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层反射地震资料中面波一般比较发育,对有效信号形成干扰,现有压制面波等相千干扰的处理手段主要适用于中深部、深部地震勘探,但并不适用于浅层反射地震资料的处理。为此提出了倾角中值滤波法。该方法是基于叠前地震单炮道集上反射波与强线性干扰在£吨域视速度上的差异,在多组视倾角范围内,求取一个最佳视倾角,将最佳视倾角的振幅序列的中值视为相干干扰,利用“减去法”,达到信噪分离。通过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处理,汪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强线性干扰,并保留了强线性干扰的特性,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保真度高,是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一种理想的叠前信噪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中,压制线性干扰是其中的关键处理环节。传统的频率域线性干扰压制方法容易产生假频及蚯蚓化现象,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Cadzow滤波法压制线性干扰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时间空间域对地震数据进行线性变换,再依据Cadzow滤波法建立二维Hankel矩阵,然后对其运行奇异值分解,最后通过减秩的方法来压制线性干扰。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去除线性噪声,保护有效波,明显地改善了叠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3.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低信噪比复杂地区存在严重的随机干扰,这导致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在不提高覆盖次数情况下,针对该区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严重随机干扰问题,开展检波器组合压制随机干扰的方法研究。研究了随机干扰对动静校正量准确求取的影响,检波器组合对干扰波的压制作用,组内高差和组合基距对地震采集资料高频的影响,对比分析检波器组内距对随机干扰的衰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低信噪比复杂地区,野外检波器组合重点压制严重的随机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小于1 m的检波器组内高差对该区地震采集资料110 Hz以下高频成分影响有限,小于13 m组合基距对中、深目的层地震资料70 Hz以内频率影响有限;理论计算和试验资料综合确定的随机干扰半径为1.7~2.0 m,大于随机干扰半径的检波器组合内距能有效压制随机干扰波,其中组内距3 m比较稳定;以上参数确定的检波器组合接收方法压制随机干扰波后,所得到的地震单炮记录相比单点接收、高覆盖次数压制随机干扰波所得到的资料在70 Hz有限频带内更能提高信噪比、频率,而且成本相对低。该结果在鄂尔多斯盆地低信噪比复杂地区地震勘探野外采集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地形条件复杂、干扰波发育的地区,检波器组合接收可以大大提高资料的信噪比。这种组合就是用多个检波器同时接收地震波作为一个地震道的输入,它主要是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传播方向的不同来压制干扰波。根据检波器组合响应的基本原理,将传统的水平面上检波器组合理论推广到起伏地表条件下,主要讨论了起伏地表检波器面积组合的响应情况,并对比了检波器组合滤波后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响应。通过分析可知,在地表倾斜的地区,随着倾斜程度的增大,沿上倾方向传来的干扰波压制程度增大,沿下倾方向传来干扰波压制程度减小。用反演方法对检波器组内距进行了优化,在已知检波器组合方向特性的情况下,得到与之匹配的组内距。数值计算表明,检波器组合滤波后的地震资料,有效波的响应明显高于干扰波的响应,信噪比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龙口海域煤田,海水深度变化大(1~13 m),地层局部倾角陡;海上地震资料采集存在检波器位置漂移、变周期鸣震干扰以及子波差异大等问题。利用直达波或折射波旅行时进行检波器位置反演,解决了检波器飘移问题;变步长二步法预测反褶积能压制变周期鸣震干扰;叠前时间偏移解决了陡倾角成像。资料处理效果表明:所用方法对龙口海域地震资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τ-p变换去除金属矿地震资料中的线性干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明  林君 《物探与化探》2001,25(6):432-436
金属矿地震勘探资料中通常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噪声,有效地消除这些噪声,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是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二维滤波(F K滤波)是消除低速干扰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消除视速度较低的面波及其它干扰波,但它只适用于地层倾角较缓的地区。对于复杂条件下的金属矿效果不佳。经过多次实验,用τ-p法压制线性干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数据处理是地震勘探关键所在。如何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是资料处理中主要课题之一,t-x域中各种波相互干扰,τ-p域中各种波相互分离,给资料处理提取有效波压制干扰波带来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8.
