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勒泰南缘诺尔特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十分发育,其中正格河一带出露一套片理化蚀变流纹岩与含凝灰质英安流纹岩的岩石组合,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前人将其划为石炭纪红山嘴组a段。本次工作对其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为早泥盆世(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400.4±3.6)Ma),时代不同于红山嘴组所属的石炭纪。其岩性明显区别于红山嘴组b、c段地层,且稳定成规模出露,故对此套流纹岩组合进行了重新厘定,暂命名为正格河火山岩。岩石Si O2含量在69.77%~75.16%,里特曼指数为1.26~1.70,(Na2O+K2O)介于5.90%~7.28%,A/CNK值介于0.88~1.16,显示钙碱性、偏铝质岩石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REE介于189.20×10-6~308.47×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5.82~7.86),铕负异常(δEu=0.45~0.75),具有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作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正格河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河北沽源张麻井铀-钼矿床赋存在张家口组第三段流纹岩与流纹斑岩、石英斑岩的接触带附近,主要受隐爆角砾岩控制。研究表明,张麻井铀-钼矿床赋矿流纹岩、流纹斑岩和石英斑岩的锆石具有清晰的环带结构,Th/U比值高,属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12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36~144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8.6±1.4)Ma(MSWD=2.4);流纹斑岩11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36~145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0.2±1.6)Ma(MSWD=2.2);石英斑岩11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32~147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6.2±2.9)Ma(MSWD=1.8)。由此可见,流纹岩、流纹斑岩和石英斑岩的同位素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指示火山喷发和斑岩就位发生在早白垩世早期,与滨西太平洋成矿域以火山岩为赋矿主岩的热液型铀矿的围岩形成时代一致,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早白垩世早期次火山岩与同期火山岩的接触带附近是寻找铀矿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牦牛山组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东昆仑水泥厂地区造山后火山-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地层之上,其形成时代的研究对限定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方法,对火山-沉积盆地内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的流纹岩夹层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743-2)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23.2±1.8Ma,盆地西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820-1)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08.2±2.4Ma,盆地西缘和南缘牦牛山组中上部碎屑岩中流纹岩夹层(B705-1和B656-1)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分别为404.9±4.8Ma和399.6±2.8Ma。它们代表了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由此可以限定水泥厂地区牦牛山组形成时间为400~423Ma。上述年代学结果较为精确地限定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构造年代。流纹岩中2486~920Ma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发现,说明东昆仑南的变质基底和扬子板块变质基底类似,是晋宁期0.9~1.0Ga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时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精确厘定莲花山铜矿的成矿时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定年测定。实验结果共获得4组年龄数据,第1组有1个锆石,206Pb/238U年龄为343Ma±2Ma;第2组1个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64Ma±2Ma;第3组有1个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56Ma±2Ma;第4组有17个锆石,206Pb/238U年龄在240~249Ma之间,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6.4Ma±1.2Ma(N=17)。结合所测锆石的CL图像特征,确定花岗闪长斑岩就位发生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5.
对伊通地区的放牛沟火山岩,以及后期侵入该火山岩的后庙岭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3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合大多数锆石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3~3.55),暗示了它们的岩浆成因。放牛沟火山岩由变玄武安山岩和变安山岩组成,其中变安山岩样品中锆石2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为3组:420±4 Ma,402±3 Ma及280±1 Ma,其中280±1 Ma代表了安山岩的形成年龄;变玄武安山岩样品中锆石30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为两组:401±1 Ma及279±1 Ma,后者代表了玄武安山岩的形成年龄;后庙岭花岗质侵入体中锆石18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56±2 Ma。上述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放牛沟火山岩形成于早二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早古生代。对后庙岭侵入体的定年结果,进一步暗示放牛沟多金属硫铁矿床的成矿时代为二叠纪。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出露较多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包括先前认为是古元古代的兴华渡口群、新元古代的佳疙瘩组和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倭勒根岩群,但一直缺少精确的年代学依据。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这3个变质岩群的原岩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显示,兴华渡口群中绿泥石白云母片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0.1±4.3Ma(n=11,MSWD=1.6),佳疙瘩组中长英质糜棱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12.0±2.9Ma,倭勒根岩群中绿泥绢云片岩最年轻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91.7±11.9Ma,年龄最密集区加权平均值为516.7±4.5Ma。锆石图像特征及Th/U值均显示岩浆型锆石特征。综上所述,扎兰屯地区出露的兴华渡口群、佳疙瘩组和倭勒根群形成时代均为早古生代早期,而非先前认为的"前寒武纪"。同时,上述年龄谱系表明,该地区在480~500Ma和500~530Ma存在2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应与东北地区晚泛非期岩浆-变质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7.
