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大地电磁测深中,观测结果常受静态效应的影响而发生畸变,增加了资料解释工作的难度。基于小波分析理论,提出使用Daubechies小波分解对有静态效应测点进行有效识别。建立含有静态体并镶嵌有高阻异常体的地垒模型,分别采用中值滤波方法、相位法和小波分析方法进行了静态效应的校正。结果表明:相位法校正结果不稳定,相对误差随频点起伏较大;中值滤波方法在高频段误差较大;基于多尺度小波分析校正方法比较稳定,误差基本不超过5%,能够有效的压制静态效应。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某区大地电磁(MT)实测数据进行了静态效应识别和校正,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CSAMT的静校正应用——联合反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  刘宽厚  李貅 《西北地质》2010,43(2):38-43
CSAMT方法应用在地下近地表存在电性横向不均匀体时,在双对数坐标系中视电阻率曲线会出现沿着视电阻率轴平行移动的现象,称之为静态效应。静态效应对深部电性结构处理解释结果影响重大,需对其进行合适的校正。笔者介绍了目前通常使用的几种静态校正方法,并且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各种方法,我们选择了时间域的瞬变电磁法和频率域的可控源电磁测深做联合反演,用精度较高的瞬变电磁数据校正受静态影响的可控源测深数据。在甘肃某地进行的铅锌矿CSAMT勘探中,应用联合反演法对可控源测深做静态校正,处理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大地电磁测深法中的静位移是国内外专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虽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但各种方法都有其效果与弊端.从大地电磁场基本理论出发, 讨论了大地电磁测深法及其衍生方法的静位移问题, 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大地电磁场静位移校正方法, 利用最优估计和迭代的思路将平面聚类法和首枝重合法结合起来, 解决不同成因产生的静位移效应, 并使其完善为能够实现大规模资料处理的方法.使用理论模型响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并且通过实测数据的应用结果与已知信息的对比分析,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中山某地区隐伏断裂位置与发育情况并与地质推断相互验证,应用大地电磁法(MT)对其进行勘查研究,共布设了2条MT剖面,获得95个测深点。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可信度,野外施工时采用多种手段来避免区内的人文干扰和电磁干扰:测点位置选取时尽量避开高压线、保证接地电阻小于2000Ω、将磁探头水平放置在40cm以上深度的深槽中、多余的电极线与磁道线呈S形铺在地上等。最后通过对所采集的2条MT剖面数据进行平滑去噪处理,并采用五点滤波法进行静态效应校正,利用WinGlink软件进行二维反演,根据反演结果并结合研究区内的地质资料,推断出多条断裂并确定了其位置及空间展布形态。  相似文献   

5.
水中大地电磁法测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大地电磁法就是采用远参考的方法在水面进行大地电磁法。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在湖泊、沼泽等水域开展水中大地电磁测深法(MT法)的工作方法和取得高质量测深资料的措施,总结了方法实施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为在大面积水域开展MT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波分析压制静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频率域电磁测深(MT,CSAMT,FEM)中的静态效应进行识别与压制,再对消除了静态效应的数据进行重构,便可得到压制了静态效应后的数据。经验证,该方法用于静态校正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MT时间序列的FIR数字滤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电磁测深法(MT)野外观测得到的原始资料是包含多种频谱的时间序列,这种时间序列中常包含不需要的信息和50 Hz及其谐波的干扰。结合FIR数字滤波技术与MT时间序列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FIR数字滤波技术的MT时间序列去噪方法,讨论了F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实现,分析了理论数据通过FIR数字滤波的带通和陷波处理,探讨了对实测时间序列的带通和陷波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维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用于沉积相分布的研究中,弥补了野外露头、测井和地震等传统识别和研究方法的不足.通过对三维MT资料进行去噪、编辑与平滑和静态位移校正等预处理和三维反演处理,使三维MT数据更加准确地反映研究地区岩石的电阻率.在野外露头观察和测井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岩芯或岩屑对电阻率进行标定,界定出库车组不同岩性的电阻率值范围,然后将三维MT剖面与相对应的地震剖面叠合,进行电震同平台解释,建立构造样式,最终在建立的地层格架内对沉积相分布特征进行精细的识别和研究,该方法在库车坳陷库车组沉积相识别及分布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井间相带变化和地震相特征不明显带来的研究困难,对研究沉积相带分布和沉积相演化等基础石油地质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频率测深法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电偶源频率测深法在甘肃省龙首山北缘地区的应用及效果。用全区视电阻率定义的方法校正了非平面波效应影响;用振幅转换相位的方法克服了静态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频域电磁测深法存在的静态效应问题是由地表浅层电性不均匀体在一次天然电场作用下不均匀体界面积累电荷引起的。积累电荷引起的二次静电场与一次天然电场成线性关系,且二次电场与一次电场的比值K只和地下介质的电性有关,地下介质的电性不变,则K值不变。因此,利用人工源供电的方法,在供电时测量测点一次场和二次场的总场Et;断电后测量二次场E_2,然后求取K值,利用各测点的K值和大地电磁法实测电场计算一次电场,进行静态校正。本文采用有限元二维大地电磁正演模拟地下浅层电性不均匀体产生的静态效应,利用K值校正静态效应,获得了成功。结果显示这种方法能有效压制静态效应,达到静态校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电磁排列剖面法(EMAP)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少云 《江苏地质》1999,23(3):167-171
电磁排列剖面法是在MT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其工作效率高,横向分辨率强,可减少“静态效应”对测深曲线的畸变。在近几年油气勘探中取得比较好的地质效果并深受重视。作为一种新方法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就方法的原理、仪器、野外采样及推断解释做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2.
在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中,静态效应会影响解释结果.这里主要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正演计算,采用阻抗相位校正法、空间滤波法以及视电阻率导数解释法,对存在静态效应的理论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对比结果表明,前二种方法对静态效应起到了一定的压制和改善作用,且阻抗相位校正法效果相对较好,而通过视电阻率导数解释法,可以准确地反映地下真实异常形态.  相似文献   

