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东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在土壤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田空间位置之间建立模型,构造最优的油气资源预测模型. 以土壤54项地球化学指标以及XY坐标值共同作为模型输入层,以样本是否在油气田内(1代表油气田内,0代表油气田外)作为模型输出层,基于随机抽取的油气田内和油气田外各500个土壤样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结果显示,多次训练后识别准确率保持在90%左右,说明该模型分类效果较好,可用于油气资源预测. 利用该模型获得了松嫩平原11 291个土壤样本的含油气概率,并绘制了油气资源预测图. 研究表明,神经网络对于解决复杂的非线性地质问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组分虽然不是油气的基本组分,但它们种类繁多,与油气烃类的生成运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针对与油气田伴生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找油气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油气评价的有效微量元素指标主要为Hg和w(V)/w(Ni)、w(V)/w(Fe),其次为w(N)/w(Org.C)、Pb、U;微量元素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环状,即油气藏上方为低值区,油气藏边缘为高值异常区。  相似文献   

3.
在认识微生物油气勘探原理的基础上,对微生物油气勘探常用指标进行了分析。油气田上方的微生物异常与背景区有明显差异,油田与气田上方不同指标的异常特征亦不同,表明地表微生物可应用于油气勘探。研究发现,甲烷氧化菌、丁烷氧化菌、专性烃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等在油气田上方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顶端异常特征,专性烃氧化菌在气田上方显示稍弱,甲烷氧化菌在油田上方显示稍弱。  相似文献   

4.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分析测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周国华 《岩矿测试》2010,29(3):296-300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测试方法及质量监控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随着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和核心,作为关键支撑技术的分析测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是要求分析测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满足区域地球化学编图、环境监测及变化研究的需要,建议以现有54项指标分析测试方法及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某些介质及测试指标的分析测试水平;二是要求开发形成能满足多介质分析、多指标测定、经济有效的一整套分析测试方法体系,以适应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量元素方法进行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大量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于油气田上方地表土壤中产生的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的原因,主要有“电场作用理论”和“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两种理论假说.大量实践证明,地下数百米,甚至几千米的微量元素能够近乎垂直地迁移至地表,在油气藏正上方生成某种晕状异常.地球化学晕的宽度接近下伏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宽度.因此,可以根据油气田上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通过对大庆喇嘛甸油田B层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铀(U)、锶(Sr)两种元素可以作为油气的指示元素.油田上方土壤中铀元素含量一般呈现微弱的低值异常,而在油田边缘出现高值异常.锶元素在油田上方土壤中表现为高值异常.根据地表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异常,可以确定油藏边界位置,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安徽江淮地区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兴仁  周俊 《安徽地质》2012,(2):123-129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作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工作,以快速查明表层土壤及其背景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为目的.本文以安徽江淮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为基础,对安徽江淮地区耕地土壤及其母质中主要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得出:(1)大多数地区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深层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2)各地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主要受成土母质类型控制,说明其成因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等因素有关;(3)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受施肥、灌溉和耕作方式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我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系列成果是我国基础地学数据库系列中重要的地球化学数据资源。以全国30个省(区、市)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取数据,按照统一建库标准,首次汇总建成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准确、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信息,在地球化学编图、元素分布特征研究、地质环境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宏观决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地总结了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结构与内容、建设方法、质量控制措施、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数据库成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Br和I是卤族元素的重要成员,I用于油气勘查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但是,目前还未见到国外有关Br元素勘查油气的报道。应用松辽盆地中部8.15×104km2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在研究土壤Br元素近地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试验了表层土壤Br和深层土壤Br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对油气的指示意义。在松辽盆地中部发现了表层土壤Br的地球化学巨省和深层土壤Br的地球化学巨环,它们与油气富集区带、大中型油气田和火山岩油气藏相联系。土壤Br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油气微渗漏是表层巨省和深层巨环形成的主要机制,因而,土壤Br元素也是战略性油气地球化学填图的一个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应用油气化探方法 ,在柴达木盆地冷湖、涩北、南八仙油气田上进行了有效性试验 ,烃、△ C、Hg、Ks等指标在油气田上方都有很好的异常反应 ,且异常组合各有其特点 ,初步总结了油田、气田、油气田上的化探模式 ,为该地区化探异常评价和油气预测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场气田地表微量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田上方地表微量元素的分布与油气田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即在气田上方形成环状和顶端异常。通过微量元素与渗漏烃分析,发现新场气田的Cd不仅与烃类相关,而且与Mn聚为一类。利用中子活化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仅发现了天然气中含有微量元素,而且还证明其以钠米微粒的形式被上升气流运载迁移到地表,在气田地表形成微量元素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11.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5,29(2):110-110
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区域地球化学样品质量检查要求,区域地球化学样品质量检查组对2004年度承担区域化探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的省、区及有关研究所实验室质量进行了检查和验收。其中承担区域化探样品分析实验室6个,共完成分析项目7个(13个图幅)。承担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实验室14个,承担分析项目17个,已完成分析项目3个。  相似文献   