满洲里达石莫盆地火山岩系由下部的铁镁质火山岩组合、中部的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和上部的铁镁质火山岩组合所构成,并有花岗斑岩侵入。SHRIMP锆石U-Pb年龄表明,流纹岩和花岗斑岩锆石的206Pb/238 U年龄分别为143.3±1.3Ma和143.0±1.8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同为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结合已有的高精度锆石U-Pb年龄数据,可将达石莫盆地及大兴安岭北部原塔木兰沟组、原上库力组、原梅勒图组火山岩中的铁镁质火山岩组合(年龄大于145Ma的部分)归入塔木兰沟组,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年龄为145~130Ma的部分)归入上库力组,年龄小于127Ma的部分铁镁质火山岩组合归入梅勒图组。依照中国东部、俄罗斯东部和蒙古东部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主要赋存在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与次火山岩接触带附近的事实,推测达石莫盆地流纹岩与花岗斑岩的接触带是铀矿勘查值得关注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海拉尔盆地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楚2井南屯组(K1n)和楚3井兴安岭群(J3xn)6个流纹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以便精确限定盆地内火山岩形成的时代以及火山活动与盆地形成和演化之间的关系.6个流纹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并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48 ~2.41),表示其为岩浆成因.楚2井南屯组(K1n)1个流纹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介于123~ 134Ma之间,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27±2Ma,代表了该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楚3井兴安岭群5个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20±1Ma、127±4Ma、125±1Ma、125±1Ma和126±1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并非前人确定的晚侏罗世.除了上述年龄外,流纹岩中还存在140~168Ma的捕获锆石,这与区域上出露的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相吻合.根据上述定年结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海拉尔盆地南屯组和兴安岭群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火山活动时间为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这与我国东部中生代火成岩活动的年代一致.从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定年结果及其空间展布来看,海拉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应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有关,即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造山带纳赤台群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中岩石组成复杂的重要岩石地层单位,长期以来对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格尔木南水泥厂地区出露的纳赤台群石灰厂组流纹岩进行了高精度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流纹岩中13个岩浆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50.4 ± 4.3 Ma,它被解释为火山作用年龄,由此限定纳赤台群石灰厂组火山岩段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   相似文献   

10.
栾燕  何克  谭细娟 《地质通报》2019,38(7):1206-1218
利用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实验室Agilent 7700X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Photo Machines Analyte Excite 193nm激光,在激光频率为5Hz,束斑直径为35μm条件下,对91500、GJ-1、Ple?ovice和Qinghu 4个标准锆石进行了原位微区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91500标准锆石20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1059~1070Ma,~(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63.8±6.6Ma;GJ-1标准锆石28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601~610Ma,~(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605.4±3.0Ma;Ple?ovice标准锆石28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36~341Ma,~(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38.8±1.4Ma;Qinghu标准锆石40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158~165Ma,~(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9.9±0.7Ma。上述结果表明,91500、GJ-1、Ple?ovice和Qinghu 4个标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都在误差范围内,且年龄加权平均值与前人报道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同时,4个标准锆石的微量元素结果基本落在前人文献报道的范围内。从4个标准锆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可以看出,稀土元素的相对含量较准确。