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该区花岗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分分析对比,利用岩石化学特征并结合岩体产出地质条件,对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提出桂东北花岗岩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来源,属同一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而来。结晶分异作用为花岗岩的主要成岩方式。越城岭、苗儿山和海洋山岩体主要形成于同碰撞的挤压构造环境下,而大宁岩体总体构造环境为处于碰撞前向同碰撞转换的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水边寺闪长岩体位于金沙江结合带德钦县水边寺一带,主要岩性为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水边寺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76.0±3.0Ma,表明该闪长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岩体属于钙碱性花岗岩系列,稀土元配分线显示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显示弱负异常,说明岩石内斜长石较为明显的分异结晶作用。根据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水边寺闪长岩具火山弧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VAG+syn-COLG)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水边寺闪长岩体位于金沙江结合带德钦县水边寺一带,主要岩性为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水边寺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76.0±3.0Ma,表明该闪长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岩体属于钙碱性花岗岩系列,稀土元配分线显示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显示弱负异常,说明岩石内斜长石较为明显的分异结晶作用。根据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水边寺闪长岩具火山弧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VAG+syn-COLG)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邓阜仙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新华  周Xun若 《现代地质》1992,6(4):459-469
本文利用An-Ab-Or-Q-H_2O体系相图等对邓阜仙复式岩体的分析研究表明。四期花岗岩为同一深部岩浆房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产物,岩浆房深度约为12km,并且该岩体的主体第一期岩浆也经历了部分就地结晶分异作用。邓阜仙岩体不仅仅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而且还显示出某些Ⅰ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源岩可能为前寒武纪的正、副变质岩混杂的岩石。该岩体总体上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且从第一期到第四期有着同碰撞向板内花岗岩变化的趋势,反映了本区从印支到燕山晚期陆壳成熟度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昆仑关花岗岩体和十万大山花岗岩体是桂中地区典型岩基。岩石地球化学及烃类组分对比研究表明:十万大山花岗岩的SiO_2含量明显高于昆仑关,而昆仑关花岗岩的MgO含量明显高于十万大山,两大岩体都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Pb、W、Sn、Ag、Bi元素在昆仑关花岗岩体中富集,Sn、Pb元素在十万大山花岗岩体中富集;两大岩体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呈Eu负异常;两者烃类组分曲线结构具有相似性,但昆仑山花岗岩烃类总量较高;昆仑关花岗岩和十万大山花岗岩分别为A型、S型花岗岩,分别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和后造山构造环境。昆仑关花岗岩体物源较深,分异性较好,其与周围区域可形成较大规模的铜、银等矿床;十万大山花岗岩体物质来源相对较浅,分异相对较差,形成矿床的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鞠耳雀热巴花岗岩体位于冈底斯中带北侧,呈近EW向分布于嘎立穷-鞠耳雀热巴-孔弄一带.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29 Ma,表明鞠耳雀热巴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据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等特征,认为其属S型花岗岩,花岗质岩浆起源于古老上地壳物质不同程度部分重熔,源区物质具富粘土泥质岩特征.结合构造判别图解及区域类似岩体的研究,确定该岩体具后碰撞花岗岩性质,形成于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过渡的构造环境.表明在早白垩世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已由先前挤压隆升碰撞阶段转为伸展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7.
对乌拉特中旗乌兰地区含石榴石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含石榴石花岗岩岩体的年龄为(256.4±2.2) Ma,表明其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属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物源主要为上陆壳硬砂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源区岩浆部分熔融程度较低,可能是由I型花岗质流体与岩浆演化后期热液流体反应而分异结晶形成的。根据含石榴石花岗岩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环境及侵位时代,推断研究区内华北板块北缘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碰撞缝合时间上限早于256.4 Ma。  相似文献   

8.
关帝山花岗杂岩包括惠家庄岩体、市庄岩体和横坚岩体等诸多不同规模的花岗岩体,它们形成于1906Ma到1848Ma,主要由早期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晚期的块状浅色二长花岗岩组成。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特征证明它们形成于复杂的砂页岩和粘土岩等表壳岩的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的残留相主要为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和一些副矿物,岩浆演化经历了云母、长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这些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与大陆边缘弧有亲缘关系,岩浆形成与演化发生在同碰撞到造山后的构造背景,可能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拼合的地质过程有关。山西古元古代关帝山花岗岩杂岩的成因: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证据@刘超辉$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0871 @刘树文$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0871  相似文献   

