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我国铝土矿床类型及其红土化风化壳形成机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铝土矿床98%以上为古风化壳型,少量属红土型.前者分六个亚型,即铝硅酸盐岩古风化壳原地残积(Ⅰ_a);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准原地堆积(Ⅰ_b)、异地堆积(Ⅰ_c)以及异地沉积(湖水)(Ⅰ_d);I_(ca)古风化壳异地沉积(海相);Ⅰ_f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准原地堆积(或沉积)—现代喀斯特堆积等六个亚型.ⅠⅠ_b、Ⅰ_c三亚型矿床在大气条件下就位,就位以后继续红土化,为此矿层很少层理;矿石中常有渗流管、渗流凝胶.Ⅰ_d、Ⅰ_e亚型在水体中沉积,有层理,无渗流管、渗流凝胶.所有铝土矿床的矿物组成及矿石结构、构造都是含铝岩石红土化风化作用易溶物淋失,难溶的钛、铝、铁质残留的风化壳铝土物质;无水体中结构、构造特征;δ~(18)O‰及δD‰值证为风化物;除Ⅰ_c外均无动物化石及其碎屑.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铝土矿床类型及其红土化风化壳形成机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铝土矿床98%以上为古风化壳型,少量属红土型.前者分六个亚型,即铝硅酸盐岩古风化壳原地残积(Ⅰa);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准原地堆积(Ⅰb)、异地堆积(Ⅰc)以及异地沉积(湖水)(Ⅰd);Ica古风化壳异地沉积(海相);Ⅰf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准原地堆积(或沉积)-现代喀斯特堆积等六个亚型.ⅠⅠb、Ⅰc三亚型矿床在大气条件下就位,就位以后继续红土化,为此矿层很少层理;矿石中常有渗流管、渗流凝胶.Ⅰd、Ⅰe亚型在水体中沉积,有层理,无渗流管、渗流凝胶.所有铝土矿床的矿物组成及矿石结构、构造都是含铝岩石红土化风化作用易溶物淋失,难溶的钛、铝、铁质残留的风化壳铝土物质;无水体中结构、构造特征;δ18O‰及δD‰值证为风化物;除Ⅰc外均无动物化石及其碎屑.  相似文献   

3.
铝土矿矿床成因与类型(及亚型)划分的新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士范 《贵州地质》1998,15(2):139-144
全球铝土矿都是在南北纬23°~25°以内(热带、亚热带)在适宜的地理、地形的海洋气候条件下,由风化作用形成的。为此其矿石结构、构造都是风化作用形成的红土豆、红土鲕、红土结核、红土碎屑、红土砾块,无一例外,统称为风化壳(红土)铝土物质构成。它们迁移就位以后便形成风化壳铝土矿床(红土铝土矿床)。其迁移就位不同便形成不同的亚型红土铝土矿床。在第四纪以前的红土(风化壳)铝土矿床深埋地下,再随地壳上升迁移到地表或地壳浅部,经过酸性地下水将其中硅质溶解淋失,便形成多孔隙的土状、半土状富矿的古风化壳铝土矿床。其亚型的划分与红土铝矿矿床的亚型相同。  相似文献   

4.
论铝土矿床成因及矿床类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铝土矿全部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无一例外。地球上含铝(含少量铝质也可以)岩石在适宜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风化成红土矿物,包括铝土矿物及少量粘土矿物、含铁矿物及少量含钛矿物等风化壳铝土物质(红土铝土物质)。第四纪以前的古风化作用形成的是古风化壳铝土物质(古红土铝土物质),迁移就位以后便形成风化壳铝土矿床(红土铝土矿床)。深埋地下经过成岩变化,再随地壳抬升进入地壳浅部,或地表的叫古风化壳铝土矿床。我国98%是古风化壳铝土矿床,即国外所称的喀斯特铝土矿床。由于其迁移就位方式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风化壳和古风化壳(亚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炭纪古风化壳相铝土矿古地理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士范 《沉积学报》1992,10(1):1-10
中国铝土矿床主要(98%)是古风化壳相铝土矿,其中石炭纪占80%,二叠纪占19%.早石炭世古风化壳相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上扬子古陆及兰州-西宁古陆.晚石炭世古风化壳相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北古陆及塔里木古陆西缘,矿石中结构、构造如碎屑、砾石、砾块及豆鲕、结石、结核均具风化作用形成特征,矿石中无水体中自生矿物,无动物化石,所以是风化壳相铝土矿.  相似文献   