以上结果表明,建立的测试方法实现了对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分析数据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对黑龙江省东部敦—密断裂以南的太平岭边缘隆起带上的黄松群杨木组石榴黑云片岩和阎王殿组黑云石英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杨木组石榴黑云片岩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峰值年龄分别为281.8 Ma、317.2 Ma、424.7 Ma、529.3 Ma;阎王殿组黑云石英片岩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峰值年龄分别为310.4 Ma、384.4 Ma、484.7 Ma;两个组所获得的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80±4 Ma和285±8 Ma。此外,前人对黄松群研究结果表明其变质作用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因此,黄松群时代为二叠纪,海西期和加里东期岩浆岩构成了黄松群沉积物源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郭俊  马富财  杨文  成林强  李鹏  郭雪峰 《地质通报》2016,35(9):1517-1521
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所截切的英安岩中获得锆石~(207)Pb/~(206)Pb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70±19Ma,认为英安岩为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一次裂解事件的产物.同时,据安山岩锆石U-Pb年龄谐和度(102)较好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436±4Ma及英安岩锆石U-Pb年龄谐和度(104)较好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153±2Ma和160±2Ma,表明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存在构造复活或构造追踪现象。这一认识为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积累了新的资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滇东南瑶山群的原岩年龄以及后期经历的岩浆-变质-构造事件年龄,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阴极发光(CL)分析和光学显微分析显示瑶山群的锆石组成比较复杂,可以分为继承锆石、变质锆石、深熔锆石/岩浆锆石等几大类。除少量测点207Pb/206Pb年龄为新元古代外,继承锆石206Pb/238 U表面年龄变化范围集中在235±1.7Ma~261±3.6Ma,加权平均值为250.8±9.8Ma(N=4,MSWD=4.1);深熔/岩浆锆石206Pb/238 U表面年龄显示出~85Ma和~75Ma两个峰值;变质增生锆石206Pb/238 U表面年龄为49~30Ma,且主要集中在32Ma、37Ma和42Ma左右。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初步推测:250.8±9.8Ma的继承锆石峰值年龄表明,瑶山群主体的原岩时代可能不早于二叠纪;变质锆石、深熔锆石/岩浆锆石的206Pb/238 U表面年龄可分为~85Ma、~75Ma、~42Ma、~37Ma和~32Ma等5组,可能代表了红河断裂南段自燕山晚期以来5期较强烈构造-岩浆-变质事件的时限。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鄂温克旗头道桥地区的大牛圈—乌其哈锡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在岩体中零星出露,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85±6)Ma;二长花岗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59±11)Ma、(292±6)Ma、(288.3±2.9)Ma;花岗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303±8)Ma。根据上述年龄分布情况及该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均表现出同源、同期的产物特征,故认为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为(285±6)Ma。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大牛圈—乌其哈锡地区造山晚期花岗岩体应该是兴安微板块与松嫩微板块碰撞拼合晚期阶段的产物,故两微板块的拼合时间发生在至少285 Ma以前。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中部的舞阳凹陷长期被认为是一新生代盐湖盆地。它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由新太古代–古生代地层组成,盆地沉积物为新生代碎屑–化学岩系。最新钻探发现盆地南缘发育一套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与红色砂砾岩互层,总厚度达一千多米。作者对粗面岩(WY-1)和粗安质火山角砾岩(WY-2)开展了岩性组合、区域地层对比划分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锆石多具有生长振荡环带,个别锆石显示核-边结构。WY-1样品中25颗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1±1.0 Ma(MSWD=0.87);WY-2样品中4颗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2.5±9.8 Ma(MSWD=5.0),两者的年龄比较接近,表明火山岩形成于133 Ma左右,属中生代早白垩世,盆地地层并非前人认为的全部属于新生代。藉此,我们认为舞阳凹陷乃至周口盆地的发育始于早白垩世或更早,是扬子–华北古板块碰撞之后秦岭造山带岩石圈伸展的结果。WY-2样品中其他13颗继承锆石或继承核的~(207)Pb/~(206)Pb年龄介于1033~2931 Ma,与华北克拉通南缘主要岩性的时代一致。火山岩中的早白垩世锆石ε_(Hf)(t)为-21.82~-19.10,t_(DM2)变化于2.39~2.56 Ga之间,与太华超群中部地层年龄和特征吻合,表明火山岩主要源自华北克拉通南缘深部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学前缘》2017,(2):186-201
