合背景查询和工程适宜性评价等功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洋  武玲玲  周江刚 《北京测绘》2014,(3):110-112,130
以概率积分法为预计模型,对研究区可能的沉陷趋势进行预计,然后与GIS耦合,利用新一代的ArcGIS数据存储格式——Geodatabase建库,以整合目标区地形图、矿区图以及户籍信息等,为沉陷预计和信息管理做准备,然后利用预计模型求得的下沉参数实现沉陷范围和趋势的可视化,以方便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其他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