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彩石沟铁矿位于阿尔金北缘沟口泉地区,为2008年新发现的小型铁矿床.该铁矿层产于硅质岩中的含铁硅质岩建造.铁矿层、含铁硅质岩、硅质岩呈中薄层状互层产出,局部地段铁矿层较富集.通过分析研究该矿床地质和物性特征,结合已有铁矿床进行对比研究,初步总结该矿床成因.认为彩石沟铁矿为阿尔金白尖山铁矿带西延.  相似文献   

2.
磁海铁矿床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北山成矿带内, 为一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岩浆分异-矿浆贯入-热液交代型复成因铁矿床。对磁海矿区镁铁-超镁铁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认为这套镁铁-超镁铁岩石属于铁质钙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与原始地幔成分接近,表明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局部遭受陆壳混染。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认为该矿床形成于后碰撞拉张构造环境。原始岩浆的结晶分异和后期热液蚀变对磁海铁矿形成和富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海洪水河铁矿区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为认识铁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因类型,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硅质岩富集Si O2贫Fe2O3、Al2O3、Ti O2等;Cr和Zr含量较低,相对富集U而贫Th;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重稀土弱富集,具有Eu负异常和弱Ce负异常。硅质岩是海相热水沉积成因,形成过程中有少量来自于古老地壳的陆源物质加入;硅质岩形成于海水相对较深的大陆边缘环境,沉积环境氧逸度较低。由野外产状可知,硅质岩和铁矿床是同沉积期产物,形成于相同的构造环境之中。因此,根据成矿物质源区和热液性质分析认为,洪水河铁矿床是海相热液沉积成因,形成于大陆边缘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4.
安徽向山铁硫矿区硅质岩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先孝  姚超美 《地质论评》1999,45(5):543-547
宁芜向山—皇姑山地区铁硫矿床中及附近存在大片硅质岩,属热泉沉积的硅华。其微量元素Al、Mn、Cu、Pb、Zn含量较高,且具有稀土元素总量较低,Ce明显亏损,Eu明显富集等特征。据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与同位素等综合研究表明,矿床附近硅质岩为热水成因,硅质可能来自下伏及深部地层。  相似文献   

5.
安微向心铁硫矿区硅夺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先孝  姚超美 《地质论评》1999,45(5):541-547
宇芜向山-皇姑山地区铁硫矿床中及附近存在大片硅质岩,属热泵沉积的硅华。其微量元素Al、Mn、Cu、Pb、Zn含量较高,且具有稀土元素总量较低,Ce明显亏损,Eu明显富集等特征。据这,岩石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研究表明,矿床附近硅质岩为热水成因,硅质可能来自下伏及深部地层。  相似文献   

6.
西成矿田海底热水喷溢沉积成因硅质岩及其与矿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质(化)岩与铅锌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是西成矿田显著特征之一,特别是毕家山型矿床,其主要矿体的容矿岩石为硅质岩,本文重点研究了该矿田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矿体(层)时空关系,认为该区硅质岩不是正常生物化学沉积成因的,而属热水沉积形成;并讨论了硅质岩与矿化关系以及硅质在成矿中的作用,为确定该类矿床的成因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紫红色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类型的硅质岩。在SiO2-Al2O3判别图解中,SiO2与Al2O3负相关,样品数据点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呈平缓型,与东太平洋热泉水、红海热卤水具有相似的正Eu异常和配分模式,δEu值均大于1,显示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岩中的V、Ni、Cu、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陆缘海盆热水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紫红色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类型的硅质岩。在SiO2-Al2O3判别图解中,SiO2与Al2O3负相关,样品数据点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呈平缓型,与东太平洋热泉水、红海热卤水具有相似的正Eu异常和配分模式,δEu值均大于1,显示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岩中的V、Ni、Cu、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陆缘海盆热水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兴保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02-1408
北山青白口纪晚期含铁层系的沉积海盆长度大于200km,宽大于50km。已经发现多处大型沉积变质磁铁矿床;其中,红山铁矿床,已提交铁矿石储量1.6亿吨;天湖铁矿床,铁矿石储量1.3亿吨;杨岭铁矿床,铁矿石远景资源量1亿吨左右。北山青白口系上部皆有中基性到中性火山岩,并都有与火山活动成因相关的沉积变质铁矿存在,这反映了青白口纪是既有稳定的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滨浅环境又有半活动到活动的碎屑岩夹火山岩的半深海环境。(1)红山铁矿床铁矿石中含有大量灰紫色碧玉团块和硅质条带,通过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矿区硅质岩为海底热水沉积物,代表了呈凝胶体沉积在海底上的热液喷发的二氧化硅相和铁。(2)通过研究围岩蚀变类型发现其是在含铁高温热卤水在喷流通道涌出时,把成矿前的矿层底板沉积岩系进行岩水反应。本矿区的围岩蚀变作用是一种海底变质作用。(3)红山铁矿床沉积环境由北东到南西依次为滨浅海沉积环境、浅海深水环境以及半深海海底喷发环境;(4)研究认为红山铁矿为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张家山铁矿床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蚀变特征、矿石的矿物组合、化学组分等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分析研究,认为张家山铁矿床应属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其原生矿床为铁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并厘定了该地区铁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海相火山-沉积建造铁铜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浦生  邬介人 《地球学报》1996,17(Z1):50-56
铁-铜型矿床产出的时代从元古宙到新生代均有,与其有关的火山岩大多数为中基性与中酸性或偏碱性岩石。作者以镜的山桦树沟、陇山陈家庙和陕西铜厂不同时代的铁-铜矿床为例,概述了该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环境并着重探了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认为该类型矿床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喷气-沉积型矿床,同时指出柳沟峡地区及其以西(东缰地区)铁-铜型铜矿化带的发现,是进一步寻找铁-铜-金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
