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立体量测仪上测绘等高线后,相邻两片必须进行接边,由于相邻片之间存在着航高差和象片的倾斜,以致产生比例尺的不同和模型的扭曲,这样给接边带来了困难。为了消除比例尺不同的影响,通常是采用一张象片适当升降来处理,但象片的倾斜所引起的模型扭曲仍然不能得到解决,只能利用一张象片逐渐上下移动,进行一段段的接边,效率较低。本文针对这  相似文献   

2.
在立体量测仪上进行象片定向时,如发现检查点(点7、点8)上超限,经多方查对,且证实不是检查点本身的错误,一般可改动β  相似文献   

3.
根据本文参考文献[1]介绍的方法,我们用比例尺为1∶35000,象幅为23×23厘米~2丘陵和低山区的航摄象片,在LCY-3A型立体量测仪上,进行了1∶10000偏心法测图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和检测结果介绍如下。一、测图方法简介  相似文献   

4.
《测绘译丛》1980年第4期刊载的“在CTД-2型立体量测仪上使用象片偏心法进行立体摄影测量作业的经验”译文(以下简称“偏心法”译文),读后颇受启发。“偏心法”使原来用于中小比例尺测图的立体量测仪,有可能扩大到大比例尺测图中去。本文从推导左右视差较改正数公式着手,对左右视差较附加改正数及二次定向界限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恢复偏心片中心投影关系的高程透写图方法,并进行了城市1:2000比例尺测图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三、航测内业成图仪器(一)微分法原理在现有航测微分法测图仪器中,属于在象片上描绘等高线,然后再经投影转绘过程这一类型的仪器,除苏联立体量测仪CTД外,尚有加拿大最近制造的一种极为简单价廉的仪器称为立体线标量测仪(The Stereo line Plotter)其结构系一架反光立体镜,左右象片平放在下面能作左右视差较量测时的相对移动。两张象片上各设有一组纵向的平行线测标,其右象上的平行线测标系由在其上安设的投影器中的平行线测标投射而得。投射该测标影象的投影器可以作倾斜及上下的移动以改正立体模型由于各种方位原素影响而产生的变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充分利用现有地图和航空象片资料,并借助于联机立体坐标量测仪、数字化桌(仪)和微机等设备,进行了地物、地貌的数据采集。文中叙述了地物、地貌既简单又实用的数据结构,解决了数据采集时的粗差检测、联机编辑和图形监视等难点,从而为数字测图系统提供了正确和完整的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在目前利用立体量测仪测图中如欲提高其精度,放宽其高差范围,则对测定航高和起始基线的精度相应地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在作业单位所用测定航高的方法,大多是量测象片两对角线的距离与图板上相应距离相比来确定,这种方法获得的航高精度在一般情况下可达H/200。  相似文献   

8.
在航测中采用象幅为23×23cm~2的航摄资料已经日益显示出许多优越性。但是,目前由于缺少大象幅的立体坐标量测仪,给内业加密带来了困难,有些单位不得不采用全野外布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内容是研究用A_6自动测图仪的改变光束法和用无扭曲模型法加密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精度,以便与其他室内加密控制点的方法所得的精度相比较,供作业单位作为选用哪一种室内加密方法的理论和实际依据。本文分为实验情况和理论分析两部分。前者在A_5上测定两对方格片,两对山区的象片和一条航线;另外用同一条航线按无扭曲模型法进行加密,并作出实际精度的比较。方格片的量测是用来检定仪器的误差对高程的影响,山区象对的量测系供检查立体量测仪上测定高度的精度。理论分析部分对光束改变后所构成模型的高程偏差作出详细的分析,推求出改变光束作业用转换离心距时高程误差随着象对内高差的增大而加大的计算公式。此外还推求出估计空中三角锁预期精度的新公式,该公式对于确定野外控制点的距离是必要的,本文所推导的公式与实验所得精度很接近。  相似文献   

