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山脚下的呼和浩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干百年来,在这里形成了很多民族杂居的自然村落,其中蒙古语和汉语地名较多。据1981年2月至1982年5月地名普查资料显示,呼和浩特地区共有自然村1138个,其中汉语村名735个,少数民族语村名403个。在以少数民族语命名的自然村落中,除以蒙古语命名的村名外,还有一些以藏语、满语等命名的地名。无论是以汉语,还是以蒙古语、藏语或几种语言混杂命名的地名,都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地域、宗教、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现居住着汉、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锡伯、东乡、蒙、藏、满、回、朝鲜共十一个民族。木垒县的地名多而复杂,从语源上可以分成四类: 一、蒙古语在历史上,蒙古帝国曾经统治着这一地区。公元1251年,元政府设别失八里(突厥语,意为“五城”,于北庭(今吉木萨尔县城北10公里)。木垒属别失八里东境,蒙古人民曾在  相似文献   

3.
近代天山北麓人口迁移形成的地名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耀平 《干旱区地理》2005,28(6):869-873
清代以来,新疆天山北麓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外来人口逐渐占据了当地人口的主体。迁入人口对当地大多数县以下的地名进行了重新命名,使新的地名孕育了移民者本身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地名命名方式的差异上,汉语地名多以姓氏、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命名,蒙古语、哈萨克语地名多重视地理环境因素。在语言上.新地名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其中,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汉语地名主要分布在天山北麓东段地区和平原绿洲地带,以游牧业为主的蒙古语、哈萨克语等地名主要分布在天山北麓的西部及适宜于游牧的山区地带。  相似文献   

4.
金红 《中国地名》2009,(12):47-48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或者是个体地域赋予的专用名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悠久,许多地名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推进地名标准化,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必须正确把握地名标准化与民族习俗、历史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6037个地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5核密度的空间平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多语种地名的视角,分析新疆各语种地名空间分布特征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汉族与维吾尔族为农耕民族,因生产方式对地形、坡度的挑剔和水源的依赖等特征,新疆汉语和维吾尔语地名多分布于山前冲积平原,以天山山脉为界,天山北麓汉语地名集中分布,南麓维吾尔语地名分布密集;蒙古族与哈萨克族为游牧民族,因其换季游牧需要广阔草场等特性,蒙古语地名多分布于天山北麓以西的缓坡、低山、高平原地区,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哈萨克语地名集中分布于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及伊犁河谷的中山区。总体上,新疆多民族多语种地名的分布特征与地形海拔、坡度等地理环境条件和以此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地名来源与地理要素麻志杰地理要素是地名源考中需要重视的重要方面。同时,对地名的研究成果也会为一定区域的地理状况的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地名的来源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及神话等因素。其中地理要素是地名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以...  相似文献   

7.
地名,是真实记载各个历史时代人类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记录了民族的变迁融合、疆域政区、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地名文化,它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包含知识性和趣味性。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名"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语  相似文献   

