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于俊杰  胡飞  杨祝良  张宗言  蒋仁  柯学  劳金秀 《地质通报》2014,33(10):1609-1620
对江苏省南通市四甲镇CSJA6钻孔上部近43m的沉积物岩心进行了沉积学、年代学研究和有孔虫鉴定及组合划分,发现41属77种(含8个未定种)有孔虫。根据有孔虫动物群的垂直分布特征与AMS14C年龄,初步建立了时间被部分标定的全新世有孔虫化石组合,自上而下为Ammonia beccarii vars.-Cribrononion subincertum Asano组合、Ammonia beccarii vars.-Globigerinira glutinata组合和Ammonia beccarii vars.-Elphidium magellanicum组合。组合2、3带的时间界线约为8.1ka cal BP,组合3带的下界至少是10ka cal BP。这3个组合带的特征与以珠海、上海地区为代表的中国东部沿海平原全新世有孔虫组合相似。若将前人全新世海侵的14C年龄做进一步的校正,并结合本文钻孔研究成果可初步推测,在8.5~8ka cal BP时长江三角洲地区达到最大海侵,形成以镇江、扬州为顶点的长江巨大河口湾。  相似文献   

2.
福建沿海全新世地层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级阶地上。裸露地表一般为晚全新世沉积、洪积、冲积、冲洪积层 ;中、早全新世地层多被晚全新世地层覆盖 ,很少裸露地表。根据东山 ZK51孔揭穿的全新世地层中鉴定的微体古生物、孢子花粉、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 ,结合宏观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将全新世地层划为晚、中、早全新世。晚、中全新世地层的分界经 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 ,距今 2 56 0± 90 a;中、早全新世地层分界经 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 ,距今 896 0± 2 4 0 a。这些测试结果 ,与目前国内外对全新世地层划分十分接近。进将中、早全新世地层均划分为 a、b两段。中全新世地层以小泡虫、泡抱球虫组合和喜暖的底有孔虫组合为特征 ,而且经 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 ,距今 4 310± 110 a,前者为 Q2 ah 、后者为 Q2 bh ;早全新世以冷水面颊虫组合和小泡虫组合为特征 ,将前者划为 Q1ah ,后者划为 Q1bh 。可与欧洲前北方期、北方期和大西洋期、亚北方期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杭嘉湖平原地区广泛分布全新世地层。本区钻孔中有孔虫组合绝大多数以广盐的毕克卷转虫(变种)为主,根据有孔虫组合反映的生态环境确定本区全新世各个时期的沉积环境。本区在全新世期间,除个别时段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海陆过渡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南通NB5孔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受太平洋和长江双重沉积作用影响,第四纪时期海陆变化频繁,沉积物复杂。对NB5孔岩芯进行有孔虫鉴定,根据钻孔中底栖有孔虫和浮游有孔虫种类及分布特征,总结其赋存规律和反映的环境信息。结果显示有孔虫在地层中分布极不均匀,40 m以上含较多有孔虫,40 m之下几乎不含有孔虫,仅在128 m处见少量有孔虫;0~40 m之间存在3个层段有孔虫富集。认为40 m以上的全新世地层受海侵影响而赋存较多的有孔虫,且能分出明显的3个海侵加强阶段;40 m之下的地层有孔虫缺乏或少有,一是因为海侵地层缺失,二是因为研究区是河流的主河道区,淘洗作用强烈,有孔虫不易保存。全新世镇江海侵应该是研究区最强的一次海侵。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附近的沿岸流和水团变化对研究长江三角洲沉积物的“源-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HZK2孔沉积物的粒度、年龄和有孔虫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HZK2孔52.5 m以上有孔虫均有分布,底栖有孔虫丰度在12 m以上和26.0~52.5 m含量超过40枚/g,代表不同沿岸流和水团的有孔虫属种含量在垂向上呈现明显的分带性.HZK2孔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河口湾和水下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并在全新世早期发育潮流沙脊.末次冰消期,钻孔所在位置受长江冲淡水和苏北沿岸流共同影响.全新世早期,则受苏北沿岸流影响为主;在此之后,长江口冲淡水的作用减弱,苏北、黄海沿岸流影响较强.全新世中晚期,苏北沿岸流、长江冲淡水、江浙沿岸流和东海外海水团多种水体共同作用钻孔所在海域,全新世晚期长江冲淡水作用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古森林遗迹分布区的两个钻孔岩芯的粒度、有孔虫、孢粉、古土壤和14C年代等方面的分析测试资料,恢复了该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与海底林生长与掩埋的历史.以油杉为代表的古森林在该区出现于9420aB.P.左右,繁盛于8090~7140aB.P.在7200~6800aB.P.间的中全新世早期,该区气候热暖潮湿,海面不断升高.