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频率稳定性分析和噪声识别理论的研究,运用重叠Hadamard方差计算了北斗卫星钟的频率稳定度;并结合自相关函数理论,使用Lag1自相关函数分析了影响北斗卫星钟的主要噪声类型。实验结果表明,所分析的4颗卫星原子钟的天稳定度都达到了10-13水平;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噪声为调频白噪声、调频闪变噪声和调频随机游走噪声。  相似文献   

2.
GPS卫星钟噪声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原子钟的噪声模型及表征原子钟稳定度的Allan方差,给出了两种(斜率法和两种Allan方差比较法)确定原子钟噪声类型的方法,并利用这两种方法分析了几颗GPS卫星钟的噪声类型,得出不同种类卫星钟的噪声类型不同,同一种类卫星钟的噪声类型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卫星导航系统中星载原子钟作为系统的星上时间基准,其性能直接决定着导航定位的精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目前处于全面建设阶段,对系统星载原子钟的性能进行评估非常重要。结合评价星载铷原子钟稳定性的哈达玛(Hadamard)方差、重叠哈达玛方差和哈达玛总方差,分别基于5 min和15 min采样间隔的北斗精密钟差数据,综合三种方差的计算结果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星载原子钟频率稳定性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星载原子钟作为导航卫星上维持时间尺度的关键载荷,其性能会对用户进行导航、定位与授时的精度带来影响。介绍了原子钟评估常用的三个指标(频率准确度、飘移率和稳定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利用事后卫星精密钟差数据,开展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星载原子钟性能评估,分析了GNSS星载原子钟特性。结果表明,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BLOCKIIF星载铷钟与Galileo星载氢钟综合性能最优;北斗系统中地球轨道卫星与倾斜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天稳定度达到2~4×10-14量级,与BLOCK IIR卫星精度相当;频率准确度达到1~4×10-11量级;频率漂移率达到10-14量级。  相似文献   

5.
针对北斗在轨卫星Rb原子钟2013年的实测数据,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得到BDS卫星钟差模型,采用哈达玛总方差公式计算了北斗卫星钟的短期频率稳定度指标,进而分析了北斗在轨卫星钟特性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实例计算,揭示了BDS不同在轨卫星钟的相位、频率、频漂及残差指标的变化规律;计算得出BDS卫星钟万秒频率稳定度维持在10-13量级左右,其中GEO卫星钟的稳定度相对较差,4号和8号卫星在运行期间出现跳变,跳变之后稳定性得到提高,其他在轨卫星钟稳定度变化趋势则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6.
根据原子钟信号噪声的特点,引入了小波分析的处理方法,并给出了小波分析函数的数学模型和滤波器构建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卫星钟的钟差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allan方差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小波分析方法有效地减弱了原子钟信号噪声,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从频率准确度、频率漂移率和频率稳定度3个方面,采用分段评估方法,对2016年度Galileo星载原子钟的长期性能指标进行了计算,并引入GPS 3种类型星载原子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综合3项指标结果序列,发现Galileo的E11、E12和E22卫星钟存在显著在轨卫星钟切换现象,需要在卫星导航系统监测评估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以最大限度保持星载原子钟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准确、可靠性为目标,分析了原始数据采样间隔、非连续间断时间序列、无数据段、频率漂移等因素对原子钟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GPS卫星精密钟差数据针对阿仑和哈达玛方差进行了影响量级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导航卫星原子钟频率漂移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原子钟频漂定义,总结了频率漂移率测试评定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噪声情况下的频率漂移率估计方法,并用实验室真空状态铷钟的频率偏差数据和GPS卫星钟的精密星历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铷钟都有明显频漂,GPSIIR铷钟的日漂移率在10^-15。量级,而铯钟频漂不是很明显。研究了频漂对原子钟时域稳定性影响规律,还利用模拟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北斗系统在轨卫星钟性能评估方法及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轨卫星钟性能(频率准确度、稳定度、漂移率以及在轨寿命)评估是卫星导航系统性能指标评估的重要任务之一。文中结合北斗卫星钟在轨性能评估任务,介绍了几种评估北斗在轨卫星钟性能的方法及原理并进行了专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北斗在轨卫星原子钟性能稳定,频率准确度约为10-11,漂移率为10-13,稳定度为10-14。与国外卫星钟性能相当,能够满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导航卫星星载原子钟的相位或频率数据,作为导航系统应用研究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导航系统时间尺度建立以及定位的精度和准确性。本文针对由IGS官网提供的四种GPS卫星钟的钟差数据,采用修正阿伦方差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BDS星载原子钟长期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宇谱  吕志平  王宁 《测绘学报》2017,46(2):157-16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于2012年底开始提供区域服务,进行BDS星载原子钟的长期性能分析,对于系统性能的评估、卫星钟差的确定与预报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3年的多星定轨联合解算的BDS精密卫星钟数据,利用改进的中位数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分析了卫星钟差数据的特点,使用卫星钟差二次多项式拟合模型分析了卫星钟的相位、频率、频漂及钟差模型噪声的长期变化特性,根据频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卫星钟差的周期特性,采用重叠哈达玛方差计算并讨论了卫星钟的频率稳定性。综合上述方法及其试验结果较为全面地分析和评估了BDS星载原子钟的长期性能,得到结论:在噪声特性和钟漂特性方面,MEO卫星钟的性能最好,其次是IGSO卫星钟,最差的是GEO卫星钟,所有卫星钟噪声水平和频漂的均值分别为0.677ns和1.922×10~(-18);多星定轨条件下的北斗卫星钟差存在显著的周期项,其主周期分别近似为对应卫星轨道周期的1/2倍或1倍;BDS星载原子钟频率稳定度的平均值为1.484×10~(-13)。  相似文献   

