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勘探用绳索取心技术发展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它是六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岩心钻探上应用最广泛、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的新技术之一,虽然该技术已日臻成熟,但改进和发展的潜力仍很大,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长年公司,仍在致力于不断改进之中。苏联认为,该技术可延伸到二十一世纪初,它可能使苏联现有的600米左右的台月效率在1990年提高到850米。我国绳索取心技术正处于积极推广阶段,为了少走弯路,我们结合国外情况,探讨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2.
绳索取心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多功能的钻进方法。在地质勘探钻孔愈来愈深,取心难度愈来愈大,施工地点愈来愈偏僻的情况下,采用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可以取得优质,高效,低耗的技术经济效果,随着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为了满足发展科学深钻的需要,应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的绳索取心钻探技术。  相似文献   

3.
1980年1月12~23日,冶金工业部地质司在广州主持召开了"46毫米口径绳索取心钻进技术(YS型绳索取心钻具)"及"65公斤级27Mn Mo VB绳索取心钻杆"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冶金系统有关勘探公司(队)、矿山和钢厂的代表共76人.会议听取了绳索取心钻进技术、绳索取心钻具及钻杆的研究试验报告,并到海南岛广东冶勘934队审查了两项研究在海南铁矿区的试验情况.代表们认真审查和讨论了有关技术资料和数据,一致通过了相应的两项技术鉴定书.46毫米口径绳索取心钻进技术是冶金部地质研究所与广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等单位协怍进行研究试验的.经过三年多的生产试验,完成了13个  相似文献   

4.
前言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技术在世界地质勘探工作中从发明和采用到现在已经历三十年左右,目前广泛用于各项地质矿产钻探、工程地质钻探以及矿山坑道钻探等领域。国外从五十年代末期以来,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技术和经济效果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加强;以及这一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的孔径已由开始的AQ(48)、BQ(60)、NQ(75.8)、HQ(96)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宝山-振兴煤田第三系煤田地质勘探中地层松散,易坍塌、掉块、缩径的问题,采用普通双管和普通绳索取心钻进,各有利弊,而将SA75绳索取心钻具钻头、扩孔器加大到Φ80 mm,并采取相应的钻孔、取心技术措施,取得了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探矿工程》1979,(4):61-62
在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在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中。我们机台大力开展了科学试验,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在绳索取心钻进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1978年月月超额完成生产计划,从2月26日到10月15日共完成进尺4804米。施工的12个钻孔除一个是合格孔外,其余都是优良孔,小时效率1.99米,在绳索取心钻进孔段平均台月效率715米,单孔最高台效1196米,单位成本为30.27元/米,比原计划降低了12.73元/米,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内绳索取心钻进的先进水平。通过生产实践的检验,绳索取心钻进技术的优越  相似文献   

7.
丁明 《探矿工程》1988,(2):16-19
绳索取心技术发展推广到今天,已成为钻探金属、非金属、煤田、某些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钻探的取心方法之一。只要钻头具有一定的寿命,不论深孔还是几十米浅孔采用绳索取心均可取得一定的技术经济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公司推行以绳索取心为主体的金刚石钻探规划,取得了初步成效。1985年在七省(区)的十几个矿点共开动15台金刚石钻机,其中绳索取心钻机13台,4~10月份绳索取心钻进总进尺34049米,台效559米,纯钻率42.4%,平均提钻间隔约15米。本文着重介绍绳索取心钻进的有关技术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地层钻探,基于绳索取心钻进原理,采用不提钻换钻头取心钻进方法,开展地质勘探套管钻进新方法研究,包括套管取心钻具、代替绳索取心钻杆使用的套管,护壁措施、套管钻进工艺等,野外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在南方不稳定煤田试验应用,对于提高钻探效率,加速煤田地质勘探步伐起了积极作用。我局在赣西煤田开动了三台S75绳索取心钻机,在提高煤田钻探技术经济效果和质量方面,显示了这种新工艺的优越性,如下表所示。绳索取心在煤田应用,虽然见到了成效,但仍存  相似文献   

