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军 《中国地名》2013,(12):54-55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是未来档案工作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开展地名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保管利用中的功能,有效促进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发展,是地名档案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段玉元 《中国地名》2009,(12):26-26,28
地名档案的整理工作就是把地名工作中形成的地名文件材料进行分类,组成保管单位以及地名档案的分类编目工作。过去,地名档案处于分散,混乱,不规范的状况,尤其是基层部门的地名档案资料不齐全、整理不科学、书写不规范,这直接影响地名档案材料的完整和为社会提供服务。本人对如何做好地名档案管理工作,有如下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地名档案是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各个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及其相关信息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是地名管理的专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地名管理、推行地名标准化、开展地名研究的基础。随着全国地名事业的蓬勃发展,地名档案也随之建立起来。根据当前工作的实际,本人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地名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服务,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科枝的进步,档案工作也面临着从手工管理向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半自动化、自动化方向转变,传统的、人工的档案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地名事业创新发展的需要,运用科技手段对地名档案进行现代化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刘丹 《中国地名》2011,(5):73-74
随着我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开展,地名工作已经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是地名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地名档案工作已初步得到规范,但是一些单位地名档案资料不齐全,整理不科学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地名档案资料的完整和地名档案社会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6.
一、地名档案数字化 (一)地名档案数字化过程。 1.准备工作。在着手档案数字化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①制订工作计划;②整理档案原件,实现档案目录数字化,为数字化的档案检索建立必要的目录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提高地名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服务的全面提升,是新时期地名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国加快地名服务工程建设,实现五年规划的大环境下,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地名档案、保护档案原件,延长档案寿命已成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地名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变革、城乡建设的不断深入,地名档案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使之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是地名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建设全新的建档模式出发,对地名档案的分级管理与分级建档、个体地名档案的建档方向及其作用做了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区划地名档案是历史真实记录,是现在和今后依法管界、依法治界、更名命名、地名规划的重要依据,是服务社会的基础性资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服务于国计民生、见证历史的永久记忆。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地区对区划地名档案的管理却相对薄弱,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区划地名档案的管理,将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公众产品,服务社会,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保管好地名档案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地名档案信息资源,编制成各类档案文化产品,从而使档案工作走向市场,为社会服务。在地名编研工作中,如何突破旧有模式,实现地名档案编研工作崭新突破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地名档案是人们从事地名工作最原始、最直接的真实记录,是地名工作赖以生存和提高工作效率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当前,地名档案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且表现形态多种多样:以文、表、图、卡、袋、册、盒、卷等形式存在,有的以文字、声像、图表的形式存在,这是地名档案区别于其他文书档案之处。20世纪90年代,原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地名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试行)》,  相似文献   

12.
黄芳 《中国地名》2009,(12):51-51,53
地名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国家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实现地名档案数字化与政府信息化的同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地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是地名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及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也给地名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自然灾害对档案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给档案保护工作,尤其是地名档案的保护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应对自然灾害对地名档案破坏存在的问题和自然灾害对档案破坏情况的分析.提出了积极的预防、抢救的对策,把自然灾害对档案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地名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名工作的真实记录,是进行地名管理,推动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开展地名学研究的基础。地名档案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地名资料,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当前在地名档案管理中存在一些亟需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地名档案意识不强,思想未  相似文献   

15.
姜延延 《中国地名》2010,(11):24-24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作为档案工作者,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文书处理工作,进而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二者又紧密相关,不可分割。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把住文书处理和地名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为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名档案是人们从事地名工作最原始最直接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地名工作者赖以生存和提高工作效率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当前的地名档案,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且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文、表、图、卡、袋、册、盒、卷,文字的、声像的、图表的样样俱全,这是地名档案区别于其它文书档  相似文献   

17.
2001年7月11日,民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地名档案管理办法》,这是我国地名档案事业的一件大事。地名档案工作有了正式的部门规章,有了明确的法制政策,全国地名档案工作及其法制建设由此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黄伟 《中国地名》2014,(6):35-36
地名作为信息的载体,地名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自2005年民政部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战略举措以来,地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地名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必须加快提升我国地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地名档案的作用,以更加宽广的视角做好地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海量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地名档案是记载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文件材料。我馆除履行原地名档案资料馆业务职能外,还负责保管省民政厅机关的文书档案、财会档案、社团档案、志愿军档案、优抚档案、福彩等档案的日常管理。其中有许多内容是秘密的,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但档案综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咨询和利用,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才能体现出档案的价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提出了开放档案信息资源,为领导决策、为民政的中心工作,特别是为全社会服务这一理念,这就必然涉及到档案的保密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档案提供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对档案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就几个问题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各种新技术、新观念、新思维已悄悄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就地名档案来说 ,在工作中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 ,片面追求档案的保存价值、忽视档案的利用价值的问题 ;同时档案开发利用的手段滞后 ,地名开发成果层次不高 ,技术含量较低 ,开发利用渠道单一 ,没有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利用格局。准确把握地名档案工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地名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树立新的思维和观念。一、建立开发地名档案信息资源的新思维在新形势下 ,建立全新的思维方式势在必行。新思维要建立在新的思想意识基础之上 ,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