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物候,是指生长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受气候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落叶,候鸟的迁徙,昆虫的始见、始鸣、休眠等统称物候.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物候对农业生产仍有很大的作用.因为自然物候观测的依据是比仪器复杂得多的生物体,即活仪器,是任何仪器和计算机都无法代替的.每个自然物候现象的出现,都是一定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漫谈自然物候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物候 ,是指生长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受气候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落叶 ,候鸟的迁徙 ,昆虫的始见、始鸣、休眠等统称物候。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 ,物候对农业生产仍有很大的作用。因为自然物候观测的依据是比仪器复杂得多的生物体 ,即活仪器 ,是任何仪器和计算机都无法代替的。每个自然物候现象的出现 ,都是一定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2 0 0 1年的暖冬使植物的发育期比常年提前较多 ,如木本植物毛白杨、榆树 ,草本植物蒲公英、车前草等 ,前期发育期的平均日期较常年提前明显 (见附表 )。因此…  相似文献   

3.
所谓物候,是指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即是物候现象。如:花开叶落,候鸟的来去等都是物候现象。 我国在三、四千年前就有过自然物候的记载,並反映了物候与农事活动的关系。如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村居即事”中写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因此本文根据我省十二个自然物候观测台站1980—1988年的观测资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是当前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试用了能够综合反映气候变化的植物物候,即利用指示植物物候期编制农事活动和作物发育期预报。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符合实际,而且还利于提高预报的准确性。现简介如下:一、适宜播种期预报1.冬小麦适宜播种期预报  相似文献   

5.
物候资料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有近二十年的自然物候观测资料,为了发挥物候观测资料在农业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我们通过物候资料以及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找出了二者的相关关系,总结归纳了自然物候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以便于在日常农业气象工作中应用。1 制做物候历,用来预测物候期物候资料是气候资料的重要补充,各种植物的各个物候期,都是当地季节和气候的指示器。整个植物的物候历就成了一个比较具体的年度季节历,具有因地因时制宜、切合当地自然实际的优点。植物的物候历就象一把气候尺,每年可以用来衡量春秋等季节来临的早迟,并可根据物候期及时预报农时,适时掌握生产季节,合理安排生产。在平时的物候观测中,可以根据物候历中树木某一发育期的多年平均日期,预测下一个发育期的日期,也可以  相似文献   

6.
物候是指自然界生物,非生物受气候、水文、土壤、地形地势等综合因子的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如植物的萌芽、展叶、开花、结果、叶变色、落叶;候鸟的往返;初霜、下雪、结冰、打雷、解冻等等现象,都称物候。自然物候常能反映节气的变化,季节的迟早,与农事活动、环境污染、气候区划有密切的关系。各种物候出现的次序很有规律,下面是我们利用物候变化规律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点滴: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物候知识的不断丰富及物候学的逐步发展 ,认识到应考察物候现象综合划分季节 ,归纳起来其理由为 :物候现象正好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气候条件的积累对生物的综合影响 ;所划分的物候季 ,不仅能反映农业季节的特点 ,而且也能说明每个季节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有什么气候条件对农业有利或不利 ;得出的季节指标能反映气候对农作物的综合影响及气候与生长季的年季变化 ;能反映地区间的不同气候及农业气候方面的差异 ;指标简单明了 ,便于记忆 ,在群众中极易推广。根据 1 984年“全国物候学研究工作会议”通过的标准 :中国温带地区 ,…  相似文献   