金属矿地震勘探中原始数据的信噪比较低,多种干扰波混杂在地震记录中,严重影响了金属矿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因此,选择有效的去噪方法是提高资料品质的关键。以新疆喀拉通克铜镍金属矿区地震资料处理为基础,在FOCUS5.4处理软件平台下采用多方法联合去噪技术压制单频波、声波、面波以及机械振动等干扰。通过模块测试和参数调试,找到适合该金属矿区的去噪方法技术。经过去噪处理,大幅提高了金属矿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
叠前线性干扰自动追踪SVD压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苑益军  徐林 《现代地质》2007,21(4):733-737
在原始地震资料中,由于强线性干扰波的存在,导致地震剖面信噪比降低,严重制约了地质资料的解释研究工作。为了消除线性干扰波,提高资料信噪比,提出了利用自动追踪奇异值分解(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方法,在叠前消除资料中的线性干扰波。该方法通过自动追踪倾斜线性干扰波,利用小窗口技术恢复线性干扰信号,并进行奇异值分解计算,使原始地震记录与线性干扰信号相减,便可得到反射波有效信号。结合实际资料应用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线性干扰信号,达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单介绍了τ-P变换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范围,着重介绍了利用τ-P变换来压制线性干扰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周海娟  匡朝阳  陈耀 《江苏地质》2020,44(3):288-294
基于西藏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原始资料,对地震干扰波类型进行分析,从不同道集域、频率、速度、能量等方面分析干扰波的特征,针对强能量干扰、面波、次生干扰波及随机噪声在单炮记录上的特点,经反复测试,总结出压制各种干扰波的合适方法及相应去噪模块相组合方式,在实际处理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叠前去噪需要把握好尺度,尽可能地保护有效信息不受损失;压制干扰波需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分步处理,先强后弱,先线性后随机,形成一套去噪流程,并联合使用多种技术方法。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对羌塘盆地的干扰波压制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2.
段云卿  徐小红  高兴友 《物探与化探》2006,30(3):266-269,275
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地震测线上方如果有高压输电线通过,在地震记录中就存在一个50 Hz左右的强单频干扰波。在时间域内利用正弦波逼近强单频干扰波,并从地震记录中减去它,以实现压制这种干扰波的目的。理论记录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即使是对于常规滤波方法难以消除的极强的单频干扰,该方法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仅对单频干扰波进行有效的压制,对有效波的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13.
压制50 Hz工业电干扰,通常在频率域采用陷波器进行滤波,该方法在压制50 Hz干扰信号的同时也损伤了有效信号中的50 Hz成分,从而降低了地震资料的品质。利用迭代法对初至波之前的信号进行分析,求取50 Hz干扰波的振幅和相位特性,对50 Hz干扰波进行压制。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压制50 Hz干扰波,且不对有效信号产生伤害。   相似文献   

14.
如何有效地从地震资料中剔除相干噪声一直是地震勘探十分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多次波的压制和消除。笔者采用相似函数压制端点效应和截断效应的混合Radon变换从地震剖面中一次性分离面波等线性噪声,再应用自适应滤波技术在Radon域识别并剔除多次波,并使用双曲Radon反变换计算获得有效反射地震信号。理论模型及实测资料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多次波压制效果良好,同时,应用混合Radon变换可简化数据中噪声压制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唐卫军 《陕西地质》2011,29(1):57-59
提高地震信号的分辨率是地震勘探要解决的一项主要任务,而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是提高地震信号分辨率的先决条件。要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需要去除地震资料中的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本文介绍了平稳小波变换结合阈值压制面波干扰的方法,通过实际地震记录的处理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浅层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面波能量非常强,对有效成分造成掩盖。常规的面波压制方法无法有效消除叠前地震记录中的面波成分,残余面波能量及其干扰会对后续速度拾取等处理造成影响,降低叠后成像质量。笔者采用小波域内的主成分分析对叠前资料进行特征提取,再对有效特征进行加权重构,对面波成分进行有效的压制。基于本文设计的自适应Morlet小波基,可提高特征拾取时对有效成分的敏感性,实际数据的应用效果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浅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方法在极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浅层资料面波压制中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VSP资料中,中值滤波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波场分离方法,主要适用于简单线性波场分离。提出并实现的径向中值滤波方法,除具有常规中值滤波方法的优势外,对具有发散状多方向线性同相轴轨迹的干扰波场,其波场分解可一次完成。通过井中地震(VSP)实例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分离VSP上下行波场,以及P波和P-SV波分解,且在压制面波或提取面波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柴铭涛 《物探与化探》2007,31(Z1):60-62
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叠前去噪是进行噪声压制的主要处理技术。小波变换方法由于具有同时在时间域与频率域分析的特点,在信号的分析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采用小波变换把叠前地震数据分为不同的频段,并对包含干扰波的频段采用中值滤波消除干扰,再运用小波反变换来重构去噪后的记录;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噪声压制,还达到了保持宽频带的目的,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LOTUS区块的地震资料,研究了复杂地表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方法。在大量的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高程静校正与折射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地表起伏大、低降带速度和厚度剧烈变化引起的野外静校正问题。对于面波、低频干扰,规则线性干扰等造成的地震资料信噪比降低进行了针对性的压制和消弱。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基本解决了因激发和接收条件引起的不同炮集记录上的地震波属性的变化。总结了一套适合该区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20.
海上船噪声干扰的压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噪声干扰是海上地震数据中的主要干扰源之一,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侧面波的性质,常规去线性规则干扰的处理技术无法将其压制。采用空间域转换的方法,将共炮点域中的规则船干扰,转换为共偏移距域内的随机干扰,用现今流行的随机干扰压制技术,就可以达到压制船干扰的目的。文中给出了压制船干扰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