8.
阴山脚下的呼和浩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千百年来,在这里形成了很多民族杂居的自然村落,其中蒙古语和汉语地名较多。据1981年2月至1982年5月地名普查资料显示,呼和浩特地区共有自然村1138个,其中汉语村名735个,少数民族语村名403个。在以少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词,它既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军事上的一个要素。1840年,从舟山爆发的鸦片战争使我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鸦片战争中,英国殖民者对浙江省舟山群岛的大量地名进行了命名、更名。透过这些地名,侵略者的意图,殖民地名的性质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0.
吴坚 《中国地名》2013,(11):14-15
一、目的与意义地名作为人们对一定范围内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其对外呈现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地名不但记录着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的原貌,还折射出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普遍意义上理解,地名包含着地理、历史、文化、民族、语言等多种内容,即地名带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这也表明地名的命名需要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黄伟 《中国地名》2013,(1):68-69
一个地名的诞生,往往都蕴含着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是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地方的历史、城市的个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信息。《中国地名》自1984年创刊以来,如何在刊物中体现地名,做好地名的"眼",做了不懈的努力。在全国地名理论研究、地名标准化、地名公共服务宣传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12.
新疆自然地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种(言)、自然地名通名的自然属性、时段、自然地名专名渊源等四个方面对选取的新疆1120个重要自然地名进行分类,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地名语言分析学和地理学相关原理方法分析得出新疆自然地名特征。研究发现:以山体类和水体类自然地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0.5%、35.3%,尤其以山脉(272条)和河流(214条)类自然地名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3%、19.1%。通名名称的数量及其出现的早晚与人们关注程度以及自然学科研究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各民族的聚居及迁徙使新疆自然地名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自然地名存在10种以上民族语地名以及其他古语和合璧语地名分布的独特现象,各民族对自然地名专名和通名称谓不尽相同。在新疆的自然地名中存在着大量地名通名的叠加,如"塔格山"、"郭勒河"、"库木沙漠"、"布拉克泉"等。民族语地名的空间分布和当地居民的民族成分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维吾尔语自然地名的53.6%都分布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哈萨克语自然地名的73.2%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县、阿勒泰地区和哈密地区;蒙古语自然地名的64.3%分布在阿勒泰、博尔塔拉、巴音郭楞和伊犁等地、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96%的自然地名是蒙古语地名,克孜勒苏自治州的柯尔克孜语地名占到柯尔克孜语总地名的81.6%。自然地名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演替性(历史阶段性),保存至今的古语地名仅占2.9%,语源较为复杂并且一些古老的地名在使用过程中已被取代或消失;近现代地名数量最大,并且语种明显易于区别。自然地名专名类型复杂多样,共计13类,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新疆的资源概况、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方式等,其中以地物、形态、地名以及颜色类居多;在颜色类中又以黑色、白色最多。文章对新疆现存自然地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民族语言的差别造成了新疆自然地名存在多地同名、一地多名和地名的转音现象;此外,自然地名实体之间也存在着等级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3.
周妮 《中国地名》2014,(8):75-76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它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标志,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社会、经济等各种世相百态。它具有"活化石"的功能,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陈正祥认为,地名作为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了受天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文化的接触所左右。现今的地名应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并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研究一地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地名文化学的研究即通过地名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性,即通过一地地名研究,获取与当地生活、民族、信仰、历史等相关的文化。本文以“长生”地名为切入点,引入“长生”文化效应,剖析“长生”作为地名命名真正地文化内涵,并认为重庆市彭水县长生镇作为“长生”文化的代表性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兴亮 《热带地理》2012,32(5):470-475
明万历朝的军事家、政治家郭子章,战功卓著,政绩突出,也是一位成就出色的大学者,其地理学尤其是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著述极为丰富。渊博的知识、非凡的经历,加上严谨的治学精神,造就了其地理学著述的价值。其地理学著述中,《郡县释名》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注释地名渊源的著作,在地名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黔记》、《豫章书》等大量方志,涉及江西、贵州等省之自然、人文地理内容;此外,郭子章在西南民族地区行政区划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在《黔草》等地方文献中多有体现。这些地理学著述为研究郭子章地理学思想、历代地名沿革、明代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符号,它除了有一定的字面意义之外,还隐含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常常被看成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足迹。地名的形成缘于活跃在本地的居民,正是他们特殊的人文环境和作用,给地名烙上了独特的印记。地名的命名通常由特定的民族语言来表达,惟其如此。地名遂与民族的活动联系到了一起。因此探索地名的民族语源问题,挖掘其中蕴含着的重要的历史文化线索,是我们探究民族史时需要认真关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地名是一定地域的语言、文字标志,虽然一个地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却道尽了与人物事物,与历史的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地名是历史的精髓与见证。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记录了民族的变迁融合和疆域政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地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蕴涵着中国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少数民族地区地名由汉字表示的,是将少数民族语言用汉语拼…  相似文献   

17.
李红 《中国地名》2011,(4):46-49
一提到俄罗斯,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广袤无垠的泰加林,洋葱头似的五彩教堂顶,联想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耳熟能详的地名。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它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  相似文献   

18.
《禹贡》是我国古代有关政治经济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它在详细记载古代政治制度、行政区域、山水的方位和脉胳,以及土壤性质和物产分布的过程中,系统而又重点地载述了中华大地大量的古代地名。班固著《汉书》首立“地理志”一目,将《禹贡》全文列为开篇,奉为我国自然与人文地理著作之先导。如果从地名学的角度来审视,《禹贡》够得上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的地名录。本文对《禹贡》地名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地理实体的名称,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地理现象,更是语言现象。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化的今天,地名是社会、经济统计信息与空间信息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汉字书写外国地名的规范化关注程度需要提高,在此有必要阐述我国用汉字书写外国地名的原则和方法,以规范我国各种地图,地名录上的地名标  相似文献   

20.
王守春 《地理研究》2006,25(1):182-182
汪一鸣教授新著《宁夏人地关系演化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是对宁夏历史地理研究有着重要贡献和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长期以来,汪一鸣教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委从事国土资源与经济管理工作,并在宁夏大学从事相关研究与教学。他对宁夏历史地理有着偏爱,一直孜孜不倦于此领域的探索,勤奋刻苦,著述颇丰。宁夏地区在我国地理上是一个过渡地带。其西北部是干旱地区,其东南部是半干旱地区。在人文地理方面,宁夏地区则是我国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地带,是由汉族分布地区向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过渡的地带。宁夏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曾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历史上宁夏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都经历了很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