6.
滇东南地区铝土矿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仁新 《云南地质》1992,11(2):121-129
滇东南地区的铝土矿床,层位时代为晚二叠世乐平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古风化壳红土型铝土矿床,由基性火山碎屑岩经红土化作用残积而成,红土化在剖面上从上而下逐渐减弱,矿层中仍部分保留了残余火山碎屑结构,一水硬铝石的δ~(18)O值为10.38%(SMOW);另一种是半局限海碳酸盐台地上的碎屑沉积铝土矿,矿层呈单层或复层,产于生物碎屑灰岩与炭质页岩的互层中,矿石中除常见的碎屑结构外,尚有蠕状变形的假鲕,其中细粒状、草莓状黄铁矿呈环状分布,表明有部分水铝石可能呈微粒悬浮在水体中后经沉积成岩而聚集成矿,δ~(18)值为15.62-19.29%(SMOW)。这两类矿床均程度不同地发育了氧化带,有的还能形成第四纪岩溶堆积矿床,较原生矿更有工业价值。上述两类铝土矿床在滇东南地区保留十分典型的成因特征标志,有助于当前国内铝土矿床成因的讨论和类型的建立,藉以认识第四纪以前的铝上矿床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生代铝土矿矿石结构构造成因命名及矿床命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士范 《贵州地质》1991,8(2):109-118
我国古生代铝土矿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物组成均具有红土化风化作用形成的特点,与水体中形成的或机械碎屑沉积的完全不同,它是古风化壳铝土物质,与现代风化作用形成的红土铝土矿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同位素组成等均相同,都不是水体中形成的或机械碎屑沉积。因此作者建议将这种铝土矿命名为古风化壳铝土矿为宜。这类矿石的结构、构造命名为红土豆、红土鲕、红土结核、红土结石、红土碎屑、红土碎块等,使之更具成因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西铝土矿矿石中鲕、豆、碎屑等组构均具红土性质,结合化学成分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氧同住素特征、锆石等副矿物特征及含矿岩系底部岩层与下伏中奥陶纪灰岩关系和矿床分布与古陆、古岛的依赖关系等方面分析,铝土矿的成矿物质多是异源的,多为古陆上的铝硅酸盐岩红土风化产物,经流水以机械碎屑形式被搬运至海盆,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9.
桂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桂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赋存于岩溶于、谷地中的红土,矿石具有中铝、高铁、高铝硅比、低硫的特点。成矿物质来地上二叠统底部的古风化壳型铝土矿层,成矿时代为早更民,矿床成因与岩溶作用、红土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广西南部和东南亚各国风化壳红土型高铁三水铝土矿,其成矿母岩均为高铝岩浆岩及沉积高铝泥岩,在热带—亚热带,高温湿热条件下强烈红土化及化学分解作用,矿物迅速分解,在高原台地排水良好的环境下,活泼的Ca、Mg、K、Na被地表和地下流水迅速带走,而较为惰性的Fe、Al元素残积下来,抱团聚集而形成结核状、粒状、皮壳状、不规则状团块混杂堆积于红土层中,便成了高铁三水铝土矿层,年长月久便达到工业品位,构成具经济价值的风化壳红土型三水铝土矿床。但由于各个成矿区(带)的自然、地理、日照、平均降雨量等等条件不同、成因大体相同,但矿床地质矿产条件殊异。  相似文献   

11.
贵州西部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风化壳类型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西部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普遍存在不整合面,在不整合面上往往发育厚度不等的风化壳。风化壳主要可归纳为三种类型:茅口组顶部的喀斯特漏斗、洼地中堆积的红粘土风化壳,锰质(铁质)风化壳,峨眉山玄武岩喷发间断面上或玄武岩顶部与龙潭组(宣威组)之间的的高铝高岭石风化壳。喀斯特侵蚀面上的红土风化壳是红土型金矿的赋存层位,峨眉山玄武岩喷发间断面上的高铝高岭石风化壳是铜矿、铝土矿赋存层位,喀斯特侵蚀面上的锰质(铁质)风化壳是锰矿、铁矿赋存层位,而玄武岩顶部与龙潭组(宣威组)之间的高岭石粘土风化壳是稀土、硫铁矿、铝土矿赋存层位。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风化壳对金、铜、铝土、硫铁、锰和稀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荥巩煤田大峪沟矿段深部铝土矿床是最近找矿突破发现的一个大型铝土矿床。该铝土矿床成矿时代为早二叠世,成矿物源主要为古陆铝硅酸岩风化物,少量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风化产物,成矿环境为潮坪-沼泽环境,由长期的沉积间断、特定的岩相古地理环境、构造变形和表生风化作用共同控制着矿床的形成;上石炭统本溪组是铝土矿形成的含矿岩系;海湾泻湖相沉积环境是铝土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古岩溶侵蚀面是铝土矿形成的有利场所,古岩溶侵蚀面洼地及漏斗是铝土矿的定位空间。大峪沟矿段铝土矿床成因模式属于"古陆风化+碎屑和化学沉积";成矿机制为机械和化学分异。含矿岩系底部铁质风化壳/铁质黏土岩为碳酸盐岩风化形成,铝(黏)土矿来源于铝硅酸盐岩。大峪沟深部铝土矿床的发现为河南省寻找深部铝土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俊熙  杨玉华 《云南地质》2014,(1):28-31,35
超大型红土型镍矿主要控矿因素,板块边界三联点构造控制的白垩纪、三叠纪、二叠纪蛇绿岩底部镁质超基性岩,基岩MgO/Fe0比值14~18,通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结构分带较好的风化壳,风化壳对数Mgo/全铁比值0.4~1,地貌20~400米标高、5~ 20度坡度角,中、低山面型地貌.  相似文献   