10.
应用CTД-2立体测量仪作业时,当遇到地区起伏较大时,一般需要安置γ_1、γ_2角及二次定向以达到补充改正的目的。但是该工序较繁。为此我们根据Г.Г.(氵臼工)乌斯特罗耶夫(He-yctpoeB)的“在CTД-2立体量测仪上量测象片的变换公式”一文作了实验,证明用该公式所得结果和采用一般作业方法(一次定向后再进行二次定向)精度相等。并具有原文中所提到的特点。现将译文及试验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原有1818立体坐标量测仪或B8S类仪器,对其进行简单的改装,成为一台有效的解析测图仪,这是测绘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JX-2解析测图仪是在1818立体坐标量测仪的基础上改装而成,全国只改了两台,它已引起兄第省局的重视和关注。我局改装的JX-2解析测图仪经过半年多的安装与调试,目前已进入生产阶段,本文介绍JX-2仪器的特点、主要功能、使用概况、主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特殊象对定向法、仪器测图精度及使用体会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微型机联机空中三角测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本文介绍将CROMEMCO-Ⅲ型微型计算机与国产1818立体坐标量测仪和意大利TA3/D型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联机的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试验表明,接口稳定、价廉、软件灵活、方便。将廉价而高效的微型计算机与立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摄影测量解析法的迅速发展,立体坐标量测仪上的自动读数设备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部件。本文讨论了记录设备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二个方案。所设计的读数设备不但可以与新设计的立体坐标量测仪连成一体,而且可以附加在已有的立体坐标量测仪上,不会破坏原有仪器结构和损害仪器精度。读数时间为3秒,记录时间为30秒。读数精度为±3μ。并配置有打印记录和五单位编码穿孔等设备。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我国航摄象幅从18cm×18cm向23cm×23cm发展,提高航测作业的精度和满足电子计算技术对测量结果自动记录穿孔的要求,河北测绘仪器厂试制了HCZ-Z23型立体坐标量测仪。它主要用于航测内业加密,也可供工程建设部门勘测设计等方面使用。(经过改装,也可以作为解析测图仪的主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最简便的立体量测工具——反光立体镜和视差杆——在航测分工法中的应用,全文分四个部分:(一)量测视差——叙述在正立体和零立体效应情况下,象片对定向的方法和精度。(二)测定象片对的相对定向元素——对两条航线作了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三)单独象对内加密特征点高程——仿CTД-2原理,但采用解析或图解法确定对左右视差较或高程的改正,从而求得加密点的高程,以供勾绘等高线之用。在这部分中阐述了方法的理论、分类及精度,并对实验工作进行了分析。(四)航线网高程加密——采用了本文附录中的oo定向及on定向的坐标关系公式,将无扭曲模型法加以发展,得出了新的δp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和分析。所有实验均与由立体坐标仪或立体量测仪求出之相应成果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如下:1.利用反光立体镜和视差杆能精确地量测象片对的左右视差和上下视差。2.用反光立体镜来测求相对定向元素,可以达到类似立体坐标仪的精度。3.用反光立体镜按图解法或解析法加密象对内特征点的高程,可以代替CTД-2用于生产中。4.用反光立体镜按大中oo定向或on定向公式,可进行航线网高程加密用于中小比例尺测图。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测绘科学研究所、航测队、仪修厂在上海劳动仪表厂等单位的协助下,将两台1818立体坐标量测仪改装成适用于23×23象幅量测的仪器,以解决当前生产的急需。改装后的仪器经过鉴定认为,保持了1818立体坐标仪的原有精度,用它对23×23像幅观测的数据进行电算区域网加密,成果精度符合要求。具体的改装方法是:  相似文献   

17.
§5.1象片纠正的目的和方法为了编制象片平面图或分带投影转绘,都必须进行象片纠正工作。由于航空摄影时象片不可能绝对居于水平,地面一般也不可能绝对平坦而水平,所以,就一张象片上说,象点的位置含有倾斜误差和摄影误差。因之使象片上各处比例尺都不一致。又因各象片的航高不同,那么各象片之间的比例尺也不一样。这些象片虽然具有地面的影象,但一般不能当作精确的地图来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单张象片测图中,可用双曲线法来限制象片上象点的投影误差。双曲线法是以限制测站点至地形点之间的垂直角,来限制该地形点在象片上相应象点的投影误差的。它依据的公式为的转换公式:式中:d为测站点至地形点在象片上的距离;r为测站点至象主点在象片上的距离;i为  相似文献   

19.
估计在立体量测仪上观测点位高程的精度,系以估计其对左右视较差的量测精度m_Δp°为基础。由于在立体量测仪上测点有不同的定向过程,例如四点定向、六点定向和预先安置交向改正机件β等办法,因此当在立体量测仪上单纯一次切点的精度为某一固定数值m_Δp时,则在这些不同定向的情况下,在测点精度估算中所应使用的m_Δp°应分别为m_Δp的一定倍数。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推求这个倍数,称之为估算系教R。根据本文的推论则在一般作业的程序下,六点定向的精度反会比四点定向的精度略低。在六点定向时,只有适当地分配定向误差使理论上符合于最小二乘法原理的情况下,才能够获得略高于四点定向的精度。至于预先安置交向改正机件与否,理论精度是基本相同的。在一般情况之下,对于立体量测仪的精度估算可取用估算系数R等于1.2。  相似文献   

20.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斯提契科夫是测绘总局莫斯科分局摄影测量队最有经验的作业员之一,斯提契科夫同志在航摄航测队内业队工作已经有26年,在这26年中他处理了几十万张象片,用这些象片镶嵌了几千张象片平面图和象片略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