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康  崔玉琳  高政权  孟春晓  秦松 《海洋科学》2021,45(12):142-149
微藻在生产蛋白质、油脂、色素等方面具有作为细胞工厂的潜力,在解决传统生物量生产和市场未来的一些局限性方面发挥着推进作用.基因工程促进了微藻的改良,推动了微藻的产业化进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藻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以及基因工程在微藻生产生物燃料、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本文能为基因工程技术在微藻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思路,从而使微藻以及微藻产品变得更具有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海藻基因工程进展(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鹏  秦松  曾呈奎 《海洋科学》1998,22(2):27-30
基因工程最先在淡水藻类中开展,直到80年代初,在海洋蓝藻中成功得到了遗传转化的结果,才拉开了海藻基因工程研究的序幕。由于海洋蓝藻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海洋真核藻类有着本质的区别,反映在基因工程载体构建、基因转移系统等各个方面,二者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逐渐形成两个并行发展的领域:海洋蓝藻基因工程与海洋真核藻类基因工程。如今,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向海洋要食品、要药物、要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海藻,尤其是经济种类基因工程研究与开发的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90年代,海藻基因工程在海洋蓝藻和海洋真核藻类两个领域均显…  相似文献   

3.
鱼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卫华  陆承平 《海洋科学》2003,27(11):24-26
免疫预防是通过刺激鱼类免疫系统 ,使其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来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 ,从而降低由疾病引起的损失。10年前 ,人们预测建立在基因工程技术基础之上的鱼用重组疫苗将会弥补传统疫苗的不足 ,能够有效的预防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 ,基因工程疫苗能够预防从病毒、细菌到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 ,与传统疫苗相比 ,基因工程疫苗更为安全可靠。鱼类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已有10多年 ,有必要对其作一全面的了解。1基因工程疫苗的特点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 ,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并表达出该病原的…  相似文献   

4.
微藻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英  陈书秀 《海洋通报》2008,27(3):88-94
概述了微藻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并比较了几种主要育种方法(选择育种、诱变育种、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的优缺点:1)选择育种是一切育种实践的基础,虽然简单易行、安全性好,但藻株发生变异的机率较小,育种周期长,选育的微藻普遍存在遗传性状不稳定的缺点;2)诱变育种使用最广泛,此法具有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但该技术对遗传物质DNA的操作不具有基因工程那么强的针对性,而且在操作时对人体及环境有一定的危害性;3)细胞融合既可以提高物种变异频率,也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拓宽育种领域,从而提高育种水平,应用前景广阔.但是该技术在微藻育种中的应用还较少;4)基因工程进行新藻种的选育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等特点,但其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另外,本文还对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微藻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因工程在提高微藻生产生物柴油能力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消耗,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可再生能源研究逐渐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微藻富含油脂,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在生物柴油领域被寄予厚望,但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对微藻进行改造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点。国内外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高等植物、微藻、微生物中均实现过提高油脂含量或改变油脂组成的目的,而这些经验能够为基因工程在微藻中的应用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此,本文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以期为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提供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海带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海带幼孢子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证明,氯霉素可以作为海带基因工程中较理想的选择压力。本文得出了氯霉素对海带的半致死剂量,提示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可以用作海带基因工程的阳性选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7.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多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其有别于其他环境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利用蛋白酶的活性筛选策略,从辽宁省营口市某海洋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优势菌株DES-3。通过微生物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基因鉴定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的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DES-3。其胞外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5℃和9.0。将来自于碱性污染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编码碱性蛋白酶基因ap02与广宿主表达载体pBBR1MCS-5连接,转化至野生型菌株P.aeruginosasp.DES-3细胞中,成功构建了基因工程菌株P.aeruginosasp.DES-3/pBBR1MCS-5-ap02。基因工程菌株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较野生型菌株提高了5℃。本研究构建基因工程菌株的策略可为菌株的改造和相应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藻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藻类的遗传转化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关的研究国外进行得较早 ,国内也已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高等植物的基因转化一样 ,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藻株 ,必须利用适当的选择压力把转化与未转化的细胞区分开来。目前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选择性试剂大致可以分为抗生素类、除草剂类、氨基酸类、氨甲喋呤类等。叉鞭金藻 (Dicrateriainornata)是一种海洋微藻 ,体呈球形 ,直径5~7μm ,有两条等长的鞭毛 ,无细胞壁 ,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 ;它又是理想的饵料 ,可以对其进行综合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1],因此是基因工程的理想受体…  相似文献   