陈耀宇 《甘肃地质》2015,24(1):30-36
甘肃自20世纪50~60年代发现和勘查评价了镜铁山铁矿、白银铜矿,60~90年代初发现和评价了西(和)—成铅锌矿田,80~90年代初发现和评价了拉尔玛金矿和干沙河脑稀土矿,这些不同矿种的典型矿床都不同程度地发育有重晶石化。通过对以上矿区重晶石化为主的围岩蚀变、以Ba元素为主的地球化学特征的介绍和所指示的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等的初步分析,以启示对相似成矿背景、成矿条件下重晶石化和Ba异常的研究,挖掘成矿、找矿信息以指导地质勘查工作部署与找矿。  相似文献   

13.
徐庆胜 《地质与资源》2004,13(4):233-236
从江西北部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中硅质岩的分布入手,对硅质岩的岩石特征及含矿性进行了描述,从空间分布、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上探讨了硅质岩与韧性剪切带及"金山式"金矿的联系,指出了该套硅质岩在德兴地区不仅是"金山式"金矿的直接赋矿岩石,更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对德兴以外的其他地区寻找"金山式"金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一些主要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宋叔和 《矿床地质》1991,10(1):10-18
中国已发现了许多规模较大的金属矿床,其中以铁-铜-镍、锌-铅、锰-铝和钨-锡-钼十种四组矿床最具特色。它们分别产于前寒武纪古陆和显生宙的地槽褶皱系中。比较发育的成矿期是太古一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根据许多矿床分别产于以海相喷出沉积为主和喷出、侵入均极发育的不同地质构造环境中,说明一些金属矿床的形成是严格地受地质构造环境控制的。在地质构造演化历史过程中,类似的地质构造环境虽然可以形成近似的矿床,但这仅是少数矿床类型,总的说成矿作用是由简而繁,显生宙比隐生宙出现更多的新矿床类型。因此中国一些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是明显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15.
Banded iron-formations are main resources of global iron ore in which high-grade ore is mainly composed of martite–goethite and hematite. They are also the major resource of iron ore in China, mainly distributing in Liaoning and Hebei Province. In China, the iron ore with Fe greater than 50% is classified as high-grade iron ore. The high-grade iron ore mainly consists of magnetite and display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Gongchangling iron deposit is one typical BIF-iron deposit which contains 150 Mt of high-grade iron ore in China. The high-grade magnetite ore bodies mainly occur around magnetite quartzite, faults and the cores of folds and show positive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ltered rocks” in this deposit.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high-grade magnetite comes from magnetite quartzite and they are both formed, with little or no addition of aluminum-containing detrital material, by marine chemical deposition in reduced environment and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eafloor hydrothermal activity.Muddy–silty rocks are original rocks of “altered rocks”, of which the primitive mantle normalized REE pattern, except Eu,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iron ore, reflecting that their formation i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high-grade magnetite ore. Therefo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igh-grade iron ore is proposed as following: the regional metamorphism provides storage space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grade magnetite ore and requir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for the mineral transformation; the regional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fluid leaches FeO out of magnetite quartzite when it passes by; and the FeO that leached out moves near faults or cores of folds together with the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fluid and aluminum-containing rocks, of which the original rocks are muddy–silty; in the formation of high-grade iron ore, aluminum-containing rock appears in the intervals of sedimentation of iron-containing rock series and consumes the silicon leached out of magnetite quartzite and forms garnet, chlorite, and biotite.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白银厂石英角斑岩和石居里富钠玄武岩为代表,对产于北祁连造山带的"黑矿型"和"塞浦路斯型"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容矿火山岩做了系统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锶、钕、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火山岩均表现出俯冲带岩浆作用的特征。所不同的是,白银厂"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容矿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石居里"塞浦路斯型"硫化物铜矿床形成于大洋板块内部的洋生弧环境。与各自的形成环境相对应,白银厂的石英角斑岩来源于原生地幔在俯冲板片流体参与下的部分熔融,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有部分大陆地壳物质混入。石居里的富钠玄武岩同样也是产生于原生地幔在板片流体作用下的部分熔融,但没有遭受陆壳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17.