由于侵蚀基准面的抬高,深沪湾西部的河流发生了加积作用,从而掩埋了该古油杉林.当中全新世中期古海面上升到钻孔所在的位置时,该古森林遭到了灭顶之灾.晚全新世以来,该区一直处于潮间带环境,与今日只有微小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全新世地质环境变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的有孔虫组合划分为5种沉积环境7个带(亚环境),从下向上依次为晚更新世陆相(Ⅶ带)、早全新世海陆过渡相(Ⅵ带:沿海低地与潮间带)、中晚全新世海相(Ⅴ带:潮下带-浅海,Ⅳ带:低潮线附近)、晚全新世海陆过渡相(Ⅲ带:开放潮间带,Ⅱ带:渴湖)和河流泛滥相(Ⅰ带:古土壤及洪积层)。^14C确定了全新世底泥炭始于9486 cal BP,Ⅳ带始于约4696 cal BP。Ⅱ带所处的渴湖环境,从约4000 cal BP直至隋唐温暖期之前,历时约2700年。隋唐暖期古土壤发育向南东减弱至逐渐消失,说明在比兴坨更靠近渤海湾的地方,潟湖持续的时间更长。广泛存在的潟湖,是牡蛎礁平原晚全新世的重要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8.
利用取自东海东北部、冲绳海槽西侧陆坡的重力柱状岩芯DOC082(29°13.93′N,128°08.53′E;水深1128m),通过对碳酸钙、有机碳和蛋白石等生源组分含量的分析,结合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放射虫和硅鞭藻等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的变化以及底栖有孔虫属种组成特征,揭示了全新世东海东北部生物生产力的演变。研究结果显示,近10500cal.aB.P.以来生源组分含量和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的演变趋势十分相似,明显分为3个阶段:约4000cal.aB.P.之前的早、中全新世明显偏低,大约在4000cal.aB.P.左右开始突然大幅度上升,而约3000cal.aB.P.以来的晚全新世以持续的高值为显著特征。生源组分含量、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以及底栖有孔虫内生属种Uvigerina和Bulimina百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一致指示,东海东北部近10500cal.aB.P.以来古生产力演变的显著特征是早、中全新世明显偏低,约4000cal.aB.P.左右突然且大幅度上升,大约3000cal.aB.P.之后的晚全新世为生物生产力异常的高值期;同时有研究表明该区域的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SST)也呈现了明显的三段式演变:早全新世10500~8400cal.aB.P.期间为持续的高值期、中全新世SST相对稳定、3100~500cal.aB.P.期间的晚全新世为显著的低SST时期[1]。近3000cal.aB.P.以来古生产力的异常高值和表层海水古温度的大幅度下降说明晚全新世区域海洋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据东海东北部现代生物生产力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和控制机制、结合现代ElNio发生期间中国大陆气候和降水异常以及黑潮暖流变异的分析表明,近3000cal.aB.P.来东海东北部的环境异常可能是对晚全新世ElNio活动显著增强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汪卫国  叶翔 《古地理学报》2009,11(3):348-354
为研究福建沿海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对取自晋江龙湖的柱样进行了沉积相、粒度、磁化率、有机碳、有机氮等分析,结合加速器14〖KG-*5〗C测年结果,对龙湖的形成演化以及该地区中晚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龙湖形成于约5580 calaBP〖DK〗.〖KG-*5〗,之前为河流相沉积;约5580~850 calaBP〖DK〗.〖KG-*5〗,该区为深灰色粉沙和砂质粉沙的湖泊相沉积;约850~470 calaBP〖DK〗.〖KG-*5〗,龙湖水位下降,变为沼泽湿地;之后,湖泊水位再次上升,再次形成湖相沉积。各种气候环境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自龙湖形成以来,当地的气候呈阶段性相对干、湿变化,并呈变化幅度逐渐减小的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福建沿海中晚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还反映了当地气候环境变化与太阳辐射的长周期变化有关。沼泽湿地的形成,反映当地降水的进一步减少,而湿地的形成年代,可与太阳活动、北大西洋冰筏、亚洲季风等突发事件对比,说明该沼泽层的形成与叠加在气候长期变化趋势下的突发气候事件有关。龙湖沉积记录也表明,气候变冷,福建沿海与台风有关的降水将减少;反之,全球变暖,福建沿海台风降水将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取自东海东北部、冲绳海槽西侧陆坡的重力柱状岩芯DOC082(29°13.93′N,128°08.53′E;水深1128m),通过对碳酸钙、有机碳和蛋白石等生源组分含量的分析,结合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放射虫和硅鞭藻等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的变化以及底栖有孔虫属种组成特征,揭示了全新世东海东北部生物生产力的演变。