13.
大地电磁测深勘探方法易受电台、电网、工业游离电流等人为因素干扰,致使资料数据离差大、曲线形态畸变、可信度差.根据噪声对大地电磁测深张量阻抗估算值的影响规律和大地电磁测深远参考技术的应用效果,阐述了远参考技术的一种折中方案,即互参考道方法.选取不同参考距离、不同质量的大地电磁实测数据作为互参考点,通过计算经互参考处理后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得出相干度、信噪比以及卡尼亚电阻率~相位曲线,分析了经互参考道处理后MT资料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并总结了应用此方法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地电磁测深实际测量中,视电阻率的静位移是常见现象,有时会遇到连片静位移的区域,能否对其正确识别与校正将直接影响到反演解释结果的准确度。针对出现连续静位移区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相邻测点间同极化模式的视电阻率曲线可参考性较低。本文基于岩性分析,通过实验,初步总结出一套针对连片区的静态位移校正方法——首枝频点统计求平均法。本方法先对研究区浅地表同一地层分布区的畸变测点进行统计,再统计每个测点(相同极化模式)前三个频点的平均值,将这些畸变点的平均值再进一步做平均,得到的值将会作为相应畸变点视电阻率曲线首枝(第二个频点)的预置位置。该方法不改变测点的曲线形态,只改变测点曲线首枝位置,使其达到统计出的预置位置。将该方法应用在扎鲁特地区大地电磁测深实测资料的静校正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这也说明,大地电磁测深的剖面连片静位移区资料处理,在没有大量的测井和物性约束条件下,使用首枝频点统计求平均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地电磁测深法的主要参数,阻抗相位和视电阻率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分辨率.笔者从分析阻抗相位与视电阻率的关系入手,导出了相位视电阻率的递推公式,分析了阻抗相位的重要特性.以银额盆地实测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和解释为例,利用相位递推视电阻率校正了低频段视电阻率曲线的形态畸变,使视电阻率的残余静态效应得到了较好的压制,利用相位曲线的极值点准确地确定了白垩系低阻电性层的界面,弥补了视电阻率在资料解释中的不足之处,说明了阻抗相位在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处理解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课题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物探所承担的煤炭科学基金项目。针对电磁频率测深ρ_ω视电阻率曲线因受地表电性不均匀体的影响,使ρ_ω曲线产生上下平移的“静态偏移”现象,严重影响频率测深成果的地质解释,提出利用转换相位参数进行“静态偏移”校正的方法,使频率测深资料反演解释更趋合理。该法相位曲线直接由视电阻率曲线转换而来,也可实测。  相似文献   

17.
EH-4系统观测资料的非远区场校正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EH-4系统实测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在非远区场时应作必要的校正。基于导出的EH-4系统的卡尼亚电阻率ρxy和ρyx的表达式,采用多项式分段逼近的方法,建立EH-4系统测深数据的全频域的视电阻率算法。根据建立的算法对均匀大地、二层大地和三层大地模型的EH-4系统测深数据进行非远区场校正的结果表明:均匀大地时,全频域的视电阻率与真电阻率吻合很好,D型、K型和Q型断面的视电阻率曲线与MT法的接近,G型、H型和A型的视电阻率曲线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静态效应是大地电磁测深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这一影响使得观测结果的处理解释出现无法接受的误差。针对现有大地电磁测深静态效应判别、校正及数据采集装置,提出了以野外实际观测资料为基础的空间域拓扑处理技术。在分析静态效应的成因、表象以及平面波电场分量叠加特性的基础上,从空间采样的实质出发,完善了拓扑点曲线求取公式,获取了同一记录点不同极距的观测结果,提取了连续阵列观测装置中所隐含的变极距观测信息;依据理论模型分析建立了局部不均匀体上不同部位各记录点随拓扑观测极距变化可能出现的静态偏移模型,初步建立了以点进行拟剖面处理,以剖面上所有点的单一频点构成拟平面图来进行拓扑结果图形展示和分析解释的基本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包,从理论和实践上初步建立了空间域拓扑处理研究静态效应这一全新的方法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拓扑叠加处理会使资料品质提高,静态偏移效应的判别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可有效反映出不均匀体所产生的畸变电场的空间分布,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不均匀体的空间位置和分布形态,为认识表层电性结构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实测信息。同时,由于拓扑处理使观测装置的各种变化所能测得的结果被提取出来,意味着一种新的抑制干扰方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在连续阵列大地电磁(CEMAP)时间域电场空间拓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单频点多极距ρXY曲线来表现地表横向电性不均匀体所产生的静态效应的思路,在同一观测系统中以人机联作的方式正演计算不均匀体所产生多极距静电压曲线,并用其压制实测多极距ρXY曲线上由静态效应引起的形态起伏,以实现静态校正。开发的拓扑去静态软件,在对实测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郭俊丽  杨浩 《物探与化探》2005,29(6):554-556
在论述了测氡法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测氡数据放射性衰变的特点和在实际工作中受干扰因素较多等原因,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校正与处理.从实际应用出发,设计开发了可视化和集成化的测氡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便于对实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校正与成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