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阴家润  夏遵义 《现代地质》2000,14(3):342-347
西藏南部拉弄拉地区的侏罗纪菊石资料研究表明 ,该地有特提斯喜玛拉雅地区最完整的侏罗纪菊石层序 ,据此可与西北欧标准菊石带以及其他地区菊石层序对比。  相似文献   

2.
藏北安多地区侏罗纪菊石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藏北安多地区新发现2套以黑色页岩、深灰色钙质泥岩和泥灰岩为主的舍菊石化石的侏罗纪地层,它们与羌塘地区广泛分布的雁石坪群无论在化石组合或沉积特征方面都明显不同.岗尼乡剖面地层中产太阳菊石科的菊石,主要有Sonninia,Dorsetensia,Witchellia等。、这套地层是双湖地区色哇组的东延部分,时代确定为中侏罗世早中巴柔期114道班剖面中羌姆勒曲组的菊石化石大多归属于Virgatosphinctinae科,计有Aulacosphinctes、Virgatosphinctes等,均为上侏罗统菊石化石的典型分子,产出层位应归于提塘阶中、上部。藏北安多-改则以北一线的侏罗系深水黑色岩系虽不十分连续,但从有化石证据的土阿辛阶到巴柔阶再到提塘阶都有零星出露,它们同属一个沉积相区。侏罗纪时羌塘南部可能存在一套大陆边缘型沉积地层,因此有必要对该区的构造属性和演化历史重新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侏罗纪年代地层学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沙金庚 《地层学杂志》2005,29(2):124-129
“国际地层表”依据菊石带建立起来的侏罗纪年代地层系统在全球海相侏罗系的划分和对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却很难直接应用于非海相侏罗纪地层系统中。中国的侏罗系多属非海相,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们不但将中国的海相侏罗系与全球侏罗纪年代地层系统进行了较合理的对比,发现了穿越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连续沉积的剖面,而且建立了非海相侏罗系的阶。但是中国非海相侏罗系区域性阶的时代和不同阶之间的界线有待海相化石和地层测年来确定或检验  相似文献   

4.
藏北双湖-安多地区侏罗纪菊石新资料及地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采集的菊石鉴定表明藏北安多地区布曲组、“夏里组”和“索瓦组”的时代为中巴通期至中卡洛维期。特别要指出的是 ,从藏北地区沉积演化和古生物地理区系的角度来看 ,该地不具备存在晚侏罗世提塘期“斯匹提页岩动物群”的地质背景 ,所以藏北地区近年来多次报道的晚侏罗世提塘期的“斯匹提页岩菊石动物群”值得怀疑 ,有关化石的鉴定是不可靠的 ;还应该指出的是 ,雁石坪地区侏罗纪岩石单位也不适宜在安多地区运用。双湖地区菊石层序指明该地富含油页岩的缺氧性沉积 ,即“海螂蛤页岩相”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普林斯巴赫至早图阿尔期 ,它们是早侏罗世晚期全球性缺氧事件在东特提斯北缘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藏北帕度错一带出露的早—中侏罗世地层,其岩石组合特征不同于雁石坪群,与其香错一带出露的色哇组相当,在该套地层的上部层位产迄今为止藏北地区最为丰富的侏罗纪巴柔期菊石化石,该区色哇组的发现对研究藏北南羌塘地区早—中侏罗世地质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羌塘盆地油气普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兰坪县通甸公社德胜沟花开左组上段(J_2h~2)灰绿色与紫红色泥岩互层地层中,不但有丰富的瓣鳃类化石,而且最近我分队首次发现与瓣鳃类共生的还有菊石化石—阿佩尔菊石科(Oppeliidae)、古巴沟菊石(Cudachetoceraa sp.indet.)。这个菊石的特点是内卷,壳有肋脊和细线两种装饰呈辐射状排列。与菊石共生的瓣鳃  相似文献   

7.
马俊文 《江西地质科技》1995,22(3):118-126,T002
本文描述了安德生菊石科9种、3属,其中有9新种、2新属。本文对于安德生菊石科中两个亚科的演化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笔者根据在北美和中东发现安德生菊石科的材料,论证了安德生菊石科的分布,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菊石科。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东部株罗系,是中国唯一侏罗纪海交互相沉积,80年代,国内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在密山,虎林地区建立了龙爪沟群上部层序。近年来,双壳类的一些古生物研究修订某些属种,而置龙爪沟群时代归白垩纪;同时,部分国内,外研究菊石学者修改了部分保存不佳的标本已定名单,把80年代前所建龙爪沟群划归早白垩世晚期。如遵此结论,则黑龙江省缺失了侏罗纪沉积,实际上亦无这种可能,本文全面系统介绍了最近几年研究龙爪沟群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环叶菊石科演化序列中,最原始的菊石属在华南,环叶菊石科在二叠纪地层中上延层位最高的菊石属也在华南;世界上环叶菊石科共有11个菊石属,华南拥有其中10个敬石属等事实,论证了环叶菊石科发源于华南。文中描述了新发现环叶菊石科的1个新属和3个新种、为该菊石科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宁夏卫宁地区石炭纪菊石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卫宁地区石炭纪菊石除梁希洛(1957)作过研究,描述了少量的属种外,很少有报导。1980年8月宁夏地质局综合研究队地层组的同志在中卫下河沿、校育川实测石炭系剖面时,采得了大量菊石化石。1981年笔者重返该地采集菊石标本和观察剖面,同时又去中宁陈麻子井采集了另一部分菊石化石。  相似文献   