研究结果显示,近10500cal.aB.P.以来生源组分含量和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的演变趋势十分相似,明显分为3个阶段:约4000cal.aB.P.之前的早、中全新世明显偏低,大约在4000cal.aB.P.左右开始突然大幅度上升,而约3000cal.aB.P.以来的晚全新世以持续的高值为显著特征。生源组分含量、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以及底栖有孔虫内生属种Uvigerina和Bulimina百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一致指示,东海东北部近10500cal.aB.P.以来古生产力演变的显著特征是早、中全新世明显偏低,约4000cal.aB.P.左右突然且大幅度上升,大约3000cal.aB.P.之后的晚全新世为生物生产力异常的高值期;同时有研究表明该区域的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SST)也呈现了明显的三段式演变:早全新世10500~8400cal.aB.P.期间为持续的高值期、中全新世SST相对稳定、3100~500cal.aB.P.期间的晚全新世为显著的低SST时期[1]。近3000cal.aB.P.以来古生产力的异常高值和表层海水古温度的大幅度下降说明晚全新世区域海洋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据东海东北部现代生物生产力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和控制机制、结合现代ElNio发生期间中国大陆气候和降水异常以及黑潮暖流变异的分析表明,近3000cal.aB.P.来东海东北部的环境异常可能是对晚全新世ElNio活动显著增强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向荣  刘芳  孙有斌  陈木宏 《地球科学》2011,36(4):599-609
通过对冲绳海槽中部A7孔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对该区18 ka以来的海洋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浮游有孔虫群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冰消期-全新世阶段变化:在18~15 ka的冰消期早期,浮游有孔虫群落以冷水种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和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等为主;在15~9.4 ka,浮游有孔虫冷水种含量迅速降低;9.4 ka以来的全新世则以暖水种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Globigerinoides ruber和Globigerina glutinata等为主.此外,浮游有孔虫群落对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如Heinrich 1、博令-阿罗德暖期(B?lling-Aller?d)和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都有明显反映,在全新世还记录了一系列的冷事件(约2.3~4.6、5.3、6.2、7.3和8.2 ka).9.4 ka前后浮游有孔虫冷暖种群的变化可能对应了黑潮暖流的突然加强.采用5种不同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对表层海水温度进行了估算,通过与Mg/Ca和U37k'温度估算结果对比,对不同转换函数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SIMMAX没有明显的冰消期-全新世变化.另两种基于现代类比技术的转换函数MAT和RAM,其估算结果较类似,13 ka以来的温度波动较小,对新仙女木事件没有明显反映.基于Imbrie-Kipp转换函数(FP-12E和IKM-Chen)的估算结果表现出了较大的冰消期-全新世变化,然而对于博令-阿罗德暖期变暖和新仙女木降温事件没有反映,研究发现这主要由Globigerina bulloides的含量变化造成.通过消除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G. bulloides的含量变化影响,修正后的两种转换函数FP-12E和IKM-Chen较好地反映了末次冰消期以来的表层海水温度波动,与该区Mg/Ca和U37k'方法重建的古温度有较好的可比性.因此,我们认为修正后的转换函数FP-12E和IKM-Chen更适合冲绳海槽中部的古温度估算.   相似文献   

12.
福建长乐全新世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乾盛 《福建地质》1989,8(2):100-109
本文从研究长乐汪田钻孔剖面入手,结合岩相、岩性、微体古生物、孢子花粉、~14C同位素等资料,对我省沿海全新世地层三分,即晚、中、早全新世.而且就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1、全新世海侵与海退;2、中全新世存在一次海退沉积间断;3、全新世海侵究竟有几次;4、全新世海侵时,海水最大深度为何时;5、全新世的海平面是否比现在更高.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苏州甪直地区SK03孔第四纪的岩性地层。岩性地层有更新世海门组、启东组、昆山组、滆湖组和全新世如东组;生物地层划分了7个有孔虫组合;磁性地层划分了2个极性世。并对地层进行了综合划分。  相似文献   

14.
