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能资源观测评估是风电开发建设的前提基础,海上风电投资成本巨大,更需准确评估风能资源以减少风电投资风险。从传统气象站观测到多平台遥感探测,从简单数理统计到耦合模式数值模拟,观测数据的丰富和技术方法的成熟,使得海上风能资源评估的可靠性越来越高。站位资料匮乏、遥感资料丰富是海上风场观测数据特点。运用多尺度耦合模式,同化多源遥感探测资料和站位观测资料,以多方式技术融合形式开展海上风能资源评估,是区域风能资源评估方法的主流发展方向。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应着重注意观测数据质量、数据插补订正、重现期风速推算及风能参数长年代修正等方式方法的选择,这些因素可直接影响未来风电场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海南汇大型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工程实例,基于现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并结合海域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海上风电场风机基础受力、变形特点,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探讨我国沿海地区开展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与东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发展并成就了明朝大航海的辉煌,研究其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体系”的完善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鲜有研究。基于古代典籍、地方志和历史地图的记载,结合前人对历史时期中国环境变化的认识,对隋唐至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隋唐—明清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先后兴起了3个“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扬州港盛于隋唐,上海港盛于唐宋,明州港(今宁波港)盛于宋元; (2)气候变冷引起的北方少数民族南犯,中原地区经济和政治中心南迁,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由登州(今蓬莱)迁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3)随泥沙堆积,雁形式沙洲发育,河口分汊东伸南移,长江河口海岸由喇叭形的河口湾演化为三角洲,这是引起始发港由扬州港向东迁往上海港、乃至明州港的根本原因; (4)长江河口沙洲的发育,引起了长江扬州港段和上海港段水系的变化,使得2个港作为始发港时,港口的具体位置不断地随河势变化而调整; (5)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亦对始发港的兴衰与变迁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与东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发展并成就了明朝大航海的辉煌,研究其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体系”的完善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鲜有研究。基于古代典籍、地方志和历史地图的记载,结合前人对历史时期中国环境变化的认识,对隋唐至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隋唐—明清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先后兴起了3个“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扬州港盛于隋唐,上海港盛于唐宋,明州港(今宁波港)盛于宋元; (2)气候变冷引起的北方少数民族南犯,中原地区经济和政治中心南迁,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由登州(今蓬莱)迁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3)随泥沙堆积,雁形式沙洲发育,河口分汊东伸南移,长江河口海岸由喇叭形的河口湾演化为三角洲,这是引起始发港由扬州港向东迁往上海港、乃至明州港的根本原因; (4)长江河口沙洲的发育,引起了长江扬州港段和上海港段水系的变化,使得2个港作为始发港时,港口的具体位置不断地随河势变化而调整; (5)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亦对始发港的兴衰与变迁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彦华  杨晓军  袁超 《江苏地质》2019,43(4):619-626
海洋物探方法是海洋调查的主要方法,在海上风电地质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勘察中,通过浅地层剖面结合单道地震,查明了场区覆盖层厚度,绘制了基岩埋深图;采用多波束测深和侧扫声呐,并结合浅地层剖面探测和钻探取样成果查明了海底障碍物分布;通过浅地层剖面,初步查明了研究区浅层气分布范围;将海洋磁法成果绘制成研究区磁场等值线图。根据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海洋磁法、浅地层剖面和单道地震等海洋物探方法特点,通过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展示了应用海洋物探技术在海上风电勘察领域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管道机器人探测能快速、准确和直观地识别管道结构性和功能性隐患,受管道内环境限制,探测的图像存在光照不均、对比度低和细节模糊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管道机器人探测图像的增强技术。首先采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化(Contrast Limited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CLAHE)和同态滤波(Homomorphic Filtering,HF)处理光照不均匀和对比度低的问题,并将2种方法结果进行融合。而后将融合的图像进行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并采用改进的Bayes-Shrink阈值对高频系数进行噪声去除。最后采用非线性映射函数对细节进行增强,并进行NSCT逆变换得到最终增强图像。选取5幅典型管道机器人探测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并与4种常见的图像增强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图像融合和改进阈值的管道机器人探测图像增强技术可有效提高图像的整体和局部对比度,并有效增强图像的细节,能有效解决管道机器人探测图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荣冰  张嘎  王富强 《岩土力学》2010,31(Z2):470-474
江苏省响水海上风电场位于响水县陈港附近海域。由于海上风机群桩基础复杂的工程特性,地基基础设计是该工程的技术难题之一。考虑了静力工况和循环风荷载工况,对响水2 MW风力发电机组群桩基础的变形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静力荷载工况下基础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考虑循环风荷载时的变形较静力荷载工况的方案略有增大;桩土系统随着深度水平位移和影响范围逐渐减小,竖向最大沉降量基本不变,影响范围有一定扩展;桩土系统的受力变形特性不仅取决于所受到的荷载组合,也取决于地基条件。  相似文献   

8.