9.
在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基础上,通过对大地构造相研究显示:胶东微地块是经多期增生和碰撞而形成的,其漫长的板块构造演化明显具有阶段性。侏罗纪是该区板块构造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换期,构造演化由原来的南、北分异转变为东、西分异,胶东地区NE向新生构造起了主要作用。胶东地区中生代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及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胶东地区表现为3次造山和3次伸展。晚侏罗世造山早期玲珑片麻状花岗岩组合是区域构造挤压导致地壳增厚引起地壳重熔的产物,代表了大陆弧花岗岩特征;早白垩世造山中期郭家岭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代表了造山期大陆弧花岗岩的特点;造山晚期伟德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表现为大陆弧花岗岩,后造山A型崂山晶洞过碱性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为大陆造陆隆升花岗岩与后造山花岗岩,代表燕山构造的结束。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相互作用,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起因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色日绒地区崔绝果和寒空达岩体位于冈底斯带中北部的隆格尔-工布江达弧背断隆带东段,主要岩性分别为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寒空达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其年龄值为(136.0±1.4)Ma,与同时期崔绝果岩体共同代表了该地区早白垩世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据岩石学、主元素特征分析,两个岩体均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强过铝S型花岗岩系列。微量元素Sr、P、Ti、Nb元素亏损,具后碰撞花岗岩特征;Th元素具高丰度值(绝大多数大于20μg/g),指示岩体源岩来自地壳物质;两个岩体均显示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分异明显,具右倾型分布模式,反映了源区地壳成熟度较高的特征。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图解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得出该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是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主造山作用结束后,色日绒地区由挤压转变为伸展、拉张为主应力的后碰撞环境下,部分熔融念青唐古拉群变质砂屑岩形成的。该地区两个岩体的发现及其形成时代的确定,将冈底斯中北部后碰撞构造环境的时限约束在136.0~139.2 Ma之前。  相似文献   

11.
北秦岭新元古代后碰撞花岗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应用LA ICPMS获得北秦岭蔡凹花岗岩体锆石U Pb年龄 ( 889± 1 0 )Ma ,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该岩体富集LILE、贫化HFSE ,显示活动陆缘俯冲带I型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岩体又具有富铝、高钾和锶、明显亏损Nb、Ti、P等元素的大陆造山带后碰撞演化阶段花岗岩特征。根据区域构造资料并结合岩体的变形特征分析 ,蔡凹岩体为碰撞造山过程地壳增厚背景下 ,在后碰撞拉张阶段由卷入有消减带物质的下部地壳部分熔融所形成 ,指示了秦岭在该时期已进入由主碰撞挤压转向后碰撞伸展演化阶段 ,为进一步精细确定北秦岭新元古代陆块汇聚碰撞造山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前人就郭家岭花岗岩构造地质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信息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一花岗岩总体上归属于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后经分异作用而成的同熔深成型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由洋壳俯冲引起的火山岛弧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弧后拉张性质的大陆边缘环境;其定位机制为:沿着NEE向挤压带从小面积到大面积频率式脉动或涌动热轻气球膨胀式定位;该岩石构造组合主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从岩石构造组合的概念,将其定义为造山中期郭家岭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  相似文献   