14.
谭德兴 《安徽地质》2013,23(1):53-58
安徽省皖南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地貌、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花岗岩风化壳的形成、保存,且基岩的稀土丰度较高,有利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通过在皖南地区的工作,分析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内生成矿条件(基岩中稀土丰度、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矿物组合及岩石结构、构造),表生成矿条件(气候条件、风化壳发育程度、地貌特征),总结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特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桂西二叠纪喀斯特型铝土矿是第四纪萨伦托型铝土矿的矿源层,但是其具体成矿地质过程并不清楚.在矿带东部平果矿田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针对性地对二叠纪铝土矿床进行了合山组含铝岩系基本层序、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古喀斯特地貌对铝土矿的控制作用及含铝矿物生成顺序的研究,并阐述了该类型铝土矿从源岩风化到搬运沉积的具体成矿过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桂西二叠纪喀斯特型铝土矿的四阶段成矿模式,分别为孤立台地隆升接受火山喷发沉积物阶段、原地深度风化阶段、积水潜育化阶段和埋藏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6.
桂西地区铝土矿为典型喀斯特型,包括二叠系沉积型和第四系堆积型两亚类。堆积型铝土矿是沉积型铝土矿经抬升、破碎、风化,最后堆积于喀斯特洼地中形成。以平果教美铝土矿为研究对象,探索堆积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矿物的变化与元素迁移。沉积型矿石的矿物组成包括硬水铝石、鲕绿泥石、锐钛矿及少量针铁矿、金红石和高岭石;堆积型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硬水铝石、锐钛矿、高岭石及少量三水铝石和鲕绿泥石。转化过程中堆积型矿石中的硬水铝石含量明显增加,鲕绿泥石含量明显减少。沉积型铝土矿的主要化学组成为Al2O3、SiO2、FeO和TiO2;堆积型为Al2O3、SiO2、TiO2和Fe2O3。两类矿石中元素Zr 、Ba、Nb、V含量均较高,稀土总量变化大,富集轻稀土。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堆积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Al、Ba、Sr、Y等元素增加,而Si、Fe、Ti、Nb、V、Ce等元素减少,其余元素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缅甸达贡山风化壳型硅酸镍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迁群  罗太旭 《云南地质》2009,28(4):420-424
矿床产于超基性岩顶部的风化壳硅镁镍矿层中,超基性岩方辉橄榄岩是成矿母岩和矿体直接载体。矿石为硅酸镍氧化矿石,镍以类质同象存在于硅酸盐矿物中。具有典型的风化壳型硅酸镍矿床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华南红色风化壳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富含铁铝氧化物的红色粘土的成因、分布及其所形成的土壤,并论述了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时代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9.
铝土矿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细粒终极产物,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密切相关。根据母岩的类别及作用过程,风化作用进一步分为铝硅酸盐岩强化学风化形成的红土化作用和碳酸盐岩强化学风化形成的钙红土化作用。在强烈的化学风化过程中,地表的原始沉积物(母岩)的原生矿物发生溶蚀、水解、水化、碳酸化、氧化,破坏原始的矿物结构,形成新的细粒矿物(主要是黏土质矿物)。在适合的地质条件下,持续的强烈化学风化作用会造成大部分活动的元素(如K、Na、Ca、Mg、Si)的流失与Al的残留富集从而形成铝土矿。现在观察到的沉积型铝土矿,虽然与古风化壳具有密切联系,但沉积型铝土矿多数是由沉积过程搬运到沉积盆地中所形成的强化学风化产物的沉积层,与古风化壳的残坡积层具有显著差别,只有少数工业价值不大(品位低、品质差)的残坡积相铝土矿。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环境与铝土矿(尤其是高品位、高品质的铝土矿)的成矿环境不尽相同。铝土矿主要形成于暴露于大气中的陆表环境(而非水下环境),由地下水淋滤作用形成(在渗流带由活动元素流失、Al等稳定元素残留富集而成)。本研究在铝土矿成矿作用分析等基础上,提出了以铝土矿沉积物等物源和沉积、成矿作用为依据的中国铝土矿床分类方案,包括原地或准原地残坡积物成因的红土型和喀斯特型,和异地物源沉积成因的沉积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