大横路式钴矿床位于辽吉元古宙裂谷带中部的老岭金、多金属成矿带中 ,是国内近年来发现和查明的新类型钴矿床。该类矿床产于古元古代老岭群富硼、碳千枚岩夹石英岩 (硅质岩 )建造之中 ;矿体由含碳绢云千枚岩、含电气石绢云千枚岩、石英岩、电英岩组成 ,呈层状、鞍状产出 ,产状与围岩一致 ;矿石中钴呈独立矿物硫钴镍矿、辉钴矿、方钴矿和含钴黄铁矿等产出。通过对矿床层控特征、矿体产状与矿石组合、矿石沉积组构、容矿岩石地球化学、热水沉积岩、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等几方面的研究 ,证明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海底热水沉积成因特征 ,矿床受后期热液改造叠加强烈。从而提出大横路式钴矿床为海底热水沉积 -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叠生型铁矿床成矿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保丰  张阔 《矿床地质》2016,35(2):213-224
叠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早期成矿作用被晚期成矿作用叠加、复合和改造。晚期成矿作用的性质常与早期成矿作用不同,也就是说,在早先己有矿床(或矿体、矿源层)的基础上,叠加复合了晚期成矿作用,即成矿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产出上有重叠、并对早先形成的矿床进行复杂的复合、叠加和改造,使成矿作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并可形成大矿、富矿。铁矿床中叠生成矿作用广泛发育。按矿床或矿体产出和形成的地质特征,中国叠生型铁矿床可分为风化淋滤型、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3个亚类。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在中国分布有限,规模不大,工业利用价值不大,因而中国的叠生型铁矿床主要是指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两个亚类。热液叠加改造型主要是指早期的铁矿床(或矿体、矿源层)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使早期的较贫铁矿床(或矿体、矿源层)成为较富铁矿床(或矿体),这是中国BIF型铁矿床中最重要的富铁矿类型,以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为典型代表。弓长岭二矿区铁矿,早期在新太古代形成条带状磁铁石英岩(2528 Ma,贫矿石),后期在古元古代,含矿热液交代改造贫铁矿形成富铁矿(1840 Ma)。热液叠加复合型主要是指后期脉型铁(或稀土元素等)矿床叠加在早期(沉积或其他成因)铁等矿床上而形成的矿床,如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和黔西菱铁矿矿床。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的形成与火成碳酸岩有关,在中元古代(1.3 Ga)左右,区内火成碳酸岩的侵位,在早期主要形成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的铁-铌-稀土元素矿,晚期叠加了加里东期稀土-铌矿化热液脉。古陆边缘构造带或陆内活化带是形成叠生型铁矿床的有利构造空间,较大的地球化学块体,为形成多期、多成因的矿床提供物质来源,叠生型铁矿床的形成明显受构造的控制。叠生成矿是复杂地质过程的一种具体表现。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的叠生型铁矿床的形成是因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决定的。叠生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处在初步阶段。加强对叠生成矿作用的研究,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机制、作用过程、控矿因素等,对发展矿床学研究,认识区域成矿特征和指导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条山地区地质特征及铜矿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志安  薛克勤 《华北地质》2003,26(2):108-113
中条山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新太古界涑水麻粒岩-角闪岩相杂岩、绛县群角闪-绿片岩岩相变质岩、古元古界中条群绿片岩相变质岩、担山石群变质砾岩-石英岩、西阳河群安山岩、沉积岩和中新元古界沉积岩。区内岩浆作用强烈,以绛县期、西阳河期火山喷发、涑水期岩浆侵入为主,火山作用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深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特别是其交汇处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空间。按成因该区铜矿床可分为次火山-火山气液再造型、远火山-沉积变质型、沉积变质型、层控热液型和热液脉型铜矿床,代表性矿床有铜矿峪、筐子沟、胡家峪、横岭关、落家河等矿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