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MICAPS实况数据,对1971—2010年间发生在惠州市的前汛期暴雨个例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主要结论有:惠州市各地暴雨分布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不均的特征,暴雨日数龙门最多,惠阳最少;各地区6月份的暴雨日数占前汛期总暴雨日数的比重均较大,约占总日数的50%;暴雨日数和总降雨量均存在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近年来各站前汛期暴雨日数和降雨量均呈大振幅变化趋势;对发生在惠州前汛期的典型暴雨过程可大致分为3类:锋面低槽型暴雨、暖区型暴雨和热带气旋引起的暴雨。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0—2009年共40 a降水资料,对黔东南州汛期(4月1日—10月15日)区域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黔东南州区域暴雨主要发生在主汛期的5—7月,以6月为集中期;区域大暴雨主要发生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从地域分布来看,黔东南州区域暴雨的分布特征是中部多,南北少,西部多,东部少,以清水江流域地区偏多,尤以其上游最多;影响区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切变线、西南低空急流、高空槽、冷锋和西南涡。  相似文献   

3.
对1959—2000年广西汛期(4~9月)暴雨的年、月分布和广西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季节分布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广西汛期暴雨的若干重要特征,对广西汛期划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广西汛期暴雨若干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吴兴国 《广西气象》2001,22(3):9-12,17
对1959-2000年广西汛期(4-9月)暴雨的年、月分布和广西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季节分布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广西汛期暴雨的若干重要特征,对广西汛期划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汛期暴雨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1960~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汛期暴雨分布呈现南部多、向北递减的总格局。最大暴雨量中心位于江西北部,其形成可能与地形因素有关。在年际尺度上,该区域暴雨量、暴雨强度存有准两年及6~8年的周期变化特征;从年代际尺度看,在时间域上,存在12~14年的周期变化。具体地,汛期区域平均暴雨量、频次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1990年代开始则进入一个高值期,21世纪以后又开始回落。相比较而言,暴雨强度的年代际变化不显著。在空间域上,进入21世纪后随着雨带向淮河流域推进,暴雨量、频次、强度在苏北、皖北增强。从趋势分析看来,过去50年汛期暴雨量、频次呈现较大范围的增加趋势。暴雨强度也表现一定程度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华南前汛期暴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包澄澜  王两铭  李真光 《气象》1979,5(10):8-10
我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华南地区暴雨更为频繁,盛夏7—9月为台风汛期,4—6月为另一暴雨集中季节,称为华南前汛期。 过去认为,华南前汛期降水多数由西风带低压系统引起,以锋面暴雨为主。七十年代以来,则又强调低空西南急流的作用。但是,多年的实践表明,华南前汛期暴雨的许多特征,不是西风带大尺度系统所能完全解释的,甚至有些特大暴雨发生时与西风带低值系统没有什么联系。同时,华南暴雨大多数是对流性降  相似文献   

7.
三明市汛期中尺度降水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长根  吴家富  刘彩青 《气象》2000,26(6):52-54
利用 1980~ 1998年三明市 11个站 5~ 6月 16 2个暴雨日的逐时降水资料 ,分析了汛期暴雨日雨团和强雨团的时空分布、移动规律、降水过程与影响系统以及地形的作用等 ,揭示出该市汛期中尺度降水的若干特征和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闽北汛期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闽北暴雨的中尺度规律,利用1980~2005年南平市10县(市、区)气象站5~6月雨量大于等于50mm达到或超过3个站的43个暴雨过程129个暴雨日的逐时降水自记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日雨团和强雨团的时空分布、强度及持续时间、移动规律、雨团与影响系统的关系以及地形对雨团的产生、分布、移动等的影响等,得出闽北汛期强降水的中尺度若干特征,其结论可为预报人员在业务实践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1951-2000年夏季(6-8)月嫩江、松花江流域39个基本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降水和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利用NCAR/NCEP的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并分析了降水量出现异常时的环流状况。结论指出: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上是呈南北的带状分布,历年的分布中以嫩江和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差别较大,逐年变化的起伏比较大,但有较明显的阶段性;暴雨日的空间分布与季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下旬最多,其次是7月中旬和8月上旬;第二松花江流域暴雨日出现的机会要比嫩江和干流流域都多,7月中间以前基本上是嫩江流域大于干流流域,7月下旬开始干流流域明显大于嫩江流域;850hPa高度候平均图表明,影响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的环流系统为西风带阻塞形势下的低值系统和东亚夏季风,包括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两支;当这两个系统发展强盛时,该流域暴雨日出现较多,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   

10.
藤县暴雨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藤县1981~2010年30a的降水资料,对藤县的暴雨分布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藤县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最近30a,藤县各年代的累计暴雨日数是逐渐减少的,最近10a的暴雨日数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少了19%。在前汛期(4~6月),藤县暴雨主要是以西风带系统为主,而在后汛期(7~9月),热带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