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杂的浅层气云使地下波场严重扭曲,地震剖面呈现模糊带,影响工区的构造认识和储层描述。品质因子Q是地震波在地层中的衰减属性,Q深度偏移是考虑了地层吸收衰减的偏移成像技术,是提高气云区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是当浅层气云和深层底辟构造复杂发育时,常规Q场建模的精度往往不能满足Q偏移精细建模的需求。为解决以上难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全波形反演(full wave inversion, FWI)约束Q场建模技术思路:基于常规网格层析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利用FWI技术精细刻画速度异常进而约束Q模型的建立。这一“常规层析-FWI-Q反演”迭代的技术思路在白云凹陷Q深度偏移成像中得到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气云模糊区的成像质量,而且避免了油气勘探认识的多解性,证明了FWI约束Q场建模和Q深度偏移技术方法对改善复杂气云发育区的成像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方法利用高斯束传播算子计算层析核函数,能够提高速度模型反演的精度与稳定性,但尚未引入地质先验信息有时会导致反演结果缺乏地质意义。基于此,通过引入预条件模型正则化算子,推导得到构造导向滤波约束下的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构造导向滤波算子的构建。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计算构造的结构张量,利用各向异性光滑算子加入地质构造特征作为反演的正则化约束条件。该方法完全基于数据驱动,实现了对层析反演的"软约束",既缓解层析反演求解的多解性,同时又提高反演分辨率,得到更加符合地质认识的高精度速度模型。数值模拟实验及实际数据应用验证了构造导向滤波下的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南海琼东南盆地陵A油田由于中深层发育复杂断块以及纵横向地层速度变化剧烈,导致该地区资料信噪比低、难以建立精确的速度模型,以致地震成像结果不可靠。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通过精细速度建模以提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精度。为此,采用一种基于地质构造约束的高精度3D速度建模方法,在层析成像速度基础上引入断层和层位解释数据,对层析反演速度进行控制,设计了新的速度模型更新策略。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导向速度建模流程提高了断块区域3D速度场精度,进而提高叠前深度偏移的剖面质量,为精细层位解释和断块构造的落实提供了优势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层析反演是速度建模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结合偏移成像在成像域进行波动方程线性化走时层析速度建模是当前比较实用有效且精度较高的技术组合。文中首先给出了高斯束偏移提取方位—反射角度道集的方法,之后从高斯束偏移角度道集出发,在波动方程的一阶Born近似和Rytov近似下,推导了成像域波动方程线性化走时层析方程及其显式表达的层析核函数,并利用高斯束传播算子计算该核函数。基于高斯束传播算子的偏移成像与层析成像相结合进行深度域速度建模迭代及偏移成像,体现了速度建模与成像一体化的思想。数值计算及实际数据应用证明了基于高斯束传播算子的层析成像与偏移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波阻抗反演对水合物识别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由于地震波形数据缺少低频信息,在地震数据波阻抗反演时,一般要利用测井信息提供低频约束,但在我国南海水合物调查中,由于测井资料少,使得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常用的无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方法采用层速度建立初始模型,但常规速度分析方法密度低、精度不高,导致补偿的低频信息成分不丰富。针对这一限制,这里提出利用高密度速度分析方法获得层速度建立初始模型,该方法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对空间上的每一道,时间上每一个样点都进行分析,尽可能利用了数据的走时,能为阻抗反演提供低频成分更丰富、分辨率更高的初始模型。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到的波阻抗反演结果与水合物特征对应良好,能取得良好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6.
井间资料约束下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多井约束的随机逆反演方法,结合井间地震反射成像与测井资料,首先对反射成像后的井间地震数据进行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进而从反演剖面中抽取一定量的反演道作为虚拟井数据,结合测井数据对地面地震数据进行井地联合反演。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的试算表明,井地联合反演可以为地面地震测井约束反演提供更多的约束条件,从而提高了地面地震反演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以直射线和弯曲射线初至波层析反演技术重建的速度为偏移速度,采用波前扩展外推方式求解程函方程,求取了成像区域内各节点初至波时间场,应用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技术对复杂模型叠前数据进行全平面偏移成像,成像结果表明:弯曲射线层析反演方法获得的速度场较直射线层析结果对速度异常体的刻画更准确,以弯曲射线层析反演速度场作为偏移速度可以获得较好的偏移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8.