9.
以亚洲地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e Virus)流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同源性较高的HA1(Hemagglutnin,HA,血凝素)和NP(Nucleocapsid protein,核衣壳蛋白)进行全基因序列分析,优选出HA1蛋白的主要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以及NP蛋白的主要CTL(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依据这些优选表位,设计了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基因工程疫苗.构建了基因工程疫苗表达载体pRSET-AIV,外源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得到良好表达.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后,血清中IgA和IgG抗体水平明显上升,在体外培养脾细胞可产生IL-2、IL-4和IFN-γ细胞因子.验证了该H5N1亚型基因工程疫苗的抗原性,证实该基因工程疫苗在免疫小鼠体内激发体液免疫的同时调动了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微藻脂肪酸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微藻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影响脂肪酸积累的因素以及微藻脂肪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等3个方面的内容。具体阐述了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对脂肪酸积累的影响,总结了当前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微藻脂肪酸含量的发展思路,同时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对微藻脂肪酸生物合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条斑紫菜叶状体细胞的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行条斑紫菜基因工程研究和培育转基因紫菜 ,首先必须确定适合的阳性选择标记基因。条斑紫菜对 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表明 ,它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其中 zeocin、腐草霉素和氯霉素半致死剂量都很低。因此 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基因和 Sh.ble(sh.bleomycin)基因均有望成为条斑紫菜基因工程研究中理想的选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2.
陈荣忠  双宝  张锐  杨丰 《台湾海峡》2003,22(2):180-186
该文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开展了具有加速鱼生长的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研究,构建了高效表达的66鱼生长激素甲醇半赤酵母工程菌.研究中试规模的培养基配方,解决中试工艺设计和生产试验及质量检验方面的问题;通过发酵培养该工程茵获得重组鱼生长激素产品,研究掺入饲料的合适比例,并进行生产规模的海水经济鱼类喂养试验.先后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s),卵形鲳鯠(Trachinouts ovatu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s)等3种海水经济鱼(4批共约6万尾)进行生长状况对比,增重比率均值分别为20.0%、17.3%、18.4%和56.8%.饲料添加酵母工程菌具有明显地促进海水鱼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鱼生长激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登  双宝  陈荣忠  杨丰 《台湾海峡》2001,20(Z1):85-90
鱼生长激素是鱼类脑垂体中分泌的促进生长的单一亚基的蛋白激素.它参与鱼的生长代谢,能够加速蛋白质合成和脂类降解等生理功能.鱼生长激素能够大大地加快鱼类的生长,在鱼类的水产养殖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阶段鱼生长激素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育种和鱼生长激素的基因工程表达两个方面,且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坛紫菜雌性叶状体的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坛紫菜雌性叶状体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盐酸盐和G-418这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坛紫菜雌性叶状体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对氯霉素敏感;对卡那霉素不敏感,有很强的耐受性;对四环素盐酸盐、G-418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四环素盐酸盐、G-418对体细胞分裂、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氯霉素可作为坛紫菜基因工程的有效选择压力。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有可能成为坛紫菜基因工程理想的选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5.
8种抗生素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株有毒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 Balech)进行了8种抗生素-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金霉素、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和链霉素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藻对抗生素较为敏感.其中的5种: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和金霉素,对藻8d比生长速率的EC50分别为2.45μg/cm3,25.2μg/cm3,7.95μg/cm3,285u/cm3,58.7μg/cm3,可用作该藻基因工程的选择压力,其对应的抗性基因可以作为基因工程阳性选择标记基因,应用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遗传操作研究.新霉素和链霉素对A.tamarense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可以用于藻株无菌化培养而应用于甲藻产毒机制和赤潮爆发机理的研究,还应用筛选出的抗生素对藻培养物进行了除菌实验.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微藻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以转基因微藻作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然而许多科研人员及生物医药公司将微藻作为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的外源蛋白。本文对微藻生物反应器构建中的有效核转化方法的建立、转基因微藻中所用的启动子、筛选标记、稳定表达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目前转化成功的以及未来可能转化成功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藻。  相似文献   

17.
甘丽  辛现良  耿美玉 《海洋科学》2006,30(10):87-91
自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单克隆抗体以其绝对的纯一性、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各种适应人类需要的新型基因工程单抗相继出现,但鼠源性单抗作为最初的源头仍有着极广泛的应用。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灵敏的抗体检测方法是制备出特异性好的鼠源性单抗的前提。蛋白质、多糖、DNA等均可制备出相应的单抗。  相似文献   

18.
姜鹏  秦松  曾呈奎 《海洋科学》1998,22(6):23-25
2 海洋真核藻类基因工程真核藻类遗传转化研究开始于80年代,1982年Rochaix与Dillewijn报道了首例淡水单细胞绿藻——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reinhardii的遗传转化,选用壁缺失突变和精氨酸依赖突变株,使来自酵母的精氨酸基因获得了整合表达的效果。其后,C.reinhardii广泛应用于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唯一的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3套基因组均能遗传转化的植物[11]。海洋真核藻类基因工程的研究起步更晚,但发展很快,由于几种大型海藻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并形成产业,因此,作为第一步是在经济藻类中人工开展建立模式转化系统的研…  相似文献   

19.
紫菜体细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栽培紫菜常发生大面积的病烂,给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培育出抗逆、高产、优质的紫菜新品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细胞工程、尤其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研究紫菜的生物学特性、培育紫菜的新品种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秦松等对海带等大型经济褐藻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1,2]并发现氯霉素是海带基因工程的有效选择压力。上海水产大学王素娟在紫菜领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探索外源基因导入紫菜细胞的方法。本文实验表明,氯霉素在紫菜基因工程中可作为有效选择压力,另外四环素也有一定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体细…  相似文献   

20.
正"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创建于1991年,是徐洵院士创立的我国第一个从事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3个研究方向:深海生物多样性与生命过程、深海生物资源获取与应用潜力评价、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三十年来,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实验室被评为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2002年与中国大洋协会共建"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发基地"; 2003年实验室被批准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2005年被科技部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