12.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是针对第四纪覆盖区开展的以基础地质、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调查与评价工作,包括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两个层次的工作内容。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展的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相关省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广大地质工作者应紧紧抓住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为“三农”服务这一新的历史机遇,积极构建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框架,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何邵麟 《贵州地质》2011,(4):318+314-318,314
2011年8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对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贵州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贵阳中心区)"成果报告和"贵州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贵  相似文献   

14.
油气化探指标在大港油田已知油气田上方均有很好的异常反应,表明油气化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捕捉到反映油气藏的真实地球化学信息,对寻找和确定油气田的赋存位置及大致规模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根据它们的异常特征总结了大港油田的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今后开展油气化探评价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谢薇 《地质与勘探》2011,47(3):524-530
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土壤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大型数据库,若能将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应用于油气化探中,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本文选择对盐池县油气田区域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油田区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值出现异常,并且元素的异常与油气田的存在密切相关.通过对元素的平均含量、相关性及其对油气田的反映分析,发现异常元素Cu、Fe、Mn、V、Cl、S是该油区有效的化探指标.本研究有利于扩大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的应用范围,使其不仅用于评价生态环境,还可以应用于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针对第四纪覆盖区开展的以基础地质、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公益性调查与评价工作,其成果可广泛服务于资源、农业、生态及城市规划等多领域.本文在介绍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产生的时代背景、工作方法及全国多目标调查取得的主要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评价方法和思路,该评价结果可以为贵阳市地区土地资源宏观分等定级提供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S、H2、N2、O2及多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探讨它们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以四川盆地某些油气田上方土壤、岩石的试验结果,提出微量金属元素找油气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统计分析了我国1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或地区的主要油气化探指标强度及变异特征,提出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划分准则。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自西向东地球化学背景场渐渐降低,即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是:西部盆地为高区域背景场,中、东部和近海盆地为中等区域背景场,东北部盆地为低区域背景场的分布特征。变异性则不断增高,即自西至东由均匀场向非均匀场变化的规律。烃类湿度系数具有西干东湿的变化趋势。讨论了六盘山等盆地的分区场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生态地球化学危害效应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地球化学环境监测-机理研究相结合的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基本思路。根据当前中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的现状,举例说明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累积、土壤环境变化、生态效应机理的若干研究方法,提出了预测预警成果体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长期以来一直是采用间接方法对实际样品元素分析质量进行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地球化学样品的整体分析质量,但是当实际样品和外部质量控制样品含量范围差别较大时,间接评价的效果会减弱。本文从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大部分元素符合标准(对数)正态分布的规律出发,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元素含量正态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元素含量实际正态分布图和标准正态分布图的重合度直接评价元素的分析质量。运用整套方法对实验室分析的江西某地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正态分布检验表明微量元素需要通过对数转换才能进行正态分布分析,该地区钛、钨、铬等元素不适合用本方法进行质量评价;钴、汞、镓等18个元素的重合度都在0.9以上;氧化钙和氧化钠重合度小于0.9,样品实际结果分析表明需降低分析方法检出限,提高低含量氧化钙和氧化钠的分析质量。本方法对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数据质量的直接评价作了有益的尝试,可以作为现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质量评价办法的参考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