波形反演利用地震资料的相位和振幅信息对速度进行建模,是当前分辨率最高的速度估计方法。波形反演对初始速度场具有较高的要求,当初始速度场和真实的速度场相差较远时,容易产生周波跳跃问题。通常在进行速度反演时,采用多尺度方法减轻波形反演的非线性,然而当实际地震资料中缺少大偏移距和低频数据时,多尺度方法不再适用。此外,计算效率也限制了波形反演的应用。因此,这里提出基于GPU加速的包络波形反演来获取包含长波长信息的初始速度场,并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Marmousi模型的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浅层速度异常体会对深度域的成像造成构造畸变,精细刻画出异常体的形态非常耗时,同时需要处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地质知识。浅层用于估算剩余时差量(RMO)的有效偏移距范围有限,导致精确刻画出速度模型变得更加困难。倾角约束的非线性层析成像反演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在成本函数中引入局部相干同相轴的倾角项,使更新后的速度模型能够匹配期望倾角,从而达到精细速度建模的目的。实例验证了倾角约束的层析反演速度建模技术,能够解决小尺度速度变化问题,改善异常体引起的同相轴下拉现象,提高深层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0.
南海珠江口盆地HZ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纵、横向变化剧烈,导致常规建模反演方法预测碳酸盐岩储层不适用。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对现有常规井插值建模反演方法进行了改进,以碳酸盐岩的沉积相信息和地震属性信息来约束建模反演,将不同尺度的沉积相信息、地震属性信息以及测井信息进行匹配融合建模,提出了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相控多信息融合建模反演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应用新的建模反演方法能有效提高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精度,该方法适用于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储层。  相似文献   

11.
印度河盆地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沉积盆地、发育许多具有勘探潜力的大型圈闭。受该地区低勘探程度的影响,难以利用地震反演技术获取足够的岩性信息用于储层预测。这里提出一种构建虚拟井的地震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地震偏移速度获得井的低频速度信息,通过一定的关系式将90°相移反射振幅资料进行转化,补充井的高频速度信息,并且结合临区先验信息拟合井的密度曲线,由临近工区的实际测井曲线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在实例应用中,对三维工区内的砂体展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无井反演方法预测结果与本区域地质认识一致,提高了初期勘探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炮初至的近地表层析反演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射线追踪、层析反演方法原理以及层析反演数值求解算法,提出了利用大炮初至直接建立初始地震模型,由小折射和微测井进行约束的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处理流程,提出了基于多次回溯的高精度快速射线追踪算法和层析反演数值求解算法。采用双重网格技术提高正演模拟计算精度和层析反演的成像质量,另外,充分考虑多种质量控制方案,确保最终的反演速度模型精确。设计了10种不同地表地质条件的理论模型,进行模型试算,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反演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阻抗反演是利用波阻抗与介电常数关系开展地下介质参数估计的重要技术,在探地雷达以及叠后地震资料解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常规阻抗反演需要钻孔或测井曲线作为约束项,约束项信息直接影响阻抗反演的估计精度。在缺少钻孔数据的实际应用中,如何开展探地雷达阻抗反演是该方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速度分析的探地雷达阻抗反演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基于多偏移距雷达数据开展速度谱分析和Dix反演,以获得不同深度的速度信息作为阻抗反演的约束项;同时,采用K-means方法自动拾取速度谱信息,大大降低了常规人工拾取误差,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典型随机土壤介质模型,验证了本文方法在无钻孔条件下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介电常数估计结果,并测试噪声适应能力强。最后通过美国密歇根州Wurtsmith AFB,in Oscoda区域的探地雷达数据测试了本文提出方法在探地雷达实测数据参数估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等复杂区的油气勘探潜力较大,但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常规偏移成像的精度不够,给解释带来了诸多困难。