福建沿海晚全新世地层——江田组的建立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沿海晓全新世地层发育,裸露地表,为陆相沉积,不整合于中全新世海相沉积层之上。解放后,福建省水文工程地质队,在沿海进行水文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时,将全新世划分为上、下两部份,即长乐组、东山组。福建师大王绍鸿同志在1984年研究福州海湾演变时,将上部冲洪积相时代划归晓全新世,下部的海湾相、浅海相为中全新世。近三年来,我队担负沿海石英砂矿床的普查勘探中,据已获得的地层、孢粉、微体古生物、C~(14)同位素等资科,将前人建立的长乐组上部的泻湖相、风积相地层划归晚全新世。园在长乐县江田村发育最好,研究最详细,故称江田组。这样可与国内外地层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苏州用直地区SK03孔第四纪的岩性地层.岩性地层有更新世海门组、启东组、昆山组、滆湖组和全新世如东组;生物地层划分了7个有孔虫组合;磁性地层划分了2个极性世.并对地层进行了综合划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述国内外全新世海平面重建研究进展,总结了全新世海平面重建的各种指标和海平面重建存在的科学问题,认为冰川—水均衡作用、区域差异性构造沉降、沉积物压实和侵蚀再沉积作用是各地区全新世海平面差异性存在的主要原因;对长江三角洲各海平面重建指标进行了有效性分析,得出基底泥炭、硅藻、有孔虫转换函数,海相地层、古人类遗址、TOC/TN和δ13C、TOC/TS和自生铁硫化物是重建海平面的有效指标,并对每个指标的优缺点及重建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全新世时期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模拟、预测中不可或缺的资料.对苏拉威西海西北部MD98-2178孔(3.6200°N,118.7000°E,水深1 984 m)全新世的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和浮游有孔虫氧稳定同位素测试,重建全新世苏拉威西海周边地区植被演化和气候变化图景.根据孢粉记录得到:在全新世早期至7 ka BP时,各孢粉组合浓度剧烈下降,指示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在7~4 ka BP时,各孢粉组合浓度都处于低谷,体现为高海平面期;在4 ka BP之后,孢粉记录则显示海平面有小幅的下降.在全新世中期,即5~4 ka BP,热带高山雨林花粉含量明显上升,表明是温度低值期.蕨类孢子记录显示降雨量在全新世早期是持续增加的,但在全新世中期之后,降雨量有所减少,这与陆地孢粉记录和印尼石笋记录的结果相似,体现全新世该地区降雨量受海陆格局和太阳活动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温州瑞安平原东濒东海,第四纪以来沉积了较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揭示浙东南沿海海陆变迁、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瑞安平原中部的QTZ4孔为研究对象,采集钻孔岩心样品,进行沉积物古地磁、孢粉、有孔虫及介形类等测试,并综合分析第四纪沉积特征、古环境演化过程等信息。结果表明,QTZ4孔全新统底界为45 m,上更新统底界为104.8 m,而104.8~164 m为中更新统,缺失早更新统;气候经历了从凉干逐渐到温暖湿润,又逐渐转凉、湿度减少的过程,在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达到最温暖湿润的状态。晚更新世早期已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晚更新世晚期亦可见海侵层,最大规模的海侵则发生于全新世。  相似文献   

19.
对渤海湾西部潮间带和浅海区106个表层底质样品的活体与死有孔虫进行分析,筛选出8个优势种。利用死体有孔虫研究了优势种随水深(高程)变化的垂直分布特征,讨论了不同属种、不同有孔虫垂直组合带与地质环境、海面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有孔虫属种和组合的指示范围决定其作为地质环境及海面变化指标的灵敏性和精度。确立了研究区有孔虫海相性评价指数及与水深(高程)的相关性。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实例应用的分析,恢复了研究区一个局部地点的相对海面变化曲线,为全新世地质环境和海面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案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5属32种。根据底栖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等分布特征和AMS14 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别是中更新世晚期的第三海相层、晚更新世的第二海相层和全新世的第一海相层,通过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对比,发现其与MIS7、MIS5和MIS1阶段的高海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样品的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划分出3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有孔虫化石组合,第Ⅲ化石组合带为中更新世晚期海侵的产物,为河口-滨岸浅海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为晚更新世海侵的产物,为潮间带-潮下带沉积环境,第Ⅰ化石组合带为潮上带-潮间带沉积环境。海相地层顶、底板高程和厚度的分析结果显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过不同期次、不同强度的构造活动,而进入全新世以后构造活动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