11.
TK—75S绳索取心回转冲击钻具与YCP—Ⅰ型冲击频率测量仪由冶金部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探矿技术研究所研制的TK-75S绳索取心回转冲击钻具和YCP 1型冲击频率测定仪,于1987年1月16~17日在燕郊通过了冶金部地质局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2.
自1950年美国长年公司首次将绳索取心钻进方法应用于固体矿床以来,到目前为止,这种钻进方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用绳索取心钻进的工作量占总的岩心钻探的80%以上。苏联在600米以深的取心孔,一般都配以绳索取心钻进。绳索取心的钻孔直径小到45毫米(A规格),大到123毫米(P规格)都能使用。绳索取心的钻进深度也创造了4030米的最高记录(1983年,南非)。众所周知,绳索取心钻进方法之所以取得如此快的发展是因为它的独特的取心方法要比常规钻进法钻进效率高,金刚石消耗量低和取心质量好。然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煤心装罐时间的要求,煤层气参数井必须使用绳索取心工艺采取煤心及其顶底板。常规的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及钻具结构规格已不适宜山西吉县煤层气参数井的钻进要求,为此,改进了绳索取心钻具结构规格,并对改进后的钻具及施工中采取的技术措施、钻井工艺、钻井液、钻进操作要领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坑内单层钻杆反循环水力连续取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心钻探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提高钻进效率和取心效果,一直是钻探工作者奋斗的目标.目前国外的取心钻进几乎均为金刚石钻进,而其中采用绳索取心的又占80~90%,因而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技术在当前的岩心钻探中占统治地位.它与普通取心法相比,大大减少了起、下钻杆的次数,从而增加了纯进时间,相应地提高了效率.但绳索取心仍然未能完全消除花费在取心上的非生产时间,这是因为钻进一定长度(一般约3米)后,需用钢绳提放一次内岩心管.为了彻底免除取心工序的耗时,近年来发展了反循环水力连续取心(简称水力取心)技术.纯钻进时间比重的增加,是水力取心的一大优点.此外,由于水流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三年全国地质局长会议上孙大光同志提出,在“六,五”期间推广小口径绳索取心钻进、遥感图象解译技术,轻便物探仪器等十八项新技术、新方法。并且提出,到一九八五年岩心钻探工作量增加到四百万米,小口径金刚石钻机的开动数要达到岩心钻机开动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其中绳索取心不少于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建材地质勘探技术,随着钻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矿床地质特点,由比较单一的钻进方式逐步发展成多种钻进方式,以配合不同矿区地层岩性,对岩矿心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钻头类型来完成矿区地质勘探任务。当前,我系统在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如绳索取心、冲击回转、空气洗井、水力连续取心以及新型切削材料、特殊矿种取心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特色。人们一般认为绳索取心技术用于深孔效果较好,而用于浅孔则意义不大。然而,我们却利用钻具级配间隙小、提钻少或不提钻、对井壁破坏少的特点,以快速一钻终孔来钻探那些易于坍塌掉块、  相似文献   

17.
《探矿工程》1979,(1):25-28
金刚石小口径绳索取心钻进是一种不提钻获得岩心的先进钻进方法,国外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已普遍采用,我国几年来通过对SB56绳索取心钻具的试验研究和生产使用,其优越性已充分显示出来,比普通岩心钻进效率高,岩矿心质量好,钻进成本低,劳动强度小。为了迅速推广这项先进技术,加快地质勘探速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吉林白城地区的吉洮地1井、吉白地1井两口油气地质调查井钻探生产效率,在覆盖地层钻井中应用绳索取心技术。基于所钻地层岩性特征,结合提钻取心与绳索取心工艺特点,通过设计钻头、钻井冲洗液,改进钻进规程参数与钻具水口流经通道,在覆盖地层(厚约1 100 m)钻井中成功应用绳索取心钻进方法。相比传统单管/双管提钻取心方法,钻进效率与岩心采取率提高两倍以上,提大钻周期提升至2 d以上,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工期近30 d。详细介绍了白城地区覆盖地层钻井中应用绳索取心技术的改进方法与施工经验,对今后在覆盖地层钻井中推广应用绳索取心技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绳索取心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和众所周知的。然而,这些优越性并非在生产实践中都能显示和充分发挥,通过一年来钻进13个孔进尺3141米实践,我们确实体会到绳索取心有很多优越性:时间利用率高,一  相似文献   

20.
全国焕 《探矿工程》1984,(4):14-15,24
在部、局有关部门和勘探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1979年秋我队开始金刚石小口径绳索取心钻进试验,到83年7月共开动7台钻机,全队生产实现了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一、经济技术效果我队担负地质普查勘探的矿种多,地层情况差别大,岩石可钻性主要为中硬到硬,少量坚硬。由于施工矿区都受地质构造的影响,绝大部分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漏失、掉块或坍塌。自推广使用小口径绳索取心钻进以来,已完工钻孔134个,累计进尺35636米,钻头总平均寿命79.38米/个;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