13.
在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PP)的授时方法中,卫星钟差产品的高精度时间基准至关重要. 针对实时卫星钟差产品时间基准不够稳定的问题,本文采用一组具有原子钟外部输入的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服务(IGS)跟踪站建立了顾及原子钟变化特性的基准精化方法. 该方法首先采用阿伦方差对不同的IGS跟踪站外接原子钟进行稳定度分析,挑选出一组稳定度高的原子钟用以精化时间基准. 在此基础上,利用阿伦方差分析各台原子钟的噪声参数特征,并确定不同原子钟之间的权比关系. 最终,建立时间基准改正量的随机模型,并计算出精化后的时间基准. 通过实例验证表明:与IGS事后精密钟差产品定义的时间基准比较,改正后的实时钟差基准单天内的标准差(STD)优于0.1 ns,相比于改正前最高提升了93%. 同时,基准改正后的天内万秒稳达到10-15量级,实现了一个量级的提高. 此外,通过相对钟差精度的分析,表明钟差基准修正不影响PPP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星载原子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GNSS观测信号质量、测距精度、钟差预报与卫星自主导航能力,从而间接影响整个导航系统的服务性能。结合北斗三号系统独特的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 link, ISL)和星地时间双向比对(two-way time transfer,TWTT)体制以及常用的精密轨道与钟差确定(orbit determination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ODTS)体制所估计的精密钟差数据,分析评估了北斗三号在轨原子钟服务性能。结果表明,3种钟差确定体制评估的频率准确度和漂移率结果基本一致,所有卫星频率准确度在(-4~2)×10-11范围以内,氢钟频率准确度优于铷钟,ISL钟差评估的频率漂移率精度略优于ODTS。在评估原子钟稳定度方面,3种钟差确定体制各有优势,短期稳定度方面,ODTS钟差评估优于ISL钟差,基于ODTS评估的3 000 s稳定度可达3×10-14,且氢钟的短期稳定性优于铷钟;中长期...  相似文献   

15.
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卫星通过L波段实时播发高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为GNSS导航用户提供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服务. 本文以JAXA MADOCA数据中心提供的1 s采样率GPS卫星钟差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阿伦方差对卫星钟差的短期稳定性进行评估;然后分别采用一阶多项式、二阶多项式和灰色模型对高频钟差产品进行建模,在5 s,10 s和30 s的拟合窗口内预报后续10 s内钟差,并基于预报残差的均方根误差(RMS)评定不同类型GPS卫星钟差产品的短期预报精度. 基于2020年1月1日-21日连续21天的实时高频钟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型号的GPS卫星钟差1 s,5 s和10 s的短期稳定性均能达到10-12量级;对比预报精度显示,10 s以内的拟合窗口采用最简单的一阶多项式最为稳定可靠,10 s延迟预报RMS精度可控制在0.1 ns以内;若采用30 s的拟合窗口,考虑钟差频漂特性的二阶多项式则更为稳定可靠,预报钟差的RMS精度能达到0.15 ns以内.由此可见,本文基于MADOCA-LEX钟差产品的实时预报精度可以满足厘米级PPP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Short-term analysis of GNSS clocks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hort-term stability of the atomic frequency standards onboard GNSS satellites is presented. Clock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using two different methods. The first method derives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satellite’s clock from a polynomial fit through 1-way carrier-phase measurements from a receiver directly connected to a high-precision atomic frequency standard. Alternatively, three-way measurements using inter-station single differences of a second satellite from a neighboring station are used if the receiver’s clock stability at the station tracking the satellite of interest is not sufficient. The second method is a Kalman-filter-based clock estimation based on dual-frequency pseudorange and carrier-phase measurements from a small global or regional tracking network. Both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discussed. The analysis section presents a characterization of GPS, GLONASS, GIOVE, Galileo IOV, QZSS, and COMPASS clocks based on these two methods. Special focus has been set on the frequency standards of new generation satellites like GPS Block IIF, QZSS, and IOV as well as the Chinese COMPASS/BeiDou-2 system. The analysis shows results for the Allan deviation covering averaging intervals from 1 to 1,000 s, which is of special interest for real-time PPP and other high-rate applications like processing of radio-occultation measurements. The clock interpolation errors for different sampling rates are evaluat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locks and their effect on PPP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