根据其地质特点,围绕高精度成像的需求,开展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研究,形成了配套的技术策略,为其进一步改善复杂区的成像精度,落实勘探目标奠定了基础。在该配套技术中:基于真地表的速度建模技术可以通过真地表数据准备来解决现有大圆滑偏移基准面对成像波场的改变、初至层析近地表建模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反射建模技术在近地表应用的不足、多信息约束速度建模可提高速度模型的可靠性、各向异性假设的成像技术更加接近复杂构造地下介质的假设,这些技术的配套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复杂区成像位置的精度和准确度。在实际资料中的应用充分说明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地表速度建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速度是反映地下构造和岩石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近地表速度的精度直接影响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静校正、速度分析以及最终成像的效果。目前常用的近地表建模方法和技术多基于高频近似的射线理论,不能满足当前近地表精细建模的需求。通过对微测井、折射波法、面波法、走时层析以及全波形反演等近地表建模技术的全面调研,总结了它们的适应性、优缺点及研究应用现状,指出联合走时层析与波形反演的技术方法在时间域分步骤、多尺度的反演策略是近地表高精度建模的有效手段和发展方向,能有效提高建模精度,适应高精度成像要求。该方法在近地表的矿产普查、工程物探、油气勘探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推导了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分析公式,提出一种共散射点(CSP)道集与角道集串级优化叠前偏移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CSP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取初始速度,利用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进行速度更新。实现步骤概括为:将叠前地震数据映射为CSP道集,利用CSP道集叠加速度谱拾取能量团获取均方根(RMS)速度场;通过Dix公式将RMS速度转换为层速度作为层析的初始输入速度,基于ADCIGs实现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反演,最终得到高精度的叠前偏移速度场。断层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岩石物理建模是叠前反演前重要的基础工作。以致密砂岩储层为目标,剖析了岩石物理建模涉及的主要过程。将测井评价与岩石物理建模视为迭代过程,测井评价提供岩石物理建模的输入数据,岩石物理建模控制测井评价参数的质量。在测井参数具有较高质量的情况下,优选岩石物理建模方法,优化关键参数,较为准确地预测了横波速度等弹性参数,为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利用岩石物理解释模板对叠前反演纵横波速度体进行了解释,提高了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精度,在鄂尔多斯盆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主要目的层葡一组油层沉积环境属于三角洲前缘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层薄且横向变化快,现有井网控制程度低,采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结果精度达不到开发要求。本文提出在相控下将所掌握的地质知识与概率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应用随机模拟算法在目的层内均匀准确地建立伪井,并与实际钻井资料协同建模进行高分辨率薄互层井约束反演预测储层。其结果经钻井证实,钻遏砂岩厚度符合率达76%钻遇有效厚度符合率达73%,表明该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地层信息,提高薄差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井间地震资料中蕴含丰富的地下储层岩性和物性信息,利用井间地震直达波初至信息,通过层析反演可以得到两井之间的速度剖面。通过对井间地震直达波振幅衰减信息的处理,可以实现井间的吸收衰减层析成像。基于井间地震直达波射线路径的一致性,提出了井间地震时域直达波走时层析反演和频域质心频率衰减层析同步反演方法,增加了约束条件,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对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速度和吸收衰减同步反演方法,提高了速度层析反演精度,得到了对油气更为敏感的衰减属性,增强了井间地震在储层描述和油气预测中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共聚焦点道集偏移速度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偏移速度建模可在多种道集实现.基于等时原理和差异时移分析,提出了共聚焦点道集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偏移速度的更新是利用约束参数迭代反演实现,模型的参数化主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为适应横向变速,选用了垂直速度梯度参数.模型试算表明:偏移速度相对误差在0.25%范围内,反射层深度误差小于1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