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近几年试验,我们提出用土壤吸附硫化氢气体作指标,勘查油气田新方法.并将它和相态烃法、自然电位法相配合,在已知油气田开展了试验,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油气藏中含有大量硫化氢气体及含硫有机化合物.油气垂直微渗漏到近地表时,硫化物气体也随伴而至.运移过程中,硫化氢气体及含硫化合物在细菌及氧气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如生成硫酸盐等,但经已知油气田试验结果表明,在油气藏上方近地表土壤中仍保留有明显的硫化氢气体异常,而且异常形态有一定的模式,有环状、半环状、片部和带状等不同形态.异常均和下伏油气藏或断裂构造相吻合,表明硫化氢气体测量法是勘查油气田的有效方法.更引人注目的是,它和相态烃、自然电位异常吻合的很好,异常均出现在油藏上方,表明综合使用这三种方法将会取得更好的找油气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 油气微渗漏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区结构,这种结构是由油气藏和围岩的孔隙结掏、空间结构、地质结构和物理化学环境所决定的。油气向上渗漏的微泡迁移机制被人们普遍地肯定和接受。这种理论认为,烃类气体呈胶粒气泡型在浮力作用下以布朗运动方式沿着油气藏上覆岩层中充满水的、相互连通的“微裂隙”网络向地表迁移;而油气藏中的微量元素(油气灰分)也可以在气水界面张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微泡表面,与微泡一同渗漏迁移。在这种机制中,微渗漏过程主  相似文献   

3.
电吸附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电吸附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原理 ,指出任何油气藏周围都存在一个强弱不均的天然电场、氧化还原场及地球化学场 ,而与油气藏伴生的金属元素在这些物理化学场的共同作用下会发生溶解并向地表迁移 ,于地表形成后生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空间形态呈顶部晕或环带晕特征。通过在已知油田上方野外采集与常规化探相同的土壤次生晕样品 ,在室内的特殊装置内通电后 ,籍吸附介质捕集能够电运移的元素离子 ,经测试分析获得指示油气藏上方向的明显异常。又在未知区的电吸附异常区内经钻井验证获得高产工业油井 ,证实电吸附方法对寻找油气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是以地震勘探方法为基础,其成功率低,从而促使非地震勘探寻找油气资源的研究方法问世。八十年代以来,油气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油气藏上方存在着微渗漏的理论得到广泛证实。油气藏烃类微渗漏必然引起地表物质发生变化:土壤吸附烃异常、红色岩层褪色、粘土矿化蚀变晕、碳酸盐矿化蚀变晕、放射性异常、地热异常和地植物异常。将油气藏的烃类微渗漏理论与岩矿光谱特征相结合,便成为利用遥感技术直接寻找油气资源的新方法。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油气遥感科研队,1988年以来在新疆准噶尔和塔里木两盆地进行了航空细红分外光谱遥感寻找油气资源的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  相似文献   

5.
油气藏中的烃类垂向微渗漏机制一直是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焦点,对近地表油气化探异常主要成因机制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存在很大争议。通过自行设计模拟实验装置测量常温高压的水渗透人造岩芯速率,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数值模拟结果、水化学方法勘探实例,认为除非地下具有很好的通道(大的裂隙、断层),否则微渗漏异常不可能通过盆地深部压实水和天然补给水穿过油气藏垂向流动而产生,即随水迁移机制不是油气化探异常的主要成因机制,为油气化探异常成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赋存于地下的油气藏(田)一般都存在向地表微渗漏,油气藏上方烃类垂向微渗漏可引起近地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变化,形成地物反射光谱特征异常,这为航空高光谱技术用于探测烃类微渗漏信息成为可能,成为油气选区调查和寻找油气的有效技术方法。在准东2500 km2范围内开展航空高光谱油气探测技术研究,获取了研究区CASI/SASI/TASI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提取了与油气及与油气相关的粘土、碳酸盐、二价铁等信息,通过与已发现的油气藏(田)高光谱油气异常信息的对比研究,在准东地区落实了柳树河子和三台镇2个油气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量元素方法进行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大量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于油气田上方地表土壤中产生的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的原因,主要有“电场作用理论”和“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两种理论假说.大量实践证明,地下数百米,甚至几千米的微量元素能够近乎垂直地迁移至地表,在油气藏正上方生成某种晕状异常.地球化学晕的宽度接近下伏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宽度.因此,可以根据油气田上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通过对大庆喇嘛甸油田B层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铀(U)、锶(Sr)两种元素可以作为油气的指示元素.油田上方土壤中铀元素含量一般呈现微弱的低值异常,而在油田边缘出现高值异常.锶元素在油田上方土壤中表现为高值异常.根据地表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异常,可以确定油藏边界位置,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蒋涛  任春  夏响华 《物探与化探》2003,27(4):251-254
通过对近地表土壤中渗漏烃类气体不同赋存状态的特征分析,结合已知油气藏上方化探指标(顶空气、游离烃、热释烃、酸解烃等)异常的研究,认为这些指标在同一油气藏上方的不同时期的测试含量会有差异,但在各指标异常范围和变化趋势上仍能显示深部油气藏存在的信息,反映出这些指标的有效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因此,近地表土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分析可为有效地利用油气化探指标寻找油气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墨矿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电性特征,其找矿标志较为明显.通过开展自然电场法、激电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物探电法相配合的找矿方法,在四川庙坪石墨矿找矿中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本文通过自然电场法测量在研究区发现自然电位异常场的电位负异常带3处,且异常带形态、规模与石墨矿及其矿化带吻合较好.激电测深测量控制了 Ⅱ号异常体...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红外遥感探测油气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对各类地质体引起的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对其异常特征的检测和提取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利用异步迭代差分法对油气藏上下方非稳态数学物理方程求解,得出油气藏上方因隔热效应而产生温度负异常和在油气藏正下方形成明显的温度正异常的认识.井温测井和地面测温资料初步证实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对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TM6的遥感影像的处理和解释,说明油气藏上方存在温度负异常,据此预测了一个含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