13.
陈化奇 《甘肃地质》2007,16(4):37-42
宁缠河花岗岩岩体位于北祁连中段,由两阶段侵入体构成,第一阶段侵入体具I型花岗岩特征,第二阶段侵入体为S型花岗岩。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具有轻稀土富集型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两阶段侵入体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清阳河单元可能是在弧陆发生软碰撞时,岛弧型岩浆房中富含硅质的残余岩浆,在挤压应力下,快速上升侵入形成,下夹石及上池沟单元形成于同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4.
千里山花岗岩为一单一岩浆作用旋回形成的复式岩体。对柿竹园矿床与千里山岩体关系的研究表明,本区主矿化发生在第一期花岗岩固结之后,而完成于第二期花岗岩就位之前。它们的这种关系显然不能用伴随源岩的多次熔融矿质逐步富集的复式岩体成矿机制或简单的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来解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可能机制——“岩浆分异构造筛”机制。它对于解释单一岩浆族回复式岩体成矿也许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藏南洛扎地区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洛扎及其以南地区分布有规模不等、产状不同的过铝质二云母(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电气石二长花岗岩,这些岩体侵位的时代为中新世,构成了高喜马拉雅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岩体以高铝、低镁铁组分,高锶、氧同位素比值为特征,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它们是泥质岩的深熔作用和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所形成的产物。过铝质花岗岩是在后碰撞造山作用阶段的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背景下沿拆离构造带侵位的,形成于藏南拆离系韧性活动阶段的晚期,是一种典型的后碰撞过铝质花岗岩。  相似文献   

16.
腾冲地块高地热异常区清水左所营初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新华黑石河热田强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热海热田硫磺塘硅化碎裂正长花岗岩岩体变形变质、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年代学的研究表明,晚白垩世(73Ma)初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为高温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后碰撞转换或过渡构造环境,并经历强烈伸展变形作用,普遍发育早期近水平-低角度(30°)韧性伸展剪切糜棱面理,局部发育晚期高角度右旋走滑挤压韧性糜棱面理;始新世(48~46Ma)强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硅化碎裂正长花岗岩岩体为中-高温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并具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板内构造环境,以发育晚期高角度(70°~87°)右旋走滑挤压韧性糜棱面理为特征,其右旋走滑韧性剪切变形时代晚于始新世(48~46Ma)。晚白垩世-始新世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碰撞造山隆升后的伸展垮塌、拆沉地幔物质上涌玄武质岩浆底侵和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密切相关。始新世-第四纪岩浆活动与高地热异常区(带)空间上密切伴生,新近纪晚期-第四纪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脆性走滑-拉张正断层和构造拉分断陷盆地的形成,构造断陷边界断裂与深部岩浆活动是导致腾冲地区高地热异常区(带)中-高温地热温泉沿走滑-拉张断裂带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甲岗雪山钨钼(铋)矿床成矿作用受嘎若二长花岗岩体的控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嘎若岩体属于钙碱性岩系,为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演化历史,判定嘎若岩体形成于碰撞挤压造山作用以后的陆内拉伸构造环境,源区具有壳幔混合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陕南秦岭造山带东江口花岗岩体群含磁铁矿极高,并含镁质黑云母,稀土元素负铕异常极不明显,氧同位素和锶初始比值都较低.因此,东江口岩体肛为一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用数学地质和图解法与全球重要造山带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类比后发现,本岩体群花岗岩为碰撞型花岗岩,是秦岭造山带碰撞造山的产物.据此分析了晚古生代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讨论了花岗岩成因类型与其构造环境的关系,认为碰撞型花岗岩既可是S型花岗岩,也可以是Ⅰ型花岗岩,这主要与花岗岩的源区岩石有关.而与构造环境没有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依据构造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将福建永安境内前人归属晚侏罗世的鸡公岩复式岩体分解为志留纪银坑二长花岗岩岩体和中侏罗世盖洋花岗岩岩体,二者均为钙碱性岩系,属于铝过饱和岩石,形成在还原、地壳成熟度较高的条件下。银坑岩体来源于熔融程度较低的深熔作用,为壳幔混合型,为早古生代末华夏陆块由于造山作用使得结晶基底发生深熔作用或壳幔作用的产物。盖洋岩体具有较低的熔融程度和较高的分离结晶程度,形成于板块俯冲或后造山的构造环境,反映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后碰撞造山间的过渡环境中形成的板内岩浆强烈侵入上涌。区内中侏罗世侵入岩分布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为中生代岩浆活动时间段的划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贵东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识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研究贵东花岗岩岩体岩石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运用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分析数据 ,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岩石化学图解、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图解等方法 ,判别了贵东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造山带后碰撞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