11.
对藏北羌塘盆地南缘色哇地区的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进行研究,在下侏罗统曲色组之下发现了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建立了索布查组,该组下部产晚三叠世腕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上部产早侏罗世菊石,因此确定索布查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应在索布查组之内,三叠系与侏罗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2.
去年六月西藏区调队一分队在普兰才里发现了一个大型菊石。菊石产于黑色页岩、黑色结核页岩中。页岩整合于中侏罗世灰岩之上,厚200米,化石丰富,除有丰富的菊石外,还有鹦鹉螺、箭石、双壳类以及珊瑚等。 大型菊石产于页岩中部,是西藏目前发现的最大菊石。保存不完整,大致相当于完整菊石的六分之一,从脐中心到处旋环大致呈一个窄小的扇形。野外实地量得从脐中心至外旋环腹部56厘米,外旋环宽19厘米,外旋环高23厘米,壳外卷至半外卷,旋环断面近长方形、腹部穹圆,肋通过腹部,为简单的二分叉,共可见5—6个旋环。菊石的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东部龙爪沟群和鸡西群时代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金庚 《地质学报》1991,65(4):376-383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东部的含煤地层龙爪沟群和鸡西群的时代。这两群的时代长期以来被归属或主要归属于侏罗纪。但龙爪沟群上云山组和鸡西群城子河组下部产中Barrem Jan—早Albian期的双壳类Aucellina化石,龙爪沟群七虎林组产早白垩世双壳类和菊石化石。因此,这两群的时代主要甚至全部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半岛湖地区索瓦组下段中发现了丰富的中侏罗世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这些菊石保存好,特征明显,可以与西特提斯地中海区菊石带进行精细对比。根据区域菊石化石群的对比,含菊石的地层可能不是索瓦组下段,而是夏里组。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的出现与同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同步,而地方性的含大头菊石的层序通常也指示了区域性的海侵。羌塘盆地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生物群的发现,证明羌塘盆地在早卡洛夫期还存在区域性的海侵,北羌塘盆地中部的半岛湖地区处于相对较深的广海碳酸盐台地环境,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羌塘盆地在卡洛夫期即发生大规模的海退,发生海退的时间应该在早卡洛夫期之后。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生物群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半岛湖地区索瓦组下段中发现了丰富的中侏罗世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这些菊石保存好,特征明显,可以与西特提斯地中海区菊石带进行精细对比。根据区域菊石化石群的对比,含菊石的地层可能不是索瓦组下段,而是夏里组。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的出现与同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同步,而地方性的含大头菊石的层序通常也指示了区域性的海侵。羌塘盆地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生物群的发现,证明羌塘盆地在早卡洛夫期还存在区域性的海侵,北羌塘盆地中部的半岛湖地区处于相对较深的广海碳酸盐台地环境,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羌塘盆地在卡洛夫期即发生大规模的海退,发生海退的时间应该在早卡洛夫期之后。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生物群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部二迭系菊石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中生代的三迭纪至白垩纪的划分都是以菊石做为主要依据,已早为地质学工作者所熟知的事实。晚古生代的地层依靠菊石划分的时间较晚,在近三十年来有许多古生物学家试图用菊石做为划分和对比地层的依据,划分成为若干化石带,并已取得良好的成果。二迭纪是菊石目在古生代发育的一个最高阶段,由于它的种属繁多,演化迅速,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7.
马俊文  李富玉 《江西地质科技》1997,24(3):123-130,T002
江西上饶和铅山地区茅口期异相沉积的上饶组煤系地层中,寿昌菊石科的菊石化石十分丰富。其中。发现该科的许多菊石级,具有各式各样的口饰围垂形状,这些材料的获得,不仅大在充实了寿昌菊石科的研究内容,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寿昌菊石科的基本定义。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中卫校育川的纳缪尔期地层剖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正> 宁夏中卫中宁地区石炭系发育,各门类化石丰富,因有纳缪尔期菊石Eumorphoceras,Homoceras和Gastrioceras等的报道而引人注目。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这些菊石的详细层位尚不清楚,还曾有过纳缪尔期各带菊石相互混杂,甚至上、下倒置的情况出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有关中国泥盆纪菊石的研究甚少,仅描述了产于华南上泥盆统下部的菊石2属3种。近二十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地质调查和勘探的基础上,我国泥盆纪菊石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有关泥盆纪菊石的重要著作有:赵金科(1956)、孙云铸(1964)、孙云铸和沈耀庭(1965)、阮亦萍和何国雄(1974)、沈耀庭(1975)、徐光洪和韦仁彦(1977)、项礼文和韦仁彦(1978)。根据上述著作和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十个泥盆纪菊石带。此外,为了有利于讨论泥盆—石炭系的界线,也涉  相似文献   

20.
描述的菊石产自江西宜春、安福两地,计有1新科、5新属、8新种和一个未定种。根据花桥菊石科(新科)和宜春菊石属(新属),阐述了菊石的演化,并对国际地层对比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