对出露于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带"、行政区辖属伊通县发展乡一带的"大黑山火山岩"-安山质凝灰熔岩、片理化流纹岩分别采样并挑选锆石,经LA-ICP-MS定年,查明安山质凝灰熔岩74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介于1 873~240 Ma,其中~(206)Pb/~(238)U年龄值介于317~240 Ma的69粒锆石均显示出岩浆成因特征,表明研究区自晚石炭世晚期便存在火山事件,火山喷发活动于早、中二叠世发展至峰期,该火山岩形成于晚石炭世晚期至晚二叠世,并于早、中三叠世遭受了岩浆作用;古元古代、中元古代、中泥盆世及早石炭世锆石具碎屑锆石特征,可能为被捕获的古老锆石。片理化流纹岩38粒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介于307~240 Ma,且均显示出岩浆成因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至晚二叠世,并遭受了印支期岩浆作用。所研究的"大黑山火山岩",前人多认为其与同地区桃山组地层时代相当,为早志留世或中志留世,但本文所获该火山岩的年龄表明二者年龄时限完全不同,故大黑山火山岩与桃山组地层应完全要剥离开来,分属不同时代残留的构造岩片。上述火山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表现出类似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的特征;在Th-Ta-Hf/3三角图和Nb/Th-Zr/Nb和Nb/Yb-Th/Yb构造环境判别图中投点在火山弧火山岩、活动大陆边缘附近,表明该火山岩可能与当时古亚洲洋板块向松嫩地块俯冲所形成的火山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红山子盆地火山岩系岩石地层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大兴安岭南部中生代火山岩系岩石地层单位存在的时间跨度大、不同岩石地层单位时代重叠的问题,选择红山 子盆地火山岩进行SHRIMP 锆石U-Pb 测年,并结合其它地区已有的锆石U-Pb 年龄数据和岩石组合特征对比火山岩系岩石 地层。红山子盆地2 个碱性流纹岩样品(HS505 和HS102)和1 个高钾钙碱性流纹岩样品(HS601)所含锆石均具有明显的 振荡环带,Th/U比值高,属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SHRIMP 锆石U-Pb 测年结果表明,样品HS601 的10 个分析点的206Pb/238U 年龄变化范围为150~160 Ma,加权平均值为(156.5±1.6)Ma,MSWD=1.11;样品HS102 的11 个分析点的206Pb/238U 年龄范 围为153~159 Ma,加权平均值为(154.7±1.7)Ma,MSWD=0.77;样品HS505 的14 个分析点的206Pb/238U 年龄变化范围为 151~160 Ma,加权平均值为(156.5±1.4)Ma,MSWD=1.16。可见,红山子盆地火山岩的年龄范围为157~155 Ma,属晚侏 罗世早期。红山子盆地火山岩以高钾钙碱性流纹岩- 碱性流纹岩组合为特征,与新民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且层位 相当,应归入新民组。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原划归满克头鄂博组和玛尼吐组、但地质时代属晚侏罗世的长英质火山岩组合应 改归新民组,修正后的新民组与冀北-辽西髫髻山组或蓝旗组和大兴安岭北部塔木兰沟组铁镁质火山岩组合的地质时代一 致,显示出中国东北部晚侏罗世火山岩组合具有南北分带性。  相似文献   

18.
广西苍梧县宝山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区的东南部,是一个与石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区内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了3件花岗闪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3.7±1.2 Ma、435.0±1.2 Ma和449.7±2.3 Ma;1件细粒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0.4±0.5 Ma,2件石英斑岩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5.4±0.7 Ma和92.5±0.5 Ma。本文认为,宝山矿区存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等多期岩浆活动,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斑岩锆石U-Pb年龄揭示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这些高精度花岗岩锆石U-Pb测年数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瑶山地区的岩浆活动及其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大兴安岭满归地区新元古界—下寒武统大网子组变中酸性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大网子组由变安山岩、变英安岩、变流纹岩和少量变晶屑凝灰岩组成,缺少板岩、变砂岩、片岩等沉积岩夹层。通过对变安山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其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9±1) Ma,表明大网子组变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早侏罗世早期,非前人认为的形成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额尔古纳地块早侏罗世火山岩为漠河盆地提供了物源,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在早侏罗世处于火山-岩浆弧构造背景。该研究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过程中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敖汉旗朝吐沟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立新  任邦方  滕飞  张永  谷永昌  郭虎 《地质通报》2015,34(8):1493-1501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一带的朝吐沟组由变基性岩、变质酸性火山岩夹云母石英片岩组成。采用LA-ICP-MS技术,对朝吐沟组2件变流纹岩样品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59.4±1.4Ma和360.3±1.4Ma,即晚泥盆世法门期,表明朝吐沟组形成于晚泥盆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早石炭世。朝吐沟组火山岩石组合为变玄武岩和变流纹岩,显示出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特征,揭示该区在晚泥盆世处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