王红根  熊一 《安徽地质》2022,(S2):120-122
近间距相同管径管道的探测是地下管线探测常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近间距管道的识别能力,对近间距相同管径管道的探地雷达反射波响应特征进行研究。为研究探地雷达对其识别的能力,分别建立了近间距相同管径不同材质的管道模型、近间距相同管径相同材质的管道模型,运用GprMax软件对其进行正演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近间距管道在水平投影面上相交一定范围内时,探地雷达能够识别所有管道。通过本次模拟,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意义,并为探地雷达在探测近间距管道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厚舜  田颖 《江苏地质》2019,43(4):627-631
根据我国近海海域地貌及地层组合,将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场地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区,即基岩覆盖厚(松散层厚度≥100 m)、基岩覆盖中等(松散层厚度为50~100 m)及基岩覆盖薄(松散层厚度≤50 m)的工程地质区。从区域稳定性、场地稳定性及地基稳定性3个方面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指出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大部分区段20 m以浅均有可液化砂性土,已构成风电场基础设计中需要防范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风电场基础设计时,对于基岩覆盖厚及覆盖中等的工程地质区,应选择更新统硬塑状黏性土或中密实的砂砾层为桩基持力层,而基岩覆盖薄的工程地质区可利用中风化岩作为桩基持力层。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如何提高深埋地下管线的探测精度是探测工作中的难点.在地铁盾构土建施工的工地,采用FDEM (frequency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法对埋深约16 m的成品油管道进行探测,第一步是经过地面测线X方向的探测工作,确定了目标管道的走向Y并缩小了范围,因为受干扰物体的影响,所以两种工作频率探测结果之间的定深误差很大,尚未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第二步是在经过距目标管道5.0 m处的两个孔内的Z方向进行探测,获得了离开目标管道较近“测线”上的Hz实测曲线;第三步是用Hz理论曲线与Hz实测曲线进行拟合反演,最终获得了定位、定深误差分别为20 cm、10 cm以内的探测精度,为地铁施工建设提供了精准的基础性技术资料.孔内Z方向的探测工作表明,“测线”离目标管道更近,又可以避开地面X方向测线上的干扰物的影响,可以提高探测精度.孔内探测是对地面X方向探测成果的检验,值得推广到对地面探测成果质量的验收中;采用拟合软件进行推断解释,是对探测数据的信息处理技术,将在FDEM法探测地下管线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燃气管网是城市能源输送的基础和保障,准确的管道平面位置和埋深是燃气公司运营管理、建立GIS系统的重要信息。近年来,PE管由于防腐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低压城镇燃气输送中,由于PE管为惰性材料,非金属、不导电、不导磁,确定其在地下空间的位置一直是管道探测领域的难点。通过分析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及其定位方法,研究了无示踪线敷设的PE管道在探地雷达中的成像特征及其与钢质管道、电缆等的区分方法,并分析了拐点、三通、带有套管的PE管道的确定方法,开挖验证了探测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研究结果对提高PE管道的探测精度,建立燃气管网信息系统,确保管道安全运营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东辉  甘伏平  张伟  韩凯 《中国岩溶》2020,39(1):95-100
微动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源地震勘探方法,当测点下方介质存在明显的速度变化时,HVSR曲线会呈现相应的异常形态。为探索该方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选择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内的大岩前村作为研究区,并在此开展野外试验。研究区发育有一条地下河管道,通过精准的洞穴测量,获得了此地下河管道的平面位置和洞高等信息。在研究区的地下河管道上方地面布设3条物探测线,均进行微动HVSR法测量,并用探地雷达法测量作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物探方法的异常位置与测线下方地下河管道的实际平面位置基本一致,证明微动HVSR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下河管道和溶洞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金属腐蚀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守本 《铀矿地质》2003,19(2):114-118