8.
黄斌 《广东气象》2002,(3):39-40
做好气象仪器的维护工作 ,减少因仪器故障或仪器维护不当等因素造成对气象资料的影响 ,保证气象资料的完整和准确 ,是测报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何做好测报仪器的维护工作作一浅述。1 设立兼职仪器维修保管员  受仪器性能、人为因素或其它外来因素的影响 ,仪器出现故障或损坏 ,必须及时维修或更换。这些工作都带有较强的技术性 ,所以 ,可以选择懂技术、有较强责任心的观测员兼任仪器维修保管员 ,负责全部气象仪器的管理和重点仪器的维护工作 ,规定其主要职责如下 :( 1 )编制仪器器材计划 ,保管好备用仪器 ;做到备用仪器齐全且不超检。…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系统是浙江省农情监测与农业生产辅助决策系统的子系统。它充分开发、利用全省衣业气象观测网的历史监测资料(农气表—1)及实时监测信息(农气旬报),不仅能提供全省气象条件、作物物候、生长状况以及农业气象灾害实况,而且自携物候、穗粒重预测模式,具有识别站点、作物、起报物候的自动预测能力,提供一定信度的物候、穗粒重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物候知识的不断丰富及物候学的逐步发展,认识到应考察物候现象综合划分季节,归纳起来其理由为:物候现象正好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气候条件的积累对生物的综合影响;所划分的物候季,不仅能反映农业季节的特点,而且也能说明每个季节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什么气候条件对农业有利或不利;得出的季节指标能反映气候对农作物的综合影响及气候与生长季的年季变化;能反映地区间的不同气候及农业气候方面的差异;指标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在群众中极易推广.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玉米发育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台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合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2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资料取自于辽宁省气候中心的玉米农业气象观测报表。全…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对呼和浩特地区自然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82—2007年气候变暖对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自然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春季,土壤表层解冻呼和浩特晚于武川,其余物候呼和浩特早于武川;秋季物候均为武川早于呼和浩特。且两地物候间距均为"豆雁始(绝)见>气象水文物候期>植物始花(落叶)";两地植物物候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豆雁始(绝)见呈显著负相关,气象水文物候期间相关不显著;②两地年、春、秋季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植物物候春季提前,秋季延迟趋势显著,与气温有很强的响应关系;豆雁在呼和浩特始见提前,绝见延迟,武川与此相反,豆雁与气温有一定的响应关系;气象水文物候期也具有春季提前,秋季延迟的趋势,与气温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东部地区小叶杨物候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近20-30 a内蒙古东部主要牧业试验站的气候变化及小叶杨的物候变化进行探讨,研究小叶杨的物候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显示:近20-30 a来大于等于0℃的初日提早,终日推后,积温显著增加。上半年的物候现象(花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和开花始期)提前;下半年物候现象(叶全变色期、落叶末期)及开花盛期均推迟。小叶杨自然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小叶杨上半年的物候期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下半年的物候期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物候期变化对温度的响应较强,其关系有可能是非线性的。日照和降水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生育时段的不同而呈现各不相同的关系。小叶杨物候期的变化对降水和日照的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每个自然物候的出现,既反映着当时各个气象要素所达到的水平,也反映了前一时期各气象要素综合影响的积累量。因为自然物候的周期变化是由气候的周期变化所引起的,所以从物候的变化规律,可以窥见到气候本身的变化,即可以预报年季的冷暖、也可以预报物候期所出现的时间。 本文是在整理多年树木物候——花期的基础上,结合本站气象资料,确定区分春季冷、暖年型的指标,再分型统计各年春季气温资料,用作春季自然物候期——树木花期及天气过程预报,在近几年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5,(2):45-45
关于震前的气象“热异常”现象,过去地震工作中已有所察觉和注意,最近兰州地震大队气象地震组根据对我国近几年大震现场的考察,收集震区群众对震前气象异常的普遍反映,总结我国地震史料中关于震前气象的丰富记载,并进而运用近代气象资料加以系统分析,提出震前气象“热异常”是一个突出的、普遍的现象。在我国历史资料中,关于地震前气象“热异常”现象的记载,直接记载“热”现象的如:“霪雨后天大热,宜防地震”、“震前蒸热”,震前正逢“特大炎暑,热伤人畜甚重”及“未震之前数日,四面天边变黄如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0月9—11日,“2018世界气象科技博览会(Meteorological Technology World Expo 2018)”在荷兰阿姆斯特丹RAI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世界气象科技博览会是目前最大的国际商业气象交流平台,并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此次包括九家中国企业在内共有来自全球200余家气象行业企业参展。展会同期,世界气象组织(WMO)的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技术会议在同场地会议室召开,并举行了多场专业论坛,全球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研究专家、气象设备供应商、WMO官员等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气象观测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8.
气象要素对植物物候影响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物候研究不仅对区域碳收支精确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且对区域气候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也有重要意义。由于环境因子,特别是气象因子对植物物候的驱动机理尚不明确,基于现有气温升高导致植物展叶提前和枯黄推后的结论,直接线性外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生长季延长是不合理的。本文以植物的生活史为线索,归纳控制实验条件下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植物关键发育期的调控机理,揭示植物不同发育期的主导因子,比较控制实验和模型模拟条件下植物物候的光温水控制原理;阐述了植物物候的光温水控制实验结果在植物物候模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根据主导影响因子分类对植物物候进行研究,植物物候期的内在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协同进化关系、环境因子对植物物候期调控的相互补偿作用和程度为未来物候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5,(5):2-3
恩格斯说:“科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农业气象科学也发生、发展得最早。远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就已经形成了反映季节和农事活动关系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此后在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又形成了反映冷空气活动规律的四十六个“农暴日”,积累了丰富的测天经验,仍为我们今天所采用,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历史雄辩地证明:劳动人民创造气象科学并推动气象科学的前进。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玉米整地、播种和收获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树庆  陈剑  韩智平  王琪 《气象》2013,39(6):782-788
天气、土壤条件影响玉米整地、播种和收获作业的质量及作业效率,进而影响到苗情、产量和生产成本,东北地区相关的农业气象要素是土壤湿度、土壤解冻深度、温度、日雨量和风力等.根据气象、土壤条件对玉米整地、播种和收获的影响,用模糊隶属函数建立了这些农事活动气象适宜度评价函数及其农业气象指标,用权重法分别建立了整地、播种和收获综合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这些模式和指标符合实际,可以用于相关农事活动的气象适宜度评价业务.在气温和降水等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该模型还可以用于相关农事气象适宜度和适宜期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