本阐述了金属腐蚀的危害性和金属管道腐蚀探测的迫切性,并介绍了几种具有探测腐蚀功能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海上风电出力变化范围大,且具有随机性.同时,海上风能一般春季、冬季较大,夏季、秋季较小,后半夜负荷低谷时段大,呈现明显的反调峰特性.大规模海上风电场接入电网运行时,风电功率的波动性会影响电网的频率及功率平衡.海上风电需要一定容量的储能系统,来实现平滑功率输出、跟踪计划出力、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等.本文针对大规模海上风电投产...  相似文献   

15.
结合城市排水管道探测实例,依据地质雷达工作原理,通过试验确定了探测排水管道的施工参数;与地震资料对比,地质雷达对已知地下空洞与土质疏松体的探测结果验证了方法与参数选择的有效性;例举了桥梁、信号塔、井盖、广告牌、地下线缆等干扰物在地质雷达剖面上的典型特征,并对管道周边土体不密实、水集中渗流形成的地下病害体进行了解释;根据工作经验,就地质雷达法地下病害体探测程序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穿越铺管技术(HDD)因具有埋深大、路由呈曲线状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油气管道的铺设。HDD对钻进轨迹的控制主要依靠随钻测量技术(MWD),受电磁干扰影响,管道工程竣工图与实际位置存在较大误差,而传统的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受管道材料物性的约束,无法准确探测该类管道。自主研发的惯性陀螺定位系统依靠航向和姿态传感器在管道内的运动,可以精准测算出管道的三维坐标。为验证惯性陀螺定位技术的探测效果,在点探机负压成孔后插入PVC管,利用超声成像仪实现可视化验管。二个深部油气管线精确探测实例表明,惯性陀螺定位系统与可视化验管工艺在油气管道铺设工程及管线检测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PCM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天青 《福建地质》2005,24(3):189-192
PCM是一种通过遥测地下管道中电流,既可进行管道定位又可用于管道防腐层状况检测的设备。阐述了PCM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用途。并通过福州市煤气中压管道防腐层状况的普查情况,对PCM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及检测过程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利用探地雷达进行隐埋管道探测时,管道对应的反射波在剖面上表现为类似双曲线的形态,利用该管道反射波可以确定管道位置和管道半径等参数。为了能自动提取出管道参数,提出了一种结合广义二次相关求管道反射波时差、Hough变换求到时和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管道参数自动提取方法。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自动、准确地从探地雷达剖面上提取出隐埋管道的位置和半径参数。  相似文献   

19.
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经模型实验和实际工程应用,对电阻率法探测高阻管道体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电测剖面与管道体走向不垂直时的异常特征及相关计算结果,指出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武钢正拟扩大生产,为避免在施工中误伤地下管道,中断水、电、气的供给,造成生产停顿,亟需查清地下铺设的各种管道.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承担了这项管道探查任务. 他们先对各种材料制成的管道进行了物性测定和试验,选定了有效的方法技术,在武钢3号高炉区实地探测.该区地下管道纵横交错,并且掩埋有废弃的铁板、铁块和管材;在地面和上空架设有各种用途的管道和工业电缆.这就形成了复杂的干扰场,给探管施工带来困难. 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中南所利用自己改装的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探测效果.经实地开挖验证,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